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号传输电缆低频下电磁兼容性设计
1
作者 刘辉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24年第3期20-23,共4页
不同于高频电磁干扰环境,在低频电磁干扰环境中电场影响较小而磁场影响较大。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用电缆能够在恶劣的低频电磁环境中有效可靠地传输各种弱电信号,从低频下的电磁场屏蔽原理、屏蔽效能理论计算、屏蔽材料选用、屏蔽结构选择... 不同于高频电磁干扰环境,在低频电磁干扰环境中电场影响较小而磁场影响较大。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用电缆能够在恶劣的低频电磁环境中有效可靠地传输各种弱电信号,从低频下的电磁场屏蔽原理、屏蔽效能理论计算、屏蔽材料选用、屏蔽结构选择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提高电缆的抗低频电磁干扰能力的设计方法,特别是低频环境下磁屏蔽效能提高途径。经实际验证,通过多层复合屏蔽形式设计,利用不同屏蔽层之间的电磁反射及吸收,电缆可具有抗高低频电磁干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输电缆 低频 电磁兼容 屏蔽效能
原文传递
智能钻井电缆信号传输的研究现状及难点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仕红 梁政 《石油矿场机械》 2007年第2期7-10,共4页
目前,钻井中井下检测信号的传输主要运用泥浆脉冲、电磁波等方式。随着井深的增加、复杂结构井和欠平衡井的增多以及对传输速度要求的提高,电缆信号传输必然是今后智能钻井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半个多世纪来各类电缆信号传输的设计进行归... 目前,钻井中井下检测信号的传输主要运用泥浆脉冲、电磁波等方式。随着井深的增加、复杂结构井和欠平衡井的增多以及对传输速度要求的提高,电缆信号传输必然是今后智能钻井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半个多世纪来各类电缆信号传输的设计进行归类,详细介绍了其设计原理,提出了电缆信号传输设计的基本要求与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信号传输 智能钻井 研究现状 要求与难点
下载PDF
渣检系统信号传输电缆连接装置
3
《科技开发动态》 2004年第6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渣检系统 信号传输电缆 连接装置 防尘罩
原文传递
低压差分信号通信传输电缆设计和制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健 沈娟 《黑龙江科学》 2020年第2期46-47,共2页
低压差分信号通信传输电缆是为满足市场特殊需要设计开发的一种宇航级通信传输电缆产品。介绍了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关键工艺技术,使产品具有传输速率快、高频衰减低、重量轻、柔软性好的、空间环境使用性能优异的特点。
关键词 低压差分信号通信传输电缆 设计 传输速率快 高频衰减低
下载PDF
电缆传输信号衰减的补偿和分配网络在大型全频道CATV系统设计应用
5
作者 刘吉克 《邮电建设》 1990年第2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有线电视系统 电缆传输信号 信号衰减补偿 分配网络
下载PDF
EPON+EoC双向改造方案 被引量:3
6
作者 解立伟 李跃辉 +2 位作者 任勋益 马晓东 陈小星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年第7期238-241,245,共5页
目前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逐步融合的背景下,有线电视网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使用何种改造方案来实现双向网络的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广电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方案及其特点,对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使用的CMTS+CM、EPO... 目前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逐步融合的背景下,有线电视网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使用何种改造方案来实现双向网络的改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广电网络双向改造的技术方案及其特点,对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使用的CMTS+CM、EPON+LAN、EPON+EoC三种方案的优劣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EoC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从业务性能、建设成本、改造技术复杂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认为EPON+EoC是广电网络双向改造、实现三网融合的最佳方案。广电网络运营商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EoC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改造 同轴电缆多媒体联盟 HOMEPLUG AV协议 同轴电缆传输以太网信号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Optical Fiber in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被引量:1
7
作者 Francisco Antonio Brandao Junior Antonella Lombardi Costa Amo Heeren de Oliveira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6年第3期120-127,共8页
In the last years, the production of optical fibers cables has made possible the development of a range of spectroscopic probes for in situ analysis performing beyond nondestructive test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e... In the last years, the production of optical fibers cables has made possible the development of a range of spectroscopic probes for in situ analysis performing beyond nondestructive test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ecurity investigation, application in radiotherapy for dose monitoring,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In this work, a system using an optical fiber cable to electromagnetic signal transmission from a NaI(TI) radiation detector is presented. The innovative device takes advantage mainly of the optical fibers large passband, small signal attenuation and immunity to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to application for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The main aim was to simplify the detection system making it to reach areas where the conventional device cannot access due to its lack of mobility and external dimensions. Some tests with this innovative system are presented and the results stimulate the continuity of the resear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I(T1) optical fiber radiation detection scintilla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