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8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3和牙髓干细胞修复损伤面神经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莉 玛衣努尔.艾赛提 +3 位作者 白尔娜.吾守尔 赵莉 张蓉 木合塔尔.霍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04-508,513,共6页
目的:探讨在TGF-β3的诱导下牙髓干细胞对修复受损面神经的可行性,比较不同时间点面神经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动物模型,人为制备兔损伤面神经标本,选择同体面神经标本作对照,随机分为1月组和3月组两个大组,通过牙髓干... 目的:探讨在TGF-β3的诱导下牙髓干细胞对修复受损面神经的可行性,比较不同时间点面神经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动物模型,人为制备兔损伤面神经标本,选择同体面神经标本作对照,随机分为1月组和3月组两个大组,通过牙髓干细胞和TGF-β3再生室进行修复,收集兔断端面神经标本,进行行为学观察、组织学观察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神经生长的特异性标志物S100和Nesti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行为学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再生神经恢复良好,损伤症状明显缓解。2)HE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新生的神经纤维较多,神经束大小不均,束间血管多,神经纤维髓鞘化程度高,且厚度增大。3)实验组面神经中S100和Nestin均有特异性表达,其中S100在1月组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较3月组mRNA基因表达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Nestin在3个月组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较1个月组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行为学、组织学观察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神经生长特异性标志物S100和Nestin在mRNA基因水平的表达,证明通过TGF-β3的诱导作用,牙髓干细胞可定向分化成神经干细胞,从而起到修复面神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修复 S100 NESTIN
下载PDF
口腔护理产品的体外抗炎、修复损伤功效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敏珊 王真史 李林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CAS 2018年第4期6-13,共8页
随着消费者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及对产品购买力的逐步增强,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2009年3月,欧盟化妆品法规(EC)1223/2009正式实施,要求禁止对化妆品成分进行动物实验,并且禁止对成品或者成分进行过局部/急性动物实验... 随着消费者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及对产品购买力的逐步增强,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2009年3月,欧盟化妆品法规(EC)1223/2009正式实施,要求禁止对化妆品成分进行动物实验,并且禁止对成品或者成分进行过局部/急性动物实验的化妆品销售。显然,对化妆品原料和成品禁止动物实验将是未来趋势。随着口腔护理产品被纳入化妆品管理,如何能更加便捷且有效地筛选原料以及验证产的品功效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药物研发前期先导化合物筛选的体外细胞实验:脂多糖(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的炎症模型和成纤维细胞L929的损伤模型,立足于番石榴叶提取物的筛选以及其口腔护理产品的功效测试,探讨了将细胞炎症反应及损伤修复模型应用于口腔护理产品原料筛选及产品功效验证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原料及产品进行有效筛选和验证,为口腔护理产品开发及功效验证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护理 抗炎 修复损伤 体外模型
下载PDF
健侧C7神经根移植修复损伤臂丛神经术的配合
3
作者 吴洪霞 王元芝 +1 位作者 李风玲 张虹 《现代护理》 2005年第21期1821-1822,共2页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C7神经根 移植修复 健侧 损伤修复 骨科治疗 桥接神经 移位修复 患肢功能 撕裂伤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和前景
4
作者 程洪艳 栾文庆 昌晓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0-748,共9页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DNA损伤修复途径主要包括: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 repair,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等,分别在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B)或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等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DNA损伤修复缺陷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 1/2等存在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作用,使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上市的肿瘤治疗合成致死靶药。PARPi在卵巢癌及多种实体瘤治疗中疗效良好,使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合成致死靶药研发成为热点,其他在研靶点主要包括: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protein,ATM)、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与RAD3相关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 related protein,ATR)、DNA依赖性蛋白质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1,CHK1)、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 kinase 2,CHK2)、阻止有丝分裂的蛋白质激酶WEE1等。PARPi与其他DDR靶药、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用,有可能成为克服PARPi耐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和发展前景。本文针对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关键分子和潜在肿瘤治疗靶点进行综述,阐述了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在卵巢癌的应用和前景,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DNA损伤应答 DNA损伤修复 PARP抑制剂 合成致死 靶向治疗
