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得体性原则的深化——评孟建安《汉语修辞转化论》
1
作者 徐国珍 朱磊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6-30,共5页
孟建安先生的《汉语修辞转化论》是一本探讨修辞转化规律的著作,既专注于修辞转化理论的探索,又注重修辞转化实践的研究。该书以得体性原则作为修辞转化的总原则,依据修辞转化所依赖的各种因素,对得体性原则作了进一步深化研究。
关键词 《汉语修辞转化论》 线性 修辞转化 得体性原则
下载PDF
“螺旋”乃修辞转化研究方法论之精义——孟建安《修辞转化运行原理》序言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满铭 《肇庆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7-31,44,共6页
修辞是促进语句作美感表现的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最关键的就是"转化",而它的运行,虽然涉及多方面,但最核心的,却在于变化、统一与零度、偏离之上,并最终聚焦于螺旋结构。孟建安近作《修辞转化运行原理》所体现出的"变化... 修辞是促进语句作美感表现的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最关键的就是"转化",而它的运行,虽然涉及多方面,但最核心的,却在于变化、统一与零度、偏离之上,并最终聚焦于螺旋结构。孟建安近作《修辞转化运行原理》所体现出的"变化与统一"、"零度与偏离"以及"变化、统一与零度、偏离"之哲学意蕴,凸显研究者所具有的清醒的方法论意识和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以及该专著在修辞学上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建安 修辞转化运行原理》 变化与统一 零度与偏离 螺旋结构
下载PDF
修辞转化的基本属性
3
作者 孟建安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0-106,共7页
修辞转化是修辞主体在对各相关因素充分进行综合认知的基础上,受到某种修辞目的的驱动,以认知语境为重要条件,以得体性为最高原则,采用适宜可控的方法与手段,而在修辞表达或修辞理解的过程中建构和解构修辞话语的零度与偏离同义形式,以... 修辞转化是修辞主体在对各相关因素充分进行综合认知的基础上,受到某种修辞目的的驱动,以认知语境为重要条件,以得体性为最高原则,采用适宜可控的方法与手段,而在修辞表达或修辞理解的过程中建构和解构修辞话语的零度与偏离同义形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修辞预期而实施的修辞行为。这种修辞行为具有认知性、普遍性、建构性、解构性和修辞性等主要的属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转化 基本属性 修辞实践
下载PDF
修辞转化的关系模式
4
作者 孟建安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2-98,共7页
转化本身就意味着各类和各种不同的广义修辞同义手段之间的相互对待,并蕴含着相互衍生、折射、变化的关系。以不同的视点来观察修辞转化现象,便可在时间、形式、意义、向度和方式等范畴内归纳出相应的转化关系模式,来概括反映不同范畴... 转化本身就意味着各类和各种不同的广义修辞同义手段之间的相互对待,并蕴含着相互衍生、折射、变化的关系。以不同的视点来观察修辞转化现象,便可在时间、形式、意义、向度和方式等范畴内归纳出相应的转化关系模式,来概括反映不同范畴的类型性修辞转化特征和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转化 转化范畴 关系模式
下载PDF
相同语意表达的不同修辞选择——以“具有中国特色”“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表达式为例
5
作者 孟建安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7,共3页
一样话可以百样说,同样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样式来表达,这实际上就是同义手段的选择问题。“具有中国特色”、“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这三种不同的表达样式就是在特定的语用环境下先后生成并被广泛运用的同义手... 一样话可以百样说,同样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样式来表达,这实际上就是同义手段的选择问题。“具有中国特色”、“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这三种不同的表达样式就是在特定的语用环境下先后生成并被广泛运用的同义手段。它们在外在形式上经历了潜性与显性、零度与偏离的转化,在语意内容上则是逐渐地深化并迅速地被转化或泛化,在说话和写作中对它们的不同运用实际上就是相同语意表达的不同修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义手段 修辞转化 修辞选择 “中国特色” 语意表达 修辞 表达式 语言样式 选择问题 语用环境
下载PDF
法治话语的修辞建构及其思维路向——第十一届法律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冬兴 邱小航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1-181,共11页
因应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法律修辞学,应当在正确认知中国法治话语出现的历史必然性之基础上,将塑造法治话语作为理论研究的时代使命,进而使修辞成为证立法治命题的有效方法论工具。中国特色法治话语的建构,需要恰当发挥法律修辞的... 因应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法律修辞学,应当在正确认知中国法治话语出现的历史必然性之基础上,将塑造法治话语作为理论研究的时代使命,进而使修辞成为证立法治命题的有效方法论工具。中国特色法治话语的建构,需要恰当发挥法律修辞的布局谋篇功能,通过培育钩联本土与世界视野的修辞自觉、融贯历史与现实质料的修辞风格、聚焦学科整合的修辞路向,科学擘划法治中国的话语蓝图。以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治理实践为场域,面向法治话语的修辞应用,必须着力提升立法的修辞转化能力、司法的修辞说理能力、社会治理的修辞整合能力,最终生成由法治话语主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话语 法律修辞 修辞布局 修辞转化 修辞说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