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双着丝粒染色体伴男性不育一例
1
作者 邓天勤 谢雨莉 +2 位作者 陈海燕 付志红 李雪梅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9期8-8,19,共2页
目的探讨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在假双着丝粒染色体伴男性不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1例假双着丝粒染色体伴男性不育患者,应用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学检测,鉴定染色体的断裂位点及附近单体型,区分染色体完全正常与携带者胚胎。选取... 目的探讨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在假双着丝粒染色体伴男性不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1例假双着丝粒染色体伴男性不育患者,应用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学检测,鉴定染色体的断裂位点及附近单体型,区分染色体完全正常与携带者胚胎。选取可用囊胚进行移植,于孕18周抽取羊水样本,确认胎儿染色体是否正常。结果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学检测提示,1枚胚胎染色体正常,1枚异常,妊娠中期羊水染色体检测证实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结论对于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导致的男性不育,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是解决其生育问题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双着丝粒染色体 不育 男性 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下载PDF
一例假双着丝粒染色体携带者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冬梅 王喜良 +2 位作者 陈霞慧 马向薇 于月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4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假双着丝粒染色体患者的生育风险及遗传干预策略。方法对1例假双着丝粒染色体携带者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移植染色体正常胚胎并分析孕中期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5,XX,der(11)t(11;20)(q25;p13),-20... 目的探讨假双着丝粒染色体患者的生育风险及遗传干预策略。方法对1例假双着丝粒染色体携带者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移植染色体正常胚胎并分析孕中期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5,XX,der(11)t(11;20)(q25;p13),-20。荧光原位杂交(FISH)显示1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与20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区域融合形成了一条假双着丝粒染色体,但无功能基因缺失,携带者表型仍正常,可是存在生育问题。PGT检测发现在6枚胚胎中,2枚染色体拷贝数无异常(1枚为携带者,1枚为染色体正常胚胎),1枚相关染色体异常,3枚新发染色体异常。该病人移植染色体正常胚胎后顺利妊娠,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6,XX。结论假双着丝粒染色体携带者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成功生育染色体完全正常的后代。由于存在染色体相互效应,该类患者的配子中产生新发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加,所以此类患者不良妊娠风险高,遗传咨询时建议患者使用PGT技术助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双着丝粒染色体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染色体相互效应
原文传递
1例假双着丝粒X染色体胎儿的产前诊断
3
作者 王连 张庆华 +1 位作者 潘海瑞 郝胜菊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9期1921-1923,共3页
目的发现一例产前嵌合型假双着丝粒X染色体的Turner综合征胎儿,为临床医生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技术联合进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胎儿性染色体高风险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应用羊水细胞培养... 目的发现一例产前嵌合型假双着丝粒X染色体的Turner综合征胎儿,为临床医生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技术联合进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胎儿性染色体高风险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应用羊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联合诊断。结果胎儿CNV-seq结果提示X染色体p22.33-q21.1处嵌合性重复76.64Mb(拷贝数为2.2),q21.1-q28处缺失75.60 Mb区域,FISH结果提示X染色体绿色荧光信号数量不等,可能为X/XX/XXX嵌合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5,X[24]/46,X,psuidic(X)(q21.1)[16]。结论不同的产前诊断方法各有利弊,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必要时几种技术联合验证补充,为明确诊断及遗传咨询和出生缺陷的防控提供技术方案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X染色体 产前诊断 TURNER综合征
原文传递
1例身材矮小和少精子症患者合并非嵌合的46,X,pse dic(Y)(p11.32)的临床和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
4
作者 周洋 姚琦 +4 位作者 张雨佳 高洪柳 夏欣一 崔英霞 李晓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88-690,共3页