下载PDF
RNF20对紫外线诱导的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5
作者 闫志鑫 辛海荣 +5 位作者 李娟 梁国军 张从悄 任来峰 苏文 李耀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65-371,共7页
目的探究在紫外线暴露下环指蛋白20(ring finger protein 20,RNF20)低表达对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低表达胃癌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RNF20敲低组,用CCK-8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 目的探究在紫外线暴露下环指蛋白20(ring finger protein 20,RNF20)低表达对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低表达胃癌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RNF20敲低组,用CCK-8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总共照射剂量为20 J/m^(2)紫外线照射胃癌MGC80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两组细胞γ-H2AX、RAD51和p21的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均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CCK-8显示RNF20表达降低会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敲低组细胞中RNF20蛋白较对照组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经20 J/m^(2)紫外线照射细胞后,敲低组γ-H2AX消失更加迟缓,RAD51蛋白表达降低,p21蛋白表达下降趋势更慢。结论RNF20敲低会抑制紫外线诱导的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20 紫外线 胃癌 DNA损伤修复
下载PDF
面向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的原位打印系统工作空间分析
6
作者 朱慧轩 崔广泽 +3 位作者 李炳南 郭凯 王蔚 李松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7,共9页
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主要为自体皮肤移植和伤口敷料治疗,但这些方法不能同时满足皮肤大面积修复和定制化治疗的需求。原位皮肤打印技术为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提供了新思路,但现有的生物... 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主要为自体皮肤移植和伤口敷料治疗,但这些方法不能同时满足皮肤大面积修复和定制化治疗的需求。原位皮肤打印技术为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提供了新思路,但现有的生物打印设备打印范围小且打印精度低,无法实现皮肤大面积组织的随形打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由Stewart并联机器人、直线模组机构、打印头和三维扫描仪等组成的原位皮肤打印系统。其中,Stewart并联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高且累积误差小,其作为打印驱动装置可实现高精度的皮肤原位打印;Stewart并联机器人具有6个自由度,可在三维空间中实时调整打印角度,使得生物墨水能够沿皮肤曲面完整地覆盖在皮肤损伤处,有利于伤口修复。为分析所设计原位皮肤打印系统的可行性,通过数值法计算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得到了原位皮肤打印系统的工作范围,并通过打印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并联机器人可按照指定路径运行,打印头在打印过程中可稳定喷射生物墨水;原位皮肤打印系统的工作范围与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基本吻合,可满足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的需求。研究结果为后续的皮肤大面积修复动物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大面积损伤修复 原位皮肤打印技术 并联机器人 工作空间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及白藜芦醇的修复作用
7
作者 王子璇 刘伟 +5 位作者 蔺博涵 李涛 杨琴 虞绮雯 朱伟 孙晓春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探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氧化损伤,以及白藜芦醇对该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CCK8实验筛选DEHP的损伤浓度和... 目的:探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氧化损伤,以及白藜芦醇对该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CCK8实验筛选DEHP的损伤浓度和白藜芦醇的修复浓度;化学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HUVEC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不同表达情况;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不同处理组HUVEC内活性氧水平;JC-1试剂盒检测不同组HUVEC线粒体膜电位;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划痕愈合实验观察HUVEC增殖、迁移能力;细胞流式实验、蛋白质印迹实验观察HUVEC的凋亡情况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80μmol/L DEHP作用HUVEC 24 h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40μmol/L白藜芦醇对细胞无明显毒性;损伤组细胞的丙二醛水平和SOD活性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P均<0.01),修复组丙二醛水平和SOD活性较损伤组均明显下降(P均<0.05);损伤组细胞的活性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修复组较损伤组明显下降(P<0.01);损伤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修复组较损伤组明显上升(P<0.01);损伤组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修复组较损伤组明显上升(P均<0.05);损伤组细胞的凋亡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修复组较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DEHP能够通过氧化应激途径抑制HUVEC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并诱导其凋亡,而白藜芦醇可以有效修复该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白藜芦醇 氧化应激 凋亡 氧化损伤修复
