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连续借代法
- 1
-
-
作者
田新柱
-
机构
山东省嘉祥四中
-
出处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0年第16期18-,共1页
-
文摘
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借用跟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借代修辞。借代这种辞方式,通常只指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工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等几种,这些是单一借代法。除此之外,还有连续借代法。
-
关键词
借代法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荣翼
-
机构
武汉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1,共6页
-
文摘
对同一部文艺作品,人们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这在根本上是由于阐释的立足点和方法有所不同。本文对于文艺阐释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这些方法论可以成为文艺阐释的重要工具,但是运用适当与否是必须首先考虑的。只有深刻的思想、高水平的品位与恰当的阐释方法结合,才能产生有启发性的阐释。
-
关键词
文艺阐释
方法论
嵌入法
还原法
借代法
整体构成法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俄汉语借代辞格的分类和翻译
- 3
-
-
作者
王育伦
-
出处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6-49,共4页
-
文摘
俄汉语中借代都是一种使用范围很广的修辞格(汉语借代似乎比俄语应用更广),它可以赋予句子某种形象性、婉曲、含蓄色彩,表达一定的幽默和讽刺意味,使句子更简练,增加语言的音韵美。 什么是借代?简而言之就是“借彼代此”,即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不用,而借用与它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
关键词
借代法
音韵美
讽刺意味
单位指称
代都
译语读者
修辞功能
搭配能力
马雅科夫斯基
工人代表苏维埃
-
分类号
H35
[语言文字—俄语]
-
-
题名论古汉语“借代”
- 4
-
-
作者
曹文安
-
出处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75-80,共6页
-
文摘
借代又叫“代称”,就是不把人或事物的原名直接说出来,而借用另一个有关的名称来称呼。一、借代的类型(一)旁代旁代即借某个事物本身所伴随的或附属的事物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体。约有以下几类:1.用本体事物的性质、特征代本体。如: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彭端淑《为学》)鲁,本为迟钝,此用作名词,迟钝的人,借指曾参。据《论语》、《史记》记载,孔子认为曾参天资愚钝,但精通孝道,所以孔子把儒道传给他,又由他传给子思。
-
关键词
借代法
事物名称
旁代
圣人之道
子思
《琵琶行》
齐桓晋文之事
陈涉
明于治乱
柴桑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转喻和提喻用法比较初探
- 5
-
-
作者
宋高生
-
出处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5期61-65,共5页
-
文摘
在讲授张汉熙教授编写的《Advanced English》的过程中,许多课文都涉及到英语修辞格,最常见的有转喻(metonymy)和提喻(synecdoche).这两种辞格学生感到难以区分和掌握。产生这种困难原因有下列三个.首先,母语汉语中没有与之完全相对应的修辞手法,汉语中只有包含两者在内的借代法,因此,学生缺乏可供有效参照的模式.其次是,转喻所指的范围比提喻的更广,提喻只是转喻的一种形式.第三,关于英语修辞格的论著对这两者的论断各执己见,令学生不知所措.以下面两句为例:
-
关键词
转喻
提喻
用法比较
英语修辞格
METONYMY
SYNECDOCHE
借代法
容器
象征
服饰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浅谈借代思维在造字中的运用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高伟
-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6-88,共3页
-
文摘
借代思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羊”字谈起,又进一步从“意”和“音”的角度具体谈论了借代思维在造字中的运用,并由此提出了“借代造字法”的概念。
-
关键词
借代造字法
借代思维
修辞
汉语
-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s building method of metonymy, the thinking of metonymy.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艺人”和“歌手”的不同说起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符淮青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6-9,共2页
-
文摘
“艺人”指戏曲、曲艺、杂技等演员,其中的语素“艺”表示他们从事的是艺术活动,语素“人”自然说明他们是人中的成员。“歌手”指擅长唱歌的人。“歌”表示他们善歌,但他们歌唱用的不是手,为何以“手”称之?要了解这一点,需明白汉语词汇指称各种人的不同方法。
-
关键词
借代法
身体部位
语文建设
吹号者
修饰性
乐队演奏
有钱人家
施暴者
善歌者
绘景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传统语言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被引量:1
- 8
-
-
作者
俞允海
-
出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37-40,共4页
-
文摘
传统语言学又称为小学。《汉书·艺文志》把文字学称为小学,但因文字兼有形、音、义三个方面,因此小学就成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统称。在封建社会里,小学是经学的附庸,只为少数经生所垄断,而经学所包括的《诗》、《书》、《易》、《礼》、《春秋》等典籍,时代久远,文字艰深。因此,小学研究往往被视为畏途。
-
关键词
传统语言学
学语文
《书》
互证
用义
韵字
《礼》
借代法
硕鼠
书博鸡者事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谈国俗词语汉译英的技巧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毛华奋
-
出处
《外国语文》
1995年第4期59-62,共4页
-
文摘
谈国俗词语汉译英的技巧毛华奋笔者曾以《名物不同传实不易》为题谈了对“中国特有事物名称和概念”汉译英的几点浅见(见四川外语学院学报93.4期),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尚有一些新的想法写出来再求教于同行。某种事物为一个民族所独有,而反映该事物的概念...
