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1
作者 林丽聪 林煜 +4 位作者 钟全福 卓玉琛 樊海平 吴斌 黄美玲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在(23±2)℃水温条件下,按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体质量60 mg/kg单剂量混饲口灌硫酸新霉素后,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浓度,研究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单... 在(23±2)℃水温条件下,按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体质量60 mg/kg单剂量混饲口灌硫酸新霉素后,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浓度,研究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单剂量口灌硫酸新霉素后,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T 1/2ke分别为44.62、248.50和616.90 h,说明硫酸新霉素在肌肉中消除最快,在肝脏中消除缓慢,在肾脏中消除最慢。以可食用的肌肉作为残留检测的靶组织,根据现行的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新霉素在所有食品动物肌肉中的最高残留限量为500μg/kg,建议在本试验条件下黑脊倒刺鲃至少在给药10 d后才可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脊倒刺 硫酸新霉素 药代动力学 残留 消除规律
下载PDF
鱼用催产激素在倒刺鲃属( Spinibarbus )鱼类人工繁殖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廖经球 李鹏飞 +4 位作者 王剑 黄静 何琼玉 莫昌平 庞海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1,187,共8页
倒刺鲃属(Spinibarbus)鱼类是我国地方特色鱼类,其人工繁殖必须借助催产激素。近年来,倒刺鲃属鱼类鱼苗需求激增,供不应求。本文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激素对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调节、倒刺鲃属鱼类的繁殖习性、鱼用催产激素种类、倒刺鲃属... 倒刺鲃属(Spinibarbus)鱼类是我国地方特色鱼类,其人工繁殖必须借助催产激素。近年来,倒刺鲃属鱼类鱼苗需求激增,供不应求。本文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激素对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调节、倒刺鲃属鱼类的繁殖习性、鱼用催产激素种类、倒刺鲃属鱼类催产激素和使用剂量、催产激素的使用方式和配制等方面综述了鱼用催产激素在倒刺鲃属鱼类人工繁殖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倒刺鲃属鱼类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刺 倒刺 中华倒刺 催产 鱼用激素 进展
下载PDF
不同流域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子一代及其亲本的线粒体COI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舒琥 岳磊 +4 位作者 李强 蓝昭军 谷平华 王杭军 吴土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09-1515,共7页
对2组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杂交子一代(长江♀×北江♂子一代,北江♀×长江♂子一代)及其亲本(北江♀、♂,长江♀、♂)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在18个样品中共检测到8个单倍型和35个核苷酸多态位点。通过序... 对2组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杂交子一代(长江♀×北江♂子一代,北江♀×长江♂子一代)及其亲本(北江♀、♂,长江♀、♂)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在18个样品中共检测到8个单倍型和35个核苷酸多态位点。通过序列差异分析和遗传距离比较发现,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8.1%—99.9%之间,遗传分化不明显。杂交子一代的5个单倍型与其母本的2个单倍型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9.4%—99.8%之间。而与父本的同源性分别为98.5%、98.2%、98.2%、98.4%、98.1%。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杂交子一代的线粒体COI基因严格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刺 杂交子代 COI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林丽聪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7期64-65,共2页
为了解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对黑脊倒刺鲃按体质量60mg/kg进行单剂量混饲口灌硫酸新霉素,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血浆中硫酸新霉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为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 为了解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对黑脊倒刺鲃按体质量60mg/kg进行单剂量混饲口灌硫酸新霉素,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血浆中硫酸新霉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为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血浆中达峰速度快,清除速率也快。根据我国现行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硫酸新霉素在黑脊倒刺鲃血浆中的理论休药期为13.95h,因血液为非可食组织,其休药期应根据可食部分中的残留情况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脊倒刺 药物代谢动力学 残留限量标准 休药期 硫酸新霉素 可食部分 药物浓度 残留情况
下载PDF
人工塑造生境条件下中华倒刺鲃的栖息偏好研究
5
