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8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往鉴今 以启未来——古籍修复档案管理与利用现状
1
作者 霍艳芳 薛艳春 杨林玫 《古籍保护研究》 2025年第1期127-142,共16页
古籍修复档案作为修复过程的原始记录,具有极大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对于古籍本体、古籍收藏单位以及古籍修复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也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基于调研发现,各馆在形成和管理修复档案过程中各有特色,但也存有建设步... 古籍修复档案作为修复过程的原始记录,具有极大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对于古籍本体、古籍收藏单位以及古籍修复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也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基于调研发现,各馆在形成和管理修复档案过程中各有特色,但也存有建设步伐缓慢、记录不完整和不规范、管理和保管不科学、数字化平台各自孤立、利用程度低等问题。从加大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建设技术过硬的修复队伍、制定完善的法规标准和制度、加强全国性数字化平台的共建共享、深化对修复档案的开发和利用程度等方面进行改进,如此才能最终推动新时代古籍修复事业的高质量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修复 修复档案 档案管理 档案利用
下载PDF
缝合锚钉经内踝修复三角韧带深层损伤
2
作者 孔长庚 郭祥 +6 位作者 吴多庆 黄友华 王琮仁 符惠斯 范忠诚 陈波 沈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93-3198,共6页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骨折内固定一期修复三角韧带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法,明显降低了踝关节远期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在三角韧带解剖结构特征和动态生物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使三角韧带深层损伤修复技术...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骨折内固定一期修复三角韧带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法,明显降低了踝关节远期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在三角韧带解剖结构特征和动态生物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使三角韧带深层损伤修复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缝合锚钉技术与经内踝修复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深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深浅层完全断裂的56例患者,依据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深层的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缝合锚钉修复组32例,经内踝修复组24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踝关节内侧间隙、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①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术后12个月以上随访,踝部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5周;②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踝关节内侧间隙较术前显著缩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12个月,两组踝关节内侧间隙维持在正常范围,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1),相应时间点,两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缝合锚钉技术与经内踝修复三角韧带深层损伤均能恢复踝关节内侧间隙、有效维持踝穴的稳定性,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 缝合锚钉 经内踝修复 踝关节内侧间隙
下载PDF
复合材料修复技术与可修复性研究综述
3
作者 刘轩邑 汪俊陶 +3 位作者 邹鹏程 唐俊 邢素丽 陈丁丁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0-89,共10页
复合材料作为现代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其服役过程中的损伤修复对于保障材料的长期可靠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复合材料修复技术直接关系到材料或结构出现损伤后的性能恢复,复合材料可修复性则是在材料及结构的设计制造阶段研究如何降低修... 复合材料作为现代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其服役过程中的损伤修复对于保障材料的长期可靠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复合材料修复技术直接关系到材料或结构出现损伤后的性能恢复,复合材料可修复性则是在材料及结构的设计制造阶段研究如何降低修复难度。本文综述了贴补修复、挖补修复、注胶修复和机械连接修复等传统工艺的特点、技术发展、不足及工程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从复合材料及其结构可修复性的角度概述了外援型与本征型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原理与进展,以及可服务于换件维修的可脱粘胶粘剂的技术发展情况。最后,对复合材料修复技术和可修复性研究需要克服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修复技术 修复 修复材料体系 修复工艺 修复
下载PDF
冠修复和贴面修复,有何不同
