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复抑制剂对不同辐射敏感性作物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宋道军 徐登益 +1 位作者 万兆良 何首林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15-220,共6页
本文研究了辐射损伤修复抑制剂咖啡因、EDTA后处理对不同辐射敏感性作物大豆和油菜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与咖啡因、EDTA后处理对两种作物幼苗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除低剂量(大豆<100Gy,油菜<600G... 本文研究了辐射损伤修复抑制剂咖啡因、EDTA后处理对不同辐射敏感性作物大豆和油菜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与咖啡因、EDTA后处理对两种作物幼苗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除低剂量(大豆<100Gy,油菜<600Gy)辐照具有刺激生长作用外,两种作物幼苗的根长、苗高、干物重和IAA含量均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咖啡因、EDTA后处理进一步降低了幼苗的根长、苗高和干物重,但缓解了IAA含量的下降水平。咖啡因、EDTA及其复合后处理对两种作物根长、苗高和干物重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咖啡因+EDTA>咖啡因>ED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抑制 辐照 作物 敏感性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修复抑制剂对侧耳辐射损伤的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宗渠 王柏楠 +3 位作者 李旭照 顾崇德 张荷珍 周继春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5-29,共5页
侧耳双核菌丝经γ射线辐照后用咖啡因或Na_2-EDTA处理,其生长速度和漆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单一γ射线辐照明显降低,使辐射损伤加剧;辐照前用咖啡因和Na_2-EDTA处理,抑制辐射损伤修复的效果优于辐照后处理;咖啡... 侧耳双核菌丝经γ射线辐照后用咖啡因或Na_2-EDTA处理,其生长速度和漆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单一γ射线辐照明显降低,使辐射损伤加剧;辐照前用咖啡因和Na_2-EDTA处理,抑制辐射损伤修复的效果优于辐照后处理;咖啡因和Na_2-EDTA浓度分别达到0.5和1.0mg/mL后,单独处理侧耳菌丝会直接引起生理损伤。用咖啡因和Na_2-EDTA抑制侧耳辐射损伤修复,从而提高诱变效率是可行的。最适浓度以不直接引起生理损伤的最高浓度为宜,咖啡因和Na_2-EDTA适宜浓度分别为0.2和0.5mg/ml.咖啡因的效果优于Na_2-ED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 侧耳 辐射损伤修复 修复抑制
下载PDF
苯甲酰胺(Benzamide)对大麦辐射损伤修复抑制及遗传效应的研究
3
作者 包和平 许耀奎 +1 位作者 朴铁夫 原亚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本试验以大麦“吉农87-9号”风干种子为材料,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后,再用苯甲酰胺(浓度为0、5、10mN)处理,研究其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苯甲酰胺无诱变作用,但与γ-射线复合处理诱变效应优于γ-射线单因... 本试验以大麦“吉农87-9号”风干种子为材料,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后,再用苯甲酰胺(浓度为0、5、10mN)处理,研究其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苯甲酰胺无诱变作用,但与γ-射线复合处理诱变效应优于γ-射线单因子处理。苯甲酰胺加重了M1辐射损伤,提高了M2突变频率。因此,在诱变育种中苯甲酰胺可作为有效的修复抑制剂加以利用。在较低的照射剂量下,苯甲酰胺修复抑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Γ射线 苯甲酰胺 修复抑制 遗传效应
下载PDF
DNA修复抑制剂对彗星试验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鹿伟 衡正昌 《卫生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DNA修复抑制 彗星试验 抑制 单细胞凝胶电泳
下载PDF
DNA修复抑制剂
5
《药学进展》 CAS 2002年第6期382-382,共1页
关键词 DNA修复抑制 抗肿瘤药
下载PDF
DNA修复抑制剂有望用于治疗癌症
6
作者 刘丽萍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2年第6期369-370,共2页
关键词 DNA修复抑制 英国 kuDos制药公司 治疗 癌症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Hrad51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春林 肖钟迪 +5 位作者 马越 刘德庆 陈志奇 康德新 李瑞峰 刘旭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623-1625,共3页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Hrad51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了Hrad51蛋白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小叶增生、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腺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Hrad51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了Hrad51蛋白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小叶增生、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腺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Hrad51蛋白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组的表达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小叶增生、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腺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2)乳腺癌中hrda5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呈正相关(P<0.01),与nm23、ER、PR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均P<0.01)。(3)乳腺癌中nm23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呈负相关(P<0.01),与ER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PR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P>0.05)。