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义修辞学视域下冰心《燃灯者》中译文的修辞建构与当代意义
1
作者 林佩璇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2-99,共8页
翻译不仅是语言层面的话语转换,更是一种修辞建构。透过译文的话语修辞建构不仅能领略译文的修辞特色与译者的翻译技巧,也能窥见译文生成的深层动因,挖掘翻译行为的社会意义。基于此思路,笔者梳理冰心《燃灯者》汉译本核心词“light”... 翻译不仅是语言层面的话语转换,更是一种修辞建构。透过译文的话语修辞建构不仅能领略译文的修辞特色与译者的翻译技巧,也能窥见译文生成的深层动因,挖掘翻译行为的社会意义。基于此思路,笔者梳理冰心《燃灯者》汉译本核心词“light”的多样化译文与圆周句的高频启用,指出其间所达成的话语建构和诗意化文本建构实际上源自译者精神建构中对“灯”“灯塔守”的钟爱以及对光明、正义的崇敬与追求,这也间接彰显冰心《燃灯者》汉译实践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修辞 冰心《燃灯者》中译文 修辞建构 当代意义
下载PDF
林黛玉诗词的修辞建构及其美学特色
2
作者 李文贤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2期94-97,共4页
文学语言修辞和美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林黛玉的诗词中,作为修辞主体的曹雪芹建构了叠音、押韵、平仄等语音修辞,并以“桃花”“菊花”等词语修辞以及拟人、移就、对偶、借代等辞格修辞文本,这些修辞文本蕴涵着丰富的节律美、意象美... 文学语言修辞和美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林黛玉的诗词中,作为修辞主体的曹雪芹建构了叠音、押韵、平仄等语音修辞,并以“桃花”“菊花”等词语修辞以及拟人、移就、对偶、借代等辞格修辞文本,这些修辞文本蕴涵着丰富的节律美、意象美、移情美、平衡美、模糊美。不同的审美范畴共同构筑起林黛玉诗词独特的美学气质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诗词 修辞建构 美学特色
下载PDF
历史事实的修辞建构(上)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大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77,共5页
本文从历史亲历者表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学家研究程序中的历史事实两个方面讨论历史叙述现象,指出历史事实是一种修辞建构。对于前一方面,文章从事实的认知建构出发,论述了事实必须在语言表述中完成,是修辞最后建构了它;对于后一方面,... 本文从历史亲历者表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学家研究程序中的历史事实两个方面讨论历史叙述现象,指出历史事实是一种修辞建构。对于前一方面,文章从事实的认知建构出发,论述了事实必须在语言表述中完成,是修辞最后建构了它;对于后一方面,文章将历史学家的研究和叙述活动作为一个修辞过程来进行考察,最后出现在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事实是更高层次上的修辞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实 修辞建构 认知建构 历史叙述
下载PDF
公众国家认同的修辞建构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克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1,共4页
公众国家认同的强弱对国家整体的精神风貌、政策执行、对外形象等皆会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因此,建构公众的国家认同是一项始终不能松懈的任务。不论中央或地方,还是政府部门、组织机构等,都是公众... 公众国家认同的强弱对国家整体的精神风貌、政策执行、对外形象等皆会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因此,建构公众的国家认同是一项始终不能松懈的任务。不论中央或地方,还是政府部门、组织机构等,都是公众国家认同的载体,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突发危机、认识国家行为、建立国家认同,是一项值得不断探究并加以深入实践的公众服务内容。我们应在基于现实、筛选符号、融入共情等方面作出修辞努力,从而有效推动公众建立并巩固合理、全面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修辞建构 象征符号
下载PDF
央视春晚喜剧小品话语的修辞建构 被引量:2
5
作者 江南 胡婷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5-100,共6页
小品是语言艺术与表演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高超的语言技巧运用是小品获得成功的重要一环。近年电视喜剧小品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与舞台的火爆相比,小品的语言研究却门庭冷落,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春节晚会喜剧小品在规模和档次上都具有极高的... 小品是语言艺术与表演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高超的语言技巧运用是小品获得成功的重要一环。近年电视喜剧小品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与舞台的火爆相比,小品的语言研究却门庭冷落,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春节晚会喜剧小品在规模和档次上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选取春晚喜剧小品进行修辞考察,在材料的选择上极具权威性和代表性。文章主要从话语形式的建构、话语与语境的互动、话语建构的运作方式三个方面对表达者如何以话语的方式进行修辞建构并传播个人观念的释话过程进行深入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视春晚 小品话语 修辞建构
