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造影对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康南 王庆一 +1 位作者 曲铁兵 苏庆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节段选择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17例多节段或一般影像检查不能明确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34个椎间隙行椎间盘造影检查,根据注入造影剂的量、注入时阻力、是否诱发出患者原有症状等确定责任椎间盘...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节段选择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17例多节段或一般影像检查不能明确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34个椎间隙行椎间盘造影检查,根据注入造影剂的量、注入时阻力、是否诱发出患者原有症状等确定责任椎间盘,并对相应节段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结果:34个椎间隙造影中注入量大于2ml17个间隙,推注时阻力减低者17个间隙,诱发出患者原有症状19个间隙,无与造影相关的并发症。对19个诱发出患者原有症状的椎间盘进行了置换术。随访16 ̄42个月,平均30.4个月,术前患者JOA评分7 ̄17分,平均9.9分,术后JOA评分20 ̄29分,平均26.6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椎间盘造影对准确选择人工腰椎间盘置换节段能够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造影术 腰椎 椎间盘 假体和置入物
下载PDF
微型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假体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汪阳 张卫国 蒋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 比较采用微型解剖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1例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钢板组(采用微型桡... 目的 比较采用微型解剖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1例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钢板组(采用微型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27例)和置换组(采用骨水泥型单极头桡骨小头假体置换,24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7年(平均3.8年).钢板组的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为(91.3±7.2)分,其中优13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置换组的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为(90.5±6.9)分,其中优9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两组评分和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后2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 (2/27),置换组为8.3% (2/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9).结论 切开复位微型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及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均适用于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假体和置入物
原文传递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亮 孙晓亮 +4 位作者 张雷 吴国峰 周剑 Yve Cartonne Pascal Moussellard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769-1772,共4页
[目的]对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和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7年5月~2010年5月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0.2岁(28~54岁)。同期行单... [目的]对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和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7年5月~2010年5月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0.2岁(28~54岁)。同期行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8.1岁(24~51岁)。对两组病例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活动度(ROM),以及椎间隙高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0.1个月(6~30个月)。术后两组病例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ROM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时椎间盘置换组的ROM显著优于髓核摘除组(P<0.05)。术后椎间盘置换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髓核摘除组椎间隙高度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和单纯髓核摘除术均可达到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但在改善腰椎活动度和恢复椎间隙高度方面,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髓核 假体和置入物
原文传递
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腰椎矢状面影响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文志 鲁世保 +6 位作者 海涌 王庆一 康南 藏磊 王宇 刘铁 梁得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DR)对于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外科因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行腰椎ADR的3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中,男性1... 目的探讨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DR)对于腰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外科因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行腰椎ADR的3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手术时平均年龄为45.6岁(35—60岁);手术节段:L3-42例,L4-515例,L5/S15例,L3-4+L4-5,3例,L4~5 +L5/S17例;随访时间15~63个月(平均32.0个月)。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椎前凸角(LL)、病变节段前凸角(SL)、骶骨倾斜角(SS)。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测量参数分别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双节段组与单节段组LL的统计学差异;使用偏相关分别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时LL较术前平均减少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LL较术后1个月平均增加6.8°(P〈0.05),较术前亦明显增加(P〈0.05);自术前至末次随访时SL呈递增趋势(P〈0.05);SS亦呈递增趋势,但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双节段组与单节段组L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LL与SL均无相关性(P〉0.05),LL与SS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腰椎ADR有助于维持、改善腰椎近中期矢状面序列。单、双节段ADR对LL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LL始终与SS呈正相关,未发现LL与SL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切除术 假体和置入物 矢状面
原文传递
全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宝戈 Giovanni Alessi Luc F. De Waele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9-534,共6页
目的评价腰椎全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源性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应用两种人工腰椎间盘移植物治疗90例108节段具有明确腰椎间盘源性退行性疾病且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男28例,女62例;年龄25-54岁,平均39.2岁;单节段植入85例... 目的评价腰椎全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源性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应用两种人工腰椎间盘移植物治疗90例108节段具有明确腰椎间盘源性退行性疾病且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男28例,女62例;年龄25-54岁,平均39.2岁;单节段植入85例,双节段10例,三节段1例;L3-4节段6例,L4-5节段39例,L5S1节段63例。使用Prodisc L人工腰椎间盘48节段,Maverick人工腰椎间盘60节段。手术均取腹膜后入路。术后采用改良Odom评估、Oswestry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四种方法对症状及疼痛改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75-160min,平均115.5min。术中血管损伤1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90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4、6、26、52周。术后Odom评估显示:优7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5.55%。住院时间2.5-6d,平均3.4d。术后翻修2例。影像学检查:假体下沉2例,两种假体移植物均无明显向前或后迁移。结论应用腰椎全椎间盘置换可恢复退变节段的间盘高度和神经根管的高度及前、后径,保留腰椎后柱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假体和置入物 腰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