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研究进展
1
作者 怀婷婷 张欣欣 +2 位作者 王鑫 马海林 司东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5-9,共5页
栖稻假单胞菌(P.oryzihabitans)是一类非发酵、需氧型革兰氏阴性杆菌,自1984年首次发现以来,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登记的菌株超过1500种。这些菌株广泛存在于患病的人类和动植物体内以及土壤、水等环境中。P.oryzihabitans的一... 栖稻假单胞菌(P.oryzihabitans)是一类非发酵、需氧型革兰氏阴性杆菌,自1984年首次发现以来,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登记的菌株超过1500种。这些菌株广泛存在于患病的人类和动植物体内以及土壤、水等环境中。P.oryzihabitans的一些菌株作为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致病菌,对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造成潜在威胁;同时,某些菌株可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种,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对栖稻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应用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栖稻假单胞菌的防治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稻假单(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 生理生化特性 致病性 促生作用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RN-88抑菌特性研究
2
作者 朱李霞 周蓉蓉 +5 位作者 张赛男 毛洪刚 夏禧龙 李春雨 尹冬敏 任建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1期22-27,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拮抗菌防治植物病害,为桃的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更多可行性的方案。以前期筛选获得的一株桃褐腐病拮抗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RN-88为试验材料,采用杯碟法测定发酵液对桃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拮抗菌防治植物病害,为桃的病害生物防治提供更多可行性的方案。以前期筛选获得的一株桃褐腐病拮抗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RN-88为试验材料,采用杯碟法测定发酵液对桃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的抑菌活性,并结合抑菌圈法,研究了该菌在pH、温度、紫外线(UV)等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细菌RN-88能显著降低桃褐腐病的发病率,其发酵液对褐腐病菌(M.fructicol)的抑制率可达44.69%。在过滤除菌后,相对于高温灭菌,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损失较小。在pH 7.5~9.0的碱性溶液中,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酸性溶液(3.0≤pH≤6.5)中处理后,其抑菌能力减弱。发酵液的抑菌率几乎不受温度和紫外线(UV)的影响。Pseudomonas fluorescens RN-88细菌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具有开发成桃褐腐病生物拮抗剂的潜在价值,本研究为荧光假单胞菌作为新型生防菌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实现桃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更多可行性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褐腐病 生防细资源 活性 环境稳定性 荧光假单
下载PDF
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和多位点序列分型
3
作者 武文君 王炜 +1 位作者 荆鹏伟 任伟宏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耐药情况和遗传分型,为临床合理化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河南中医药...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耐药情况和遗传分型,为临床合理化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60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临床分布和标本来源。随机选取其中35株CRPA,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扩增铜绿假单胞菌的7个管家基因acsA、aroE、guaA、mutL、nuoD、ppsA和trpE,PCR扩增测序后采用DNAstar和PHYLOViZ 2.0等软件对分离的CRPA进行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60株CRPA主要分布在呼吸科、康复科、重症监护病房。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63.3%),其次为肺泡灌洗液(28.3%)。除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40%以上,与同期分离的碳青霉烯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sensitive pseudomonas aeruginosa,CSPA)相比,除多黏菌素外,CRPA分离组对阿米卡星(23.3%)、头孢吡肟(58.3%)、头孢他啶(48.3%)、环丙沙星(5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0%)、氨曲南(56.7%)、美罗培南(78.3%)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CS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ST分析显示35株CRPA可分为25个ST型,其中优势ST为ST1182。该研究发现1种新的等位基因trpE316,3种新的ST型别,分别为ST3978、ST3979、ST3980。结论CRPA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多见于呼吸科,CRPA耐药形势严峻,应结合药敏结果和流行病学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MLST分析的结果显示ST型存在多样化,克隆类型多样化,提示这些菌株的遗传背景也极其复杂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药物
下载PDF
高产铁载体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p-f的筛选鉴定及其铁载体特性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赵翔 陈绍兴 +1 位作者 谢志雄 沈萍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1-695,共5页