下载PDF
认知图式与文本的修辞建构——以《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中三则比喻的修辞设计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潘红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0,共4页
文本的修辞建构和读者的认知有着密切关系,文本的语言选择、修辞形态受到读者认知图式的左右,而文本的修辞形态又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读者的认知图式。就翻译而言,社会文化语境、诗学传统的差异使隐含于源文本和译本之间的认知图式差异... 文本的修辞建构和读者的认知有着密切关系,文本的语言选择、修辞形态受到读者认知图式的左右,而文本的修辞形态又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读者的认知图式。就翻译而言,社会文化语境、诗学传统的差异使隐含于源文本和译本之间的认知图式差异显得更为突出,对翻译文本修辞建构的观察更能反映出认知图式和文本建构的关系。本文运用认知理论,以林译小说《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中三则比喻的修辞设计为语料,探讨认知图式和文本修辞建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图式 修辞建构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下载PDF
《在悬崖上》:关键词、意识形态及其修辞建构 被引量:2
7
作者 董瑞兰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78,共5页
在小说《在悬崖上》中,"悬崖"是小说标题和语篇的关键词。它通过叙述单元转换、叙述者的情绪变化及悬崖险境指数的上升三个层面支持了小说文本的修辞建构,汇聚了三对角色关系,还通过婚恋模式的政治化、"科长"的政... 在小说《在悬崖上》中,"悬崖"是小说标题和语篇的关键词。它通过叙述单元转换、叙述者的情绪变化及悬崖险境指数的上升三个层面支持了小说文本的修辞建构,汇聚了三对角色关系,还通过婚恋模式的政治化、"科长"的政治代言、文学批评的政治含量三种方式投射了小说意识形态的政治化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友梅 《在悬崖上》 修辞建构
下载PDF
林译《钟乳髑髅》中少年英气话语的修辞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晓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6-90,共5页
英国小说家哈葛德的成名作King Solomon’s Mines于1908年经林纾译介到晚清中国,题为《钟乳髑髅》,其勇猛精进的主题对晚清少年的精神建构作用重大。依照广义修辞学"话语建构—文本建构—人的精神建构"的阐释路径,从修辞关键... 英国小说家哈葛德的成名作King Solomon’s Mines于1908年经林纾译介到晚清中国,题为《钟乳髑髅》,其勇猛精进的主题对晚清少年的精神建构作用重大。依照广义修辞学"话语建构—文本建构—人的精神建构"的阐释路径,从修辞关键词"少年"与"勇"入手,对勘原著与译本,结合晚清特殊的历史语境,挖掘林纾建构少年英气话语的修辞策略,最后从晚清历史语境和译者的主体性两个方面,探讨这些修辞策略的文化成因,即少年在晚清突然一跃成为进步革命话语中心,成为国家形象转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乳髑髅》 少年 英气话语 修辞建构
下载PDF
术语规范与新闻话语的修辞建构 被引量:9
9
作者 马景秀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1-36,共6页
伯克新修辞学提出术语规范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组织概念,并规约认知的方向。一方面,术语规范视角的新闻话语实现修辞建构,形成描述和解释现实的“象征戏剧”,体现出特定的意识形态蕴涵和社会动机性、导向性,表明新闻报道归根到底是一个... 伯克新修辞学提出术语规范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组织概念,并规约认知的方向。一方面,术语规范视角的新闻话语实现修辞建构,形成描述和解释现实的“象征戏剧”,体现出特定的意识形态蕴涵和社会动机性、导向性,表明新闻报道归根到底是一个说服性文本;另一方面,它所产生的意识形态与物质形态结合体又被作为社会符号资源调遣、援引,反向使能并规约术语规范的发展,使新闻话语在作为文化意识形态体系实例体现的同时又成为社会符号语义场运转的主要促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规范 新闻话语 修辞建构
下载PDF
区域形象的话语修辞建构与对外传播——以“好客山东”形象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鞠玉梅 《新媒体与社会》 2020年第1期344-362,共19页
本文以山东省打造"好客山东"这一品牌区域形象的话语修辞构建为例,探究区域形象的话语修辞构建与对外传播问题。研究以英文网络媒体话语为语料,运用基于语料库的话语与修辞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中外网络媒体话语所构建的山... 本文以山东省打造"好客山东"这一品牌区域形象的话语修辞构建为例,探究区域形象的话语修辞构建与对外传播问题。研究以英文网络媒体话语为语料,运用基于语料库的话语与修辞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中外网络媒体话语所构建的山东形象的异同,评估中方对外传播话语的修辞效力,并试图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中外网络媒体话语所构建的山东形象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中方以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为中心构建山东的正面形象,外方以更加多元化的视角构建山东形象,涉及面更广,其中不乏负面消极形象。中方网络话语的对外传播效力总体来看有利于加强外界对山东的接受与认可,但在传播内容和方式及其有效使用上尚需进一步努力,以提高修辞效果,达到对外传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客山东” 区域形象 话语修辞建构 对外传播
