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博环境下用户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双路径视角 被引量:137
1
作者 查先进 张晋朝 严亚兰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86,共16页
双路径模型最早由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学者提出,认为个人对某行为的态度改变主要受到中枢路径和边缘路径的影响。本文运用双路径模型研究微博环境下用户的学术信息搜寻行为,认为用户对该行为的态度改变受到信息质量(中枢路径)和信源可信度... 双路径模型最早由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学者提出,认为个人对某行为的态度改变主要受到中枢路径和边缘路径的影响。本文运用双路径模型研究微博环境下用户的学术信息搜寻行为,认为用户对该行为的态度改变受到信息质量(中枢路径)和信源可信度(边缘路径)的影响。鉴于微博的娱乐性和学术信息的严谨性,本文将用户态度分为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两个方面。首先基于已有的文献构建信息质量二阶模型,并构建微博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294份有效样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都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且信息质量的影响均大于信源可信度的影响,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进一步显著正向影响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图2。表4。参考文献58。附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搜寻行为 双路径模型 息质量 信源可信度 微博
下载PDF
平台型网络市场中卖家声誉的有效性研究——信息质量、信源可信度和保障标记敏感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仙雅 王称意 慕静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7,共10页
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从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两个角度构建卖家声誉影响感知有用性和声誉采纳意愿的中枢路径与边缘路径,引入保障标记敏感为调节变量,分析其在感知有用性和声誉采纳意愿之间的作用。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对216个... 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从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两个角度构建卖家声誉影响感知有用性和声誉采纳意愿的中枢路径与边缘路径,引入保障标记敏感为调节变量,分析其在感知有用性和声誉采纳意愿之间的作用。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对216个有效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中枢路径中,声誉信息质量的丰富性和易理解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一致性和易理解性正向影响声誉采纳意愿;边缘路径中,信源可信度对感知有用性和声誉采纳意愿均具有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在丰富性和声誉采纳意愿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易理解性、信源可信度与声誉采纳意愿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保障标记敏感负向调节消费者对卖家声誉的感知有用性与声誉采纳意愿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型网络市场 卖家声誉 息质量 信源可信度 保障标记敏感
下载PDF
信源可信度与报道平衡性对受众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和行动意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芳芳 万凌云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2年第2期60-75,共16页
本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气候变化报道中的信源可信度、报道平衡性及其交互项对人们的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及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存在的影响。研究发现,越是“失衡”地报道气候变化,即在报道中强调气候变化的事实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本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气候变化报道中的信源可信度、报道平衡性及其交互项对人们的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及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存在的影响。研究发现,越是“失衡”地报道气候变化,即在报道中强调气候变化的事实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受众对气候变化的风险认知越高,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意愿也越高;气候变化报道的信源可信度越高,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意愿越强;且当高可信度信源在报道中越是强调气候变化时,人们的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和行动意愿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信源可信度 报道平衡性 风险认知 行动意愿
下载PDF
网民评论对消费态度和意愿的影响--观察信息刺激、信源可信度与品牌经验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葛岩 赵丹青 秦裕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2-108,共7页
关注网评、广告等网络信息,网评信源可信度和网下品牌经验对于消费态度和意愿的交互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手段发现,网络商业信息对于消费态度和意愿有着显著影响,信源可信度与网络信息互动时会产生交互影响,而网下经验有力约束网上信息... 关注网评、广告等网络信息,网评信源可信度和网下品牌经验对于消费态度和意愿的交互影响,本研究通过实验手段发现,网络商业信息对于消费态度和意愿有着显著影响,信源可信度与网络信息互动时会产生交互影响,而网下经验有力约束网上信息和信源可信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源可信度 说服 网民评论 品牌经验 UGC
下载PDF