作者 刘瀚 林俊强 +5 位作者 王先政 班学君 王东胜 张迪 彭期冬 靳甜甜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为了促进受水电工程影响河段鱼类资源的恢复,选择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依托大型生态试验场,人工塑造多种近自然微地形生境,营造适宜鱼类栖息的水文水动力环境,研究其栖息行为偏好特性。设置0.3、0.6、1.0、1.5、2.0、3.0 m... 为了促进受水电工程影响河段鱼类资源的恢复,选择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依托大型生态试验场,人工塑造多种近自然微地形生境,营造适宜鱼类栖息的水文水动力环境,研究其栖息行为偏好特性。设置0.3、0.6、1.0、1.5、2.0、3.0 m^(3)/s共6种流量工况,分别进行多地形组合、沙洲地形局部偏好、深潭浅滩地形局部偏好鱼类栖息生境选择试验。采用PIT射频识别系统实时监测鱼类栖息行为,选取流速、涡量、湍流动能和床体切应力4个水动力指标,计算对应流场条件下的中华倒刺鲃栖息适宜度,并基于随机森林和CART算法筛选影响中华倒刺鲃栖息选择的主要水动力指标,探究其栖息行为的水动力选择机制。结果表明,深潭浅滩及沙洲河段的进出口是中华倒刺鲃喜好栖息场所,涡量和流速是影响其栖息的主要水动力指标。流速高于0.545 m/s、低于2.3 m/s,涡量高于0.72/m、低于15.7/m时的流场条件,为试验工况下中华倒刺鲃的最适宜栖息环境。研究结果为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及生态调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 微地形 水文水动力 鱼类行为 流速 涡量
下载PDF
永春湖洋溪黑脊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冬季鱼类资源调查
6
作者 郭少鹏 方民杰 +4 位作者 黄智森 曾庆民 温凭 李雷斌 刘吉祥 《渔业研究》 2024年第3期279-285,共7页
为探究福建省永春县湖洋溪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以下简称保护区)渔业资源状况,2023年1月在保护区布设6个站位,采用流刺网、地笼网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现有鱼类28种,隶属于3目7... 为探究福建省永春县湖洋溪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以下简称保护区)渔业资源状况,2023年1月在保护区布设6个站位,采用流刺网、地笼网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现有鱼类28种,隶属于3目7科25属,其中鲤形目16属18种,占全部鱼类的64.28%;鲇形目为3属5种,占全部种类的17.86%;鲈形目5属5种,占全部种类的17.86%。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1043尾、70222.7 g,优势种为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一般种为黑脊倒刺鲃、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保护区内鱼类丰富度指数为2.770,均匀度指数为0.723,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513。外来鱼类在渔获物中占比较大,有齐氏罗非鱼、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和伽利略罗非鱼(Sarotherodongalilaeus)3种,表明保护区内已出现较为严重的外来鱼类入侵现象,应加强外来鱼类的管控,以保护黑脊倒刺鲃及其他土著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洋溪 鱼类资源调查 黑脊倒刺 外来鱼类 保护区
下载PDF
光倒刺鲃选育保种试验
7
作者 林伟强 廖显平 +1 位作者 许政生 梁文浪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6期52-53,共2页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波、军鱼、光眼鱼、黄娟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珠江、元江、闽江、台湾岛及海南岛等诸水系。自然环境下,光倒刺鲃栖息于底质多乱石而水流较湍急的江河中下层...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波、军鱼、光眼鱼、黄娟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珠江、元江、闽江、台湾岛及海南岛等诸水系。自然环境下,光倒刺鲃栖息于底质多乱石而水流较湍急的江河中下层,主要摄食水生植物,兼食虾、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具有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抗病力强、价值高等特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刺 水生昆虫 亚科 自然环境 生长速度 台湾岛 鲤形目
下载PDF
倒刺鲃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8
作者 邓小红 蒋经运 +3 位作者 江喜炜 唐明 蒋洋阳 唐春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8期51-54,57,共5页
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属于鲤形目,鲤科(Cyprinidae),倒刺鲃属(Spinibarbus),生长在溪河水库中。其肉质爽脆,口感鲜嫩,食性杂,生长速度较快,抗逆性强,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名贵淡水鱼[1]。近年来,随着倒刺鲃养殖规模扩大,... 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属于鲤形目,鲤科(Cyprinidae),倒刺鲃属(Spinibarbus),生长在溪河水库中。其肉质爽脆,口感鲜嫩,食性杂,生长速度较快,抗逆性强,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名贵淡水鱼[1]。近年来,随着倒刺鲃养殖规模扩大,养殖水质、环境以及气候恶化,各类鱼病频发,严重影响了倒刺鲃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2]。此外,一些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不规范用药甚至滥用抗生素,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给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倒刺 气候恶化 滥用抗生素 不规范用药 养殖水质 生长速度
下载PDF
温度对中华倒刺鲃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黄洪贵 胡振禧 +2 位作者 黄种持 黄柳婷 吴妹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1,共4页