下载PDF
硬脑膜对颅脑发育及损伤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王雷 邢剑鸣 +5 位作者 马玉博 张晓璐 张司玺 文平(综述) 孙志刚 张春阳(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84,共4页
硬脑膜是贴覆在颅骨内面且包绕大脑的一层质韧的结缔组织膜。近年来对硬脑膜的生理功能,以及其在颅脑生长发育以及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明确硬脑膜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会对许多尚不明确具体病因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硬脑膜是贴覆在颅骨内面且包绕大脑的一层质韧的结缔组织膜。近年来对硬脑膜的生理功能,以及其在颅脑生长发育以及损伤修复的过程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明确硬脑膜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会对许多尚不明确具体病因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但目前对于硬脑膜的研究甚浅,许多分子机制和对目前硬脑膜在颅脑发育和损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还缺乏深入地探究。该文对硬脑膜发育过程及硬脑膜在颅脑发育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 颅骨 大脑 生长发育 损伤修复
下载PDF
髓鞘相关抑制因子及其受体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欣童 彭清华 +1 位作者 刘怀存 张卫光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71-377,共7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常见于坠落伤、交通事故、重物砸伤等,可造成机体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髓鞘相关抑制因子(MAI)在损伤的脊髓微环境中具有促进生长锥塌陷、抑制轴突再生的作用,是造...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常见于坠落伤、交通事故、重物砸伤等,可造成机体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髓鞘相关抑制因子(MAI)在损伤的脊髓微环境中具有促进生长锥塌陷、抑制轴突再生的作用,是造成脊髓损伤难以修复的主要原因。髓鞘相关抑制因子类蛋白,如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和髓鞘相关糖蛋白(MAG),及其受体蛋白如Nogo-A/Nogo-66受体1(NgR1)、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PirB)、鞘氨醇-1-磷酸受体(S1PR2),均是脊髓微环境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可通过影响神经元轴突生长的信号通路抑制脊髓损伤的修复过程。虽然目前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还不清楚,但调节髓鞘相关抑制因子类蛋白及下游信号通路是脊髓损伤修复的重要治疗途径之一。我们通过本文对近年来MAI类蛋白及其受体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可探究的新靶点,并为脊髓损伤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修复 轴突损伤 髓鞘相关抑制因子
下载PDF
UbcH5a调控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10
作者 黄丹 黄国栋 +1 位作者 周云峰 高孝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构建过表达人泛素交联酶UbcH5a基因的稳定转染食管鳞癌EC109细胞株,研究UbcH5a影响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机制。方法:将EC10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pEGFP-C1质粒)和过表达组(转染pEGFP-UbcH5a质粒)。分别采用... 目的:构建过表达人泛素交联酶UbcH5a基因的稳定转染食管鳞癌EC109细胞株,研究UbcH5a影响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机制。方法:将EC10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pEGFP-C1质粒)和过表达组(转染pEGFP-UbcH5a质粒)。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UbcH5a mRNA及蛋白表达以验证转染效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2 Gy X线照射后的细胞存活分数(SF2),免疫荧光检测DNA损伤灶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ATM、ATR、p-ATM、p-ATR、Chk1、Chk2和BRCA1)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UbcH5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F2降低,DNA损伤灶点增多(均P<0.05),而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经X线照射前、后ATM、ATR、p-ATM、p-ATR、Chk1、Chk2和BRCA1表达均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UbcH5a通过抑制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表达来增强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泛素 UbcH5a 放射敏感性 DNA损伤修复
下载PDF
