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修身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可辉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年第2期74-76,共3页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修身作为人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故"自天子以至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修身为本"的主要内容是"修己以敬"、"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修身作为人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故"自天子以至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修身为本"的主要内容是"修己以敬"、"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包含修炼自己、修炼家庭伦理关系、修炼与他人相处之道三个方面。儒家"修身为本"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修身为本 现代价值
下载PDF
论修身为本的古今贯通
2
作者 景天魁 魏厚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75-83,共9页
修身为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其以先秦儒家所确立的“修齐治平”为主要进路,发展出以孟子性善论为根基的内求和以荀子性恶论为根基的外在教化。这两者共同组成了古代士人“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修身为本的理想人格与现代的公民道德... 修身为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其以先秦儒家所确立的“修齐治平”为主要进路,发展出以孟子性善论为根基的内求和以荀子性恶论为根基的外在教化。这两者共同组成了古代士人“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修身为本的理想人格与现代的公民道德人格修养具有内在一致性。道德人格的内在性、实践性、超越性是修身为本思想实现古今贯通的逻辑基础,其主要体现在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修身为本既是自我管理的关键,也是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要因。修身为本为以德治国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途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为本 内圣外王 道德人格 以德治国
下载PDF
“修身为本”伦理思想在现代德育中的借鉴 被引量:12
3
作者 邹兰香 《湖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儒家“修身为本”的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宗旨就是要培养人的“自德”精神和高尚行为。它围绕“人是主体”这个中心,论证了“修身”的思想基础、价值目标、途径和方法,揭示了道德主体的“自我”、“自觉”、“自德”的... 儒家“修身为本”的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宗旨就是要培养人的“自德”精神和高尚行为。它围绕“人是主体”这个中心,论证了“修身”的思想基础、价值目标、途径和方法,揭示了道德主体的“自我”、“自觉”、“自德”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风格和体系。其基本精神对今天学校道德德育仍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思想 现代德育 儒家 修身为本 道德教育 自德精神 教师 学生 德育方法 行为修养
下载PDF
儒家“修身为本”的内向传播意蕴考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谢清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2-29,共8页
儒家内向传播思想实质是主体在心灵世界中的自我对话,即实然的我(主我)与应然的我(客我)在修身成圣的精神感召下,不断地反省,推动自我朝适应社会、完善自我的理想境界前进的一种思维升华过程与方法。从这一意义来看,"修身"可... 儒家内向传播思想实质是主体在心灵世界中的自我对话,即实然的我(主我)与应然的我(客我)在修身成圣的精神感召下,不断地反省,推动自我朝适应社会、完善自我的理想境界前进的一种思维升华过程与方法。从这一意义来看,"修身"可以被视为一种儒家内向传播观念。这是因为修身的过程往往表现为主体自身自由自然地将自我分别为主我与客我,从而在心灵深处进行着类似于人际沟通的对话过程,而且这一过程贯穿于士人精神生活的始终。总而言之,儒家的"修身"实质是"内圣外王"的精练表述,它是以古代圣贤为榜样,以"内省""自悟"为基本路径,以"仁"为操作指向,以"礼"为自我调适的标准,以"中庸""慎独""恕道"为内向传播的主要方法论,以造就"圣人之德"和"圣人之功"为最高精神境界和理想目标,从而蕴含着一个内涵丰富的儒家内向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修身 内向传播 内圣外王 中庸 慎独
下载PDF
以修身为本的教化哲学——《大学》“亲民”说证真及其思想价值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宁静贤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5-192,共8页
“亲民”乃《大学》要义之一。宋儒改“亲”为“新”,从之者如云,非之者亦众,至今聚讼未已。“亲”“新”二字虽可通假互训,但分而言之,其义却有不容假借混同之处。故“亲民”与“新民”虽仅一字之差,却大异其趣:一敦教人之本而举其末,... “亲民”乃《大学》要义之一。宋儒改“亲”为“新”,从之者如云,非之者亦众,至今聚讼未已。“亲”“新”二字虽可通假互训,但分而言之,其义却有不容假借混同之处。故“亲民”与“新民”虽仅一字之差,却大异其趣:一敦教人之本而举其末,一偏教人之末而离其本。虽然“新民”在儒家语境和道德实践中确有其特定意义,却与《大学》“以修身为本”的义理结构不合,而在人与己、新与旧的割裂中将儒家切身易行的教育教化理论导向了功利主义。“亲民”说则深刻揭示了“以修身为本”的教育教化机制,此亦为“师范”教育之初衷与根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 “亲民” 《大学》 “以修身为本 道德教化
下载PDF
修身为本 止于至善——读《大学》有感
6
作者 徐晓 《前线》 CSSCI 2017年第6期110-110,共1页
《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道德修养的知、情、信、意、行的文章。朱熹曾说过:“某人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妙处。”一方面是说《大学》犹如建... 《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道德修养的知、情、信、意、行的文章。朱熹曾说过:“某人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妙处。”一方面是说《大学》犹如建房子的骨架,包含为人为学的纲目;另一方面是说“四书”是一个体系,读书要成系统地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止于至善 修身为本 道德修养 中国历史 《论语》 《孟子》 《中庸》
下载PDF
修身为本实证要素
7
作者 周宏宇 《华夏国学》 2017年第1期78-84,共7页
修身,是自古以来被人们重视的话题。《礼记·大学》提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齐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 修身,是自古以来被人们重视的话题。《礼记·大学》提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齐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①可以看出,修身在人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要求,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修身所达到的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为本 实证 自我完善 自我成长 自我实现 明明德 平天下 格物