研究了温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1~29℃温度范围内,胚胎均能孵化出膜,孵化时间Y与温度Z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993017x^-3.0818,R^2=0.9614(P〈0.01);孵化积温Y与温度... 研究了温度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胚胎与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1~29℃温度范围内,胚胎均能孵化出膜,孵化时间Y与温度Z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Y=993017x^-3.0818,R^2=0.9614(P〈0.01);孵化积温Y与温度Z的关系式为Y=993017x^-2.0318,R^2=0.9179(P〈0.05)。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1~29℃,最适温度范围为23~27℃。仔鱼生长发育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仔鱼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31℃,最适温度范围为25~31℃。结果表明,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适当升温可以加快中华倒刺鲃胚胎与仔鱼发育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温度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下载PDF
患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血清生化指标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林 赵海鹏 +1 位作者 金丽 张耀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0,共4页
采集嘉陵江网箱养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病鱼和健康鱼,测定二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酐(CREA)、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 采集嘉陵江网箱养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病鱼和健康鱼,测定二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酐(CREA)、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清氯(Cl-)、血清钙(Ca2+)等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相对于健康鱼,病鱼ALT、AST、Cl-和Ca2+显著升高(P<0.05);AKP、TP、ALB显著降低(P<0.05);TG、GLU、CREA和UREA虽未体现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间有较大差别。整体而言,肌肉溃烂病引起中华倒刺鲃肌肉、肝、肾等多种重要组织器官病变,相应血清指标出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 肌肉溃烂病 血清 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饥饿与再投喂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兴华 向枭 +3 位作者 向桢 欧仁建 陈俊 冉龙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4,73,共6页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分装于6个饲养桶中,试验设计分为两组,每组3个平行,并依次编号为A、B、C、D、E、F,将两组同时饥饿20 d,分别在饥饿0、3、5、10、15、20 d对A、B、C取样。而D、E、F饥...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分装于6个饲养桶中,试验设计分为两组,每组3个平行,并依次编号为A、B、C、D、E、F,将两组同时饥饿20 d,分别在饥饿0、3、5、10、15、20 d对A、B、C取样。而D、E、F饥饿20 d后进行16 d的恢复投喂,并在再投喂3、7、12、16 d进行取样,分别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以及肝胰脏、前后肠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饥饿过程中,中华倒刺鲃幼鱼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饥饿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并在20 d降到最低,恢复投喂后其活性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而肠蛋白酶活性饥饿过程中先升高,并在5 d达到最高值而后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达到正常水平。(3)饥饿过程中,肝胰脏和前后肠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在10 d达到最值,并显著高于饥饿前的水平,而后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脂肪酶活性仍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4)肝胰脏和前后肠淀粉酶活性在饥饿过程中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其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饥饿 再投喂 生长 消化酶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迟缓爱德华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成科 叶华 +1 位作者 郑曙明 郑永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5,共5页
