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3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SD技术在修复创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华树良 韦文 +4 位作者 陆文忠 麦荫文 黄承夸 陆艳霞 韦永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0期2506-2507,共2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其操作简单,易掌握,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本人主要论述VSD技术在修复创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修复创面 临床应用研究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创面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文君 王淑君 许明火 《感染.炎症.修复》 2010年第4期203-203,共1页
2009年8月-2010年1月我科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4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修复创面 护理 皮肤软组织缺损 2009年
下载PDF
问题1:足底皮肤缺损可以植皮修复创面吗?
3
作者 沈岳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326-326,共1页
解答:足底皮肤解剖结构特殊,具有承重和推之不滚动的特点,因此在修复时应选择有耐压、耐磨、行走稳定,最好有保护性感觉功能的皮瓣。游离植皮创面不能获得行走功能,会出现溃疡、糜烂、感染和疼痛等并发症,故除了少数情况下作为临... 解答:足底皮肤解剖结构特殊,具有承重和推之不滚动的特点,因此在修复时应选择有耐压、耐磨、行走稳定,最好有保护性感觉功能的皮瓣。游离植皮创面不能获得行走功能,会出现溃疡、糜烂、感染和疼痛等并发症,故除了少数情况下作为临时创面覆盖措施外,不推荐游离植皮修复足底负重部位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皮肤缺损 修复创面 植皮创面 游离植皮 解剖结构 感觉功能 行走功能 创面覆盖
下载PDF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皮肤移植修复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徐欢 蔡信永 舒勤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467-469,共3页
负压创面技术能有效去除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可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糖尿病足、压疮、烧伤等难治创面的治疗,为Ⅱ期植皮创造良好条件,并可提高皮瓣存活率。本文综述了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 负压创面技术能有效去除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可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糖尿病足、压疮、烧伤等难治创面的治疗,为Ⅱ期植皮创造良好条件,并可提高皮瓣存活率。本文综述了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产生、发展,并重点回顾了其在皮肤移植中应用的原理、机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损伤 创面修复 负压封闭引流 移植
下载PDF
血竭修复创面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庆 周苗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64-666,共3页
血竭是治疗皮肤创伤常用的生肌药物,被誉为"活血圣药"。血竭中含有诸多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可以活血化瘀,促进毛细血管新生,调节微循环,以及抗菌消炎,清除氧自由基,起到抗脂质氧化作用,同时还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及成纤维细... 血竭是治疗皮肤创伤常用的生肌药物,被誉为"活血圣药"。血竭中含有诸多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可以活血化瘀,促进毛细血管新生,调节微循环,以及抗菌消炎,清除氧自由基,起到抗脂质氧化作用,同时还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殖等,从而促进创面的修复。现对血竭在创面修复中的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 创面修复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小鼠毛囊单位移植修复创面中真皮成分生长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震 顾建英 亓发芝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建立雄性鼠须的毛囊单位移植雌性小鼠背部的创面模型,观察毛囊单位移植修复创面中真皮成分的生长情况。方法:32只近交系C57雌性小鼠麻醉后,在背部形成15 mm×15 mm的创面,然后将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毛囊单位移植... 目的:建立雄性鼠须的毛囊单位移植雌性小鼠背部的创面模型,观察毛囊单位移植修复创面中真皮成分的生长情况。方法:32只近交系C57雌性小鼠麻醉后,在背部形成15 mm×15 mm的创面,然后将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毛囊单位移植组(B组)、微粒皮移植组(C组)、限制创面收缩毛囊单位移植组(D组),每组8只,分别进行相应的移植操作。采用显色原位杂交(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检测愈合创面中真皮组织来源的成分。结果:A、B、C 3组小鼠术后1周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5.24±3.16)%、(60.95±2.48)%、(54.18±2.44)%,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7.13±1.25)d、(21.25±1.67)d、(23.13±1.96)d。对3组小鼠术后1周的创面愈合率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组小鼠创面中的毛囊单位持续存活,并形成"皮岛"样结构。CISH实验证实,创面修复过程中雄性鼠须的毛囊单位细胞成分出现在真皮组织中。结论:毛囊单位移植可以促进小鼠创面的愈合,鼠须毛囊单位在限制创面收缩的情况下移植于鼠背创面可以形成岛状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单位 毛囊干细胞 移植 创面修复 创面愈合
下载PDF
采用改进菱形皮瓣修复创面的临床探讨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朝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改进菱形皮瓣修复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采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创面48例临床资料。结果依据疗效评定标准于手术后2个月后进行评定。优31例,良14例,差3例。结论改良菱形... 目的探讨改进菱形皮瓣修复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采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创面48例临床资料。结果依据疗效评定标准于手术后2个月后进行评定。优31例,良14例,差3例。结论改良菱形皮瓣设计较为简单,可用于身体各部位,可用于圆形、椭圆形皮肤缺损,尤其常用于颜面部皮肤缺损的整复,效果良好,具有操作简单、血运可靠、转移后张力分布均匀、切口瘢痕少、通用性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菱形皮瓣 修复创面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探析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应用创伤骨科的有效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戴贺 《中国医疗美容》 2014年第6期6-6,10,共2页