基于DNA损伤修复基因的膀胱癌预后风险模型构建及其在免疫治疗效果预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罗鸿程 张嘉豪 何朝辉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构建一个基于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DDRGs)的预测膀胱癌患者生存预后及免疫治疗效果的风险模型。方法首先,从TCGA⁃BLCA数据集下载的RNA序列及临床信息,通过单变量Cox、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LASSO)及多变量Cox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构建一个基于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DDRGs)的预测膀胱癌患者生存预后及免疫治疗效果的风险模型。方法首先,从TCGA⁃BLCA数据集下载的RNA序列及临床信息,通过单变量Cox、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LASSO)及多变量Cox分析,筛选出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DDRGs),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生存差异,通过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性能,并结合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进行验证。最后,对临床特征进行了分层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评估免疫状态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构建11个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风险模型,显示高风险得分的膀胱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风险得分患者。免疫状态的分析揭示了高风险与低风险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低风险组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基于DNA损伤修复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能有效预测膀胱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及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DNA损伤修复 预后模型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艾灸联合生肌玉红膏对压疮大鼠皮肤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陈若岚 薛慧琴 +4 位作者 丁劲 葸英博 刘静 刘雪丽 王霞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8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生肌玉红膏对压疮大鼠皮肤损伤修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6只SPF级SD大鼠均采用定制压疮造模装置通过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Ⅱ、Ⅲ期压疮动物模型,判断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生肌玉红膏组、艾灸联...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生肌玉红膏对压疮大鼠皮肤损伤修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6只SPF级SD大鼠均采用定制压疮造模装置通过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Ⅱ、Ⅲ期压疮动物模型,判断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生肌玉红膏组、艾灸联合生肌玉红膏组,每组9只,分别于连续干预3、7、14 d计算创面愈合率,观察组织病理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干预7、14 d,艾灸联合生肌玉红膏组创面愈合率高于生肌玉红膏组、艾灸组、模型组(均P<0.05)。HE染色发现,艾灸联合生肌玉红膏组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可见较多新生肉芽组织及大量排列紧密的成纤维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从干预3 d开始升高,干预7 d达到高点,随后逐渐降低。干预7、14 d,艾灸联合生肌玉红膏组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高于艾灸组、生肌玉红膏组及模型组(均P<0.05)。结论:艾灸联合生肌玉红膏可显著促进压疮大鼠创面修复,改善病理组织形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血管新生及蛋白质合成,发挥抗凋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皮肤损伤修复 艾灸 生肌玉红膏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王嘉东团队揭示ARK2N-CK2复合体参与光辐射损伤修复的机制
13
作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4-604,共1页
2024年6月6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嘉东课题组在PNAS期刊上发表文章“The ARK2N-CK2 complex initiates transcription-coupled repair through enhancing the interaction ofCSB with lesion-stalled RNAPⅡ”(ARK2N-CK2复合体通过增... 2024年6月6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嘉东课题组在PNAS期刊上发表文章“The ARK2N-CK2 complex initiates transcription-coupled repair through enhancing the interaction ofCSB with lesion-stalled RNAPⅡ”(ARK2N-CK2复合体通过增强CSB与被损伤阻滞的RNAPⅡ的结合启动转录偶联修复),揭示了ARK2N-CK2复合体参与光辐射损伤修复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修复 复合体 CSB
下载PDF
红外激光致角膜损伤的修复机制研究
14
作者 尹贻雪 焦路光 +2 位作者 王嘉睿 周聪伶 杨在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3.74μm红外激光致角膜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取27只6~8周龄C57BL/6J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只)和实验组(24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小鼠用3.74μm红外激光照射双眼,光斑直径2 mm,曝光时间0.8 s,辐照量2... 目的探讨3.74μm红外激光致角膜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取27只6~8周龄C57BL/6J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只)和实验组(24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小鼠用3.74μm红外激光照射双眼,光斑直径2 mm,曝光时间0.8 s,辐照量23.2 J·cm^(-2)。激光照射损伤后3 h、6 h、12 h、1 d、3 d、7 d、14 d、21 d各取3只实验组小鼠,连同正常组小鼠角膜组织进行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CD68、CD163以及血栓调节蛋白阳性细胞情况,鉴定新生血管发生情况。结果正常组小鼠角膜基质中均未见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CD68、CD163以及血栓调节蛋白阳性细胞。