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修庵的萝卜从何而来?
1
作者 袁夫石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修庵 萝卜 教学问题 《阿Q正传》 《生计问题》
下载PDF
试论“假洋鬼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杰 魏建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67-70,共4页
“假洋鬼子”随同《阿Q正传》问世六十多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一是一个别种意义的“熟悉的陌生人”。这里的“熟悉”是指这个人物已在几代读者的记忆里牢牢地刻下了他那鲜明的“尊容”,这个名字更在挞伐某种人们的场合成为有力的却... “假洋鬼子”随同《阿Q正传》问世六十多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一是一个别种意义的“熟悉的陌生人”。这里的“熟悉”是指这个人物已在几代读者的记忆里牢牢地刻下了他那鲜明的“尊容”,这个名字更在挞伐某种人们的场合成为有力的却又是信手拈来的专名;说他“陌生”则是因为在《阿Q正传》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史上,对作品中如此一个重要人物,很少有全面的研究。即使偶有书文提及,不仅缺乏深入的开掘,而且在形象的认识上也存有较大歧异。为此,本文试就“假洋鬼子”形象的几个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悉的陌生人 研究史 修庵 茅盾论 软弱性 精神胜利法 艺术典型 国民劣根性 重在表现 铲共大观
下载PDF
民族劣根性的典型——论阿Q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2年第1期32-50,共19页
在我国现代文学漫长的人物画廊中,阿Q恐怕是最引人注目并且引起争论最大的一个。六十年来,人们写了难以数计的文字,探讨这一形象的典型特征和美学价值,但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一方面是由于鲁迅在这个人物身上概括的内... 在我国现代文学漫长的人物画廊中,阿Q恐怕是最引人注目并且引起争论最大的一个。六十年来,人们写了难以数计的文字,探讨这一形象的典型特征和美学价值,但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一方面是由于鲁迅在这个人物身上概括的内容相当深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胜利法 人物画廊 现代文学 奥勃洛莫夫 美学价值 中国现代作家 且介亭杂文末编 茅盾论 修庵 创作动机
下载PDF
量词的换用与活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向群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74-78,共5页
一、量词的换用在同一句、同一段或同一篇文章里,为了避免量词的重复,使词语显得错落有致,换用另外一个,这就是量词的换用。例如: ①你的来信和相片,我差不多一天看了好几次,读了好几回。(冰心《寄小读者》) 在现代汉语里,表示一种事物... 一、量词的换用在同一句、同一段或同一篇文章里,为了避免量词的重复,使词语显得错落有致,换用另外一个,这就是量词的换用。例如: ①你的来信和相片,我差不多一天看了好几次,读了好几回。(冰心《寄小读者》) 在现代汉语里,表示一种事物的名词或动词往往可以搭配好几个不同的量词,这就为量词的换用提供了可能性。就量词的意思是具体还是抽象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一朵花 修庵 《山乡巨变》 一朵朵 《红旗谱》 《狂人日记》 《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 郭沫若先生
下载PDF
来函照登
5
作者 高道一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修庵 宣德炉 先生
下载PDF
谈外来词“OK”、“拜拜”的词义变异
6
作者 楚之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47-49,57,共4页
1979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和其它国家往来日益频繁;文化、科学、技术交流日益扩大。我国社会已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大量外来词的涌进是这个开放社会的普遍现象。迪斯科、巴士、艾滋病、桑那浴等外来词已为人们所熟悉... 1979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和其它国家往来日益频繁;文化、科学、技术交流日益扩大。我国社会已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大量外来词的涌进是这个开放社会的普遍现象。迪斯科、巴士、艾滋病、桑那浴等外来词已为人们所熟悉。其中“OK”、“拜拜”使用率较高,使用面较广,值得人们研究。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OK”这一国际通行语词,近年在我国十分流行。《新英汉词典》(197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修订本)对“OK”的注释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K 英汉词典 技术交流 上海译文出版社 电影片名 本族词 上海话 商品广告 新民晚报 修庵
