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温病条辨》三焦俱病辨治探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何雨轩
马晓北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60-62,共3页
温病过程中常会出现三焦俱病的情况,即上、中、下三焦同时出现病症。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三焦俱病分为挟湿与不挟湿两类,其中挟湿一类更为多见,且较之不挟湿一类病势急重。治法上,不挟湿类三焦俱病重在攻下,并多合用清法、化痰法...
温病过程中常会出现三焦俱病的情况,即上、中、下三焦同时出现病症。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三焦俱病分为挟湿与不挟湿两类,其中挟湿一类更为多见,且较之不挟湿一类病势急重。治法上,不挟湿类三焦俱病重在攻下,并多合用清法、化痰法与开窍法;挟湿类三焦俱病则依据辨湿与热之轻重、辨病势急重之所在,治在上焦或中焦,或三焦并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
病
条辨》
三焦辨证
三焦
俱病
湿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俱病、两感与合病、并病、分经论治辩正论
2
作者
毕伟博
黄飞
+2 位作者
李建峰
姜旻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1592-1595,共4页
回顾现代中医学对俱病、两感、合病、并病的认知,及多个单经病叠罗的基本观点与分别治之的基本原则。从文字训诂到学理辩正,精研经方中合病、并病的理、法、方、药,分析原意,归结本旨,阐释合病、并病证候,将合病、并病原旨与目前认识对...
回顾现代中医学对俱病、两感、合病、并病的认知,及多个单经病叠罗的基本观点与分别治之的基本原则。从文字训诂到学理辩正,精研经方中合病、并病的理、法、方、药,分析原意,归结本旨,阐释合病、并病证候,将合病、并病原旨与目前认识对照,探讨三阴无合并病、合病非因邪甚、两感俱病、合并病异同等问题。推演合病、并病、分经论治三者之神髓,提出并治、合治、分治的“复合论治体系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俱病
两感
合
病
并
病
分经论治
伤寒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咳喘病上下俱病临证辨治精要
3
作者
林熙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1期1915-1917,共3页
咳喘病患者 ,特别是久病、重症、难治的病人多表现为上下俱病。医者对此类病人诊治时 ,必须上则顾下 ,下则顾上 ,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就近 30年来咳喘病人上下俱虚 ,上下俱实 ,上下俱寒 ,上下俱热 ,上热下寒 ,上实下虚 ,上虚下实...
咳喘病患者 ,特别是久病、重症、难治的病人多表现为上下俱病。医者对此类病人诊治时 ,必须上则顾下 ,下则顾上 ,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就近 30年来咳喘病人上下俱虚 ,上下俱实 ,上下俱寒 ,上下俱热 ,上热下寒 ,上实下虚 ,上虚下实等上下俱病临床辨治经验和体会予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喘
病
上下
俱病
临床辨治体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胡志强运用安神药治疗眩晕病刍议
被引量:
2
4
作者
苗莉莉
乔天慈
+1 位作者
张继伟
吴宏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眩晕病涉及多系统病变,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中医学强调精神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但精神心理因素在眩晕病发展和维持中的作用未引起重视。胡志强教授认为前庭和情绪通路在解剖上部分重合,中医学形神合一观点是安神药治疗眩晕病的理论基础...
眩晕病涉及多系统病变,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中医学强调精神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但精神心理因素在眩晕病发展和维持中的作用未引起重视。胡志强教授认为前庭和情绪通路在解剖上部分重合,中医学形神合一观点是安神药治疗眩晕病的理论基础。胡志强教授治疗眩晕病的常用中药包括天麻、茯苓、清半夏、菊花、白芍、钩藤、白术、桂枝、丹参、浙贝,多为安神药或具有安神作用的药物,其功效可归纳为息风化痰定眩、健脾化痰定眩、温阳化痰定眩3类。安神药尤其适用于情志诱发眩晕和缠绵难愈的眩晕,这有助于拓展临床治疗眩晕病的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安神剂
形神合一
形神
俱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久病入络浅析难治性抑郁症
被引量:
3
5
作者
宋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4期457-459,共3页
通过回顾络脉的分布及久病入络的临床特征,结合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认为抑郁症之初以络脉阳气郁滞、形神失和为主,经久不愈化生痰浊、郁热、瘀血等病理产物,痰、郁热、瘀血互结扰神,一方面导致患者躯体化症状复杂多样,一方面是导致...
