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造山的高原”
被引量:
19
1
作者
许志琴
赵中宝
+3 位作者
彭淼
马绪宣
李化启
赵俊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57-3571,共15页
地球上的高原依照其组成及形成过程差异分为两大类:克拉通高原与造山高原。克拉通高原是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和稳定的克拉通的基础上构筑的高原,具有简单的、均一的、稳定的、冷的地壳以及刚性古老硬基底,如巴西高原、科罗拉多高原...
地球上的高原依照其组成及形成过程差异分为两大类:克拉通高原与造山高原。克拉通高原是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和稳定的克拉通的基础上构筑的高原,具有简单的、均一的、稳定的、冷的地壳以及刚性古老硬基底,如巴西高原、科罗拉多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德干高原等。造山的高原是以造山单元作为主体的高原,分为俯冲型高原和碰撞型高原。前者如“中安第斯高原”与东太平洋的向东俯冲密切相关;后者如青藏高原,具有相对复杂、不均一、多地体拼贴、多期造山、相对热的巨厚地壳组成的造山软基底。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初始高原在白垩纪形成,与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的闭合(120~140Ma)有关。而印度一亚洲碰撞(60~50Ma)和印度岩石圈板片平俯冲在青藏高原之下,促使青藏高原整体的抬升至4000~5000m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
高原
俯冲型造山高原
碰撞
型
造
山
高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造山的高原”
被引量:
19
1
作者
许志琴
赵中宝
彭淼
马绪宣
李化启
赵俊猛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57-3571,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21061
41202153
+6 种基金
41472198
41430212)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201211093
201511022)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818094
2015020401003
20160102002)联合资助
文摘
地球上的高原依照其组成及形成过程差异分为两大类:克拉通高原与造山高原。克拉通高原是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和稳定的克拉通的基础上构筑的高原,具有简单的、均一的、稳定的、冷的地壳以及刚性古老硬基底,如巴西高原、科罗拉多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德干高原等。造山的高原是以造山单元作为主体的高原,分为俯冲型高原和碰撞型高原。前者如“中安第斯高原”与东太平洋的向东俯冲密切相关;后者如青藏高原,具有相对复杂、不均一、多地体拼贴、多期造山、相对热的巨厚地壳组成的造山软基底。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初始高原在白垩纪形成,与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的闭合(120~140Ma)有关。而印度一亚洲碰撞(60~50Ma)和印度岩石圈板片平俯冲在青藏高原之下,促使青藏高原整体的抬升至4000~5000m的高度。
关键词
克拉通
高原
俯冲型造山高原
碰撞
型
造
山
高原
Keywords
Craton plateau
Subducted orogenic plateau
Collisional orogenic plateau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造山的高原”
许志琴
赵中宝
彭淼
马绪宣
李化启
赵俊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