下载PDF
浅谈鲁迅小说的个性化语言
7
作者 高振怀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40-42,64,共4页
如果说,文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写人。那么,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是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关键之一。在生活中,任何两个人都不会有相同的生活和相同的性格,因此也就不会有两个人讲话是完全相同的现象。优秀的作家应该善于从人物的语言中... 如果说,文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写人。那么,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是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关键之一。在生活中,任何两个人都不会有相同的生活和相同的性格,因此也就不会有两个人讲话是完全相同的现象。优秀的作家应该善于从人物的语言中表现出人物特有的生活经验、思想品质以及心理状态;优秀的作家应该赋予自己塑造的人物的语言以个性的色彩。语言的个性化,正是鲁迅小说最突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人物形象 闰土 鲁四 修庵 《祝福》 精神胜利法 《孔乙己》 角鸡 华老栓
下载PDF
童少年时期鲁迅的作家心理素质
8
作者 吴国群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64-70,共7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对鲁迅进行了卷帙浩繁的研究:一方面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方法论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对于作家生活史的资料发掘,成果是丰硕的,但仍远远小于鲁迅价值的本体,从宏观的视野看,前者尚未形成多学科综合的构架规模;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少年时期 《鲁迅全集》 文艺观 心理素质 藤野先生 创作构思 目莲戏 学科综合 修庵
下载PDF
鲁迅、契诃夫小说反映的民族心理及其改造观的比较
9
作者 力小鲲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8年第3期16-22,共7页
鲁迅和契诃夫的小说中,反映出四对相似的民族心理。透过这四对心理,我们还可以看出鲁迅与契诃夫持有类似的改造观。 这四对民族心理是: (一)鲁迅小说中反映的汉民族“向内追求”心理与契诃夫小说中反映的俄罗斯“幻觉外射”心理。
关键词 民族心理 心理冲突 第六病室 别里科夫 变态心理 道德价值观 外射 修庵 行为态度 自我意识
下载PDF
为唤起群众的觉醒而呐喊——读《阿Q正传》
10
作者 邹水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63-67,共5页
人们对《阿Q正传》杰出成就的看法是一致的,但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理解却有着不同意见。鲁迅在一九三六年《致沈西苓信》中说:对《阿Q正传》的本意,“能了解者不多”,现在不能说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很多同志对此各抒已见,曾发表了很好的... 人们对《阿Q正传》杰出成就的看法是一致的,但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理解却有着不同意见。鲁迅在一九三六年《致沈西苓信》中说:对《阿Q正传》的本意,“能了解者不多”,现在不能说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很多同志对此各抒已见,曾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本文也就这个问题谈点体会,求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精神胜利法 沈西苓 各抒已见 中说 封建统治阶级 灯下漫笔 再谈保留 自叙传 修庵
下载PDF
说“比”
11
作者 牛耕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5年第4期32-,共1页
常言说,人比人,气死人。因为每个人所在的单位不同,环境不一样,机遇也有差异,所以劝人不要去相比。其实,要人不和人相比是办不到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一生也是人和人相比的一生。在学习阶段。
关键词 办不到 思想总结 步障 使人 罗健夫 修庵 三人行 石光 内客 丝布
下载PDF
阿Q辨
12
作者 梁积荣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27-30,共4页
