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信息基础研究夯实信息强国之基
1
作者 邵春光 《信息空间》 2004年第10期50-55,共6页
我国信患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理论很缺乏,大多是一些提纲挈领性的论点。围绕这些支点,形成了大量基于推理演绎,未经试验或调查验证的观点和说法。由此构成的信息化理论演绎色彩浓重,实证成分不足,难以指导信息化实践。要实现“电信强国... 我国信患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理论很缺乏,大多是一些提纲挈领性的论点。围绕这些支点,形成了大量基于推理演绎,未经试验或调查验证的观点和说法。由此构成的信息化理论演绎色彩浓重,实证成分不足,难以指导信息化实践。要实现“电信强国”、“电子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必须加强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基础 信息强国 信息 “电信强国 信息技术开发 战略发展 理论 论点 演绎 观点
下载PDF
信息强国的和平崛起与历史经验——再读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2
作者 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04年第1期65-67,共3页
建立强国,需要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思想家。随着中国日渐崛起.强国战略成为热门话题。惟所需思想家却不曾见识。近日再读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深为折服。窃以为.若论大智慧,把自己设为先发国的揣测者,不可不读斯密、李... 建立强国,需要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思想家。随着中国日渐崛起.强国战略成为热门话题。惟所需思想家却不曾见识。近日再读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深为折服。窃以为.若论大智慧,把自己设为先发国的揣测者,不可不读斯密、李嘉图;设自己为后发国而想先至者.则不可不读李斯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强国 中国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李斯特 发展战略
下载PDF
填平“数字鸿沟”建立信息强国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鞍钢 《首都信息化》 2002年第6期7-8,共2页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信息强国 因特网 网络发展
下载PDF
信息强国战略与国家战略体系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信息产业部信息强国课题组 《经济前沿》 2004年第7期8-10,共3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是我国国家战略体系的主体。信息强国战略是科教兴国在信息时代的实践和载体;信息强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形成互补共进关系;信息强国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是我国国家战略体系的主体。信息强国战略是科教兴国在信息时代的实践和载体;信息强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形成互补共进关系;信息强国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信息强国战略有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信息强国战略推动振兴东北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体系 中国 信息强国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产力
下载PDF
中国何时才能进入信息强国之列
5
作者 赵培云 郑淑荣 《中国国情国力》 CSSCI 2003年第4期10-11,共2页
虽然,2002年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测算数据》显示,中国的国家信息化指数为38.46,1998年-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提高了48.6%,平均每年提高21.9%,大大快于国民经济7%-8%的增速,但我们离世界信息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那幺,我们怎... 虽然,2002年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测算数据》显示,中国的国家信息化指数为38.46,1998年-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提高了48.6%,平均每年提高21.9%,大大快于国民经济7%-8%的增速,但我们离世界信息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那幺,我们怎样才能进入信息强国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信息技术 信息能力 高科技 信息强国 信息化进程 技术创新 技术发展
下载PDF
信息强国的战略地形图
6
《信息空间》 2004年第10期38-48,共11页
按信息强国所要达到的高度标准衡量,我国信息产业各个局部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如果用一个沙盘来全局模拟我国信息产业各部分达到的高度,看起来那一定象是个崎岖曲折的山地,个别地方出现高峰.大多数地方还是深谷,要想通过几十年的“... 按信息强国所要达到的高度标准衡量,我国信息产业各个局部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如果用一个沙盘来全局模拟我国信息产业各部分达到的高度,看起来那一定象是个崎岖曲折的山地,个别地方出现高峰.大多数地方还是深谷,要想通过几十年的“地质运动”,造出一个信息强国的“青藏高原”,我们先要发现在哪里需要补什么。 受这个想法启发,我们真的打算用“战略地形图”的形式,让人们直观地看一看我国相对于信息强国要求,当前所处的“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强国 战略 中国 地形图
下载PDF
从WAPI标准之争风波看信息强国
7
作者 杨冰之 《首都信息化》 2004年第5期19-20,共2页
最近,信息强国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主旋律和主战略,但我们要想真正实现由信息大国向信息强国的转变.就不能光看自己的信息产业产值.不能光看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而要从整体上看自己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 信息产业 WAPI标准 中国 信息强国
下载PDF
我国还远不是一个信息强国
8
作者 倪光南 《计算机与网络》 2004年第4期1-1,共1页
20年前,当信息革命的浪潮在全球刚刚兴起时,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这一号召激励着中国人民踏上信息化的征途。20年后,当年的娃娃们已经长大成为我国信息领域的主力军,我国的信息化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目... 20年前,当信息革命的浪潮在全球刚刚兴起时,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这一号召激励着中国人民踏上信息化的征途。20年后,当年的娃娃们已经长大成为我国信息领域的主力军,我国的信息化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制造业已达到很大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信息强国 信息产业 科技队伍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回到柏拉图的技术原点——用软实力撬动信息强国
9
《信息空间》 2004年第8期36-39,共4页
