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廖德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12例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疗效。结... 目的:探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12例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疗效。结果: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所需时间为10~18周,生理解剖复位理想10例;治疗优良率为91.7%;术后1例患者出现内侧切开发红,未化脓,加药处理后治愈;2例患者足背部发麻,术后6周消失;无患者出现愈合延迟等。结论: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的疗效理想,安全系数高,值得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 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 安全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用于外踝与后踝骨折中的有效性
2
作者 李毛召 冯力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7期58-59,共2页
目的:讨论后外侧入路在外踝和后踝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外踝与后踝骨折的病人一共54例。采用螺钉或者支撑钢板固定,对治疗结果进行随访。结果:患者解剖的复位平均时间是15.2±... 目的:讨论后外侧入路在外踝和后踝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外踝与后踝骨折的病人一共54例。采用螺钉或者支撑钢板固定,对治疗结果进行随访。结果:患者解剖的复位平均时间是15.2±6.0个月。患者术后伤口的均愈合,浅部和深部都没有感染出现。有2例患者有腓肠神经的损伤症状出现。没有内固定的松动和断裂以及畸形愈合出现。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情况也达到治疗的标准。结论:后外侧入路在治疗外踝和后踝骨折中,是一个有效入路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 后外侧手术 外踝与后踝 有效性
下载PDF
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在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治疗效果
3
作者 勒世海 邓玲 许琴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在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8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及联合组(n=30),常规组行仰卧位传统... 目的分析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在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8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及联合组(n=30),常规组行仰卧位传统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联合组行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术中体位改变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骨性愈合时间、Bia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负重下床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骨性愈合时间水平短于常规组,Bia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术中体位改变进行内固定可提高手术效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术后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手术 改变 三踝骨折 内固定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
4
作者 丁佶康 赵斌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52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后外侧组(26例)和后内侧组(26例),后外侧组...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52例后外侧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后外侧组(26例)和后内侧组(26例),后外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内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外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后内侧组(t=19.632、6.483,P均<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内侧组(t=17.649,P<0.001);术后6个月,后外侧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后内侧组(t=3.072、2.249,P=0.003、0.029),WOMAC中的日常生活、疼痛、关节僵硬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后内侧组(t=7.123、6.249、3.899、6.504,P均<0.001)。后外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与后内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4%无明显差异(χ^(2)=0.221,P=0.638)。结论与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FTP的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临床疗效更佳,更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方式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应用半伸膝位髌旁外侧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薛宇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 比较半伸膝位髌旁外侧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半伸膝位髌旁外侧入路髓内钉内固... 目的 比较半伸膝位髌旁外侧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半伸膝位髌旁外侧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59例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组间基线匹配的原则,选择其中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C形臂机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前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髌下入路相比,半伸膝位髌旁外侧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更优,同时能减少术中C形臂机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膝前痛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半伸膝髌旁外侧 髌下 髓内钉内固定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癌外侧入路优先的定型化根治手术技术要点(附手术视频)
6
作者 张轩 王凯 +3 位作者 李腾腾 宋军 符炜 付海啸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915-921,共7页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胃肠外科的应用不断增加,机器人辅助结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验证。临床上,乙状结肠切除术的病例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如严重粘连、结肠走行异常、乙状结肠过短需游离脾曲等,有时亦会碰到其...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胃肠外科的应用不断增加,机器人辅助结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验证。临床上,乙状结肠切除术的病例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如严重粘连、结肠走行异常、乙状结肠过短需游离脾曲等,有时亦会碰到其他高难度病例。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手术可降低中转开腹率,且在自主神经功能保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尽管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克服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一些技术限制,但仍需对其手术操作流程进行定型化,以实现手术操作的同质化。本团队在完成50例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癌手术的基础上,逐步优化操作流程,以期实现该术式的相对定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乙状结肠癌 外侧 定型化
下载PDF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的体会
7
作者 张钧 宋国智 常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526-527,共2页
目的总结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9例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病灶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乙状窦血栓形成,... 目的总结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9例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病灶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乙状窦血栓形成,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后6个月失访;其他8例随访0.6~6年,平均(2.5±1.7)年;无复发或死亡,mRS评分0~2分。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可以很好地暴露上侧、外侧和腹外侧桥脑,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桥脑外侧 颞下经小脑幕 显微手术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手术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姚鹏飞 官建中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22-727,共6页