从患病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肝脏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命名为SS01。将分离菌株感染健康中华倒刺鲃,人工试验发现其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半致死剂量(LD50)为2.88×106CFU。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 从患病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肝脏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命名为SS01。将分离菌株感染健康中华倒刺鲃,人工试验发现其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半致死剂量(LD50)为2.88×106CFU。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SS01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dsiella tarda)。药敏试验表明菌株SS01对氟哌酸、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克拉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等13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迟缓爱德华菌(Edwadsiella tarda)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黑脊倒刺鲃性腺早期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苏敏 林丹军 +1 位作者 尤永隆 唐良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6,共5页
对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早期性腺分化的过程进行了显微和亚显微研究。结果显示:在5日龄仔鱼中,观察到生殖嵴出现;在28日龄稚鱼中,观察到精巢的早期分化;在32日幼鱼中,观察到明显分化;而直到42日龄幼鱼中,才观察到早期卵巢... 对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早期性腺分化的过程进行了显微和亚显微研究。结果显示:在5日龄仔鱼中,观察到生殖嵴出现;在28日龄稚鱼中,观察到精巢的早期分化;在32日幼鱼中,观察到明显分化;而直到42日龄幼鱼中,才观察到早期卵巢的早期分化;在90日龄幼鱼中,观察到明显分化。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的精巢分化要明显早于卵巢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脊倒刺(spinibarbus caldwelli) 性腺 早期分化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溃烂病组织病理学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海英 郑永华 +1 位作者 唐洪玉 冯兴无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39,共5页
对嘉陵江船体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在春末夏初流行的溃烂病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病灶部位的红细胞溶血,淋巴细胞增生,肌原纤维和肌细胞溶解,肌细胞膜消失,血管充血、出血;病鱼的肾小管上皮... 对嘉陵江船体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在春末夏初流行的溃烂病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病灶部位的红细胞溶血,淋巴细胞增生,肌原纤维和肌细胞溶解,肌细胞膜消失,血管充血、出血;病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肾小管管壁细胞之间产生缝隙,肾脏中的血管破裂,红细胞溶血;病鱼的肝小叶中央细胞大量坏死,部分外周细胞也出现了坏死;病鱼的胰脏和脾脏没有发生明显病变。21种抗菌类药物和5种组合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阿米卡星、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葡萄糖、氨苄西林钠7种药物敏感,对溴氯海因、食盐、强氯精、高锰酸钾、甲基蓝、甲醛6种药物表现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溃烂病 病理变化 病原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患肌肉溃烂病中华倒刺鲃血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海鹏 蒲德永 +3 位作者 陶文静 余必先 周传江 张耀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采集嘉陵江中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患肌肉溃烂病病鱼和健康鱼,对比测定二者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大小等指标,以研究病鱼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病鱼和健康鱼鱼体的多... 采集嘉陵江中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患肌肉溃烂病病鱼和健康鱼,对比测定二者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大小等指标,以研究病鱼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病鱼和健康鱼鱼体的多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健康鱼,病鱼外周血中红细胞数目显著减少,白细胞数目极显著增加,红细胞有变小趋势,表明肌肉溃烂对中华倒刺鲃红细胞有一定破坏作用;相对于健康鱼,病鱼淋巴细胞比例下降,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表明在病理情况下,鱼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吞噬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 肌肉溃烂病 血细胞变化
下载PDF
不同饲料蛋白水平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洪玉 郑永华 +2 位作者 王笛 刘建虎 刘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2,共4页
用4种不同蛋白水平(26%、30%、34%和36%)的等能半精制的浮性颗粒试验配合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25.0±1.5)g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进行了为期87d的培育试验,研究了中华倒刺鲃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结果显示,... 用4种不同蛋白水平(26%、30%、34%和36%)的等能半精制的浮性颗粒试验配合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25.0±1.5)g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进行了为期87d的培育试验,研究了中华倒刺鲃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的体重增重以30%蛋白组最高,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饵料系数以30%蛋白组最低,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绝对增重率以30%蛋白组最高,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特定生长率以30%蛋白组最快,其次是34%、36%蛋白组,最后是26%蛋白组;试验各蛋白组成活率均为100%;各试验组间的终体重、绝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饲料中蛋白水平以30%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幼鱼 蛋白水平 生长