当前,政府提出“信息强国”战略,力图实现信息产业从“规模大”向“技术强”的转变。然而,对技术本身,我们也要区分“硬”与“软”,注意“软技术”才是当前木桶上的短腿。不要光盯着提高技术“高”、“新”上的硬实力,忽视了以人为本、... 当前,政府提出“信息强国”战略,力图实现信息产业从“规模大”向“技术强”的转变。然而,对技术本身,我们也要区分“硬”与“软”,注意“软技术”才是当前木桶上的短腿。不要光盯着提高技术“高”、“新”上的硬实力,忽视了以人为本、市场导向方面的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强国 软实力 软技术 信息产业 战略 市场导向 规模 转变 以人为本 柏拉图
下载PDF
顺应新技术潮流,实现“信息强国”之梦
10
作者 许江萍 《中国科技投资》 2007年第10期1-1,共1页
信息产业是人类经历和正在面临的变化最快、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自从文字发明后,信息传递就经历了由信件一电报一电话一无线电话一互联网的巨变。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传送的范围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从原来的个人信息... 信息产业是人类经历和正在面临的变化最快、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自从文字发明后,信息传递就经历了由信件一电报一电话一无线电话一互联网的巨变。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传送的范围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从原来的个人信息,变为整个地区、国家、全球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信息。使得整个地球似乎在变小,世界各地的距离在拉近,以至对所有其他产业乃至政治、文化、经济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影响。正因如此,各个国家都对信息产业高度重视,并将信息产业视为战略产业予以重点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 信息强国 信息产业 顺应 无线电话 社会影响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送
下载PDF
促进产业发展 打造信息强国
11
作者 未来 《北京电子》 2004年第10期35-36,共2页
一年一届的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日前在大连落下帷幕。本届软交会以“发展软件产业,振兴老工业基地”为主题,重点突出实效性、交易性,以实效性保证吸引力和生命力,实现软件产品与需求、软件企业与人才、软件科研与软件产业... 一年一届的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日前在大连落下帷幕。本届软交会以“发展软件产业,振兴老工业基地”为主题,重点突出实效性、交易性,以实效性保证吸引力和生命力,实现软件产品与需求、软件企业与人才、软件科研与软件产业三大对接。本届软交会的召开和亚太地区负责IT业的政府部长们发表的《大连宣言》,为开启我国软件业国内及国际间的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产业 信息强国 产业发展 中国 软件业 软件企业 大连 实效性 振兴老工业基地 信息服务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战略分析──选择“信息跨越”和“信息强国”的战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梅方权 《中外管理导报》 2001年第2期12-17,共6页
关键词 信息跨越战略 信息强国战略 中国 农业 农业科技
原文传递
实施信息强国战略 建设信息文明社会
13
作者 朱师君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信息技术 信息强国战略 信息安全 技术创新 管理体制
原文传递
新圈地运动:信息殖民主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红明 《决策与信息》 2000年第2期12-14,共3页
在信息时代,每个国家和民族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尤其严峻。它们除了要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外,还必须努力赶上正在兴起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否则就会被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所吞噬。这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就... 在信息时代,每个国家和民族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尤其严峻。它们除了要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外,还必须努力赶上正在兴起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否则就会被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所吞噬。这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就是信息殖民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的泛起所谓信息殖民主义,是强国通过发展和垄断信息技术,确立信息霸权,并以国际互联网为工具,掠夺他国的信息资源,控制他国的信息网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殖民主义 信息资源 信息强国 防御措施
下载PDF
嵌入式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邢涛 叶景楼 任永昌 《技术经济》 2005年第11期16-17,共2页
嵌入式技术作为IT产业新崛起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嵌入式产业的崛起为我国从信息大国变成信息强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发展嵌入式技术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重要契机,本文对嵌入式产业... 嵌入式技术作为IT产业新崛起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嵌入式产业的崛起为我国从信息大国变成信息强国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发展嵌入式技术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重要契机,本文对嵌入式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带来的机遇和引发的社会变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 产业发展 信息产业 嵌入式技术 电子信息产业 信息强国 中国制造 IT产业 社会变革 大国
下载PDF
浅析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小霞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它深受时代和国际环境的影响。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传统的国家安全理论也受到挑战,催生了新的国家安全观,同时,网络带来的新威胁更加凸现了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它深受时代和国际环境的影响。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传统的国家安全理论也受到挑战,催生了新的国家安全观,同时,网络带来的新威胁更加凸现了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也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信息强国,仍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尤其是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以确保国家安全,中国作为信息欠发达的国家,特需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安全战略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国家安全理论 西方发达国家 信息安全战略 生存和发展 国家安全观 国际环境 21世纪 社会关注 信息强国 网络安全 最大限度 中国国情 互联网 欠发达 作为 基石 应对 制定