目的:重点探索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用于治疗创伤骨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创伤骨科患者,将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保守治疗应用于34例对照组,改良... 目的:重点探索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用于治疗创伤骨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创伤骨科患者,将创伤骨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保守治疗应用于34例对照组,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手术应用于34例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有效性。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稍差,有效率仅仅达到79.4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高达97.0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对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的复发率较高,达到17.64%。观察组没有出现复发的迹象。观察组的复发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用于治疗创伤骨科的疗效较高,修复范围广,并且没有复发的迹象,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改良 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手术
下载PDF
CTA三维重建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飞 王振荣 +2 位作者 张宁 黄存 康志学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4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对穿支血管进行CTA三维重建技术检测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4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对穿支血管进行CTA三维重建技术检测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行双侧下肢CTA造影和三维重建,对患者进行术前皮瓣设计并指导术中皮瓣切取;B组术前运用手持多普勒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比较2组穿支定位的准确率、皮瓣切取所用时间,皮瓣切取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皮瓣成活率。结果A组患者手术按计划顺利进行,皮瓣全部存活。B组19例患者术前探测至穿支,其中2例术中穿支定位与实际切开后发现的穿支位置差异大,术中更改切取方案,向近端延长切口,切取横支穿支皮瓣。1例术中未发现可用的穿支血管,向近远端延长切口后因穿支较细,放弃同侧切取,临时改为对侧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例设计分页皮瓣,术中发现2例穿支血管未共干,改行组合移植。术后A组和B组各有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急诊手术探查后此2例均成活,其余皮瓣未出现坏死。结论CTA和三维重建技术联合使用可协助选择和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可以为术中设计和皮瓣切取提供指导,缩短取瓣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修复 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移植
下载PDF
用包皮修复创面的皮肤缺损
10
作者 肖可为 刘利 《南京部队医药》 1995年第1期46-47,共2页
1992年2月~1993年8月我们对12例创面缺损者用其自身过长的包皮作游离移植进行修复,移植皮片100%成活,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修复创面 皮肤缺损 游离移植 植皮片 1993年8月 游离皮片 皮皮 环切术 包皮过长 行包
下载PDF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创面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张永久 张万臣 +2 位作者 官义 许建英 徐春砾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创面 临床应用 胫骨开放性骨折 急诊一期修复 固定术后 效果满意 闭合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创面术后护理体会
12
作者 倪虹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30期4174-417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创面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5例男性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伴钢板外露患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4 cm×4 cm^5 cm×4 cm。手术完毕后床旁温度维持在20~25...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创面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5例男性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伴钢板外露患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4 cm×4 cm^5 cm×4 cm。手术完毕后床旁温度维持在20~25℃,绝对禁烟,仔细观察术后皮瓣的色泽、温度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时处理皮瓣受压、包扎过紧、有无水疱等。结果术后移位皮瓣均完全成活,且外形、质地良好,创面得到修复,无窦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的护理措施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创面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修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逆行皮瓣护理
下载PDF
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钦赐 潘文疆 +2 位作者 易俊方 黄高峰 王金应 《医疗装备》 2016年第16期111-112,共2页
目的研究创伤骨科行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创面修复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筋膜皮瓣修复创面,试验组进行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对比两组... 目的研究创伤骨科行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系列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创面修复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筋膜皮瓣修复创面,试验组进行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与术后病症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成功移植皮瓣23例,手术移植成功率为92.0%,高于对照组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试验组出现1例病症复发,复发率为4.0%,低于对照组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手术,皮瓣质量较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恢复较快,病症复发较少,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皮瓣 创面修复 骨科 改良
下载PDF
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手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晗生 彭娜 +1 位作者 范光艳 武宁 《大医生》 2019年第10期42-43,共2页