目的:比较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和常规前外及后内侧入路置入外侧“L”型、内侧“T”型钢板及后侧阻挡钢板治疗Ⅴ型及以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伴后内及后外侧平台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58例。... 目的:比较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和常规前外及后内侧入路置入外侧“L”型、内侧“T”型钢板及后侧阻挡钢板治疗Ⅴ型及以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伴后内及后外侧平台塌陷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58例。改良组术中取病人平卧“4字”体位,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常规组采取漂浮体位并使用前外及后内入路分别行手术治疗。如术中骨缺损较多予以自体骨植骨,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并发症及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角及内侧后倾角。结果:病人均获12个月随访。改良组切口长度、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个月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Rasmussen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术后1、3、12个月欧洲五维健康量表指数均高于常规组(P<0.05~P<0.01)。2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入路,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病人采用改良后内侧联合腓骨小头上入路,可有效提高术中骨折部位固定效果,有利于术后膝功能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仰卧“4”字体 后外侧平台 手术
下载PDF
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刘刚 吕永祥 +1 位作者 李子昂 朱自强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 目的观察经前外侧扩展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24~79岁,平均55.9岁。病程11~14d,平均12.1 d。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组(33例)和传统组(29例),改良组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传统组经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及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优于传统组(86.89±1.32)min vs.(96.97±1.79)min、(94.70±6.27)mL vs.(218.59±8.47)mL(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0±1.27)d vs.(13.59±2.47)d,P>0.05]。改良组完全负重时间、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100.25±8.33)d vs.(150.24±9.42)d、(94.57±0.47)分vs.(88.39±0.46)分、(124.42±0.46)分vs.(115.39±0.41)分(P<0.05)。两组患者Rasmuss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9±0.58)分vs.(15.64±0.49)分,P>0.05],末次随访显示,改良组胫骨平台角、后倾角显著大于传统组(88.56±1.63)°vs.(85.54±1.39)°、(12.84±0.48)°vs.(11.02±0.42)°(P<0.05)。结论经前外侧扩展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能够改善显露,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手术安全高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块 开放复内固定 手术 经前外侧扩展
下载PDF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涛 王向东 郭铁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示28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4例出现脑缺血表现。术后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4~6个月复查头颅CT、CTA或DSA,无新发脑梗死、脑积水,无动脉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6例,中残2例。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循环动脉瘤 急性期 夹闭术 锁孔手术 外侧 疗效
下载PDF
自制Port入路平台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对异位妊娠患者手术效果、腹壁美观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崇媛 张思思 +2 位作者 何秋敏 邓锦芳 胡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9期1531-1534,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Port入路平台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对异位妊娠患者手术效果、腹壁美观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各8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单孔组实... 目的:探讨自制Port入路平台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对异位妊娠患者手术效果、腹壁美观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各8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单孔组实施自制Port入路平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完成率、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出标本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术后6h、24h、48h的VAS评分)及腹壁美容效果(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BIS、C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手术完成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取出标本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均<0.05);单孔组术后6h、24h、48h 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单孔组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CS评分、BIS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而总满意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自制Port入路平台经脐单孔腹腔镜术安全可靠,较传统多孔腹腔镜术可进一步改善手术情况,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可兼顾微创与美学的优点,提高患者腹壁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腹腔镜手术 自制Port 经脐单孔 多孔 腹壁美观
下载PDF
对比不同入路下微创经皮内固定手术治疗远端胫腓骨骨折的疗效
12
作者 王鹏涛 陈峰 +1 位作者 李向涛 黄兴国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下微创经皮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远端胫腓骨骨折(Fracture of tibia and fibula,OTF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8例远端OTFF患者,按随机数...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下微创经皮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远端胫腓骨骨折(Fracture of tibia and fibula,OTF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8例远端OTF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39)、B组(n=39)。两组均行MIPPO治疗,A组接受前外侧入路,B组接受常规入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踝-足评分量表评分、应激指标[P物质(SP)、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优良率97.44%(38/39),较B组79.49%(31/39)高(P<0.05);术后1个月、3个月A组AOFAS评分较B组高(P<0.05);A组骨折愈合耗时较B组短,术中失血量较B组少(P<0.05);术后1 d、3 d A组血清SP、IL-6、PGE2、PCT水平较B组低(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56%(1/39),较B组20.51%(8/39)低(P<0.05)。结论与常规入路MIPPO治疗远端OTFF患者相比,应用前外侧入路MIPPO治疗于优化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提升手术效果、改善踝关节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对机体产生应激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应激 外侧 手术效果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付天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29-0032,共4页
研究对三踝骨折患者采取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三踝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作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和观察组(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50.67±2.65)分,术后... 研究对三踝骨折患者采取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三踝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作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和观察组(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50.67±2.65)分,术后6个月(75.32±5.59)分,术后3个月跖屈(37.40±2.39),背伸(9.65±0.78),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10.86±1.26)周,并发症2例(6.25%),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三踝骨折患者应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加快术后负重及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手术 外侧 内侧 三踝骨折
