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交媒体时代的从众效应研究——以拼趣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沈玢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8,共9页
围绕网络匿名性(online anonymity)对网民从众心理的影响,学界一直存在着各种争议。其中,最为凸显的议题是网络匿名性和网络中物理线索(physical cues)以及社会线索(social cues)的缺失是否从根本上强化了社群内部的民主性。这一议题随... 围绕网络匿名性(online anonymity)对网民从众心理的影响,学界一直存在着各种争议。其中,最为凸显的议题是网络匿名性和网络中物理线索(physical cues)以及社会线索(social cues)的缺失是否从根本上强化了社群内部的民主性。这一议题随着层出不穷的社交媒体类型变得更为复杂。在新兴的社交互动平台上,媒体内容不仅可以与完全匿名的陌生人分享,还可以与关系一般的熟人或是生活中的亲密好友共享。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以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Deindividuation Effects,SIDE)和自我构念(Self-construal)为理论基础,以拼趣为研究平台,利用实验法检验了拼趣用户对于画面的选择是否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本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层次的个人信息披露(person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成员认同感(group identification)、信息处理集中度(impersonal task-focus)、和信息处理忧虑度(evaluation concern)这四个变量在从众效应中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220个实验对象进行数据分析,该研究肯定了信息处理集中度和信息处理忧虑度的统计显著性,并对研究发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个性化 从众心理 个人信息披露 信息处理集中度 信息处理忧虑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