-
关键词
国俗词语
汉译英
国俗语义
新词语
汉英成语
文化色彩
大学出版社
民族文化特色
解释性翻译
借代法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修辞在写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润清云
-
出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57-62,共6页
-
文摘
修辞是润色文字的重要手段。凡执笔行文,对字、词、句要进行反复的考虑和修改,想想用什么字恰当,用哪一个词准确,用哪一句话贴切,怎样写才生动。“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关。”(何其芳《谈修改文章》)。许多名作家,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正是以字斟句酌的态度来学习修辞,研究修辞,运用修辞。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的初稿中有下面一句话:
-
关键词
修辞法
修辞方法
藤野先生
何其芳
排比法
中青年干部
人物形象
借代法
小星星
喻句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谈数词性熟语
- 11
-
-
作者
寿纪芳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97-103,共7页
-
文摘
一、数词性熟语及其义例“一些现成的词组,为一般人所经常使用的,也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和词汇的组成部分,这些总称熟语”,它“包括惯用语、成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这里所要讨论的是数词性熟语,即这些熟语是由一连串数词或数词性词组或数词性术语组成的,它是汉语中一些特殊的、现成的、约定俗成的词组。
-
关键词
熟语
数词
惯用语
词性
成语
歇后语
词组
双关语
借代法
借代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释“青衣”
- 12
-
-
作者
朱榴明
-
出处
《辞书研究》
1983年第5期10-10,共1页
-
文摘
“青衣”是古时仆役所穿的衣服。据《晋书》记载:晋怀帝被匈奴族单于刘聪俘去,刘聪在宴会时命怀帝“青衣行酒”,对怀帝进行侮辱。所谓“青衣行酒”就是穿着仆役穿的衣服在宴会上给人们斟酒。汉语中不少表人的名词,常借用人的服饰以命名。如巾帼指妇女,布衣指老百姓,的(?)伸指士大夫,与青衣指仆役是同一种借代法造词。如《洛阳伽蓝记·城东·崇真寺》:“阎罗王(宋力)付司,即有青衣十人,送昙谟最(人名)
-
关键词
青衣
晋怀帝
匈奴族
洛阳伽蓝记
借代法
士大夫
时命
阎罗王
衣服
宴会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拟声词表达功能管见
- 13
-
-
作者
万里凤
-
出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32-37,共6页
-
文摘
在以往的多种语法书里,对拟声词的研究都不怎么注重,拟声词的归属问题也是五花八门的。有的把它归入形容词,有的归入叹词,有的自成一类称为“象声词”。但不管其归属如何,它确实不同于形容词,也有别于叹词,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就词汇意义而言,它只是直接摹拟物体发出的声音,没有其它实在意义,但从语法功能来看,它却能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例如:
-
关键词
表达功能
词汇意义
语法书
摹声
生宝
使人
别里科夫
借代法
鲁彦
青年妇女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汉语物色词浅论
- 14
-
-
作者
董春香
-
机构
呼和浩特市托县一中
-
出处
《中学语文》
2019年第24期130-131,共2页
-
文摘
'形形色色'这个成语高度概括了世间万物的外观是由形状和色彩组成,而色彩依附于具体有形的事物存在,所以人们对于色彩的认知总是基于对有色具象事物的感知经验,这就造成了汉语中许多'物色词'的产生。物色词是包含'物'与'色'两种语义成分的色彩词,且重在以'物'描'色',指向一类色彩。
-
关键词
比喻造词法
借代造词
借代法
-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敬词.谦词.敬谦词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葛克雄
-
出处
《道德与文明》
1985年第2期23-28,共2页
-
文摘
敬词、谦词,敬谦词是礼貌语言,古人很重视,不论书面语、口头语,都很讲究。研究古人的礼貌语言,对于净化美化交际用语,当是大有裨益的。一、敬词和敬称(尊称) 敬词范围较大,敬称(尊称)是其中重要部分。敬称一般是用各式各样的借代法、讳饰法、褒义词等以强化、高化、贵化、雅化他人,用以表现敬重、敬爱、尊重、尊敬的深情雅意。敬词和敬称多用于对待长上和平辈友辈。
-
关键词
礼貌语言
谦词
谦敬词
敬称
借代法
尊称
交际用语
书面语
褒义词
口头语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试谈绝句末句经营(连载)
- 16
-
-
作者
汤和伟
-
出处
《诗词月刊》
2008年第10期95-96,共2页
-
文摘
18、通感法:即在诗的结句使用通感手法。通感即感官的互通、互换、互用。人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都能产生美感,同时也能互相沟通,且可以互相转移。
-
关键词
通感手法
绝句
郑板桥
运用
听觉
借代法
事物
触觉
视觉
对比法
-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怎样拟好作文题
- 17
-
-
作者
刘翠华
-
机构
楚雄市紫溪中学
-
出处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0年第Z4期79-80,共2页
-
文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人写诗讲究一个"诗眼",文人写文章讲究一个"文眼",作为学生来说,拟好作文题就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
-
关键词
文眼
诗眼
又一村
换字法
列锦
小荷
借代法
高中生活
数学公式
横看成岭侧成峰
-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让作文题目出新出彩
- 18
-
-
作者
孟宪法
-
出处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2年第Z4期64-66,共3页
-
文摘
第一逆向思维法。作文拟题要走常规思维的反向之路,出其不意,给读者以心灵的冲击。比如:《妈妈别给我这么多爱》《爸爸,请给予我失败的权利》《我不想长大》《温馨的家,你给我带来了烦恼》《没有"异想"哪来"天开"?》《开卷未必有益》《良药未必苦口》《善意的谎言》《近墨者未必黑》《千里马也会失蹄》《没有芳香的花朵》《渴望停电》《无价的花生米》《我渴望有个后妈》等。以《我渴望有个后妈》为例,一位考生写道:"妈妈离开我们10年了,这10年,我长成了半大的姑娘。
-
关键词
星光灿烂
只缘身在此山中
结尾语
我想有个家
月是故乡明
借代法
毕淑敏
余秋雨
词语构成
常规思维
-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