4
作者 李雨璇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8期16-17,共2页
在当代牙科修复领域中,选择适宜的修复材料及准确的牙体预备技术是保证修复效果持久美观的关键。其中,冠修复和贴面修复作为两种常见的修复方式,各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关键词 修复 牙体预备 牙科修复 修复材料 修复方式 贴面修复 特点和应用 修复效果
下载PDF
建筑装饰材料智能修复涂层制备方法探析
5
作者 陈惠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89,共1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不可或缺,其长久性和稳定性受自然环境腐蚀的考验。施加涂层是有效的防腐手段,解决自修复涂层稳定性和长久性的问题也是防腐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前沿。综述了几种常见的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不可或缺,其长久性和稳定性受自然环境腐蚀的考验。施加涂层是有效的防腐手段,解决自修复涂层稳定性和长久性的问题也是防腐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前沿。综述了几种常见的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机制:外援型自修复涂层,在涂料中添加含成膜物质/缓蚀剂的微胶囊,当涂层受到机械冲击后胶囊随之破裂并释放成膜物质/缓蚀剂,形成保护膜或抑制电化学反应保护金属基底;本征型自修复涂层,其涂层基质对环境因素敏感,在环境刺激下通过恢复涂层基质聚合物网络中内在化学键和/或物理构象而修复涂层,其主要包括动态键型和形状记忆型自修复涂层;多重自修复涂层,通过将含有成膜剂/缓蚀剂的微胶囊掺进可恢复涂层基质聚合物中,使其兼顾外援型和本征型自修复涂层的性能。总的来说,自修复涂层的防腐机制主要是通过在涂层中添加缓蚀剂/成膜物质或使涂层恢复活性来抑制涂层下的金属电化学腐蚀,目前建筑装饰用的自修复防腐涂层已逐步应用到建筑防腐工程中,但仍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多重自修复涂层是未来自修复涂层研究和应用发展的方向,其长效稳定性及制备工艺是主要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 防腐涂层 外援型自修复 本征型自修复 多重自修复 建筑装饰材料
下载PDF
理筋手法调控兔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开颖 魏晓歌 +5 位作者 宋斐 杨楠 赵振宁 王燕 穆静 马惠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0-1608,共9页
背景:理筋手法能够促进骨骼肌修复,治疗骨骼肌损伤。但骨骼肌损伤在修复过程中的纤维化形成、瘢痕组织增生等与损伤修复质量密切相关。开展理筋手法对纤维化形成、瘢痕组织增生的调控作用研究,有利于阐述理筋手法提高骨骼肌损伤修复质... 背景:理筋手法能够促进骨骼肌修复,治疗骨骼肌损伤。但骨骼肌损伤在修复过程中的纤维化形成、瘢痕组织增生等与损伤修复质量密切相关。开展理筋手法对纤维化形成、瘢痕组织增生的调控作用研究,有利于阐述理筋手法提高骨骼肌损伤修复质量的相关机制。目的:探索理筋手法提高兔骨骼肌损伤后修复质量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45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理筋组,每组15只。其中模型组和理筋组均进行腓肠肌打击造模;造模后理筋组于第3天开始进行理筋手法干预,1次/d,15 min/次。各组在造模后的第7,14,21天分别处死5只兔进行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腓肠肌形态及炎性细胞量,Masson染色法观察腓肠肌胶原纤维量,ELISA法检测腓肠肌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量,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配对盒基因7、成肌分化因子、肌细胞生成素、肌动蛋白α、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蛋白的蛋白及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理筋组各观察点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胶原纤维量减少(P<0.01),肌纤维逐渐愈合;②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理筋组白细胞介素6表达持续降低(P<0.05),而白细胞介素10在造模后第7天时升高(P<0.05),随后呈下降趋势(P<0.05);③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理筋组造模后第14天配对盒基因7、成肌分化因子、肌细胞生成素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第21天时却较之前下降(P<0.05);理筋组各观察点肌动蛋白α、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蛋白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相较于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理筋组各观察点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相较于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⑤结果表明,理筋手法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促进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分化、减少纤维化的生成,从而提高兔骨骼肌损伤的修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筋手法 筋伤 骨骼肌损伤 炎症 肌卫星细胞 纤维化 瘢痕组织 修复质量
下载PDF
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对比
7