鲁迅先生一九二一年创作的现实主义杰作《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的扛鼎之作,是新文学运动的伟大丰碑。它不仅丰实了中国的文学宝库,也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阿Q这个艺术形象,是一致公认的不朽的典型。然而,自《阿Q正传》问世的第一天起,... 鲁迅先生一九二一年创作的现实主义杰作《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的扛鼎之作,是新文学运动的伟大丰碑。它不仅丰实了中国的文学宝库,也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阿Q这个艺术形象,是一致公认的不朽的典型。然而,自《阿Q正传》问世的第一天起,对这一不朽的典型就争论不休,意见不一。举其大者:一说阿Q是思想的典型;一说阿Q是阶级的典型。 1对阿Q是思想的典型问题,本文不多加论述,这里主要对阿Q是阶级的典型问题,提出一些异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扛鼎之作 新文学运动 现代文学 精神胜利法 世界文学 艺术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史 大者 精神枷锁 修庵
下载PDF
鲁迅巧用“革命”词
13
作者 周纯智 李玲玲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43-44,共2页
鲁迅巧用“革命”词湖北江陵县马山中学周纯智,李玲玲鲁迅在《阿Q正传》(节选)中一连用了好几个“革命”,但在不同的语境中,这同一个“革命”词却有不同的、特殊的、深刻的涵义。如在乌篷船给未在带来大不安,“使百里闻名的举人... 鲁迅巧用“革命”词湖北江陵县马山中学周纯智,李玲玲鲁迅在《阿Q正传》(节选)中一连用了好几个“革命”,但在不同的语境中,这同一个“革命”词却有不同的、特殊的、深刻的涵义。如在乌篷船给未在带来大不安,“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的时候,阿Q对革命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玲玲 马山中学 革命党 湖北江陵 周纯 辛亥革命前后 贫苦农民 修庵 咸与维新 家奥托
下载PDF
久违了,愚钝的帽子
14
作者 阿康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8年第8期56-57,共2页
知识分子到底是聪明还是蠢笨,似乎是个打不清的官司。大约从孔老夫子被讥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以来,一顶蠢笨的帽子就没离开过脑袋。旧中国戏曲舞台上书生们果头呆脑且不说它,新时代里“知识分子最无知”的说法也并不少见,“文革”... 知识分子到底是聪明还是蠢笨,似乎是个打不清的官司。大约从孔老夫子被讥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以来,一顶蠢笨的帽子就没离开过脑袋。旧中国戏曲舞台上书生们果头呆脑且不说它,新时代里“知识分子最无知”的说法也并不少见,“文革”中的考教授更是把事情推到了极端:硬要证明“臭老九”们无知并公开加以嘲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老九” 戏曲舞台 孔老夫子 山峡中 艾芜 药笔 修庵 文人学者 典论 金圣叹
下载PDF
鲁迅小说白描手法管窥
15
作者 黄经邦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22-28,8,共8页
鲁迅是运用白描手法的艺术大师。白描是鲁迅小说的主要描写手法。鲁迅一贯不赞成以辞藻来掩饰事物和人物的本来面目,强调作品中描述的故事、环境、人物应当象生活中那样真切、自然、本色。他早年写的《莲蓬人》诗中有“扫除腻粉呈风骨,... 鲁迅是运用白描手法的艺术大师。白描是鲁迅小说的主要描写手法。鲁迅一贯不赞成以辞藻来掩饰事物和人物的本来面目,强调作品中描述的故事、环境、人物应当象生活中那样真切、自然、本色。他早年写的《莲蓬人》诗中有“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诗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白描手法 描写手法 腻粉 修庵 短衣帮 环境描写 精神胜利法 性格特征 红衣
下载PDF
《阿Q正传》中的标点符号功能管窥
16
作者 任祖銮 《淮阴师专学报》 1993年第4期5-5,共1页
作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以及一定的语气外,还有助于文章的表情达意,鲁迅的《阿 Q 正传》当为一例.一、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形象1.有的标点符号有助于描写人物的神态。如《阿 Q 正传》中写到革命党进城后,... 作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以及一定的语气外,还有助于文章的表情达意,鲁迅的《阿 Q 正传》当为一例.一、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形象1.有的标点符号有助于描写人物的神态。如《阿 Q 正传》中写到革命党进城后,阿 Q 也决定“投降”革命造反了。他拿块断砖敲开静修庵的门后.有这样一段对话:‘你又来什么事?’伊(指老尼姑——笔者)大吃一惊地说。‘革命了……你知道?’……阿 Q 说得很含糊。”阿 Q不像假洋鬼子和赵秀才知道砸龙牌、拿宣德炉,他到静修庵来革命,怎么革自己也弄不清楚,所以说得断断续续,含含糊糊.两处省略号便传神地表现了阿 Q 当时的神态。又如,阿 Q的“中兴”,引起了村人的惊异。堂倌、掌柜、酒客、路人都对他表现出一种疑而且敬的神态来。掌柜也与他攀谈“发财发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庵 刻画人物 宣德炉 革命党 精神胜利法 赵秀 性格特征 章宜 文学作品 极度兴奋
下载PDF
鲁迅小说中辫子的象征意蕴
17
作者 施军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47-49,共3页
