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 被引量:11
1
作者 夏炎 刘磊 徐夕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9-1119,1070-1071,共11页
本文综述了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的分布和成因的研究进展。按其形成时代和空间分布,将该区的A型花岗岩类分为4个带,即赣南-闽西南带、湘桂粤带、赣杭带和沿海带,并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组合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讨... 本文综述了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的分布和成因的研究进展。按其形成时代和空间分布,将该区的A型花岗岩类分为4个带,即赣南-闽西南带、湘桂粤带、赣杭带和沿海带,并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组合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4个分带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南大陆俯冲和后撤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南部 晚中生代 A型花岗岩类 古太平洋俯冲 俯冲板片后撤
下载PDF
华南陆块东部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锋 赵亮 +3 位作者 张晓兵 吴扬名 张博 张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6-434,共19页
本文总结和回顾了过去几年来本研究团队在华南陆块东部(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开展的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并重点探讨了晚中生代(白垩纪)岩浆作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①华南晚中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记录了古太平... 本文总结和回顾了过去几年来本研究团队在华南陆块东部(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开展的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并重点探讨了晚中生代(白垩纪)岩浆作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①华南晚中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记录了古太平洋板块从俯冲到后撤‒撕裂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其地幔源区的富集组分从进俯冲时期的板片上覆沉积物逐渐过渡到后撤‒撕裂阶段的下部镁铁质洋壳;②长英质火山岩的地壳源区从俯冲阶段的低温(700~810℃)含水下地壳转变为后撤‒撕裂阶段的高温(790~860℃)贫水陆壳;③东南沿海地区晚中生代经历了强烈的弧地壳增生和置换作用,形成了具有“等同位素效应”的双峰式侵入杂岩体。我们提出的板片俯冲‒后撤‒撕裂模式同样适用于解释华南陆块东部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的深部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后撤‒撕裂作用 地壳演化 古太平洋 晚中生代岩浆作用 华南陆块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地区阿巴嘎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3
作者 张祥信 高永丰 雷世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3-655,共13页
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地区阿巴嘎组火山岩主要由安山岩组成。岩石富碱、高钾和铝、低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Ba、U、K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具明显的Nb、Ta和Ti负异常和Pb正异常。稀土元素总量较高... 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地区阿巴嘎组火山岩主要由安山岩组成。岩石富碱、高钾和铝、低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Ba、U、K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具明显的Nb、Ta和Ti负异常和Pb正异常。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且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具弱负Eu异常。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阿巴嘎组安山岩为钾质火山岩,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和铁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无地壳物质的混染。阿巴嘎组钾质火山岩的形成与新生代太平洋板片俯冲密切相关,其岩浆来源于滞留的俯冲太平洋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富集陆下岩石圈地幔,是在板内伸展体制下含金云母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这种板内伸展体制可能是新生代滞留于地幔过渡带中的太平洋板片俯冲后撤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巴嘎组 钾质火山岩 地球化学 俯冲板片后撤 内蒙古中部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南缘末次大规模侧向增生的机制
4
作者 周海 赵国春 +6 位作者 韩以贵 张东海 王盟 裴先治 Narantsetseg Tserendash 赵千 Enkh-Orshikh Orsoo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3期1388-1398,M0004,共12页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造山带.其古生代形成了巨量的年轻弧地壳物质,然而形成的构造机制和结束时限尚不清楚.南蒙古拼合体系是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典型的增生造山区,为研究中亚造山带晚期侧向增生提供了理想的窗口.通过对...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造山带.其古生代形成了巨量的年轻弧地壳物质,然而形成的构造机制和结束时限尚不清楚.南蒙古拼合体系是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典型的增生造山区,为研究中亚造山带晚期侧向增生提供了理想的窗口.通过对南蒙古东部Khan-Bogd地区的石炭纪火山岩-火山碎屑岩进行精细的岩石学和锆石的U-Pb-Hf和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得出南蒙古石炭纪弧岩浆作用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迁移,是俯冲板片后撤的产物.结合前人对整个中亚造山带南缘同时期及稍晚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大地构造的研究,认为该期弧岩浆作用发生在弧后洋盆,并代表了中亚造山带南缘最后一次大规模侧向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火山碎屑岩 弧岩浆作用 大地构造 增生造山 俯冲板片后撤 弧后 弧地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