作者 殷建伟 常强省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对比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游离趾腓侧... 目的对比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游离趾腓侧瓣与指背岛状皮瓣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游离趾腓侧瓣进行修复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40例采用指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患指较健侧短缩水平、皮瓣两点辨别觉、手功能恢复优良率、皮瓣外观感觉评分、皮瓣成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患指较健侧短缩水平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皮瓣两点辨别觉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00%,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外观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瓣成活率为90.00%,对照组术后皮瓣成活率为7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指末节指腹缺损修复中,采用游离趾腓侧瓣具有患指较健侧短缩水平小、皮瓣外观感觉好、皮瓣成活率高的优点,但采用背岛状皮瓣在皮瓣两点辨别觉优于游离趾腓侧瓣,两种方式均有良好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趾腓侧瓣 指背岛状皮瓣 手指末节指腹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古籍修复 唤醒历史
8
作者 潘佳岐 《文化产业》 2025年第1期26-28,共3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许多珍贵的古籍流传至今,然而古籍经过时间的洗礼,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纸质古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应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来修复和保护纸质古籍,并进行还原,这样有利于从古籍中了解更多的历史。纸质古籍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许多珍贵的古籍流传至今,然而古籍经过时间的洗礼,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纸质古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应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来修复和保护纸质古籍,并进行还原,这样有利于从古籍中了解更多的历史。纸质古籍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在现代具有较大的保存难度。为了让我国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应当对纸质古籍的保存加以重视。为此,就必须增强纸质古籍的修复与保护技术,通过创新工艺技术达到修复与保护的目的,从而延长纸质古籍的保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修复 科学技术手段 创新工艺 文化遗产 修复与保护 传承与弘扬 纸质 保存
下载PDF
我国草原分区-分类-分级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平晓燕 王铁梅 董世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草原生态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固碳潜力的重要途径。已有大量研究针对退化草原提出了多种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总结。本文在系...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草原生态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固碳潜力的重要途径。已有大量研究针对退化草原提出了多种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总结。本文在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内外草原生态修复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总结了我国草原生态修复经历的三个阶段。同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退化/受损/破坏类型和和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原,探索和提出了我国草原分区-分类-分级生态修复模式,并对我国草原生态修复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草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修复 区域化 修复技术 修复草种
下载PDF
可逆双交联网络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勇 刘若凡 +2 位作者 金玉顺 丁伟 伍一波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通过物理交联法制备一系列由可逆双硫键聚合物单交联网络和可逆-Fe^(3+)配位键聚合物单交联网络组成的双交联网络聚氨酯弹性体,得到可逆双交联网络互锁自修复聚氨酯材料(FSN)。该材料利用可逆双键网络中的二硫键和Fe^(3+)配位键网中的... 通过物理交联法制备一系列由可逆双硫键聚合物单交联网络和可逆-Fe^(3+)配位键聚合物单交联网络组成的双交联网络聚氨酯弹性体,得到可逆双交联网络互锁自修复聚氨酯材料(FSN)。该材料利用可逆双键网络中的二硫键和Fe^(3+)配位键网中的金属配位键互穿互锁,形成两个单交联网络协同的可逆双交联网络自修复弹性体材料。研究了双交联网络的自修复能力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SN网络的机械应力达到3.5 MPa;聚合物自修复效率高达80%以上。该结果证明两个单交联网络间存在协同作用,使得FSN比单一可逆聚合物网络在力学性能和自修复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修复聚合物 双交联网络 金属配位键 二硫键
下载PDF
理筋手法干预兔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炎症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李开颖 魏晓歌 +7 位作者 宋斐 赵振宁 杨楠 李泓钰 赵丽丽 王燕 穆静 马惠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215-4222,共8页