采用改进的CAS检测平板从东湖中筛选得到了一株高产铁载体细菌sp-f,并用CAS检测液定量检测其分泌铁载体量,发现其As/Ar仅0.09(OD680),Su(Siderophore Unit)为90%,达到产铁载体菌最高级。用BIOLOG检测板,结合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形态观察... 采用改进的CAS检测平板从东湖中筛选得到了一株高产铁载体细菌sp-f,并用CAS检测液定量检测其分泌铁载体量,发现其As/Ar仅0.09(OD680),Su(Siderophore Unit)为90%,达到产铁载体菌最高级。用BIOLOG检测板,结合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等分类鉴定方法,确定sp-f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sp-f生长过程中胞外铁载体的量在对数生长前期累积达到最高后有所减少,至稳定期时菌液中铁载体量达到稳定。在已知铁载体特异吸收峰波长下,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无铁环境和高铁环境下培养液上清,比较发现sp-f上清含有3种含儿茶酚胺类基团铁载体,其中包括荧光和非荧光性的脓菌素,200μmol/L Fe2+可完全抑制荧光性质脓菌素的分泌,但非荧光脓菌素的分泌不受抑制,并且对非脓菌素的儿茶酚胺类铁载体的合成分泌反而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铁载体 荧光假单 鉴定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BS-03的诱变育种及产鼠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摇瓶工艺初探 被引量:39
5
作者 沈薇 杨树林 +2 位作者 宁长发 唐仕荣 陆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6-30,共5页
采用UV、UV+LiCl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BS-03的野生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出一株糖脂产量较高的菌株LY4,可将产量由41g/L提高至68g/L。并对其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较高产量(893g/L)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植物油6%,尿素02%... 采用UV、UV+LiCl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BS-03的野生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出一株糖脂产量较高的菌株LY4,可将产量由41g/L提高至68g/L。并对其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较高产量(893g/L)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植物油6%,尿素02%,一定量的无机盐,34℃,初始pH值为8,搅拌转速200~240r/min,发酵周期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糖脂 脂类 鼠李糖 BS 初步研究 适宜 工艺 初始PH值 搅拌转速
下载PDF
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布特点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丽萍 侯付景 +7 位作者 张迪骏 何伟娜 周君 张春丹 童茜茜 王中华 李太武 苏秀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6-930,共5页
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2011年3月、5月、8月、10月份各排污口假单胞菌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中存在较多的假单胞菌属。在检出的假单胞菌... 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2011年3月、5月、8月、10月份各排污口假单胞菌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中存在较多的假单胞菌属。在检出的假单胞菌属中,维罗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eronii)和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的含量相对较多,分别占56.72%、13.904%;排污口中假单胞菌属的数量存在季节性差异,3月份、5月份假单胞菌的数量相对较多,8月份和10月份较少,推测与季节性温度变化有关;假单胞菌属的含量与排污口的主要污染物有关,氨氮含量较高的排污口假单胞菌属的含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454焦磷酸测序 陆源排污口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工程菌株田间残留和扩散的追踪检测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中义 吴限 +3 位作者 管宇 姚江 张杰 黄大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3-86,共4页
分别在北京和江苏省连云港市对携带Btcry基因的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进行了田间残留与扩散的追踪检测 .对越冬前后的试验地和保护地土壤样品进行抗生素抗性平板分离 ,能检测到极少量的具有与出发菌株相同抗性的荧光假单胞菌菌落 ,但没有... 分别在北京和江苏省连云港市对携带Btcry基因的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进行了田间残留与扩散的追踪检测 .对越冬前后的试验地和保护地土壤样品进行抗生素抗性平板分离 ,能检测到极少量的具有与出发菌株相同抗性的荧光假单胞菌菌落 ,但没有发现工程菌株的残留与扩散 .对江苏试验地样品还进行了工程菌株质粒卡那霉素和壮观霉素抗性标记基因的抗性菌落分离 ,绝大多数样品中都能分离到包括荧光假单胞菌在内的抗性菌落 ,土样中菌密度n(cfu) =10 4 ~ 10 5g-1,但进行Btcry基因PCR -RFLP检测时没有从样品中得到特异扩增产物 .研究结果表明 :工程菌株抗性标记基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工程菌在株环境中没有残留和扩散 ,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 遗传工程 田间残留 扩散 生物安全性 工程
下载PDF
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产生的胞外脂酶 被引量:8
8
作者 朱明华 李祖义 +2 位作者 杜彬 周姚宇 郑伟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8-53,共6页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生长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中能产生胞外脂酶。最适碳源为1.0%淀粉,氮源为1.0%蛋白胨。一些植物油,如橄榄油、糠油、菜油等能诱导脂酶的大量产生,诱导脂酶产生的橄榄油最适浓度为0.5%。无机离子在菌培养过程中对脂...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生长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中能产生胞外脂酶。最适碳源为1.0%淀粉,氮源为1.0%蛋白胨。一些植物油,如橄榄油、糠油、菜油等能诱导脂酶的大量产生,诱导脂酶产生的橄榄油最适浓度为0.5%。无机离子在菌培养过程中对脂酶产率影响很大,K^+、Na^+、Mg^(2+)、Ca^(2+)等对脂酶产生有促进作用,而Mn^(2+)、Ba^(2+)、Zn^(2+)、Fe^(3+)、Co^(2+)、Cu^(2+)等则抑制脂酶产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tween、span及糖脂)能刺激胞外脂酶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外脂酶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产卡拉胶酶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彭小珍 吉宏武 +1 位作者 刘唤明 章超桦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1,共5页