通过回顾络脉的分布及久病入络的临床特征,结合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认为抑郁症之初以络脉阳气郁滞、形神失和为主,经久不愈化生痰浊、郁热、瘀血等病理产物,痰、郁热、瘀血互结扰神,一方面导致患者躯体化症状复杂多样,一方面是导致难治性抑郁症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易于复发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宜从久病入络着手,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区分不同病理产物,在宣阳开郁的基础上,加入化痰通络、清热通络、活血通络的药物,针对络伤日久导致的络脉空虚可以加入养血通络之品进行治疗,期望能改善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
病
入络
难治性抑郁症
阳郁
邪滞络伤
形神
俱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调气通脉防治中风理论解析
被引量:
4
6
作者
徐向青
丁元庆
+2 位作者
唐赛雪
李佳静
胡春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0-1383,共4页
阐述中风气病在先,由气及血,气血脉俱病,损脑伤神的发病机制,为完善中风调气通脉治疗技术奠定理论基础。分析历代医家对中风病机认识,结合当代中西医有关认识,阐明气机失调是中风多元病机的内在关联。一则气机失常,六郁内生,诸邪互结,...
阐述中风气病在先,由气及血,气血脉俱病,损脑伤神的发病机制,为完善中风调气通脉治疗技术奠定理论基础。分析历代医家对中风病机认识,结合当代中西医有关认识,阐明气机失调是中风多元病机的内在关联。一则气机失常,六郁内生,诸邪互结,壅滞气机,日渐为害;再则气病及血,气血俱病,必损血脉;三则气失和调,脏腑失常,卫外不固,邪自外感;四则脏腑虚损,生化失司,营卫气血亏虚,精气不足,阴阳失和。诸般损害皆能伤及血脉,是为中风基础病损。若脉病突变,损脑伤神,发为中风。气病在先,伤血损脉,累及脑髓是中风核心病机。提出以调气通脉为主导的中风防治理念,旨在建立并完善调气通脉防治中风特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气机失调
气机逆乱
气血脉
俱病
损脑伤神
调气通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少阳证的半表半里
被引量:
1
7
作者
杨成全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57,共2页
《伤寒论》的少阳证,历代多数医家都注解为邪在表里之间,即躯壳之里,脏腑之外。笔者对此不同的见解为:病邪既在表(皮表)又在里(脏腑)。
关键词
少阳证
表里
俱病
注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病条辨》三焦俱病辨治探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何雨轩
马晓北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60-62,共3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0103)。
文摘
温病过程中常会出现三焦俱病的情况,即上、中、下三焦同时出现病症。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三焦俱病分为挟湿与不挟湿两类,其中挟湿一类更为多见,且较之不挟湿一类病势急重。治法上,不挟湿类三焦俱病重在攻下,并多合用清法、化痰法与开窍法;挟湿类三焦俱病则依据辨湿与热之轻重、辨病势急重之所在,治在上焦或中焦,或三焦并治。
关键词
《温
病
条辨》
三焦辨证
三焦
俱病
湿邪
分类号
R254.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俱病、两感与合病、并病、分经论治辩正论
2
作者
毕伟博
黄飞
李建峰
姜旻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康复疗养中心中医科
出处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1592-1595,共4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8-JYBZZ-JS183)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级培育项目(BZYSY-2022-PYQN-02)。
文摘
回顾现代中医学对俱病、两感、合病、并病的认知,及多个单经病叠罗的基本观点与分别治之的基本原则。从文字训诂到学理辩正,精研经方中合病、并病的理、法、方、药,分析原意,归结本旨,阐释合病、并病证候,将合病、并病原旨与目前认识对照,探讨三阴无合并病、合病非因邪甚、两感俱病、合并病异同等问题。推演合病、并病、分经论治三者之神髓,提出并治、合治、分治的“复合论治体系假说”。
关键词
俱病
两感
合
病
并
病
分经论治
伤寒论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咳喘病上下俱病临证辨治精要
3
作者
林熙
机构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出处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1期1915-1917,共3页
文摘
咳喘病患者 ,特别是久病、重症、难治的病人多表现为上下俱病。医者对此类病人诊治时 ,必须上则顾下 ,下则顾上 ,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就近 30年来咳喘病人上下俱虚 ,上下俱实 ,上下俱寒 ,上下俱热 ,上热下寒 ,上实下虚 ,上虚下实等上下俱病临床辨治经验和体会予以阐述。
关键词
咳喘
病
上下
俱病
临床辨治体会
分类号
R656.6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志强运用安神药治疗眩晕病刍议
被引量:
2
4
作者
苗莉莉
乔天慈
张继伟
吴宏赟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三科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基金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0970)