背景:骨骼肌细胞的过度凋亡将破坏肌细胞数量的动态平衡,导致骨骼肌病理性损伤。理筋手法治疗骨骼肌损伤疗效确切,但是否能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损伤骨骼肌的修复尚未可知。目的:探究理筋手法对兔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减少炎症和细胞凋... 背景:骨骼肌细胞的过度凋亡将破坏肌细胞数量的动态平衡,导致骨骼肌病理性损伤。理筋手法治疗骨骼肌损伤疗效确切,但是否能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损伤骨骼肌的修复尚未可知。目的:探究理筋手法对兔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减少炎症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45只成年健康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理筋组。其中空白组不做处理,模型组和理筋组均造成腓肠肌损伤模型;造模后模型组不予治疗,理筋组于第3天开始对损伤腓肠肌进行理筋手法操作,1次/d,15 min/次。各组兔分别于造模后的第7,14,21天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腓肠肌一般形态,透射电镜观察腓肠肌超微结构,TUNEL染色观察腓肠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腓肠肌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BAX、BCL-2、Caspase3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BAX、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观察点理筋组炎性细胞减少、肌细胞数量增多、肌组织逐渐愈合;(2)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观察点理筋组肌纤维排列逐渐整齐、线粒体逐渐完整、Z线排列逐渐趋于规则,游离核糖体聚集;(3)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观察点理筋组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P <0.05);(4)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理筋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表达持续降低(P <0.05),而白细胞介素10在造模后第7天时升高,随后呈下降趋势(P <0.05);(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理筋组各观察点BCL-2/BAX蛋白的表达相较于模型组显著升高(P <0.05);Caspase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 <0.001),且逐渐与空白组相近;(6)RT-PCR结果显示:理筋组各观察点BCL-2/BAX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 <0.05);(7)结果说明:理筋手法能够抑制炎症、减少细胞凋亡,促进损伤骨骼肌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筋 筋伤 骨骼肌 修复 炎症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结合骨组织工程材料用于骨修复
12
作者 吴尧昆 刘成林 +6 位作者 付佳豪 宋伟 陈浩 席洪钟 刘锌 杜斌 孙光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41-2150,共10页
背景:如何修复骨缺损一直以来是临床难题,中药有效成分在骨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与治疗效果,将中药有效成分与组织工程材料相结合在骨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不同中药有效成分与支架的组合在作用关系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目的:搜... 背景:如何修复骨缺损一直以来是临床难题,中药有效成分在骨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与治疗效果,将中药有效成分与组织工程材料相结合在骨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不同中药有效成分与支架的组合在作用关系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目的:搜集常见的中药有效成分与支架材料组合的案例,基于七情配伍的启发将组织工程支架与中药有效成分类比为产生配伍关系的两类中药,以二者的作用关系为纲进行归纳总结。方法:检索1998年1月至2024年1月Pub 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nomers,bone defect,bone repair,bone tissue engineering,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中文检索词:“中药,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单体,骨组织工程,骨组织工程支架,支架,组织工程,骨缺损,骨修复”,最终纳入88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中药有效成分各自均在骨修复领域有广泛的运用,二者在成骨方面优势明显但仍有许多缺陷,许多研究致力于将二者制备成复合材料,希望通过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减毒增效作用。(2)一些药物与材料在成骨、抗菌、促血管生成方面能互相促进,增强原有的效果,受到传统方剂配伍观念的启发,文章将其归纳为“相须”关系,并举实例佐证。(3)一些药物能提高材料的强度,而某些材料能对负载于其上的药物实现缓释控释效果、增加载药量与稳定性,或是进行靶向递送,文章将这种单方面的提升效果归纳为“相使”关系。(4)一些中药与材料搭配使用能减少对方的毒副反应,文章将这种减毒关系归纳为“相畏相杀”。(5)文章得出了一个由七情配伍关系启发、基于作用关系分类的关于中药复合支架的全新视角,将中药传统观念引入组织工程领域,为后续复合支架的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在选材搭配方面提供一定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情配伍 中药有效成分 中药单体 骨组织工程材料 支架 骨缺损 修复 减毒增效