以从红树林底泥中分离筛选的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为对象,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通过摇瓶发酵方式对其产卡拉胶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分别如下:卡拉胶0.3‰,酵母浸粉0.1‰,NaNO30.3‰,... 以从红树林底泥中分离筛选的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为对象,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通过摇瓶发酵方式对其产卡拉胶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分别如下:卡拉胶0.3‰,酵母浸粉0.1‰,NaNO30.3‰,乳糖0.04%,吐温-800.2‰;起始pH值6.0,温度32℃,装样量90mL/250mL,接种量13%,摇床转速160r/min。在最佳条件下,发酵液的酶活力为26.5U/mL,比优化前的活力提高了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假单 卡拉胶酶 摇瓶发酵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小麦根圈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发光酶基因标记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平 胡正嘉 李阜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0-225,共6页
采用2亲本杂交的方法将Tn5-luxAB标记基因系统成功地转入了分离自小麦根圈的PGPR菌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Xl6菌株中。与亲本菌株相比,携有发光酶基因luxAB的标记菌株... 采用2亲本杂交的方法将Tn5-luxAB标记基因系统成功地转入了分离自小麦根圈的PGPR菌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Xl6菌株中。与亲本菌株相比,携有发光酶基因luxAB的标记菌株Xl6L2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很小,而且仍保留有在小麦根圈的定殖能力。Tn5-luxAB片段在Xl6L2中的稳定性很强,在没有卡那霉素选择压力的情况下,luxAB也能稳定表达。即使在40℃温度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 PGPR 发光酶基因标记 小麦
下载PDF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表面活性物质产生与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麦有斌 尹华 +2 位作者 叶锦韶 彭辉 张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3,16,共3页
从广州猎德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污泥中分离到1株产表面活性剂的细菌,经镜检及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试验结果表明,菌株接种培养96h后,培养液可以使汽油层的乳化率达到100%;产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的碳源... 从广州猎德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污泥中分离到1株产表面活性剂的细菌,经镜检及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试验结果表明,菌株接种培养96h后,培养液可以使汽油层的乳化率达到100%;产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NH4NO3,最大的排油直径均超过100mm;在偏碱性(pH 8 ̄9)的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培养液的排油活性明显优于中性及酸性条件;盐离子浓度较高时能够生长并且大量产表面活性物质;通气量对培养液的表面活性有较大影响,摇瓶培养比通气培养更有利于保持培养液的表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假单 乳化活性
下载PDF
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PCL-3产脂肪酶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汪小锋 杨江科 闫云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2-78,共7页
研究了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PCL-3发酵产碱性脂肪酶培养条件的优化。采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糊精为最适碳源,蛋白胨和尿素为复合氮源。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对影响产酶条件的8个相关因子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 研究了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PCL-3发酵产碱性脂肪酶培养条件的优化。采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糊精为最适碳源,蛋白胨和尿素为复合氮源。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对影响产酶条件的8个相关因子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子:尿素、接种量以及初始pH值。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显著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尿素、接种量以及初始pH值最优值分别为0.15%,3.05%和8.59。优化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脂肪酶活力提高到48.88U/ml,比初始酶活25.37U/ml提高了1.93倍。10L的发酵罐中,脂肪酶活力在52h达到最大,为47.69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假单PCL-3脂肪酶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法 优化
下载PDF
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 P10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建荣 陈丽芝 +3 位作者 罗长财 钟开新 聂金梅 李阳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9-172,共4页
