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造山的高原” 被引量:19
1
作者 许志琴 赵中宝 +3 位作者 彭淼 马绪宣 李化启 赵俊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57-3571,共15页
地球上的高原依照其组成及形成过程差异分为两大类:克拉通高原与造山高原。克拉通高原是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和稳定的克拉通的基础上构筑的高原,具有简单的、均一的、稳定的、冷的地壳以及刚性古老硬基底,如巴西高原、科罗拉多高原... 地球上的高原依照其组成及形成过程差异分为两大类:克拉通高原与造山高原。克拉通高原是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和稳定的克拉通的基础上构筑的高原,具有简单的、均一的、稳定的、冷的地壳以及刚性古老硬基底,如巴西高原、科罗拉多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德干高原等。造山的高原是以造山单元作为主体的高原,分为俯冲型高原和碰撞型高原。前者如“中安第斯高原”与东太平洋的向东俯冲密切相关;后者如青藏高原,具有相对复杂、不均一、多地体拼贴、多期造山、相对热的巨厚地壳组成的造山软基底。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初始高原在白垩纪形成,与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的闭合(120~140Ma)有关。而印度一亚洲碰撞(60~50Ma)和印度岩石圈板片平俯冲在青藏高原之下,促使青藏高原整体的抬升至4000~5000m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高原 俯冲型造山高原 碰撞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