实验组小鼠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阳性细胞在激光照射后3 h出现于角膜组织损伤边缘,12 h迁移至损伤区,1 d时数量最多,之后逐渐减少,21 d仍有少量阳性细胞;CD68阳性细胞在激光照射后12 h出现于角膜组织损伤边缘,1 d时出现在损伤区,21 d时仍有少量阳性细胞;CD163阳性细胞在激光照射后7 d出现于角膜组织损伤边缘,14 d时出现在损伤区,21 d仍有少量阳性细胞;血栓调节蛋白阳性细胞在激光照射后14~21 d出现于角膜基质损伤区。结论3.74μm红外激光可致角膜全层损伤,大量炎症细胞自损伤边界或角膜缘向损伤区迁移并参与修复过程。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浸润为主,后期以M2型巨噬细胞参与为主,并伴有新生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激光 角膜损伤 损伤修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积雪草苷在高糖诱导人角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5
作者 支晓雯 李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究积雪草苷(AS)对高糖诱导的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CEC;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及AS对HCE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筛选出HCEC最佳高糖诱导浓度(150 mmol·L^(-1))及AS干预浓度(20μmol&#... 目的探究积雪草苷(AS)对高糖诱导的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CEC;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及AS对HCE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筛选出HCEC最佳高糖诱导浓度(150 mmol·L^(-1))及AS干预浓度(20μmol·L^(-1))进行后续实验;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NC组;仅加入培养基DMEM)、高糖组(HG组;添加150 mmol·L^(-1)葡萄糖)、AS组(添加20μmol·L^(-1)的AS)、高糖+AS组(HG+AS组;添加150 mmol·L^(-1)葡萄糖及20μmol·L^(-1)的AS)。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4 h、48 h及72 h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4 h迁移能力;TUNEL染色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CyclinD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培养24 h、48 h及72 h时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培养24 h、48 h及72 h时增殖活性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被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及CyclinD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及CyclinD1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及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及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AS可以缓解因高糖导致的HCEC损伤,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角膜病变 积雪草苷 WNT/Β-CATENIN通路 损伤修复
下载PDF
RNA甲基化修饰调控DNA损伤修复过程及其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
16
作者 周家银 储志敏 李洋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DNA损伤修复是指纠正DNA两条单链间错配的碱基、清除DNA链上受损的碱基、恢复DNA正常结构的过程。细胞内存在多种机制来应对不同类型的DNA损伤,同源重组修复便是重要的修复机制之一。在同源重组修复过程中,RNA的合成发挥着重要作用,而RN... DNA损伤修复是指纠正DNA两条单链间错配的碱基、清除DNA链上受损的碱基、恢复DNA正常结构的过程。细胞内存在多种机制来应对不同类型的DNA损伤,同源重组修复便是重要的修复机制之一。在同源重组修复过程中,RNA的合成发挥着重要作用,而RNA甲基化修饰作为一个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调控机制,也参与了这一复杂的修复过程。肿瘤发生过程中普遍存在RNA甲基化修饰失调导致的DNA损伤累积,从而引起肿瘤的恶性转化。此外,RNA甲基化修饰还可以影响放化疗后细胞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使肿瘤细胞的放化疗敏感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知的不同类型RNA甲基化修饰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RNA甲基化修饰介导的DNA损伤修复异常在肿瘤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和作为治疗靶点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甲基化修饰 DNA损伤修复 肿瘤耐药
下载PDF
靶向DNA损伤修复通路的胰腺癌治疗策略
17
作者 张美英 王倩 +1 位作者 苏小茉 郭明洲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93-795,共3页
随着新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发展,其他肿瘤的预后明显得到改善。但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下,是极具挑战性的恶性肿瘤,亟待寻找新的治疗策略。DNA损伤修复通路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其功能缺陷将导致肿瘤的发生,但同时增加对... 随着新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发展,其他肿瘤的预后明显得到改善。但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下,是极具挑战性的恶性肿瘤,亟待寻找新的治疗策略。DNA损伤修复通路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其功能缺陷将导致肿瘤的发生,但同时增加对基因毒性药物及放射治疗的敏感性。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展和肿瘤的耐药密切相关,而PARP抑制剂在BRCA1/2缺陷肿瘤中的成功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针对DNA损伤修复缺陷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除PARP抑制剂外,针对ATR、CHK1、WEE1、DNA-PK等DNA损伤修复的抑制剂均已进入临床试验。在转移性胰腺导管癌中发现,15%~20%的患者存在DNA损伤修复基因的体细胞突变或种系突变,然而其中的部分突变并不影响基因的功能。DNA损伤修复基因在胰腺癌等肿瘤中频繁发生表观遗传异常改变,深入研究其对DNA修复调控网络的影响,有望获得新的“协同致死”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表观遗传学 DNA损伤修复 协同致死