采用同源克隆法获得了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 P10脂肪酶基因的全长序列,DNA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的DNA全长序列为801bp,编码267个氨基酸,推测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9.95ku。将该脂肪酶基因连接到pPICZαA载体上得到重组表达质... 采用同源克隆法获得了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 P10脂肪酶基因的全长序列,DNA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的DNA全长序列为801bp,编码267个氨基酸,推测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9.95ku。将该脂肪酶基因连接到pPICZαA载体上得到重组表达质粒,转化Pichia pastoris X-33。脂肪酶基因在Pichia pastoris X-33中实现了分泌性表达,摇瓶发酵液上清酶活最大可达8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多萨假单 脂肪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1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1217石油降解特性及相关基因分析(英文)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智 陈吉祥 +4 位作者 李文新 胡巍 孙尚琛 李彦林 王永刚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70-80,共11页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石油降解菌1217,经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 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温度5~65℃,pH 2~10,盐度0~9%的条件下菌株能很好生长,在以正十二烷、正十八烷、苯、甲苯...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石油降解菌1217,经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 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温度5~65℃,pH 2~10,盐度0~9%的条件下菌株能很好生长,在以正十二烷、正十八烷、苯、甲苯、二甲苯和萘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10℃和30℃条件下培养7 d,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为21.57%和15.15%。菌株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将表面张力从72.20 mN/m降至35.14 mN/m。利用特异性PCR扩增,在菌株中检测到烷烃单加氧酶、甲苯双加氧酶、联苯双加氧酶、芳香烃双加氧酶和氧化还原酶基因,并成功克隆出烷烃单加氧酶和芳烃双加氧酶基因,同相关基因比对分析,与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相应基因相似度分别为99.91%和99.22%。研究表明,菌株在生物修复和石油烃污染环境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 铜绿假单 鉴定 生物表面活性剂 降解基因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MF11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冬梅 何亮亮 +4 位作者 李伟山 冯辉 赵敏 纠敏 魏利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6-332,共7页
在根结线虫危害严重的番茄田块采集健康植株的根际,从中分离并筛选对根结线虫病具有防治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分离法以及离体试验获得16株能显著杀灭南方根结线虫二龄线虫(J2)的菌株,其中菌株MF11对J2的致死率最高。基于生理生化分... 在根结线虫危害严重的番茄田块采集健康植株的根际,从中分离并筛选对根结线虫病具有防治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分离法以及离体试验获得16株能显著杀灭南方根结线虫二龄线虫(J2)的菌株,其中菌株MF11对J2的致死率最高。基于生理生化分析、gyrB和16S rRNA基因碱基序列比对,确定菌株MF11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MF11发酵液浸泡番茄幼苗24 h后,J2在番茄根尖的聚集数量显著减少,侵入番茄根尖的虫量下降80.65%,表明菌株MF11可降低J2对番茄的侵染力。温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F11发酵液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番茄植株86.53%根结数,以及70.2%的卵块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F11发酵液处理降低了根结线虫病的病情指数,其平均防效达66.71%,与10%噻唑膦颗粒剂处理防效相当。综上所述,菌株MF11不仅对根结线虫具有毒杀作用,还能降低根结线虫的侵染、发育和繁殖能力,从而有效防治作物根结线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生防 荧光假单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cn 4902)甘露醇-1-磷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广发 谭静 +3 位作者 陈启伟 刘广发 谭静 陈启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参照几种生物的甘露醇 1 磷酸脱氢酶基因 (mtlD)的序列设计引物 ,以极端耐盐的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 cn 4 90 2 )的总DNA为模板 ,采用PCR扩增、构建重组高效表达载体以及生物信息学研究等方法 ,进行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定性等研究... 参照几种生物的甘露醇 1 磷酸脱氢酶基因 (mtlD)的序列设计引物 ,以极端耐盐的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 cn 4 90 2 )的总DNA为模板 ,采用PCR扩增、构建重组高效表达载体以及生物信息学研究等方法 ,进行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定性等研究。结果表明 ,克隆获得一长为 114 9bp的基因。经蛋白质保守区域研究 ,初步判别该基因为mtlD结构基因。将该基因与pBV2 2 0质粒构建成高效表达原核重组载体pBH。SDS PAGE电泳表明 ,含pBH的转化子产生特异的、分子量约为 4 1kD的蛋白带 ,表达量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 6 7%。转化子的耐盐水平比对照提高了约 1/5。在含 0 9mol/LNaCl的液体培养基中 ,转化子培养 2 4h后其生物量约是对照的 10 2倍 ,甘露醇含量约是对照的 4 1倍。可见 ,假单胞菌的甘露醇 1 磷酸脱氢酶基因是一个重要的耐盐相关基因 ,该基因已在GenBank登记 ,代号为AY112 6 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甘露醇-1-磷酸脱氢酶 基因 克隆