下载PDF
治学有方 修身为本——评《成才之路——学习、研究与修身的艺术》
8
作者 王知津 李明珍 《新世纪图书馆》 2004年第4期75-76,共2页
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悉心关注的问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秦铁辉教授编著的《成才之路——学习、研究与修身的艺术》一书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2003年8月出版,该... 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悉心关注的问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秦铁辉教授编著的《成才之路——学习、研究与修身的艺术》一书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2003年8月出版,该书作者结合自己30多年学术研究的经历、体会和人生感悟,针对人才成长中如何学习、研究和修身这三大方面,为我们奉献了一个思考与研究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才之路——学习、研究与修身的艺术》 书评 治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曾国藩修身为本的道德自我完善之道探析
9
作者 李玲 郭文奇 王影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4期21-22,共2页
曾国藩本人对修身进德十分讲究,在他的观念中,人生的两大财富莫过于修身进德与学业。本文主要从曾国藩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出发,对曾国藩修身为本的道德自我完善之道进行探析。
关键词 曾国藩 修身立德 内容 完善之道 探析
下载PDF
皆以修身为本——福柯与中国修身哲学沟通的可能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新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110,共7页
晚期福柯提出的修身哲学为中西的沟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二者都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它们间的对话的展开首先要求对这一关系进行考察。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中,修身是作为"正人"的政治的一环。而在福柯那... 晚期福柯提出的修身哲学为中西的沟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二者都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它们间的对话的展开首先要求对这一关系进行考察。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中,修身是作为"正人"的政治的一环。而在福柯那里,修身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政治反抗,而且,他究竟在何种层面上对修身进行了现代化颇成疑问,这也将这种对话的困难推到了古今之辨的维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 福柯 儒学 反抗
下载PDF
从“修身为本”谈干部修养
11
作者 周林霞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5-55,共1页
几千年来,"修身为本"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也成为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 干部修养 官吏 治国理论 国家 修身 哲学基础 统治 中国传统伦理 内圣外王 才能
下载PDF
修身为本 道充为贵——[宋]周敦颐《通书》第十四讲
12
作者 冯学成 《西部广播电视》 2008年第8期136-140,共5页
《通书·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已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家人离,必起于妇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尧所以厘降... 《通书·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本必端,端本诚心而已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家难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家人离,必起于妇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尧所以厘降二女于妫汭,舜可禅乎?吾兹试矣。是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身而已矣。身端,心诚之谓也。诚心复其不善之动而已矣。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妄矣;无妄则诚矣。故无妄次复,而曰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深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 《通书》 周敦颐 家庭管理
下载PDF
“慎独”俗解与儒家修身人格观念的历史衍变
13
作者 赵春燕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郑玄及朱熹对“慎独”俗话的解释明显不同于先秦典籍,这种俗解实际上与从先秦到宋朝修身人格观念的衍变密切相关,即从“圣人”“君子”进而变成“仁者”。对两者之间进行历史性的因果分析可以发现修身人格观念衍变所具有的下行性、内向... 郑玄及朱熹对“慎独”俗话的解释明显不同于先秦典籍,这种俗解实际上与从先秦到宋朝修身人格观念的衍变密切相关,即从“圣人”“君子”进而变成“仁者”。对两者之间进行历史性的因果分析可以发现修身人格观念衍变所具有的下行性、内向性、内洽性的特点,也可以深化对于以慎独为核心所建立的修身体系在历史中所发挥的利弊作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 儒家 修身
下载PDF
《论语》修身思想对当代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启示
14
作者 邓琦 潘清泉 《区域治理》 2024年第5期217-219,共3页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更需要提升共产党员党性修养。要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论语》修身思想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与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存在内在契合性。分析《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更需要提升共产党员党性修养。要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论语》修身思想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与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存在内在契合性。分析《论语》修身的基础、核心、现实目标、必要条件,对提升当代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论语》修身思想 党性修养
下载PDF
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清末民初的小学道德教育转型
15
作者 姜汉 《社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24,共29页
