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知几的修辞观——我国第一部史论修辞著作《史通》评说
1
作者 宗廷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53-58,62,共7页
在史学界,唐代刘知几的《史通》被推崇为我国最早的史学理论著作,似乎已成为定论。宋末元初的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开列史评之书时,首列《史通》。宋代黄山谷云: “论文则《文心雕龙》,评史则《史通》,二书不可不观,实有... 在史学界,唐代刘知几的《史通》被推崇为我国最早的史学理论著作,似乎已成为定论。宋末元初的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开列史评之书时,首列《史通》。宋代黄山谷云: “论文则《文心雕龙》,评史则《史通》,二书不可不观,实有益于后学。”首次把《史通》提到与巨著《文心雕龙》并列的地位。清代黄叔琳在《史通训诂补·序》中也说:“书在文史类中,允与刘彦和之《雕龙》相匹,徐坚谓史氏宜置座右,信也。”既认为它可与《文心雕龙》相匹敌,又信服唐代徐坚的观点。仅从上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几 刘氏 修辞 史通 文心雕龙 史书 修辞著作 史学界 左传 修辞理论
下载PDF
修辞学著作中的用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辉 李婵婷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2-103,共2页
例子对修辞学著作有很大的作用,观点的证明、体系的建立都离不开例子。同时例子的运用又增加了著作的趣味性、可读性,修辞学著作对用例有自己的要求,而影响用例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词 修辞学研究 修辞著作 修辞理论 例子
下载PDF
略论黎锦熙的修辞理论和实践
3
作者 秦旭卿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3-56,共4页
黎先生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分三个方面:一、在修辞著作中讲语法;二、在语法著作中讲修辞;三,修辞理论的探讨和总结。下面就分别来谈谈。一他的《修辞学比兴篇》《以下简称《比兴篇》)就是一本在修辞学中讲语法的典型著作。1925年以前黎先... 黎先生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分三个方面:一、在修辞著作中讲语法;二、在语法著作中讲修辞;三,修辞理论的探讨和总结。下面就分别来谈谈。一他的《修辞学比兴篇》《以下简称《比兴篇》)就是一本在修辞学中讲语法的典型著作。1925年以前黎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了三年修辞学,计划编写一本讲义,分为六大篇:1.树鸽,2.明法,3.遣词,4.组句,5.谋篇,6.辨体。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其中的极小部分,就是这本《修辞学比兴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修辞著作 语法句式 语法教材 商务印书馆 新著国语文法 谋篇 宾语 汉语 遣词
下载PDF
评统编教材《修辞复习提纲》
4
作者 孙镜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40-145,共6页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要写好文章,不能不讲点文采.在中学阶段适当讲点修辞,无疑是必要的.目前我国一些修辞著作有把修辞分为三十多格的.作为研究,固无不可.作为中学阶段的教学来说,就无此必要.统编教材《修辞复习提纲》(以...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要写好文章,不能不讲点文采.在中学阶段适当讲点修辞,无疑是必要的.目前我国一些修辞著作有把修辞分为三十多格的.作为研究,固无不可.作为中学阶段的教学来说,就无此必要.统编教材《修辞复习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考虑中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中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只讲其中常用的十三格: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反语、引用、设问、反问,这无疑也是正确的.至于其他未提到的修辞手法,教师自然也可以根据课文实际,适当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方式 修辞著作 提纲 借代辞格 统编教材 语文教学 修辞手法 中学教学 中学阶段 比喻
下载PDF
关于修辞格的几个问题——兼谈修辞学的范围
5
作者 林文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修辞格历来很受人重视。我国修辞著作都以修辞格作为修辞学的重要内容,有的还把它作为修辞学的主要内容,甚至把它作为修辞学的唯一内容。然而修辞格有不少需要深入研究、讨论的问题,其中如什么是修辞格。
关键词 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 积极修辞 修辞著作 重要内容 表达功能 消极修辞 修辞方式 特殊方法 主要内容
下载PDF
英语动词用作隐喻和转喻的修辞现象
6
作者 高燕 裴邦贵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6年第11期19-19,共1页