目的探究在创伤骨科中应用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山东省滕州市工人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筋膜皮瓣修复创... 目的探究在创伤骨科中应用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山东省滕州市工人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方案,观察组应用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危象发生率、治疗成功率及皮瓣感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创伤骨科实施改良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手术,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皮瓣 创面修复 骨科 改良
下载PDF
14例皮瓣修复创面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向湘华 黄阿勇 +3 位作者 黄秋萍 庄智勇 蔡金表 王道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73-76,94,共5页
目的分析14例伴有骨质、肌腱、钢板等外露的创面采用皮瓣修复失败的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采用皮瓣修复的有骨质、肌腱、钢板外露的创面,选取其中失败病例共14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腹部带蒂皮瓣3例、内踝上皮支皮... 目的分析14例伴有骨质、肌腱、钢板等外露的创面采用皮瓣修复失败的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采用皮瓣修复的有骨质、肌腱、钢板外露的创面,选取其中失败病例共14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腹部带蒂皮瓣3例、内踝上皮支皮瓣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指动脉皮瓣2例、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例、指背皮支皮瓣1例、第2掌背动脉皮瓣1例、游离腕横纹皮瓣1例,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及探讨防治的方法。结果失败原因考虑术者对皮瓣理解不够1例,皮瓣选择不合适1例,创面清创不彻底1例,皮瓣面积过小1例,皮瓣外形不合理1例,设计不合理3例,术中切取原因1例,缝合原因3例,术后处理不及时、不充分2例。结论伴有骨质、肌腱、钢板外露的创面采用皮瓣修复需要术者对皮瓣供血系统有较深入的了解,有丰富的经验,能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适合的创面;术中需要彻底清创、止血;皮瓣的面积、外形、长宽比要合理;设计皮瓣与创面的方向要合适,不能扭转、反折;术中皮瓣切取要细心、耐心、小心;严格遵守微创、无污染、无张力、无扭转、无死腔等原则;术后出现血运方面问题处理要及时、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支皮瓣 缺损 创面修复 内踝上 指动脉 游离皮瓣
下载PDF
改良血管端侧吻合方式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颂耀 王静 +6 位作者 马立保 刘奕璠 张圣星 俞亮 彭志祥 曾政 何鸿业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512-514,52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血管端侧吻合方式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1年6月-12月收治的16例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均采用游离穿支皮瓣并行改良血管端侧吻合的方式修复。游离穿支皮瓣来源于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穿支... 目的探讨改良血管端侧吻合方式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1年6月-12月收治的16例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均采用游离穿支皮瓣并行改良血管端侧吻合的方式修复。游离穿支皮瓣来源于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穿支皮瓣及股前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及成活情况,随访创面外观及皮瓣质地、弹性,供区瘢痕增生、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且血运良好,随访12~20(16±2)周,皮瓣外观、质地及弹性良好,无色素沉着,供区存留线性瘢痕,无感觉功能异常,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游离穿支皮瓣血管蒂部动脉行改良端侧吻合的方式,更符合血流动力学原理,不损伤受区血供,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面修复 血管端侧吻合 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 血流动力
下载PDF
55例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大张刃厚皮片移植在创面修复体会
17
作者 蔡臻诚 林雪松 台运成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933-935,共3页
目的研究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大张刃厚皮片移植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接诊的55例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大张刃厚皮片移植。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 目的研究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大张刃厚皮片移植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接诊的55例创面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大张刃厚皮片移植。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和满意度。②随访情况:通过门诊和电话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其术后情况,随访的时间截至2023年7月。结果①创面愈合情况和满意度:55例患者移植后皮片均存活,1例出现真皮支架血管化(1.81%),1例出现感染(1.81%),无明显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着的情况发生,创面愈合时间(26.41±3.26)d,供皮区愈合时间(11.02±2.03)d。治疗后,满意度调查发现:满意31例(56.36%),较满意23例(41.81%),不满意1例(1.81%),满意度高达98.18%。②随访情况:55例患者均取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个月。创面外观良好,无明显的瘢痕增生、色素沉着,皮肤愈合后的弹性好,且对应功能良好。结论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大张表层皮片移植修复创面,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能较大的保证功能及外观,是修复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创面 人工真皮支架 自体大张刃厚皮片移植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在儿童大面积鲜红斑痣激光治疗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小加 吴记红 +3 位作者 罗滔 罗明灿 李高峰 谭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553-558,共6页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脉冲染料激光对提升儿童大面积鲜红斑痣整体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相关疾病治疗。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选自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60例大面积鲜红斑痣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脉冲染料激光对提升儿童大面积鲜红斑痣整体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相关疾病治疗。