目的报告1例非嵌合假双着丝粒Y染色体而导致身材矮小和少精子症的案例。方法对患者进行G-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染色体核型。用CytoScanTMHD Array芯片证实染色体拷贝数变化。结果根据G-显带、FISH及芯片结果,患者核型为46,X,ps... 目的报告1例非嵌合假双着丝粒Y染色体而导致身材矮小和少精子症的案例。方法对患者进行G-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染色体核型。用CytoScanTMHD Array芯片证实染色体拷贝数变化。结果根据G-显带、FISH及芯片结果,患者核型为46,X,pse dic(Y)(p11.32)(Yqte→Yp11.32::Yp11.32→Yqter).ish pse dic(Y)(p11.32)(SHOX-,SRY++,DYZ3++).array Yp11.32(PLCXD1-SHOX)×0,Yp11.32q12(SRY-IL9R)×2。结论患者身材矮小症是由于Y染色体短臂末端部分缺失,SHOX基因单倍剂量缺失造成的。精子发生障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Y染色体短臂末端拟常染色体区Ⅰ结构畸变,致使减数分裂Ⅰ期染色体联会重组障碍,减数分裂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嵌合着丝粒Y染色体 SHOX基因 身材矮小症 Y染色体拟常染色体 少精子症
下载PDF
mos 46,X,psu idic(X)(q21.3)[40]/45,X[3]患儿1例的遗传学分析
5
作者 尹婷 张芳 +5 位作者 汤欣欣 朱敏敏 郑安舜 郑芹 王晓曦 王雷雷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977-981,共5页
目的探讨1例性腺发育不良的患儿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与临床表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7日因"原发闭经,偶然腹痛"就诊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的1例13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对... 目的探讨1例性腺发育不良的患儿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与临床表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7日因"原发闭经,偶然腹痛"就诊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的1例13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对其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及基因组拷贝数测序(CNV-seq)分析。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PubMed数据库中以"假双着丝粒等臂X"、"psu idic(X)"为关键词检索断裂点位于Xq的假双着丝粒等臂X染色体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患儿身高为153 cm,体质量为45 kg,外观无明显异常。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均高于正常水平,雌二醇低于正常水平。超声提示卵巢发育较小,始基子宫。G显带显示患儿染色体核型为mos 46,X,psu idic(X)(q21.3)[40]/45,X[3],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CNV-seq检测提示患儿Xq21.32q28区存在63.27 Mb的缺失,Xp22.33q21.32区存在91.59 Mb的嵌合重复(比例为74%)。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篇,结果显示该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患者临床表型多样,与45,X核型的嵌合比例、断裂点位置等有关。结论46,X,psu idic(X)(q21.3)/45,X异常可导致患儿子宫、卵巢发育不良、性激素水平异常,而未见身材矮小。Xq21.32q28区片段缺失是导致上述Turner临床表型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体 着丝粒等臂X染色体 特纳综合征 始基子宫
原文传递
一例严重少弱精症患者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少宾 谢英俊 +3 位作者 吴坚柱 方群 陈争 陈宝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对1例严重少弱精症患者进行遗传学病因诊断。方法应用染色体显带及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分析患者染色体畸变的来源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多重PCR技术对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 目的对1例严重少弱精症患者进行遗传学病因诊断。方法应用染色体显带及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分析患者染色体畸变的来源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多重PCR技术对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进行微缺失检测。结果患者G显带核型为45,X,der(15)(?::p11.2→qter)dn;双色FISH结果提示15号染色体短臂上的未知来源片段包含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 gene, SRY),同时提示存在镶嵌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描述为:nucish(DXZ1×1,SRYX1)[390]/(DXZ1×2,SRY×1)[10];四色FISH结果提示15号衍生染色体为Y与15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假双着丝粒染色体,结果描述为:45,X,der(15)(?::p11.2→qter)dn.ishpsudic(15;Y)(p11.2;q12)(D1521+,SNRPN+,PML+;SRY+,DYZ3+,DYZ1+)。AZF微缺失的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AZFc部分缺失,缺失位点在sY254。结论综合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该患者患不育症的遗传学病因为:Y与15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假双着丝粒染色体,以及AZFc部分缺失,影响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而导致精子生成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双着丝粒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Y染色体微缺失 无精子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