-
题名种植类型、市场化与村庄信任格局转型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罗必良
孟晓志
耿鹏鹏
-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94,共2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其协调研究”(7193300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2022年度特别委托项目“农民共同富裕的生态逻辑及其实现路径”(GD22TWCXGC0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特别委托重点项目“清远高质量发展研究”(GD23WTC02-08)。
-
文摘
“稻米理论”基于我国“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对南方集体主义文化之下的特殊信任和北方个人主义文化之下的一般信任的形成根源进行了理论阐释。但现实证据表明,中国南北村庄的信任模式正在发生重要转换,即北方的特殊信任高于南方,南方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一般信任,从而出现了“Talhelm悖论”。南北市场化发育程度的差异及其对传统村落原生秩序的冲击,可能是形成“Talhelm悖论”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南稻北麦”的种植文化虽然在信任的塑造中有着重要影响,但市场化发育程度在种植类型与信任的关系转换中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市场发育弱化了种植文化对信任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南北方信任格局的反差与转变;(2)机理分析表明,市场化发育一方面冲击着村社传统耕作方式所决定的互助协作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活跃并畅通农村要素市场,弱化了种植文化对信任的内生性影响。本文强调,由“南稻北麦”种植方式所镌刻的文化遗产及其村庄信任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解构与转型。
-
关键词
稻米理论
Talhelm悖论
市场化发育
信任格局转型
-
Keywords
Rice theory
Talhelm paradox
Market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of trust pattern
-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