自然灾害中网络报道对大学生利他行为意愿的影响——信源可信度与信息质量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薛可 许桂苹 +1 位作者 罗晨辰 赵袁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12,共8页
网络传播的快速扩散和移动支付的操作便捷简化了人们参与社会慈善的流程。利他行为作为个体层次的慈善行动,在当代中国大学生中存在着弱化倾向。研究基于传播说服理论,结合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借助自然灾害事件的网络报道,采用实验法对... 网络传播的快速扩散和移动支付的操作便捷简化了人们参与社会慈善的流程。利他行为作为个体层次的慈善行动,在当代中国大学生中存在着弱化倾向。研究基于传播说服理论,结合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借助自然灾害事件的网络报道,采用实验法对在校大学生利他行为意愿进行了测试,发现自然灾害网络报道中的信源可信度和信息质量,均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源可信度和信息质量交互作用明显,并且信源可信度的影响作用大于信息质量。在首先注重信息高质量的同时,选取高可信度媒体发布自然灾害信息,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意愿,促进网络利他行为,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慈善的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报道 大学生利他行为 信源可信度 息质量
下载PDF
在线口碑对图书销量的影响研究——信源可信度和信息质量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美芳 江晓东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38-50,共13页
针对以往研究中关于在线口碑不同维度对产品销售量的影响的发现存在不一致,本文构建模型并验证口碑数量和效价对销售量的影响,以及在该影响效应中信源可信度和信息质量的调节作用。与以往研究用图书销售排名作为销售量的代理变量不同,... 针对以往研究中关于在线口碑不同维度对产品销售量的影响的发现存在不一致,本文构建模型并验证口碑数量和效价对销售量的影响,以及在该影响效应中信源可信度和信息质量的调节作用。与以往研究用图书销售排名作为销售量的代理变量不同,本文从出版商获得图书的实际销售数据,同时在当当网上采集每本图书的口碑数据,采用基于一阶差分法的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模型并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口碑数量对销售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口碑效价对销售量无显著影响,较高的信源可信度和较高的信息质量使口碑数量对产品销售量的正向影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口碑 口碑数量 口碑效价 信源可信度 息质量
下载PDF
信源可信度视角下社会排斥对消费者品牌危机评价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胡毅伟 余明阳 单从文 《上海管理科学》 2017年第6期51-55,共5页
本文基于信源可信度视角,研究品牌危机事件发生后,不同社会群体消费者在面对不同信源感知可信度的危机信息时对于品牌评价的差异。结果表明,当面对来自高信源感知可信度的品牌危机信息时,社会接纳对品牌评价的负面效应比社会排斥更显著... 本文基于信源可信度视角,研究品牌危机事件发生后,不同社会群体消费者在面对不同信源感知可信度的危机信息时对于品牌评价的差异。结果表明,当面对来自高信源感知可信度的品牌危机信息时,社会接纳对品牌评价的负面效应比社会排斥更显著;当面对来自低信源感知可信度的品牌危机信息时,社会排斥对品牌评价的负面效应比社会接纳更显著。其中,消费者独特性需求在不同社会群体消费者对品牌评价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危机 社会排斥 感知可信度 品牌评价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信息源对旅游者行为意图的影响:感知有用性与可信度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高静 焦勇兵 《旅游论坛》 2016年第3期17-26,共10页
社会化媒体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运用日益盛行,却鲜有研究关注社会化媒体信息源对潜在旅游者行为意图的影响。通过实验方法,针对两类主要来源的社会化媒体信息,即旅游目的地营销者生成内容和旅游者生成内容,以科技接受模型为基础,同时... 社会化媒体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运用日益盛行,却鲜有研究关注社会化媒体信息源对潜在旅游者行为意图的影响。通过实验方法,针对两类主要来源的社会化媒体信息,即旅游目的地营销者生成内容和旅游者生成内容,以科技接受模型为基础,同时引入感知有用性、信源可信度等变量,考察社会化媒体信息源对潜在旅游者行为意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旅游者生成内容会使潜在旅游者产生更强烈的行为意图;那些认为信息源具有更高感知有用性的潜在旅游者,其行为意图也会更强烈;那些认为信息源具有更高可信赖性和专业性的潜在旅游者对信息源的感知有用性会更高,且他们的行为意图也会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感知有用性 信源可信度 行为意图
下载PDF
电子口碑可信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莫赞 柳建华 魏伟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3-58,73,共7页
电子口碑对消费者的决策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其发布者的匿名性、发布动机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电子口碑可信度一直是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对电子口碑以及电子口碑可信度的定义进行了界定,然后从传播者角度、口碑信息角度、传播渠道... 电子口碑对消费者的决策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其发布者的匿名性、发布动机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电子口碑可信度一直是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对电子口碑以及电子口碑可信度的定义进行了界定,然后从传播者角度、口碑信息角度、传播渠道角度、接收者角度、产品类型角度5个方面对电子口碑可信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口碑 在线评论 口碑可信度 信源可信度
下载PDF