胡志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鲁卫函〔2019〕92号)。
文摘
眩晕病涉及多系统病变,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中医学强调精神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但精神心理因素在眩晕病发展和维持中的作用未引起重视。胡志强教授认为前庭和情绪通路在解剖上部分重合,中医学形神合一观点是安神药治疗眩晕病的理论基础。胡志强教授治疗眩晕病的常用中药包括天麻、茯苓、清半夏、菊花、白芍、钩藤、白术、桂枝、丹参、浙贝,多为安神药或具有安神作用的药物,其功效可归纳为息风化痰定眩、健脾化痰定眩、温阳化痰定眩3类。安神药尤其适用于情志诱发眩晕和缠绵难愈的眩晕,这有助于拓展临床治疗眩晕病的用药思路。
关键词
眩晕
安神剂
形神合一
形神
俱病
Keywords
Vertigo
Tranquilizing formula
Unity of shape and sprit
Sickness of shape and sprit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55.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久病入络浅析难治性抑郁症
被引量:
3
5
作者
宋婷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4期457-459,共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立项课题子课题(2013ZX09103002-015)
文摘
通过回顾络脉的分布及久病入络的临床特征,结合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点,认为抑郁症之初以络脉阳气郁滞、形神失和为主,经久不愈化生痰浊、郁热、瘀血等病理产物,痰、郁热、瘀血互结扰神,一方面导致患者躯体化症状复杂多样,一方面是导致难治性抑郁症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易于复发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宜从久病入络着手,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区分不同病理产物,在宣阳开郁的基础上,加入化痰通络、清热通络、活血通络的药物,针对络伤日久导致的络脉空虚可以加入养血通络之品进行治疗,期望能改善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关键词
久
病
入络
难治性抑郁症
阳郁
邪滞络伤
形神
俱病
Keywords
Collateral Invasion in Chronic Sickness
Intractable Depression
Depression of Yang Type
Collateral Injury due to Stagnation
Disorders of Body and Spirits
分类号
R277.7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调气通脉防治中风理论解析
被引量:
4
6
作者
徐向青
丁元庆
唐赛雪
李佳静
胡春雨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0-1383,共4页
基金
2022年丁元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21LCZX06)
+2 种基金
2020年度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鲁卫函[2021]46号,项目编号N4)
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建设项目(鲁卫函[2021] 45号)
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鲁卫函【2022】148号)。
文摘
阐述中风气病在先,由气及血,气血脉俱病,损脑伤神的发病机制,为完善中风调气通脉治疗技术奠定理论基础。分析历代医家对中风病机认识,结合当代中西医有关认识,阐明气机失调是中风多元病机的内在关联。一则气机失常,六郁内生,诸邪互结,壅滞气机,日渐为害;再则气病及血,气血俱病,必损血脉;三则气失和调,脏腑失常,卫外不固,邪自外感;四则脏腑虚损,生化失司,营卫气血亏虚,精气不足,阴阳失和。诸般损害皆能伤及血脉,是为中风基础病损。若脉病突变,损脑伤神,发为中风。气病在先,伤血损脉,累及脑髓是中风核心病机。提出以调气通脉为主导的中风防治理念,旨在建立并完善调气通脉防治中风特色技术。
关键词
中风
气机失调
气机逆乱
气血脉
俱病
损脑伤神
调气通脉
分类号
R249.7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少阳证的半表半里
被引量:
1
7
作者
杨成全
机构
荣昌县峰高镇石盘村卫生室
出处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57,共2页
文摘
《伤寒论》的少阳证,历代多数医家都注解为邪在表里之间,即躯壳之里,脏腑之外。笔者对此不同的见解为:病邪既在表(皮表)又在里(脏腑)。
关键词
少阳证
表里
俱病
注解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温病条辨》三焦俱病辨治探析
何雨轩
马晓北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俱病、两感与合病、并病、分经论治辩正论
毕伟博
黄飞
李建峰
姜旻
《陕西中医》
CAS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咳喘病上下俱病临证辨治精要
林熙
《中医药学刊》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胡志强运用安神药治疗眩晕病刍议
苗莉莉
乔天慈
张继伟
吴宏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久病入络浅析难治性抑郁症
宋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调气通脉防治中风理论解析
徐向青
丁元庆
唐赛雪
李佳静
胡春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少阳证的半表半里
杨成全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