下载PDF
约瑟夫·奈与《软实力》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见林 金龙鱼 《信息空间》 2004年第8期30-35,共6页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指出在现实中美国的“领袖资本”已经在不断流失这并非由于美国的军事及经济实力在下降,美国“硬实力”的上升是有目共睹的。导致领袖资本流失的,是与“硬实力”对应不可名状、却又真实不虚...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指出在现实中美国的“领袖资本”已经在不断流失这并非由于美国的军事及经济实力在下降,美国“硬实力”的上升是有目共睹的。导致领袖资本流失的,是与“硬实力”对应不可名状、却又真实不虚的“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强国 软实力 约瑟夫 信息产业 武器 问题 核心 毛主席 信息空间 补充
下载PDF
“研究研究再说”
18
《信息空间》 2004年第10期9-9,共1页
信息强国要靠研发实力的极大增强。
关键词 信息强国 研发 实力 增强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Wind Erosion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Between 2001 and 2010 被引量:11
19
作者 JIANG Ling XIAO Yi +1 位作者 ZHENG Hua OUYANG Zhiy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based on wind speed, precipitation, topographic, soil,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land use data of Inner Mongolia between 2001 and 2010, we applied the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based on wind speed, precipitation, topographic, soil,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land use data of Inner Mongolia between 2001 and 2010, we applied the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 model to simulate wind erosion intens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47.8 × 10~4 km^2 experienced wind erosion in 2010, 23.2% of this erosion could be rated as severe, and 46.0% as moderate. Both the area and the intensity of wind erosion had decreased from 2001 to 2010, the wind erosion area reduced 10.1%, and wind erosion intensity decreased by 29.4%. Precipitation, wind speed, population size and urbaniz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primary industry(GDP1) we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wind erosion. Overall, these factors accounted for 88.8% of the wind ero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crease in wind erosion over the past decad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and the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windy days, while modest urban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might partially reduced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pressure,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activities in controlling wind e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rosion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 driving factor
下载PDF
A Method for Developing Seismic Intensity Maps from Twitter Data
20
作者 Stathis G. Arapostathis Parcharidis Isaak +2 位作者 Stefanakis Emmanuel Drakatos George Kalogeras Ioannis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6年第7期839-852,共14页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a methodology for extracting macroseismic intensity information and producing seismic intensity maps from VGI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s a VGI source for obtaining an...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a methodology for extracting macroseismic intensity information and producing seismic intensity maps from VGI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s a VGI source for obtaining and assessing macroseismic observations, the authors chose twitter. Our methodology is validated in two recent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Greece: the January 26, 2014 ML = 5.8 in Kefallinia, and the November 17, 2014 ML = 5.2 in Evoikos. Twitter data published within the first 6 h, 12 h, 24 h and 48 h after the earthquake occurrence were analyzed to develop seismic intensity maps. Those maps were evaluated through intensity maps for the same earthquakes, published by international institutes. Evaluation results provide a strong empiric evidence for the credibility of our methodology, the accuracy of the produced seismic intensity maps and accentuate VGI, generated by twitter, as an adequate alternative source for collecting macroseismic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WITTER seismic intensity intensity maps earthquak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