用户对健康传播中意见领袖的可信度评价——关于科普大V“回形针PaperClip”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瑶 刘瑞 《现代广告》 2020年第20期18-28,63,共12页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线上健康意见领袖获取健康建议,意见领袖成为传统健康传播方式的有力补充。本文从信源可信度的角度出发,基于前期由作者建立的以可信性因子为自变量、以态度为中介变量、以行为意愿为因变量的结...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线上健康意见领袖获取健康建议,意见领袖成为传统健康传播方式的有力补充。本文从信源可信度的角度出发,基于前期由作者建立的以可信性因子为自变量、以态度为中介变量、以行为意愿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结合具体案例,使用Python软件对此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文本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健康传播 意见领袖 信源可信度
下载PDF
信息传播动因视域下突发事件公众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阳长征 范君劼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7-114,共8页
预防负面舆情发生的关键是减少公众的认知偏差。针对网络突发事件,从信源形象、信息表达结构、媒介接触特征三个维度探索并比较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同因素对公众认知偏差的影响。对456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信息表达... 预防负面舆情发生的关键是减少公众的认知偏差。针对网络突发事件,从信源形象、信息表达结构、媒介接触特征三个维度探索并比较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同因素对公众认知偏差的影响。对456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信息表达方式、情感态度、观点影响力和信源可信度显著影响公众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偏差,其中信息表达方式和情感态度的影响排前2位。因此,采用多样化的信息表达方式、优化信息表达的情感态度、利用或提升信息发布者的观点影响力、提高信息来源的可信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公众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突发事件 认知偏差 信源可信度 息表达方式
下载PDF
双路径视角下纸质读物与数字读物的比较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坤锋 曹芬芳 王文韬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5-61,共7页
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全面提升全民阅读质量,促进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相融合,揭示读者读物选择偏好的原因十分必要。依托双路径模型,构建阅读载体双路径影响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统计比较分析方法对比纸质读物与... 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全面提升全民阅读质量,促进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相融合,揭示读者读物选择偏好的原因十分必要。依托双路径模型,构建阅读载体双路径影响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统计比较分析方法对比纸质读物与数字读物在中枢路径和边缘路径上的差异,发现纸质读物的信息质量、信源可信度和声望均明显高于数字读物。结合研究结果,阐释读者偏爱纸质读物的本质原因,并为提升全民阅读质量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阅读 纸质读物 数字读物 息质量 信源可信度 声望 双路径模型
下载PDF
融合创新类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雅寒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2-45,共4页
在当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热潮中,融合新闻因其创意互动性逐渐受到关注。媒体打破传统模式,在报道理念、内容生产、传播形态等方面不断探索,以提升融合类新闻的传播效果。本文将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新闻一等奖获奖作品《听&#... 在当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热潮中,融合新闻因其创意互动性逐渐受到关注。媒体打破传统模式,在报道理念、内容生产、传播形态等方面不断探索,以提升融合类新闻的传播效果。本文将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类新闻一等奖获奖作品《听·见小康》作为试验物进行传播效果的实证调查研究,筛选信源可信度、网络使用动机和新闻特点为影响传播效果的变量。实验结果证实,三个自变量对传播效果中的认知均产生了影响,其中信源可信度和新闻特点产生了正相关影响,网络使用动机产生了负相关影响;认知对态度产生了正相关影响,而态度的高低决定了受众传播行为。结果表明,受众最后的传播行为会因高信源可信度和鲜明的新闻特点而更活跃,同时也会因为网络使用动机而降低传播此类新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创新 信源可信度 网络使用动机 新闻特点
下载PDF
基于详尽可能性模型的群体性抢购现象分析
14
作者 张秋燕 《传播与版权》 2020年第9期182-184,共3页
在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的关头,一场"双黄连"的闹剧在各地争先上演。本文以此次抢购事件中被引爆的微博话题入手,从影响微博话题可信度的微博内容、微博作者和社交网络传播这三个重要维度,基于详尽可能性分析模型... 在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的关头,一场"双黄连"的闹剧在各地争先上演。本文以此次抢购事件中被引爆的微博话题入手,从影响微博话题可信度的微博内容、微博作者和社交网络传播这三个重要维度,基于详尽可能性分析模型展开深入探究。结果发现此次抢购事件中,人们更多的是通过边缘路径即劝服环境中信源、发文媒体以及巨大转发量和讨论热度来判断话题可信度,而非通过中心路径来思考。基于此分析,文章最后从受众、信源和媒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话题 详尽可能性模型 信源可信度 边缘路径 中心路径
下载PDF
微博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胡媛 韦肖莹 王灿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50,共7页
【目的/意义】社会网络环境下,微博作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重要平台,其信息质量至关重要。微博客中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建立微博信息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有助于人们获取有效信息。【方法/过程】本文从信源可信度与信息质量的双路径视角,构... 【目的/意义】社会网络环境下,微博作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重要平台,其信息质量至关重要。微博客中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建立微博信息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有助于人们获取有效信息。【方法/过程】本文从信源可信度与信息质量的双路径视角,构建微博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指标体系的验证。【结果/结论】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得出各项指标对微博信息质量的影响程度及总体模糊评价,为微博信息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双路径模型 信源可信度 息质量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加强网络辟谣,让谣言“无处遁形”