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选自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60例大面积鲜红斑痣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童12例,女童18例,年龄(6.25±1.02)岁;试验组男童10例,女童20例,年龄(6.35±1.05)岁。对照组采取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联合常规抗炎软膏护理创面,试验组采取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护理创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红痣瘢痕消退程度[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国际数字疼痛分级标准评估)、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29/30)比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红痣瘢痕消退程度(VSS评分)低于对照组[(1.25±0.85)分比(4.02±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1,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1.02±0.25)比(3.02±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86,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3/30)比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3,P<0.05)。结论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可显著提高儿童大面积鲜红斑痣的治疗效果,利于红痣瘢痕消退,改善疼痛程度,提升患儿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鲜红斑痣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 湿润烧伤膏 创面修复 儿童
下载PDF
亲水性银离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用于慢性创面修复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徐溪 陈文美 +1 位作者 张晓东 杨韩清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43-45,共3页
目的 研究亲水性银离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用于慢性创面的修复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给予亲水性... 目的 研究亲水性银离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用于慢性创面的修复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给予亲水性银离子敷料联合VSD治疗)与对照组(28例,给予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Bates-Jensen伤口评价工具(BWAT)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情况、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BWA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创面渗出液PCT和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亲水性银离子敷料联合VSD治疗慢性创面患者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菌感染,降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银离子敷料 负压封闭引流 慢性创面 创面修复
下载PDF
不同构型精氨酸改性壳聚糖水凝胶促皮肤创面的修复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劲 李廷华 +3 位作者 朱海 杨晓 曹俊 朱向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7-1504,共8页
背景:目前临床皮肤创面愈合仍然是一大难题,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生物材料成为当下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前沿,因此,研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创面敷料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制备不同构型精氨酸改性壳聚糖水凝胶,评估其促大鼠创面愈合的能力。... 背景:目前临床皮肤创面愈合仍然是一大难题,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生物材料成为当下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前沿,因此,研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创面敷料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制备不同构型精氨酸改性壳聚糖水凝胶,评估其促大鼠创面愈合的能力。方法:①体外实验:采用EDC/NHS体系分别合成了单纯左旋精氨酸、单纯右旋精氨酸及左旋精氨酸与右旋精氨酸联合改性的壳聚糖材料,以醛基化的四臂聚乙二醇为交联剂,通过席夫碱反应构建精氨酸改性壳聚糖水凝胶,依次命名为CS-L、CS-D、CS-DL水凝胶,表征水凝胶的理化性能。将3种水凝胶浸提液分别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法及活死染色评价水凝胶的细胞相容性,通过划痕实验评价水凝胶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将3种水凝胶分别与大鼠红细胞悬液共孵育,评估水凝胶的血液相容性。将3种水凝胶浸提液分别与巨噬细胞RAW264.7共培养,评估水凝胶对细胞产生NO及极化分型的影响。②体内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成年SD大鼠分为4组,每组9只,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2个2 cm×2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对照组创面滴加生理盐水,CS-L组、CS-D组、CS-DL组创面分别滴加对应的水凝胶,包扎固定。术后定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术后3,10,21 d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术后10 d取材,进行M2型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扫描电镜下可见3种水凝胶内部均有明显的互穿网络结构,孔径范围70-200μm;3种水凝胶均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降解性能、自愈合性能及合适的机械强度。3种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与血液相容性,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迁移。3种水凝胶均具有促进巨噬细胞极化的能力,其中CS-D水凝胶促巨噬细胞极化能力最强;CS-L水凝胶具有促进巨噬细胞产生NO的能力。②体内实验:术后3,10 d,CS-L组、CS-D组大鼠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1 d,3种水凝胶组大鼠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术后3 d,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都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伴有新生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术后10 d,对照组创面中仍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其他3组炎症情况有所改善,特别是CS-D组炎症细胞减少较为明显;术后21 d,各组创面上皮修复良好,CS-L组和CS-D组基本无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仍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S-D组M2型巨噬细胞数量多于其他3组(P<0.05)。③结果表明:不同构型精氨酸改性壳聚糖水凝胶可以通过不同机制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精氨酸 水凝胶 壳聚糖水凝胶 巨噬细胞 免疫 创面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