下载PDF
基于DNA损伤修复基因构建AML预后预测模型
18
作者 刘琼 曹灿 +3 位作者 汪颖 卫珊珊 唐晓磊 陈玙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sponse,DDR)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预后模型,为探索AML基因稳定性和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TCGA和GEO数据库分别下载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MSigDB数据库的DDR... 目的构建基于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sponse,DDR)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预后模型,为探索AML基因稳定性和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TCGA和GEO数据库分别下载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MSigDB数据库的DDR通路基因,根据训练集中DDR基因表达水平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相关系数,构建Lasso回归模型并得出特征基因;多因素COX回归得出每个基因的相关系数,并计算DDR评分(risk score);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根据DDR评分截断值,将2组病例分为高危组(high risk)和低危组(low risk),并对2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该DDR基因集的DDR评分预测O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以TCGA(n=157)AML数据集作为训练集,建立Lasso回归模型后得到10个特征基因,将这10个特征基因合集命名为“DDR基因集”;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发现,高危组含ELN2017不良组(Adverse)病例比例更高(P<0.05);高危组OS较低危组明显缩短(P<0.05);年龄≥60岁(HR:2.853;95%CI:1.909~4.263),ELN2017危险度分层为不良组(HR:1.63;95%CI:1.059~2.511)以及高DDR评分(HR:3.137;95%CI:2.075~4.744)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验证集中发现高危组OS较低危组明显缩短(P<0.05);绘制TCGA数据集的ROC曲线显示:1年AUC=0.709,3年AUC=0.755和5年AUC=0.759。结论DDR基因集灵敏和稳健,DDR评分可用于临床预测AML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修复 AML 预后模型
下载PDF
DNA-PKcs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
19
作者 李炜娟 梁斌 +1 位作者 黄雄峰 李亮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6-1279,共4页
机体在体内因素如DNA碱基错配、自身不稳定性、机体代谢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等,体外因素如辐射、化学毒物、药物、病毒和霉菌等作用下,可以造成DNA损伤。DNA损伤有碱基损伤、错配、DNA单链或双链断裂、嘧啶二聚体形成等多种类型。其中... 机体在体内因素如DNA碱基错配、自身不稳定性、机体代谢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等,体外因素如辐射、化学毒物、药物、病毒和霉菌等作用下,可以造成DNA损伤。DNA损伤有碱基损伤、错配、DNA单链或双链断裂、嘧啶二聚体形成等多种类型。其中,DNA双链断裂(DSB)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类型。DSB的修复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同源重组(HR)、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修复 DNA依赖性蛋白激酶亚单位(DNA-PKcs) 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 抑制剂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牙髓损伤后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促进作用研究
20
作者 汪莉 钟素兰 +1 位作者 朗么磋 张义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5-70,共6页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牙髓损伤后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作用。方法:分离并鉴定人牙髓细胞(Dental pulp cells,DPCs),将DPCs分为对照(control)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组、TNF-...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牙髓损伤后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作用。方法:分离并鉴定人牙髓细胞(Dental pulp cells,DPCs),将DPCs分为对照(control)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组、TNF-α+EPO组;使用CCK-8法、Transwell法、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成骨分化能力。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氢氧化钙[Ca(OH)2]组和EPO组,对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进行牙髓暴露,分别以含PBS、Ca(OH)2和EPO的胶原蛋白海绵盖髓;术后1个月处死大鼠,micro-CT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Osterix(Osx)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TNF-α组DPCs增殖、迁移、成骨分化能力降低(P<0.05);与TNF-α组相比,TNF-α+EPO组DPCs增殖、迁移、成骨分化能力提高(P<0.05)。与PBS组、Ca(OH)2组相比,EPO组露髓处形成连续完整的钙化桥及大量修复性牙本质,DMP-1、DSPP、Runx2、Osx水平升高(P<0.05)。结论:EPO通过提高DMP-1、DSPP、Runx2、Osx水平促进牙髓损伤大鼠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牙髓损伤修复 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牙本质基质蛋白-1 牙本质涎磷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