下载PDF
热强化气相抽提联合微生物降解技术在加油站场地修复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杨玉敏 何庆生 +2 位作者 张秀霞 麻微微 李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以某加油站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案例,根据场地污染状况和修复要求,采用热强化气相抽提联合微生物降解技术进行原位修复。修复区域设置10口抽提井,5口注入井和8口监测井。首先应用气相抽提技术除去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修复20 d后... 以某加油站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案例,根据场地污染状况和修复要求,采用热强化气相抽提联合微生物降解技术进行原位修复。修复区域设置10口抽提井,5口注入井和8口监测井。首先应用气相抽提技术除去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修复20 d后,场地石油烃浓度低于国家标准GB 36600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然后进行热强化气相抽提操作,将土壤中部分半挥发性有机物抽提出来;最后向土壤中注入高效降解菌,进一步除去土壤中残留的污染物,生物降解进行45 d后,土壤石油烃浓度低于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实现修复目标。修复结果表明,该联合修复技术高效、绿色,修复过程可为同类场地修复提供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强化气相抽提 微生物降解 石油烃 原位修复
下载PDF
磁性纳米材料与磁场效应加速骨损伤修复
14
作者 肖放 黄雷 王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7-838,共12页
背景:磁性纳米材料具有促进干细胞成骨分化和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等生物活性,并在磁场协同下有效促进损伤骨组织愈合,在骨损伤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磁性纳米材料与磁场促进骨修复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骨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进... 背景:磁性纳米材料具有促进干细胞成骨分化和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等生物活性,并在磁场协同下有效促进损伤骨组织愈合,在骨损伤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磁性纳米材料与磁场促进骨修复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骨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检索词为“magnetic nanomaterials,magnetic field,bone repair,bone tissue engineering,stem cell,osteoblast,osteoclast”。检索文献时限为2003-2023年,将其进行筛选和分析,最终纳入98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磁性纳米材料具有促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调节免疫微环境等生物效应;此外,磁性纳米材料可调节组织工程支架的机械性能和表面形貌等理化性质,并赋予其磁性,有利于调控干细胞的黏附、增殖与成骨分化。②磁场具有调控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发挥促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刺激血管生成等生物学效应,从而加速损伤的骨组织愈合。③磁性纳米材料与磁场的联合应用,通过激活机械转导、增加细胞内磁性纳米粒子含量、增强微磁场效应等加速骨损伤修复,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④磁场在临床骨折、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确切疗效,促进骨组织生长、减轻骨质流失和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⑤磁性纳米材料与磁场在骨损伤修复与再生中应用潜力大,但磁性纳米材料、磁场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且磁场调控细胞内分子事件的关键参数,包括磁场类型、强度、频率、作用时间和作用方式等,以及特定磁场对骨细胞的精确生物效应和潜在机制仍有待明确。⑥未来需要进一步关注其对损伤组织微环境中的破骨细胞、神经、血管和免疫细胞的影响,而关于磁性材料用于人体安全性问题,有待系统性研究其分布、代谢以及急性和慢性毒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磁场 修复 骨组织工程 干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调控骨骼系统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15
作者 张煜 徐睿安 +7 位作者 方蕾 历龙飞 刘姝妍 丁凌雪 王悦熹 郭子琰 田丰 薛佳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6-855,共10页
背景: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模拟了骨骼系统中的独特特征,在骨骼系统再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的:综述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在骨骼系统组织工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优势与制造策略。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Web of Science和PubMed... 背景: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模拟了骨骼系统中的独特特征,在骨骼系统再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的:综述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在骨骼系统组织工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优势与制造策略。