16
《上海支部生活》 2023年第3期8-9,共2页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成为谣言滋生与传播的“温床”。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发布、传播和获取信息,为谣言的扩散提供了便利条件。要提高网络谣言辟谣效果,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增强传统媒体的信源可信度。传统媒...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成为谣言滋生与传播的“温床”。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发布、传播和获取信息,为谣言的扩散提供了便利条件。要提高网络谣言辟谣效果,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增强传统媒体的信源可信度。传统媒体将经过“把关”后的信息内容通过官方途径同步传播,运用自身综合实力使这些信息成为主流信息或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传统媒体 新媒体时代 网络谣言 信源可信度 息内容 互联网 无处遁形
原文传递
MOOC平台用户知识获取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江 马芸芸 蔡婧璇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0-58,共9页
【目的/意义】研究MOOC平台上的信息如何影响学习者的知识获取意愿,可以辅助平台优化信息资源管理,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有助于MOOC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以“中国大学MOOC”为研究对象,基于启发式—系统式模型构建学习者知识获... 【目的/意义】研究MOOC平台上的信息如何影响学习者的知识获取意愿,可以辅助平台优化信息资源管理,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有助于MOOC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以“中国大学MOOC”为研究对象,基于启发式—系统式模型构建学习者知识获取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python爬虫程序获取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研究假设展开实证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结论】课程特征和教师特征作为启发式线索,评论特征作为系统式线索均能影响学习者的知识获取意愿。其中,国家精品课程、教师的粉丝数、教师的回帖数正向影响学习者的知识获取意愿。课程评分、评分差异性和评论文本长度负向影响学习者的知识获取意愿。中性评论占比对学习者的知识获取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课程评分在评分差异性影响学习者知识获取意愿的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创新/局限】完善了在线教育环境中学习者知识获取意愿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对MOOC平台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发式—系统式模型 信源可信度 知识获取意愿 慕课 LSTM
原文传递
双路径视角下数字阅读行为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坤锋 赵元斌 +1 位作者 王文韬 庞宇飞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149,共7页
【目的/意义】数字化阅读方式是完善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影响读者数字阅读行为的一般规律对于数字阅读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过程】文章结合双路径模型,认为读者对数字阅读行为的态度(认知反应、情感反应)受到中枢路径(... 【目的/意义】数字化阅读方式是完善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影响读者数字阅读行为的一般规律对于数字阅读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过程】文章结合双路径模型,认为读者对数字阅读行为的态度(认知反应、情感反应)受到中枢路径(信息质量)和边缘路径(信源可信度、声誉)的影响。首先,结合已有文献构建数字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模型结果揭示各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结论】发现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声誉对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的显著正向影响在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的影响同时存在时消失,认知反应和情感反应进一步显著正向影响数字阅读行为,且情感反应的影响力度远大于认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质量 信源可信度 声誉 双路径模型 数字阅读行为
原文传递
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爱华 《前沿》 2012年第9期163-164,共2页
文化在当今世界已经上升为主导全球秩序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不及美国的1/10,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语言文化传播策略,构建中西文化共通的意义空间;根据中国文化传播的目标建构传播者的信源可信度的评价标准;分析中国文化移... 文化在当今世界已经上升为主导全球秩序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不及美国的1/10,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语言文化传播策略,构建中西文化共通的意义空间;根据中国文化传播的目标建构传播者的信源可信度的评价标准;分析中国文化移植到异文化语境后的进展情况,在与"他者"的对话中重新认识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文化适应 信源可信度 互动认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