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和动力髁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英 邱垂明 +3 位作者 贾丙申 周健强 李俊 谭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36-4039,共4页
背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较多,但缺乏相关比较,临床医生选择其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目的:比较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和动力髁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7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 背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较多,但缺乏相关比较,临床医生选择其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目的:比较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和动力髁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7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组19例,动力髁螺钉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创伤、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髁螺钉组相比,锁定钢板组置入内固定后出现骨痂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早(P<0.05),下地活动早,功能恢复好。根据Karlstorm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动力髁螺钉组(P<0.05)。提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效果优于动力髁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粉碎性骨折 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 锁定钢板 动力髁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反置股骨远端微创稳定系统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博 田晓滨 +4 位作者 孙立 韩伟 张一 田家亮 胡如印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850-852,共3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群,是常见骨折类型。多因跌倒、撞击等意外情况时直接暴力所致。对于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采用髓内固定已经趋于共识[1],而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仍然有文献推荐髓外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已经是传统经...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群,是常见骨折类型。多因跌倒、撞击等意外情况时直接暴力所致。对于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采用髓内固定已经趋于共识[1],而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仍然有文献推荐髓外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已经是传统经典的方法[2],有文献报道对侧反置股骨远端锁定板固定也获得很好效果[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稳定系统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微创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斌 倪增良 +2 位作者 徐增成 赖宇锐 童舜谊 《浙江创伤外科》 2009年第1期53-53,共1页
股骨远端MullerC型骨折是股骨髁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由于骨折部位的解剖特点,多为粉碎、不稳定性骨折,难以牢固固定,易影响膝关节功能。笔者从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了30例该类病人,均采用了内外侧经皮双钢板内固定治疗... 股骨远端MullerC型骨折是股骨髁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由于骨折部位的解剖特点,多为粉碎、不稳定性骨折,难以牢固固定,易影响膝关节功能。笔者从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了30例该类病人,均采用了内外侧经皮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C型骨折 内固定治疗 双钢板 经皮 股骨髁间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 关节内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倒置股骨远端LISS固定与PFN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俊杰 田耜奇 +1 位作者 孔丽萍 杨顺华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231-233,共3页
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ⅢB型、Ⅳ型同时伴有骨质疏松)多由直接或间接外力所致,是老年髋部最常见的骨折,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题,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手段有动力髋螺钉(DHS)为代表的钉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髓内钉(... 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ⅢB型、Ⅳ型同时伴有骨质疏松)多由直接或间接外力所致,是老年髋部最常见的骨折,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题,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手段有动力髋螺钉(DHS)为代表的钉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为代表的髓内固定系统,但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后发现仍有较多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固定治疗 LISS 股骨 PFN 股骨髓内钉 倒置 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用MIPPO技术LISS-DF及RN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艾克白尔.米吉提 阿不都外力.吾守尔 +4 位作者 阿布都喀迪.阿布都克热木 买尔旦.阿布都苏甫尔 阿布都艾尼.米吉提 牟洪 木合塔乐.阿布拉 《新疆医学》 2017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应用MIPPO技术治疗3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LISS-DF(股骨远端微创固定系统)18例和RN(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18例,通过临床统计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时... 目的探讨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应用MIPPO技术治疗3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LISS-DF(股骨远端微创固定系统)18例和RN(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18例,通过临床统计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肢体功能等。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24个月,平均15个月。36例全部骨性愈合,根据HSS评分标准,优18例、良14例、差4例,优良率88.8%,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ISS-DF及R N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骨折不同类型选择适宜的内固定系统。MIPPO技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股骨远端骨折愈合率和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LISS-DF股骨固定系统 RN逆行交锁髓内钉
下载PDF
微创稳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琦石 黄枫 +2 位作者 黄学员 何才勇 郑晓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 研究使用股骨远端微创稳定系统(LISS—DF)结合经关节面逆行插入钢板接骨(TARPO)技术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指征、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 自2003年9月~2005年8月使用LISS—DF通过髌骨旁外侧切13解剖复位并加压固定关节内骨... 目的 研究使用股骨远端微创稳定系统(LISS—DF)结合经关节面逆行插入钢板接骨(TARPO)技术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指征、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 自2003年9月~2005年8月使用LISS—DF通过髌骨旁外侧切13解剖复位并加压固定关节内骨折,经皮逆行插入钢板桥接固定关节内与干骺端骨折块的方法治疗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16例,观察术后软组织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3例患者经过平均20个月的随访,无皮肤坏死、后期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或失效及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活动屈90°~120°,平均112.0°;伸0~15°,平均5.6°。结论 LISS结合TARPO技术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时具有显露充分、手术损伤小、固定可靠的特点,能较好的保留骨折区域的血供,骨折愈合可靠,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稳定系统 股骨关节内骨折 经关节面逆行插入钢板接骨技术
原文传递