下载PDF
一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导致的侧耳属细菌病害 被引量:3
17
作者 柴红梅 张小雷 +2 位作者 赵永昌 苏开美 陈卫民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5-97,112,共4页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多个种均能造成多种食用菌子实体褐变及腐烂,是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给食用菌栽培带来极大损失。从云南一家栽培场发生褐变和腐烂的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及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多个种均能造成多种食用菌子实体褐变及腐烂,是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给食用菌栽培带来极大损失。从云南一家栽培场发生褐变和腐烂的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及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细菌病原菌株2株。经分析2株病原菌的16S rDNA序列完全一致,表明它们为同一物种。其16S rDNA序列在GeneBank中blastn分析显示与假单胞菌属菌种较为相似,有最高为99.56%的相似性。聚类结果表明该菌与常见的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为不同种,后续需要进行生理生化实验以确定其在假单胞菌属中的分类地位,该种的鉴定为食用菌病害的防治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食用病害 平菇
下载PDF
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CQV97对无机三态氮共存水体中氮素的去除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晓波 朱笔通 +2 位作者 熊慧 赵春贵 杨素萍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5年第4期38-45,共8页
研究水体环境因素(温度、光照和pH)、小分子有机碳和有机氮化合物对一株具有高效脱氮潜力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CQV97在无机三态氮共存体系中脱除无机三态氮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该菌株在20~40℃,500~5 000lux,... 研究水体环境因素(温度、光照和pH)、小分子有机碳和有机氮化合物对一株具有高效脱氮潜力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CQV97在无机三态氮共存体系中脱除无机三态氮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该菌株在20~40℃,500~5 000lux,pH 6.0~9.0环境条件下,能够脱除高浓度无机三态氮(其中亚硝氮不低于40mg·L-1),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以乙酸钠/乙醇为唯一碳源时,该菌株能有效地去除无机三态氮,而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能有效去除硝氮,但不能去除氨氮,亚硝氮明显积累,表明环境中小分子有机碳源影响菌体对无机三态氮的去除能力;体系中添加高浓度(120mg·L-1)蛋白胨或尿素时,由于有机氮降解的释氨作用,菌体对氨氮的去除能力受到明显抑制,氨氮积累明显,13d时氨氮去除率仅分别为16%(蛋白胨)和6%(尿素),但硝氮和亚硝氮的去除能力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异位处理实际水体结果表明,菌株可使水体中氨氮含量明显降低、硝氮和亚硝氮被完全去除。综上,沼泽红假单胞菌CQV97菌株环境适应能力强,具有高效脱除水体无机三态氮的应用潜力,这为进一步开发高效脱氮微生物制剂及其合理使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红假单 氨氮 亚硝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X16菌株在稀土积累土壤中的存活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欣昀 张自立 +1 位作者 孙亦阳 温崇庆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5-745,共1页
在室内采用黄褐土、黄潮土和红壤等3种土壤模拟0~1024mg·kg^-1范围内的稀土积累。将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X16菌株接种进土壤样品中,于不同时间取样分析土壤中X16菌株的存活情况,以获... 在室内采用黄褐土、黄潮土和红壤等3种土壤模拟0~1024mg·kg^-1范围内的稀土积累。将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X16菌株接种进土壤样品中,于不同时间取样分析土壤中X16菌株的存活情况,以获取数据进行稀土环境的安全评价。使用计算机模拟X16菌株的存活曲线,用线性回归分析存活特征,根据模拟方程计算不同土壤中稀土对X16菌株的半效应浓度(EC50)和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比较稀土的毒性特征。接种后10,40,100d取样检测,稀土在红壤、黄潮土和黄褐土中对X16菌株的EC50值分别是13.47~39.12,6.59~56.18,372~1034mg·kg^-1,NOEC值分别是562~21.41,0.00~4.53,133.3~327.1mg·kg^-1。根据X16菌株在不同土壤中的存活回归方程计算不同浓度点的方程切线值,用以比较稀土的毒性强弱。在相同积累浓度点,在红壤中的切线值最大,黄褐土最小。因此反映稀土毒性强弱的土壤顺序为:红壤、黄潮土、黄褐土。稀土在不同土壤中的表现特征是不同的,土壤最大稀土吸附量(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AC)和pH值是2个影响稀土毒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黄潮土 黄褐土 红壤 存活 荧光假单 毒性 酶基因 不同时间
下载PDF
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脱硫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志坚 李焕杰 +1 位作者 王海胜 李信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9-533,共5页
利用PCR方法,从专一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中克隆了脱硫基因启动子系列缩短的片段,连接至启动子探测型表达载体pPR9TT,电转原始菌R-8,并测定重组菌R-8-P中的报告基因LacZ表达量。结果表明脱硫基因核心启动... 利用PCR方法,从专一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中克隆了脱硫基因启动子系列缩短的片段,连接至启动子探测型表达载体pPR9TT,电转原始菌R-8,并测定重组菌R-8-P中的报告基因LacZ表达量。结果表明脱硫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缩短至300 bp,并对启动子序列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氏假单 脱硫基因 启动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