下载PDF
超声提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全分析倒刺鲃组织中的脂肪酸 被引量:5
17
作者 卢洁 黄钧 农毅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1-612,共2页
采用Folch液超声提取倒刺鲃组织样品中的脂肪,脂质提取液经氢氧化钾-三氟化硼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采用100∶1分流比进样,220-240℃程序升温操作,BPX70石英毛细管柱(60m×0.25mm)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利用标准品对... 采用Folch液超声提取倒刺鲃组织样品中的脂肪,脂质提取液经氢氧化钾-三氟化硼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采用100∶1分流比进样,220-240℃程序升温操作,BPX70石英毛细管柱(60m×0.25mm)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利用标准品对照并结合线性程序升温等当碳链长(ECL^T)值对照的方法对脂肪酸组分包括存在双键异位的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定性。测定了野生和箱养倒刺鲃肌肉与脂肪中17种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箱养倒刺鲃的脂肪酸营养结构与野生倒刺鲃无明显区别,不饱和脂肪酸占大多数,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n-6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n-3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脂肪酸(fatty acids) 倒刺(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下载PDF
倒刺鲃胚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易祖盛 陈湘粦 +1 位作者 王春 林小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69,共5页
2001~2002年,采用连续观察法对倒刺(SpinibarbusdenticulatusdenticulatusOshima)人工授精的受精卵的发育进行观察,倒刺胚胎发育分为22个时期,成熟卵直径2.87~3.12mm,金黄色,沉性,具弱粘性。卵膜遇水后30~50s膨胀达最大,外膜径达... 2001~2002年,采用连续观察法对倒刺(SpinibarbusdenticulatusdenticulatusOshima)人工授精的受精卵的发育进行观察,倒刺胚胎发育分为22个时期,成熟卵直径2.87~3.12mm,金黄色,沉性,具弱粘性。卵膜遇水后30~50s膨胀达最大,外膜径达3.35~3.55mm。在水温(25±0.5)℃条件下,受精卵历时43h45min孵化,积温1093.75℃·h。初孵仔鱼全长(8.93±0.35)mm,肌节数为12+16+14;具心跳、血液循环,无色素,活动能力弱,沉于水底。与本亚科其他鱼类的发育比较,倒刺具有下列3个特点:第二极体明显;发育过程中没有尾泡期;眼基期有较多的肌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刺 胚胎发育
下载PDF
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中华倒刺鲃SOD和GSH-Px的活性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帆 孙翰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75,共5页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中10 d,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4.9 mg/L)LAS暴露可导致中华倒刺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中10 d,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4.9 mg/L)LAS暴露可导致中华倒刺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发生变化。当LAS质量浓度为0.01 mg/L时,所有受检组织(血液、肝脏)的SOD和GSH-Px活性在暴露初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但LAS浓度为0.2 mg/L和4.0 mg/L和暴露时间超过4 d时,酶活性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提示LAS暴露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spinibarbus sinensis) 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倒刺鲃胚胎发育与水温和盐度的关系 被引量:30
20
作者 谢刚 陈焜慈 +2 位作者 胡隐昌 邓国成 李丛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98,共4页
在一定水温和盐度范围内,进行了温度和盐度对倒刺Spinibarbusdenticulatus胚胎发育速度及孵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倒刺胚胎发育速度与水温和盐度关系密切。在设置的14个温度梯度范围内(16、17、18、19、20、22、24、26、28、29... 在一定水温和盐度范围内,进行了温度和盐度对倒刺Spinibarbusdenticulatus胚胎发育速度及孵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倒刺胚胎发育速度与水温和盐度关系密切。在设置的14个温度梯度范围内(16、17、18、19、20、22、24、26、28、29、30、31、32、33℃),胚胎孵化所需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孵化的合适水温为24~29℃,在该温度范围内,孵化率较高(70%~85%),临界水温的上、下限分别是31℃和19℃。在设置的8个盐度范围内(1、3、5、7、9、10、11、12),胚胎孵化的适合盐度为1~5,在此盐度范围内,孵化率较高(80%~85%),最高临界盐度为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刺 胚胎发育 水温 盐度 孵化率 发育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