(4)乳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与nm23、ER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均P<0.01),与Hrad5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PR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1)Hrad51蛋白在不同病变乳腺组织中呈现不同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高度表达;(2)nm23蛋白也在不同病变乳腺组织中呈现不同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存在低表达;(3)检测Hrad51蛋白和nm23蛋白的表达情况有望成为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转移抑制基因 Hrad51 NM23 乳腺肿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SOCS-3、Gadd45β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儿中的表达及预测价值
8
作者 刘禹江 徐树红 蒋忠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生长抑制与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β(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 inducible geneβ,Gadd45β)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儿中的表达及预测价值。方法:选...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生长抑制与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β(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 inducible geneβ,Gadd45β)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儿中的表达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本院42例脓毒症未合并相关性脑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免疫功能指标及SOCS-3、Gadd45β表达情况,分析SOCS-3、Gadd45β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TNF-α、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OCS-3、Gadd45β表达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OCS-3、Gadd45β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儿炎症反应加重,免疫水平降低,SOCS-3、Gadd45β呈现高表达,两者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联合诊断临床意义更明显,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 生长抑制与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β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甲氧胺联合手霉素对白血病U937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佘妙容 郭坤元 +1 位作者 牛新清 卢晓珣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35-839,共5页
背景与目的:DNA损伤修复对细胞生存很重要。我们既往的研究发现手霉素可诱导肿瘤细胞出现DNA损害反应。因此,碱基切除修复抑制剂甲氧胺(methoxyamine)有可能增强手霉素(manumycin)的抗肿瘤作用。为此,本实验研究甲氧胺对手霉素诱导白血... 背景与目的:DNA损伤修复对细胞生存很重要。我们既往的研究发现手霉素可诱导肿瘤细胞出现DNA损害反应。因此,碱基切除修复抑制剂甲氧胺(methoxyamine)有可能增强手霉素(manumycin)的抗肿瘤作用。为此,本实验研究甲氧胺对手霉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联合甲氧胺和手霉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变化。方法:不同浓度手霉素和甲氧胺处理U937细胞48h后,MTT细胞毒性测定U937细胞存活率,软琼脂法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Caspase-9、聚腺苷核糖聚合酶(poly-adenosyl ribose polymerase,PARP)的表达。中位效应方法评价两药的相互作用。结果:甲氧胺使手霉素的剂量反应曲线向左边移动,结合指数(CI)<1(P<0.05)。1μmol/L手霉素、5mmol/L甲氧胺和联合两药处理U937细胞,相对于对照组的克隆形成分别是0.3641±0.0463,0.7541±0.0379,0.0473±0.0024(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手霉素组或甲氧胺组相比,P<0.05);进一步发现,联合两药协同诱导细胞凋亡,引起Annexin V荧光值增加,阳性细胞增加,分别是(2.34±0.30)%、(8.80±0.95)%、(2.21±0.19)%、(13.37±0.91)%,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手霉素组或甲氧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甲氧胺和手霉素增强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浆,Caspase-9激活,PARP特异性裂解。结论:甲氧胺增强手霉素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U937细胞凋亡,提示甲氧胺联合FTIs和DNA修复抑制剂治疗白血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法尼基转移酶抑制 甲氧胺 手霉素 碱基切除修复抑制 U937细胞 凋亡
下载PDF
环境医学
10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疾病预防 健康相关产品 控制中心 修复抑制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阴性对照 化学致癌物 真核细胞 暴露水平 环境医学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实质生长抑制与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β的表达
11