补肾壮骨汤联合双反牵引复位经皮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焦云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7期196-196,共1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联合双反牵引复位经皮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行双反牵引复位经皮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联合双反牵引复位经皮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行双反牵引复位经皮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补肾壮骨汤联合双反牵引复位经皮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3个月,以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优良率88.10%高于参照组69.05%(P<0.05);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较短(P<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采用补肾壮骨汤联合双反牵引复位经皮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能促进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骨汤 双反牵引复位 经皮锁定接骨板内固定 股骨骨折
原文传递
LISS和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文涛 王翀 +1 位作者 杨德盛 宋兴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10期51-53,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反向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1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 LISS) 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blade , 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笔者医... 目的 对比分析反向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1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 LISS) 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blade , 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笔者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患者. 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LISS组( n=24例)和PFNA组( n=24例) ,通过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功能评分及相关并发症来评估两者的疗效. 结果 随访10~23个月后,两组的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SS组相对PFNA组的手术切口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失血量较多. 结论 LISS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于老年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内固定系统 股骨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膝关节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坚样 成立 陆文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评价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技术(U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自2009—01-2012—11应用USS—DF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81例。以临床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评价治疗效果。对可能影响膝关节功... 目的评价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技术(U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自2009—01-2012—11应用USS—DF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81例。以临床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评价治疗效果。对可能影响膝关节功能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创伤类型、是否为开放性损伤、是否为多发伤、手术距受伤的时间、是否早期功能锻炼、是否出现并发症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1例平均随访18.2(14-21)个月,78例骨折一期愈合。膝关节活动度:A型骨折平均109.1°,C型骨折平均101°。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评定:A型骨折优良率91.4%,C型骨折优良率7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是否早期功能锻炼、是否出现并发症是影响膝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ISS—DF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术后患者应早期加强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股骨内固定技术 影响因素 内固定
原文传递
3种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95
10
作者 吴利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81-1684,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及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3种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老年IFF患者分为稳定型骨折(45例)与不稳定型骨折(31例)两类,再根据治疗方法...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及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3种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老年IFF患者分为稳定型骨折(45例)与不稳定型骨折(31例)两类,再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45例稳定型患者分为PFNA组(17例)、DHS组(14例)和LISS组(14例),将31例不稳定型患者分为PFNA组(16例)与LISS组(15例),比较各组治疗情况。结果稳定型3组患者中,DHS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显著大(长)于PFNA组与LISS组(P<0.05);PFNA组的首次完全负重时间显著短于DHS组和LISS组(P<0.01);术后6个月,DHS组发生螺钉穿入髋臼1例。不稳定型两组患者中,PFNA组的骨折愈合时与首次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LISS组(P<0.05);PFNA组于术后3个月发生1例髋内翻,LISS组于术后4个月发生1例钢板远端螺钉拔出。结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老年IFF患者均可首选PFNA;合并有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梨状窝骨折等,以及重度骨质疏松或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建议优先考虑LISS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 老年人
下载PDF
LISS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连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564-5570,共7页
为探究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对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恢复效果,本研究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既往手术治疗的1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每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样本收集时间区间为2014年1... 为探究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对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恢复效果,本研究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既往手术治疗的1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每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样本收集时间区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根据骨折手术方法的不同分别分为LISS组(采用LISS系统内固定治疗68例)、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5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差异。研究结果显示,LIS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的低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患者与DHS组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LISS组的Harris功能评分均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ISS组的髋关节功能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与DHS组的并发症率分别为2.94%和6.90%,两者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比DHS手术方法,LISS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内固定系统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动力髋螺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