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2000-2023年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gradient,bone regeneration,scaffold”,最终筛选后对76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①作为骨骼系统组织高效、高质量修复的重要手段,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目前针对骨组织、骨-软骨、肌腱-骨组织的天然梯度特征进行了仿生设计,这些支架能够一定程度地从结构、成分上模拟原生组织的细胞外基质,从而促进细胞黏附、迁移、增殖和分化,促进受损组织向原生状态再生恢复。②先进制造技术为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制备提供了更多可能;目前已经开发了通过空间差异化纤维排布和生物活性物质加载构建的梯度电纺纤维支架;分层叠加、分级孔隙率与生物3D打印技术制造的梯度3D打印支架;原位分层注射、简单逐层叠加、冷冻干燥法制造的梯度水凝胶支架;另外还包括其他方式或多方法联用的支架;这些支架在体外实验中展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小型动物实验中能够加速组织再生并且观察到组织学结构明显改善。③目前开发的梯度人工骨修复支架仍需进一步优化,提高在梯度尺度上的匹配性,进一步明确材料与组织相互作用,避免降解产物导致的副反应等问题,未来需要结合相关学科优势与临床需求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 支架 骨骼系统 先进制造 组织再生 应用策略 骨组织修复 静电纺丝 水凝胶 3D打印
下载PDF
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概念内涵、理论与技术框架 被引量:3
16
作者 鞠金峰 李全生 +1 位作者 许家林 王晨煜 《绿色矿山》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针对我国保水采煤研究现状及煤矿区采损生态修复的技术需求,提出应开展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研究,并将其纳入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中。在充分阐述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采动含水层失水流动规律及水径流阻隔... 针对我国保水采煤研究现状及煤矿区采损生态修复的技术需求,提出应开展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研究,并将其纳入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中。在充分阐述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采动含水层失水流动规律及水径流阻隔关键技术为主的理论与技术框架,分析了当前相关研究进展与未来攻关方向。含水层的损伤失水与生态功能退化本质源于采煤引起的岩层运动与裂隙发育,应在充分掌握含水层失水机制与规律的基础上对其开展生态功能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深入揭示含水层失水路径分布与水流动力耗散规律,将失水流量集中分布的采动影响区作为重点修复的靶区,合理运用“边采边修”、“采后再修”等方式实施水流通道封堵与修复。同时,应充分利用采动岩体裂隙自修复机制及其引起的含水层自恢复效应,开展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引导修复研究与实践;基于水-气-岩相互作用产生化学沉淀促进导水裂隙自修复的降渗机理,提出了向含水层下方裂隙岩体中灌注可与地下水产生化学沉淀的修复试剂,以诱导沉淀物在裂隙中吸附-固结并封堵通道的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技术路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利用铁/钙质化学沉淀进行导水裂隙修复降渗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应重点研究形成利于不同类型导水通道高效封堵的化学沉淀诱导生成对策。研究可望为西北部生态脆弱矿区煤炭开采地下水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 失水路径 修复靶区 导水裂隙自修复 绿色开采
下载PDF
功能性水凝胶在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17
作者 张彤 王妍 +2 位作者 杨春佳 岳庆鲲 吴庆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6110-6117,共8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传统的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注射)面临难以透过血脑屏障问题,对于开放性重度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结果往往低于预期。水凝胶是一类极为亲水的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在水中迅速溶胀并在此溶胀状态可以保持。目前有部分实验... 背景:目前临床上传统的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注射)面临难以透过血脑屏障问题,对于开放性重度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结果往往低于预期。水凝胶是一类极为亲水的三维网络结构凝胶,在水中迅速溶胀并在此溶胀状态可以保持。目前有部分实验应用可注射性功能水凝胶注射植入损伤部位以达到修复受损脑组织的目的,但这一治疗策略尚未应用于临床。目的:分析功能性水凝胶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讨论水凝胶通过不同作用方式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组织再生,以期为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出新的思路。方法:以“hydrogels,functional hydrogel,composite hydrogels,traumatic brain injury,tissue repair,neural regeneration”“功能性水凝胶,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修复,神经再生”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00年8月至2024年3月的相关文献。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及全文内容进行筛选,最终纳入60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基于分子设计的水凝胶可以模拟神经微结构,促进再生修复,模拟神经血管单元促进血管再生。②基于联合药物治疗原则的水凝胶可以递送内源性神经调控因子,包裹药物促进神经再生。③基于搭载干细胞恢复策略的水凝胶可以作为分子支架递送细胞治疗。④未来研究学者们还需进一步探索神经组织修复相关的功能性水凝胶,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功能重建提供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水凝胶 创伤性脑损伤 组织修复 神经再生 药物递送 干细胞搭载 工程化水凝胶
