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唐下层文人仕路偃蹇探因
1
作者 张朝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1期66-69,共4页
初唐用人制度的开明和下层文人仕路偃蹇构成了一组矛盾 ,其因历来解释不一 ,但都有欠清楚。实际上 ,太宗朝重吏能而轻文学 ,王绩等却以文学彰显而无实干之能 ;高宗武后朝重“文”的同时 ,更轻“吏”抑“儒”。正是下层文人的功业取向不... 初唐用人制度的开明和下层文人仕路偃蹇构成了一组矛盾 ,其因历来解释不一 ,但都有欠清楚。实际上 ,太宗朝重吏能而轻文学 ,王绩等却以文学彰显而无实干之能 ;高宗武后朝重“文”的同时 ,更轻“吏”抑“儒”。正是下层文人的功业取向不能与统治者的施政方略进行有效对接 ,故而造成了他们的悲剧式命运 ,明乎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 下层文人 仕路偃蹇
下载PDF
夜莺鸟的苦吟——浅析诗词里的科场偃蹇路
2
作者 王兵 《课外语文(下)》 2016年第6期143-143,共1页
古代读书人脚下难走的科场路,读书求前程,经世济民,一枕黄粱,梦难醒,路难行,天涯孤客,袖诗求见,贵人相助否?
关键词 仕途偃蹇 袖诗求见 贵人相助
下载PDF
从偏蹇之难到偃蹇之美──《离骚》篇名与楚辞审美取向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炳海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离骚》之名,并不是如传统说法所言,是遭遇忧愁之义,而是指遭遇蹇难,这 是它的第一层含义。骚字是楚地方言,指的是蹇难。骚蹇还有扰动不静之义,是由蹇字的原型 引伸出来的第二层含义。蹇指跛足,这是它的原型,也是它的第三层合... 《离骚》之名,并不是如传统说法所言,是遭遇忧愁之义,而是指遭遇蹇难,这 是它的第一层含义。骚字是楚地方言,指的是蹇难。骚蹇还有扰动不静之义,是由蹇字的原型 引伸出来的第二层含义。蹇指跛足,这是它的原型,也是它的第三层合义。《离骚》之名的三层 含义所形成的语义场,成为这篇作品的三重旋律。屈原经常用偃蹇一词来表现低昂起伏的美好 事物,使它的所指对象经历了由病态到常态,由丑陋到美丽的转变。到了汉代辞赋中,偃蹇所 表现的屈曲之美成为那个时代文人的普遍崇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义 语义场 蹇难 偃蹇 屈曲 《离骚》 篇名 楚辞 审美取向
原文传递
韦痴珠的忧患意识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晓沛 《殷都学刊》 1993年第3X期66-68,共3页
《花月痕》中的主人公韦痴珠,是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形象。他“伤风泽之寝微,痛劫灰之难问”,“慨生世之偃蹇”,“念故乡归未得”,忧愤抑郁,愁思万斛,恨海难填。小说的作者魏子安又工于言情,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把韦痴珠的忧患意识渲... 《花月痕》中的主人公韦痴珠,是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形象。他“伤风泽之寝微,痛劫灰之难问”,“慨生世之偃蹇”,“念故乡归未得”,忧愤抑郁,愁思万斛,恨海难填。小说的作者魏子安又工于言情,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把韦痴珠的忧患意识渲泄得淋漓尽致,缠绵悱恻。从而,构成了这部小说悲痛哀伤的感情基调。为此,它曾遭受到一些文学史家的贬抑责难。或谓“全书充斥着庸俗无聊的描写和消极颓唐的情调”,艺术上“也毫无可取之处”;或谓“反映了作者悲凉哀怨的没落阶级的情绪”。总之,韦痴殊的忧患意识毫无价值,应该否定。其实,韦痴珠的情感内容是十分丰富复杂的,具有多种价值形态。我们只要认真分析一下激发起韦痴珠忧患意识的种种外部动因,发掘出促成他的痛感哀思发生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就会发现,他的忧患意识包孕着某些积极的社会生活内容,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不宜全部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患意识 贫病交攻 知识分子 游子 全部否定 多种价值 半封建半殖民地 国家多难 偃蹇 资斧
下载PDF
刘安释《离骚》“有娀佚女”
5
作者 大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6-66,共1页
《汉书·淮南王传》载,刘安尝为汉武帝作《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此《传》既评文,又对词句典故进行训释。而班固不满意《离骚传》对屈原作品和人品的推崇,也不满《离骚传》对《离骚》名物的训解,故其《离骚序》云:“又说... 《汉书·淮南王传》载,刘安尝为汉武帝作《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此《传》既评文,又对词句典故进行训释。而班固不满意《离骚传》对屈原作品和人品的推崇,也不满《离骚传》对《离骚》名物的训解,故其《离骚序》云:“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胥’也。及至‘羿’、‘浇’、‘少康’、‘弍姚’、‘有娀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然犹未得其正也。”关于“五子”等人名,今不细论:单言“有娀佚女”,则可辨其得失。《离骚》云:“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淮南子·地形》云:“有娀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少女建疵。”则刘安释《离骚》,当用此说。案:“简翟”,《楚辞·天问》作“简狄”,《大戴礼·帝系》、《史记·殷本纪》同(《索隐》言旧本“狄”作“易”,又作“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安 《离骚》 《离骚传》 《史记·殷本纪》 帝喾 班固 “易” 《离骚序》 偃蹇 汉书
下载PDF
理论家与孔夫子的对话
6
作者 杨如彦 《发展》 1995年第2期14-15,共2页
理论家遇见孔子,二人坐在理论家主编的书籍垒成的小杌子上攀谈。 理论家:“夫子,我很艳羡你的尊荣,你看,自汉以降,历代皇上对你册封不绝。在野文人士子也都尽他们的想象美化你的形象,画成图悬挂在中堂膜拜。我也曾对你的文章作过训诂,... 理论家遇见孔子,二人坐在理论家主编的书籍垒成的小杌子上攀谈。 理论家:“夫子,我很艳羡你的尊荣,你看,自汉以降,历代皇上对你册封不绝。在野文人士子也都尽他们的想象美化你的形象,画成图悬挂在中堂膜拜。我也曾对你的文章作过训诂,开初是看不出什么端倪,昨晚又细细阅读《论语》,发现你曾对颜回说‘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我不免拊掌大乐,原来后人都曲解了你,你那里是什么淡泊功名的圣人,你对功名是真正地孜孜以求,不过这样一来,你我就算成了知己!我正思何处寻了你来,察访一番你的功名如何得手,不想今日遇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家 孔夫子 杌子 作官 《孔子改制考》 冉有 偃蹇 子路 想象美 《论语》
下载PDF
古汉语中的形容词后置定语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显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01-103,78,共4页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形式到底有多少种,这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迄今得以公认的有二: 在定语末用“者”使之后置。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可使报秦”末用“者”而后置于中心词“人”。 数量词作定语而后置。例如:“我持白...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形式到底有多少种,这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迄今得以公认的有二: 在定语末用“者”使之后置。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可使报秦”末用“者”而后置于中心词“人”。 数量词作定语而后置。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定语“一双”分别后置于中心词“白璧”和“玉斗”。 下面,试谈一种还不为人们重视的后置定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定语 形容词 中心词 古汉语 结构助词 “之” 玉斗 白璧 环佩 偃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