一个作家的伟大,不在是于他的思想敏锐,观察深刻,更在于作为创作主体是怎样通过生活中的典型细节现象来表现其独特的思想的,“席勒式的传声筒”是难以让读者接受的。鲁迅先生的伟大,也正是在于他那振聋发聩的惊人见解构筑在一系列的细... 一个作家的伟大,不在是于他的思想敏锐,观察深刻,更在于作为创作主体是怎样通过生活中的典型细节现象来表现其独特的思想的,“席勒式的传声筒”是难以让读者接受的。鲁迅先生的伟大,也正是在于他那振聋发聩的惊人见解构筑在一系列的细节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象征意蕴 席勒式 头发的故事 修庵 二心集 乡场上 我不知道 招惹是非 大老爷
下载PDF
《阿Q正传》二题议
18
作者 陈仰高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21-26,共6页
《阿Q正传》的“优胜记略”两章,是集中描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对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专家们已经作了研究,发表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意见。现仅就“优胜记略”两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什么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二、阿Q的... 《阿Q正传》的“优胜记略”两章,是集中描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对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专家们已经作了研究,发表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意见。现仅就“优胜记略”两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什么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二、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怎样产生的?三、鲁迅怎样评价阿Q的“精神胜利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胜利法 修庵 人情之常 杀人如草 《鲁迅全集》 心向往之 钩镰枪 怒其不争 板刀 活下去
下载PDF
以简胜繁 含蓄蕴藉——鲁迅小说的白描艺术管窥
19
作者 陈协志 《龙岩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45-49,共5页
诗贵含蓄,小说亦然。艺术作品,太显太露,读来常常使人感到淡而寡味;而含蓄蕴藉一些,留下更多的艺术空间,则可让读者生发出无限的思考与想象来,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刘勰《文心雕龙》)。鲁迅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质朴无华而又凝... 诗贵含蓄,小说亦然。艺术作品,太显太露,读来常常使人感到淡而寡味;而含蓄蕴藉一些,留下更多的艺术空间,则可让读者生发出无限的思考与想象来,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刘勰《文心雕龙》)。鲁迅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质朴无华而又凝炼含蓄。初读他的作品,其奥妙幽微之处,往往难以领略;当你多读几遍,细心玩味,则每每有新的发现,不禁为之拍案叫绝。能臻此艺术境界,究其原因,我想,与其白描手法的娴熟运用是不无关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含蓄蕴藉 涓生 思想性格 子君 《祝福》 《伤逝》 鲁四 环境描写 修庵
下载PDF
应当怎样辨析《狂人日记》第一节的含义?——和李允经同志商榷
20
作者 谷兴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64-71,共8页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学习和研究现代文学尤其鲁迅作品的读者、学者时常提到它。人们对这篇小说的深刻思想和战斗意义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而对“狂人”形象及其语言的认识,却有很大分歧。有感于...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学习和研究现代文学尤其鲁迅作品的读者、学者时常提到它。人们对这篇小说的深刻思想和战斗意义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而对“狂人”形象及其语言的认识,却有很大分歧。有感于一些论者对“征人”语言的特点似乎注意不够,很少具体论析,我以小说的首尾两节为例,写了《“狂人”和月光》等三篇札记,试图阐述鲁迅在日记前的小序里已指明的“狂人”语言的特点。拙文承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者厚爱,发表在该刊一九八二年第一辑。我在札记之二《对于日记第一节的时解》(以下简称《理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鲁迅作品 李允经 中国现代文学史 修庵 一九 我不知道 赵贵翁 新华词典 使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