下载PDF
试论科学论文的修辞建构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论启示
11
作者 丁大尉 王彦雨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2年第4期76-80,84,共6页
相较国内科学论文的认知无涉式研究范式而言,国外关于科学文本的研究模式日益呈现出明显的修辞学与语言学转向征象,反映出关于科学文本和科学实践间关系的认识论嬗变。文章探析了对科学论文认知内容进行修辞学分析的原因——科学论文语... 相较国内科学论文的认知无涉式研究范式而言,国外关于科学文本的研究模式日益呈现出明显的修辞学与语言学转向征象,反映出关于科学文本和科学实践间关系的认识论嬗变。文章探析了对科学论文认知内容进行修辞学分析的原因——科学论文语言的修辞性特征、科学论文对主体性思维过程的修辞转化、科学论文传播过程中的修辞意蕴、科学论文评审体制的修辞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修辞建构已从不同路径参与进科学文本内容;进而以问题集簇的方式,从科学论文语言、科学论文发表过程、科学论文的引证、科学论文的文化支持网络四个维度提出了建立科学论文修辞建构研究范式的具体内容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建构 研究范式 认知 实践
下载PDF
英语博客中河南国际形象的修辞建构
12
作者 李秀伟 《天中学刊》 2015年第6期117-120,共4页
近年来,河南国际形象的建构日益受到重视,但其对外传播效果亟待加强。为此,相关机构在进行政策设计前应首先了解互联网空间中以英语为母语的语篇生产者在事实呈现、态度表达等方面的修辞策略,并从认知隐喻的高度审视这些策略。如此,才... 近年来,河南国际形象的建构日益受到重视,但其对外传播效果亟待加强。为此,相关机构在进行政策设计前应首先了解互联网空间中以英语为母语的语篇生产者在事实呈现、态度表达等方面的修辞策略,并从认知隐喻的高度审视这些策略。如此,才能加强机构建设、人才培养、渠道建设、智库研究等方面的针对性,优化河南的国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博客 河南国际形象 修辞建构 政策设计
下载PDF
《寒夜》篇名符号的修辞解读——从语篇命名到语篇修辞建构
13
作者 刘灵昕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在巴金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生涯中,《寒夜》是其创作风格转型的成熟之作。"寒夜"作为小说的篇名符号具有特殊的修辞意蕴,本文从"寒夜"的篇名语义出发,运用广义修辞学的相关理论,探析"寒夜"在文本中... 在巴金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生涯中,《寒夜》是其创作风格转型的成熟之作。"寒夜"作为小说的篇名符号具有特殊的修辞意蕴,本文从"寒夜"的篇名语义出发,运用广义修辞学的相关理论,探析"寒夜"在文本中的修辞意义、在语篇修辞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夜 篇名符号 修辞建构 文化阐释
下载PDF
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修辞建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涂晓燕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7年第1期87-90,共4页
文章以伍尔夫为参照,分析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修辞建构。意识流手法在中国化进程中,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关键词 王蒙 意识流小说 修辞建构
下载PDF
媒介化社会国家认同的修辞建构 被引量:9
15
作者 丁云亮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120,共11页
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推动了人们对国家、国家认同的关注和探讨。信息传播革命引领下的媒介化社会,正改写着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的政治秩序和文化版图,使国家治理技术、族群归属意识、个人生活方式获得重塑的机会,同时也带来边界的模糊... 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推动了人们对国家、国家认同的关注和探讨。信息传播革命引领下的媒介化社会,正改写着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的政治秩序和文化版图,使国家治理技术、族群归属意识、个人生活方式获得重塑的机会,同时也带来边界的模糊性和意识的不确定性。以修辞传播为核心的国家观念、公民身份建构研究,涉及到公共言论、日常叙事及历史记忆的语境化生产,媒介文本背后意识形态力量的支配或抵抗,集体认同的心理机制和行动逻辑,乃至如何产生说服效果等。借助修辞学理论、批评工具,审视国家认同的建构路径、实践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国家认同的认知心理和形成机制,拓展相关研究的学术维度和知识空间,应对全球性传播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社会 国家认同 修辞建构 本土反思
