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中的啼鸣声:近古禽言诗及其文化意涵
1
作者 叶晔 《文学遗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83,共13页
禽言作为一种有关声音的文学表达方式,其基于自然地理的地方经验及由此产生的民生批评,及基于輶轩采风的歌咏文本与其对自然物态的听觉摹拟,都源于古典“风诗”的传统。然与上古以来的禽鸟寓言相比,“拟人言”与“通人语”,属于两种不... 禽言作为一种有关声音的文学表达方式,其基于自然地理的地方经验及由此产生的民生批评,及基于輶轩采风的歌咏文本与其对自然物态的听觉摹拟,都源于古典“风诗”的传统。然与上古以来的禽鸟寓言相比,“拟人言”与“通人语”,属于两种不同的物类共情与批评的方式,通过对后世遵循的“圣俞体”的考察,可大致梳理出禽言“解语造境”的基本机制及其艺术美感特征,进而借“假喻达事”之法实现对儒家“风诗”批评传统的回归。而禽言诗中不断扩充的地方性知识,既是“风”之物类化的一种表现,亦因“一禽多言”的现象,触发了诗人对风俗、方言甚至民族语言等问题的思考。由此渐兴的闻禽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观鸟传统,可视为一种东方特色的人类之于自然的文明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言 拟声达意 假喻达事 地方性知识 汉字文化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