在英语中,用作隐喻和转喻的大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动词用作隐喻和转喻的修辞现象在修辞著作中一般都不提及,就笔者在教学中碰到的语言实例来看,动词用作隐喻和转喻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里对此作一简单介绍。一、动词用作隐喻动词可以... 在英语中,用作隐喻和转喻的大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动词用作隐喻和转喻的修辞现象在修辞著作中一般都不提及,就笔者在教学中碰到的语言实例来看,动词用作隐喻和转喻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里对此作一简单介绍。一、动词用作隐喻动词可以单独或同其他词语一起构成短语用作隐喻。一般说来,这种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但不出现比喻词;句子表层结构看不出本体和喻体的直接联系,而实际上的比喻关系隐含在句子深层结构中。真可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也。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修辞现象 转喻 英语动词 喻体 本体 比喻词 修辞著作 名词短语 表层结构
下载PDF
法语多种重复类修辞格的特征及功能
7
作者 柏令茂 《外国语文》 1995年第3期67-74,共8页
法语多种重复类修辞格的特征及功能柏令茂言语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的句群段内一般应当避免重复,因为一般重复会使文辞噜苏、累赘,是写作上的一种毛病。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了使言语表达显得更加明确、生动、有力和优美,往往... 法语多种重复类修辞格的特征及功能柏令茂言语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的句群段内一般应当避免重复,因为一般重复会使文辞噜苏、累赘,是写作上的一种毛病。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了使言语表达显得更加明确、生动、有力和优美,往往需要着意重复一些词语、语音或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的特征 修辞作用 无人称句 词语重复 法语 复用 修辞 修辞著作 修辞效果 重复使用
下载PDF
关于双重否定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
8
作者 林文金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4年第3期40-46,共7页
双重否定,也称双重否定形式,又有人称为双重否定句式.此外,还有别的名称.它原是逻辑术语,后来在语法、修辞里也用开了.双重否定颇受语言学界的重视,许多语法著作立专节讨论它,不少修辞著作把它称为句式,归在"句式的选择"或&qu... 双重否定,也称双重否定形式,又有人称为双重否定句式.此外,还有别的名称.它原是逻辑术语,后来在语法、修辞里也用开了.双重否定颇受语言学界的重视,许多语法著作立专节讨论它,不少修辞著作把它称为句式,归在"句式的选择"或"句式的调整"里讲.不过,语法、修辞说的双重否定,范围模糊不清,又同逻辑上的双重否定有些纠缠.大家对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这个问题又有不同的看法.关于双重否定表达的语气,各家看法也有分歧.本文想就语法、修辞上的双重否定的含义、语言形式、表达功能三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否定句 否定词 否定形式 修辞著作 语法著作 语言形式 句法格式 否定句式 表达功能 反问语气
下载PDF
康珠·丹增却吉尼玛及其《妙音语之游戏海》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康 《西藏研究》 1987年第3期114-119,共6页
18世纪时期,藏族作家古典诗及诗学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诗人和诗学理论家,如多喀·才仁旺杰(1697—1763)、噶玛司徒·丹白宁杰(1700—1774)、松巴·益西班觉(1704—1788)、七世达赖噶桑嘉措(1708—1757)、阿果&#... 18世纪时期,藏族作家古典诗及诗学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诗人和诗学理论家,如多喀·才仁旺杰(1697—1763)、噶玛司徒·丹白宁杰(1700—1774)、松巴·益西班觉(1704—1788)、七世达赖噶桑嘉措(1708—1757)、阿果·朗喀森格(1712—1780)、嘉木样二世晋美旺布(1726—1792)、康珠·丹增却吉尼玛(1730—1779)、崩热巴·才旺般巴(1766年写《诗镜》注《甘庶树》)、土观·洛桑却吉尼玛(1737—1802)、六世班禅巴丹益西(1738—1780)、贾色·格桑士登晋美嘉措(1743—?)、贡塘·丹白准美(1762—1823)等等。这时,《诗镜》的注释和研究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其中,康珠·丹增却吉尼玛的诗注《妙音语之游戏海》是一部著名的、有广泛影响的诗学巨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 注释 诗学理论 诗学研究 尼玛 游戏 藏族文学 修辞著作 原著 藏文
下载PDF
谈辞格“移就”的特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定慧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46-49,53,共5页
“移就”,有的书是这样下的定义:“甲乙两项事物相连时,把属于描写甲事物的性状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叫‘移就’。”或者“移就是特意地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的一种修辞方式。”这两个对“移就”下的定义... “移就”,有的书是这样下的定义:“甲乙两项事物相连时,把属于描写甲事物的性状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叫‘移就’。”或者“移就是特意地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的一种修辞方式。”这两个对“移就”下的定义,实质完全一样。其实,其它修辞著作,对移就下的定义也大抵如此,仅措辞不尽相同而已。可是,这些定义,由于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就 事物 描写 修辞方式 修辞著作 性状 词语 思想感情 辞格 定中关系