下载PDF
网络话语的修辞建构与意义生成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26,共3页
网络话语中的"修辞"本身,暗含着话语主体较为明显的心理动机以及对于话语受众的行为预期,是一种为了增强交际效果,实现话语影响力的积极语言符号运用行为。网络话语修辞不仅是语音、词语、句式、修辞格、信息的选择,更是一种... 网络话语中的"修辞"本身,暗含着话语主体较为明显的心理动机以及对于话语受众的行为预期,是一种为了增强交际效果,实现话语影响力的积极语言符号运用行为。网络话语修辞不仅是语音、词语、句式、修辞格、信息的选择,更是一种网民实现情感诉求与意见表达的行为方式,是一种网络话语权力博弈与话语秩序建构的途径,其中映射出的是网络话语场域中的传播秩序以及媒介话语权力生态。本文拟通过对我国当下网络流行话语的文本分析,梳理和归纳网络话语中的主要修辞手法与表意方式,并以此来探讨网络话语在修辞建构与意义生成中的深层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话语 修辞建构 意义生成
下载PDF
“爱”的四种姿态——谈辛夷坞小说中对“爱”的语义修辞建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晶晶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第3期53-55,共3页
辛夷坞作为当代女性情感小说的代表作家,其每部小说虽都以"爱"为主题,但对"爱"的语义阐述各不相同。这源于辛夷坞对"爱"的不同语义的修辞化处理。她笔下的"爱"可以理解为四种不同的姿态:躺、... 辛夷坞作为当代女性情感小说的代表作家,其每部小说虽都以"爱"为主题,但对"爱"的语义阐述各不相同。这源于辛夷坞对"爱"的不同语义的修辞化处理。她笔下的"爱"可以理解为四种不同的姿态:躺、坐、站、走。分析"爱"的四种姿态不仅是对辛夷坞小说中"爱"的语义解读,也是对其所代表的80后青年作家对"爱"的修辞建构方法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坞 语义 修辞建构 四种姿态
下载PDF
国家间“群内成员关系”的修辞建构--以习近平外交演讲语篇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新强 闫亚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5-42,共8页
当今时代,话语博弈已成为国家间看不见的新战场。元首外交作为国际交往的最高形态,有着其他交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因此,在元首外交演讲中,如何通过话语的战略性选用即修辞手段,有效而得体地构筑国家间的"群内成员关系... 当今时代,话语博弈已成为国家间看不见的新战场。元首外交作为国际交往的最高形态,有着其他交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因此,在元首外交演讲中,如何通过话语的战略性选用即修辞手段,有效而得体地构筑国家间的"群内成员关系",从而确保双方在众多领域和国际场合保持合作与一致立场,已成为关乎国家的生存、荣辱和地位,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内容。在考察分析习近平大量外交演讲语篇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其外交演讲语篇中国家间"群内成员关系"修辞建构的词汇修辞手段、语篇修辞手段以及积极修辞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外交演讲 群内成员关系 修辞建构 修辞手段
下载PDF
政府新闻发言人话语身份的修辞建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亚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26-130,共5页
政府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和大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和中心,其对自身和交际受体话语身份的修辞建构,有助于交际目标的圆满实现,有助于人们对政府形象的准确认知,有助于党和政府声音的有效传递。对此,以建构主义身... 政府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和大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和中心,其对自身和交际受体话语身份的修辞建构,有助于交际目标的圆满实现,有助于人们对政府形象的准确认知,有助于党和政府声音的有效传递。对此,以建构主义身份观和"语言建构论"为指引,即认为言语交际活动中话语与行为体身份的关系,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静态再现关系,而是"建构与被建构"的动态辩证关系,对政府新闻发言人在言语互动交际中对自身和交际受体话语身份及彼此间话语身份关系的修辞建构所要遵循的主要修辞策略,即"目的导向"策略、"语用移情"策略、"同一"策略和"交际受体意向"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与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新闻发言人 话语身份 修辞建构 修辞策略
下载PDF
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修辞建构
20
作者 郑敏玲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6-48,51,共4页
文章以伍尔夫为参照,分析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修辞建构。意识流手法在中国化进程中,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关键词 王蒙 意识流小说 修辞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