作者 李建瑞 李长清 +1 位作者 刘迎梅 刘彬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脑实质生长抑制与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β(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 inducible geneβ,Gadd45β)的表达变化,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脑实质生长抑制与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β(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 inducible geneβ,Gadd45β)的表达变化,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I/R对照组和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和脑I/R对照组均在缺血再灌注后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PDTC组经腹腔注射等剂量的PDTC(100 mg/kg)。采用Zea Longa评分法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灶周边脑组织中Gadd45β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缺血灶周边脑组织中Gadd45βmRNA的表达。结果脑I/R对照组和PDTC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相同变化趋势,PDTC组大鼠在72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脑I/R对照组(P﹤0.05)。脑I/R对照组大鼠缺血灶周边脑组织中Gadd45β蛋白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后6 h开始增高,24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PDTC组大鼠Gadd45β蛋白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脑I/R对照组(P﹤0.05);脑I/R对照组大鼠Gadd45β基因mRNA在12 h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4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但72 h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PDTC组大鼠Gadd45β基因mRNA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脑I/R对照组(P﹤0.05)。结论 PDTC可抑制大鼠脑缺血灶周边脑组织中Gadd45β的表达,Gadd45β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制与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β 脑缺血 再灌注 神经保护
原文传递
DNA修复与肿瘤的耐药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晓玲 唐文如 +1 位作者 罗瑛 张继虹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26-532,共7页
化疗药物是临床治疗肿瘤的常见方法,但其先天性和获得性耐药也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肿瘤细胞DNA修复能力的改变是引起该类药物产生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DNA修复是维持基因组稳定的主要因素,一种DNA损伤可能被多种DNA修复通路修复。了... 化疗药物是临床治疗肿瘤的常见方法,但其先天性和获得性耐药也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肿瘤细胞DNA修复能力的改变是引起该类药物产生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DNA修复是维持基因组稳定的主要因素,一种DNA损伤可能被多种DNA修复通路修复。了解DNA修复与化疗药物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开发DNA修复抑制剂联合化疗可以克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并提高临床效果,同时为临床合理运用化疗药物及研制低耐药性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 耐药性 DNA修复抑制
原文传递
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体外抗细粒棘球蚴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亚芬 赵军 +6 位作者 吕国栋 郑海亚 卢帅 郑璇 木扎拜尔·木合塔尔 文丽梅 王建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3-739,共7页
目的观察DNA损伤修复抑制剂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体外对细粒棘球蚴活性的影响,分析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抗囊型包虫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粒棘球蚴分为空白组,DMSO组,Veliparib(10μmol/L)组,硝唑尼特(nitazoxanide,NTZ)组,H2O2组,... 目的观察DNA损伤修复抑制剂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体外对细粒棘球蚴活性的影响,分析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抗囊型包虫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粒棘球蚴分为空白组,DMSO组,Veliparib(10μmol/L)组,硝唑尼特(nitazoxanide,NTZ)组,H2O2组,青蒿琥酯低(65μmol/L)、中(130μmol/L)、高(325μmol/L)剂量组,H2O2+Veliparib组,青蒿琥酯低剂量+Veliparib组,青蒿琥酯中剂量+Veliparib组、青蒿琥酯高剂量+Veliparib组,共12组。采用1%伊红染色法检测药物干预2、3、4d细粒棘球蚴的活性,计算虫体死亡率。给药组干预细粒棘球蚴4d后,观察虫体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变化;通过彗星试验评价DNA损伤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虫体内DNA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xo-dG)的变化。结果与DMSO组和青蒿琥酯各剂量组相比,青蒿琥酯低、中、高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细粒棘球蚴死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青蒿琥酯各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细粒棘球蚴虫体损坏情况较青蒿琥酯各剂量组严重且明显固缩,着色加深,并有空泡形成;超微结构观察青蒿琥酯各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的细粒棘球蚴合胞体带混沌,细胞结构破坏,异染色质边际化,出现脂滴、空泡样结构,微绒毛明显破坏或减少;彗星试验显示青蒿琥酯各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细粒棘球蚴彗星拖尾较低、中、高青蒿琥酯组明显加长,Olive尾矩(OTM)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58,2.482和4.224,P<0.05)。免疫荧光显示青蒿琥酯高剂量+Veliparib组8-oxo-dG的阳性核数较青蒿琥酯高剂量组增多。结论 DNA损伤修复抑制剂Veliparib增强青蒿琥酯抗囊型包虫病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使虫体的DNA损伤更严重,从而导致棘球蚴死亡,为开发新的抗包虫病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青蒿琥酯 DNA修复抑制 Velipari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