下载PDF
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斌 朱栩瑶 《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古籍修复工作的标准化,同时也面临修复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培养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通过古籍修复学科建设体系、职业技能养成体系和区域性的合作体系提升古籍修复员的职业能力,完善古籍修复师的认证制度... 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古籍修复工作的标准化,同时也面临修复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培养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通过古籍修复学科建设体系、职业技能养成体系和区域性的合作体系提升古籍修复员的职业能力,完善古籍修复师的认证制度和准入制度,建设古籍修复人才专业化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修复 职业能力 修复标准 古籍修复
下载PDF
替代性修复制度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谦 韩松余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为了贯彻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全面修复理念,替代性修复作为能动司法的智慧成果应运而生。但是运用替代性修复的实践过程中,大量间接补偿生态的修复方式不仅违背环境公平,而且无法实现生态环境恢复的应然目标,根本原因在于其适用前提欠缺... 为了贯彻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全面修复理念,替代性修复作为能动司法的智慧成果应运而生。但是运用替代性修复的实践过程中,大量间接补偿生态的修复方式不仅违背环境公平,而且无法实现生态环境恢复的应然目标,根本原因在于其适用前提欠缺规范性解释。为使替代性修复制度回归本位,第一,其“替代”之内涵应理解为对他物进行修复以替代原物;第二,其行为本质应确立为通过直接补偿生态,以提供相同质量的生态环境资源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第三,其关键环节在于选取与受损环境相关联的替代区域和替代要素。完善替代性修复制度的规范构成,首先以直接修复和替代性修复为基础概念,整合环境法律的多重术语;其次以司法解释规定的适用前提为基准,对适用替代性修复予以合理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性修复 直接修复 生态环境修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下载PDF
疝修复补片:材料设计与应用的最新进展
20
作者 陈静宇 洪阁 +1 位作者 郭宁 刘天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494-3502,共9页
背景:与传统的缝合方式相比,采用补片修复腹壁缺陷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和疝气复发率,已经成为近年来治疗腹疝的首选方法。目的:归纳总结不同疝修复补片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方法:以“腹壁缺损,疝气补片,疝气治疗”... 背景:与传统的缝合方式相比,采用补片修复腹壁缺陷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和疝气复发率,已经成为近年来治疗腹疝的首选方法。目的:归纳总结不同疝修复补片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方法:以“腹壁缺损,疝气补片,疝气治疗”为中文检索词,以“abdominal wall defect,hernia patches,hernia treatment”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谷歌学术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限主要为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同时采用少数经典的早期文献以概述疝修复补片的发展历程,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与疝修复材料相关性较低的文献,最终纳入9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根据制备材料的不同可以将疝修复补片分为不可吸收人工合成补片、可吸收人工合成补片、天然高分子补片和复合补片。不可吸收补片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有益于疝气区域的组织愈合,但体内长期存在的补片可能会引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和疼痛。可吸收人工合成补片与天然高分子补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降解性,但机械强度不稳定。复合材料补片继承了传统不可吸收补片优良的机械性能,同时通过可吸收部分的设计降低了一些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在疝修复补片的后续研究中,科研人员应重点关注如何将新技术与复合补片结合起来,形成多功能的疝修复补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缺损 修复补片 聚丙烯 抗菌补片 疝气 不可吸收补片 可吸收补片 复合补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