下载PDF
俯卧位跟腱旁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4
14
作者 蒋世杰 卢耀军 徐南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118-120,共3页
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其稳定性与灵活性都十分重要,踝关节骨折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可导致畸形愈合或创伤性关节炎。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较为复杂的类型,其治疗要求非常高,且关节周围软组织覆盖较薄,稍有不慎,容易引起多... 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其稳定性与灵活性都十分重要,踝关节骨折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可导致畸形愈合或创伤性关节炎。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较为复杂的类型,其治疗要求非常高,且关节周围软组织覆盖较薄,稍有不慎,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俯卧位跟腱旁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兼顾三处骨折内固定,达到满意的手术入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 跟腱旁后外侧 三踝骨折
下载PDF
经颈前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旁神经源性肿瘤的效果
15
作者 贺丽群 廖建成 +3 位作者 张茂营 文军 陈克恩 王向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旁神经源性肿瘤的技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15例经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切口长度...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旁神经源性肿瘤的技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15例经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全切率及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2~143min,出血量为50~120 mL,手术切口长度为7~12 cm,住院时间为7~9 d。椎旁肿瘤切除率为100%。术后病理诊断:神经纤维瘤9例,神经鞘瘤5例,副神经节瘤1例。随访12个月,本组患者无肿瘤复发、感染、死亡的病例。结论:经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颈椎旁神经源性肿瘤安全且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外侧 颈椎旁肿瘤 显微手术治疗
下载PDF
俯卧位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2/3骨折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福荣 邓杰 +2 位作者 吴玉亮 段巍 张艳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69-369,共1页
目的 报告一种治疗肱骨远 2 / 3骨折新的体位、入路 ,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 在复习上肢俯卧位手术的解剖学基础上 ,设计俯卧位经后正中入路治疗肱骨远 2 / 3骨折的新方法 ,并报告 42例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俯卧位经后正中入路治疗肱骨... 目的 报告一种治疗肱骨远 2 / 3骨折新的体位、入路 ,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 在复习上肢俯卧位手术的解剖学基础上 ,设计俯卧位经后正中入路治疗肱骨远 2 / 3骨折的新方法 ,并报告 42例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俯卧位经后正中入路治疗肱骨远 2 / 3骨折 ,配合AO技术及钢板内固定 ,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结论 本法具有操作简便 ,不干扰桡神经 ,是治疗肱骨远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 俯卧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小龙 张晓强 +2 位作者 黄浩 胡齐 孙凌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428,共5页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LSO组(44例)和PT组(54例)。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前、术后第1天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变化;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LSO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小于PT组[(155.84±24.16)min vs(179.45±21.72)min,(9.44±1.28)cm vs(15.05±2.62)cm,(63.62±15.84)mL vs(185.82±39.48)mL,(15.68±4.12)d vs(19.25±4.46)d,P均<0.001]。LSO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T组(13.6%vs 35.2%,P=0.015)。术后第1天,2组血清TNF-α、IL-6、ET-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LSO组升高幅度均低于PT组(P<0.05)。术后3个月,2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vs 90.7%,P=0.454)。结论:相比常规PT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采用LSO入路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 急性期 显微夹闭手术 眶上外侧 翼点
下载PDF
改良俯卧位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合并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景超 高尚聚 +5 位作者 李文毅 张隆 曹参 翟金帅 邢栋 董志杰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6期857-859,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俯卧位下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合并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例合并高髂嵴的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 目的比较改良俯卧位下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合并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例合并高髂嵴的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接受改良俯卧位下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对照组接受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术前及术后随访各时间点的疗效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 d、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研究组术后优良率86.67%与对照组8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 15.00%,P>0.05)。结论改良俯卧位下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均可用于治疗合并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相当,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俯卧下椎间孔 椎板间 高髂嵴 脊柱内镜 L_(5)-S_(1)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存 李红霞 牛培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4例患者接受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观... 目的探讨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4例患者接受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观察组),另外53例患者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过程指标、术后指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伸膝最大角度数、屈膝最大角度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中跛行、支持、绞锁、不稳定、肿胀、上楼、下蹲、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Carlson后外侧手术 膝关节功能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成 刘华 +1 位作者 刘博 袁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1期3937-3940,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02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1...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02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研究组接受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前准备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1 d、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3%)低于对照组(49.02%),且研究组躯干皮肤发生率、头皮(头钉)发生率、颈肩部疼痛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与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均较好,但后者可有效减少术前准备时间与手术时间,并降低体位相关并发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传统侧卧乙状窦后直切口 平卧耳后小切口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