下载PDF
略谈句式的语体色彩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文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30-134,共5页
近几年,多数修辞著作不满足于单讲修辞方式(修辞格),都增加了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用、语体风格之类的内容。修辞著作在讲词语选用时毫无例外地都谈到词语的语体色彩,可是谈句式选用却没谈及语体色彩方面的问题。句式究竟有无语体色彩?... 近几年,多数修辞著作不满足于单讲修辞方式(修辞格),都增加了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用、语体风格之类的内容。修辞著作在讲词语选用时毫无例外地都谈到词语的语体色彩,可是谈句式选用却没谈及语体色彩方面的问题。句式究竟有无语体色彩?选择句式要不要注意句式在语体色彩上的差异呢?我们认为句式也有语体色彩的差异,选用句式不能不注意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体色彩 同义句式 书面语 语体风格 双音节动词 韵文 修辞著作 虚词 谓语 口语色彩
下载PDF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产生与早期的修辞学著作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文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67-370,共4页
本文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系列论文之一,简述了中国古代修辞学的产生和早期的研究情况,重点介绍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陈骙的《文则》这两部早期的修辞学著作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价值、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产生 早期的修辞著作
原文传递
辞格的分析应结合语法和语义——以略式拈连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建有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7年第6期43-43,共1页
先看一个例子: 百里河里桃花浪,江上渔船穿梭忙。 哥撒网来妹摇桨,一网一网兜春光。 (湖北民歌)对该例最后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方式,不同的修辞著作有不同的分析。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作为“拟物”的例子举出,并且... 先看一个例子: 百里河里桃花浪,江上渔船穿梭忙。 哥撒网来妹摇桨,一网一网兜春光。 (湖北民歌)对该例最后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方式,不同的修辞著作有不同的分析。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作为“拟物”的例子举出,并且分析道:“把‘春光’当成鱼儿一类的东西了。”姚殿芳、潘兆明合著的《实用汉语修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1995年印刷)认为:“不说一网一网兜鲜鱼,而说‘一网一网兜春光’,这是一种艺术性的‘借代’。”武占坤主编的《常用辞格通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拈连 网兜 变格 拟物 语义内容 修辞方式 修辞著作 湖北民歌 摇桨 汉语修辞
下载PDF
论“移就”与“拈连”、“拟人”的异同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筠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4-5,共2页
“移就”与“拈连”、“拟人”是三种积极的修辞格,由于三者有相同之处,使用中极易混淆,故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辨异。 拟人是常用的修辞格,各修辞著作有的把它归在“比拟”里,作“比拟”的一个小类,有的单独立为一格。具体处理有不同,但是... “移就”与“拈连”、“拟人”是三种积极的修辞格,由于三者有相同之处,使用中极易混淆,故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辨异。 拟人是常用的修辞格,各修辞著作有的把它归在“比拟”里,作“比拟”的一个小类,有的单独立为一格。具体处理有不同,但是对于什么是拟人,看法却基本一致。所谓“拟人”,就是用人具有的特性写人以外的有生物、无生物或抽象概念,又称“人格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就 拈连 修辞 修辞著作 语言环境 词语移用 限定关系 修饰语 “人格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下载PDF
谈比喻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镜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147-154,共8页
无论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中,比喻是使用最早,也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手段.有人统计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三百另五篇,其中就有二百九十篇用了比的手法.
