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竟之业:民国时期江苏无锡县修志活动新探
1
作者 廖章荣 《上海地方志》 2024年第3期39-44,95,共7页
民国时期,江苏省无锡县先后于1918年、1929年、1948年三次修纂县志,皆以失败告终,不过缘由却各不相同。1918年,钱基博受聘总纂,由于当时钱氏资历尚浅,加之修志主张触犯他人利益,由此受到时人非难,钱基博辞职后,修志无果而终。1929年,修... 民国时期,江苏省无锡县先后于1918年、1929年、1948年三次修纂县志,皆以失败告终,不过缘由却各不相同。1918年,钱基博受聘总纂,由于当时钱氏资历尚浅,加之修志主张触犯他人利益,由此受到时人非难,钱基博辞职后,修志无果而终。1929年,修志工作重启后,无锡县志局人事变动颇为频繁,修志进度缓慢,反映了无锡县士绅对修志的消极,此后在国民党江苏省第二区党部干涉下,此次修志也不了了之。1947年,无锡县从倡修县志到终止,历时半年之久,期间无锡县修志委员会就县志体例进行多次磋商,然而修志工作终因经费无着而被迫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无锡县志》 修志活动 钱基博 人事纠葛
下载PDF
清代修志活动的“加法”与“减法”
2
作者 王新环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11年第9期37-41,4,共5页
清代修志活动的"加法"与"减法",是指纂修者基于主观考虑而对方志类目和内容进行的筛选和取舍。"加法"表现为故意的夸张、粉饰或增量性的描述,"减法"则表现为有意贬抑、淡化甚至删除。造成如此&... 清代修志活动的"加法"与"减法",是指纂修者基于主观考虑而对方志类目和内容进行的筛选和取舍。"加法"表现为故意的夸张、粉饰或增量性的描述,"减法"则表现为有意贬抑、淡化甚至删除。造成如此"加"、"减"的原因大致有五个方面:方志本身具有的教化功能;纂修者的主观偏好、认知程度;不同派别的纂修思想;社会变迁对修志活动的客观要求;政治因素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修志活动 加法 减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