本文聚焦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德育课程改革,力图结合知识阶层自身社会处境的变化来理解道德观念的演变。清末,德育被制度化为修身科,教育人士批判以经学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德育,希望将西方教学理念应用到修身教学中。其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 本文聚焦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德育课程改革,力图结合知识阶层自身社会处境的变化来理解道德观念的演变。清末,德育被制度化为修身科,教育人士批判以经学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德育,希望将西方教学理念应用到修身教学中。其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育人士开始质疑修身科的合理性,认为应通过研究并参与“社会”来养成道德,由此导向了废止修身科并设置公民科的改革。对经典教育的批判标志着知识阶层开始摆脱传统社会身份,围绕“社会”的讨论则代表着他们在新的社会处境中诠释德育的尝试。本文认为,分析德育课程的转型有助于理解清末民初道德革命的社会学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教育改良 修身 公民科 知识阶层
下载PDF
老子《道德经》中的修身之道——以儒家修身思想为参照
16
作者 李祥林 侯立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1-57,共7页
修身之道实乃儒道两家的共同追求。从老子《道德经》许多篇章中可以看出老子对身的重视,特别是对“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于乡、修之于国、修之于天下”的阐述,突显了老子以修身为本,以内圣外王为修身路径的思想进路,与儒家的修身思... 修身之道实乃儒道两家的共同追求。从老子《道德经》许多篇章中可以看出老子对身的重视,特别是对“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于乡、修之于国、修之于天下”的阐述,突显了老子以修身为本,以内圣外王为修身路径的思想进路,与儒家的修身思想本质相通。只是儒道二家在“轴心期”之后的思想流衍中日益分裂,道家逐渐走向重视身内时空的生命修炼,而倡言“修真”“修道”,弃言“修身”,使“修身”与“内圣外王之道”成为儒家的专属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修身 儒家
下载PDF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王船山《大学》修身工夫论
17
作者 陈焱 《船山学刊》 2024年第1期43-57,共15页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船山《大学》修身工夫论呈现道德身体、自然身体与政治身体三个面向。在道德层面,其强调了身与心、正心与修身在工夫论上的整体性。在自然层面,其强调了我身与外物皆为二气五行所凝,因此身与物相互感应而具有先天性。...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船山《大学》修身工夫论呈现道德身体、自然身体与政治身体三个面向。在道德层面,其强调了身与心、正心与修身在工夫论上的整体性。在自然层面,其强调了我身与外物皆为二气五行所凝,因此身与物相互感应而具有先天性。既然外物对自我的影响起于身体,那么道德工夫的落实与显现也将终于我身。在政治层面,其强调了君主或政治领袖的身体在“齐治平”工夫层面作为立教之范型的关键意义,并指出为政者的“君子之身”是一国落实王道仁政与道德教化的发机与关键,这也是儒家王道政治合法性的根本立足点。从中国身体哲学发展的视域来看,船山所理解的《大学》工夫次序呈现出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整体性,有别于宋明道学传统在这一方面的心性论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王船山 《大学》 修身 工夫
下载PDF
论曾国藩修身思想的目标与实践
18
作者 赵敏奇 张婧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65-167,共3页
修身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将个人与家、国、天下相统一的核心环节。曾国藩修身思想是儒家修身思想文化的缩影,它既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也是对个体修身经验的总结。“明理君子”作为其修身的核心目标,具有以仁存心、广识宏... 修身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将个人与家、国、天下相统一的核心环节。曾国藩修身思想是儒家修身思想文化的缩影,它既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也是对个体修身经验的总结。“明理君子”作为其修身的核心目标,具有以仁存心、广识宏度、有勇知义的人格特点,诚、敬、静、刚毅明强和谦和勤俭的道德品质赋予了“明理君子”更加立体鲜活的人格品质,在为学致知和省察践行的两条实践道路上使“明理君子”的目标得以完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修身 明理君子
下载PDF
儒家修身思想对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的启示
19
作者 陈艺琴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9期21-24,共4页
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对党员干部而言,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而儒家修身思想的丰富内容对党员干部如何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要善于吸收中华... 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对党员干部而言,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而儒家修身思想的丰富内容对党员干部如何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要善于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来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用儒家修身思想正心明德。文章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党性要求为切入点,通过挖掘儒家修身思想的内涵,寻找其中的契合点,探寻传统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诚干净担当 儒家修身思想 党性修养 党员干部
下载PDF
周代的修身之道学说——兼论“君子之道”与“真人之道”之互补
20
作者 祁志祥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3期15-27,共13页
周代是一个重视“人道”的时代。周代探讨的“人道”包括修身济世、内圣外王之道。周人认为,修身的最高理想是超凡入圣。但成为“圣人”是很难的,退而求其次,则“内圣”之道集中表现为“君子之道”。周朝以仁德治天下,“君子之道”学说... 周代是一个重视“人道”的时代。周代探讨的“人道”包括修身济世、内圣外王之道。周人认为,修身的最高理想是超凡入圣。但成为“圣人”是很难的,退而求其次,则“内圣”之道集中表现为“君子之道”。周朝以仁德治天下,“君子之道”学说应运而生。儒家在继承、综合西周德治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君子之道”。“君子之道”是进德修善之道,所修道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孝”。道家以清虚无为的道德取代儒家仁义礼智的道德,主张归真返朴、清虚无为,其修身之道主要表现为“真人之道”。周人修身以儒家积极进取的“君子之道”为主,而道家虚静无为的“真人之道”则是补充和平衡,二者构成了周人“修身之道”的完整形态,奠定了后世中国士大夫儒道互补的“内圣”方式,对于今天的艺术从业人员及社会大众以道德自律、塑造崇高人格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人道” 修身之道 君子之道 真人之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