关键词 比喻词 修辞手段 修辞著作 形象感 形式逻辑 事物 修辞效果 暗喻 博喻 形象思维
下载PDF
试谈比喻的几个问题
16
作者 马挺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87-94,共8页
比喻是汉语修辞传统中重要的修辞方式之一.它内容丰富,作用大,应用广.但在常见的一些修辞著作中,对有关比喻的分类、比喻跟其他辞格的关系和区别等问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而造成修辞教学中的许多困难.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本文... 比喻是汉语修辞传统中重要的修辞方式之一.它内容丰富,作用大,应用广.但在常见的一些修辞著作中,对有关比喻的分类、比喻跟其他辞格的关系和区别等问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而造成修辞教学中的许多困难.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本文就比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探讨和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比喻词 修辞著作 圆规 借体 设喻 修辞方式 综合运用 几个问题 现代汉语
下载PDF
上穷碧落下黄泉——对比、衬托之外的对举现象
17
作者 汪伯嗣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6年第1期44-45,共2页
在古诗词研究中,发现了对比、衬托之外的语言现象,我把它称为“对举”。要证明对举的存在,还得从对比说起。郑远汉《辞格辨异》概述“对比”的情况说,“‘对比’有的书叫‘对照’、‘映照’。修辞著作和教材差不多都作辞格收录了。《教... 在古诗词研究中,发现了对比、衬托之外的语言现象,我把它称为“对举”。要证明对举的存在,还得从对比说起。郑远汉《辞格辨异》概述“对比”的情况说,“‘对比’有的书叫‘对照’、‘映照’。修辞著作和教材差不多都作辞格收录了。《教材》说,‘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 语言现象 对举 古诗词 辞格 衬托 事物 表达方法 初中语文课本 修辞著作
下载PDF
“排比”与“层递”界说
18
作者 刘筠 《语文知识》 1997年第10期37-39,共3页
“排比”与“层递”是两种较难区分、极易误判的修辞格,各修辞著作和教材对二者的解说也不尽一致,同一个辞格,有的认为是“排比”,有的认为是“层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析有关的言语现象。
关键词 修辞著作 结构相 修辞 毛泽东 言语现象 陈望道 结构形式 不相似 三十年 意见
下载PDF
“排比”与“层递”界说
19
作者 郭竞芳 《语文知识》 1999年第3期42-44,共3页
“排比”与“层递”是两种很难区分、极易误判的修辞格,各种修辞著作和教材对二者的解说也不尽一致,同一个例子,有的说是排比,有的说是层递,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有关的言语现象,比较异同。给二者作个科学的界定。对于“排比”,许多修辞... “排比”与“层递”是两种很难区分、极易误判的修辞格,各种修辞著作和教材对二者的解说也不尽一致,同一个例子,有的说是排比,有的说是层递,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有关的言语现象,比较异同。给二者作个科学的界定。对于“排比”,许多修辞著作认识较一致,即“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连起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著作 结构相 修辞 结构形式 比较异同 言语现象 毛泽东 意见 内容相关 陈望道
下载PDF
辞格结构形式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士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49-56,共8页
辞格是为了使说话生动有力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它是修辞范畴的特有现象,是修辞领域中的重要方面——不是唯一的方面。如能确切地掌握它,不但有助于修辞教学和习作批改,也有助于解词和分析表现方法。以解词而言,某些词的... 辞格是为了使说话生动有力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它是修辞范畴的特有现象,是修辞领域中的重要方面——不是唯一的方面。如能确切地掌握它,不但有助于修辞教学和习作批改,也有助于解词和分析表现方法。以解词而言,某些词的临时意义,词典上根本找不到,只能从辞格角度来解释。众所周知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寥廓”,不从“借代”方面说它当“宇宙”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形式 辞格 引导体 修辞著作 原形体 语法分析 修辞学发凡 形变体 语法结构 特有现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