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地胆草属和假地胆草属(菊科)分合的分子依据(英文)
被引量:
4
1
作者
曹晖
毕培曦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为探讨中国菊科地胆革属和假地胆草属在DNA分子水平上的亲缘关系以及这两个属的分合问题,以香港野生的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白花地胆草(E.mollisHK.B)和香港、台湾归化的假地胆草属植物假地胆草(Pseudeleph...
为探讨中国菊科地胆革属和假地胆草属在DNA分子水平上的亲缘关系以及这两个属的分合问题,以香港野生的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白花地胆草(E.mollisHK.B)和香港、台湾归化的假地胆草属植物假地胆草(Pseudelephantopusspicatus(BJussexAublet)CF.Baker)为材料,选取6种18-24mer和5种10mer的随机单引物进行任意引物PCR(AN-PCR)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分析,以相似没指数值作亲缘关系分析。初步结果显示:2种地胆草与1种假地胆草之间的DNA指纹图谱差异较大,提示地肥草属与假地胆草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属于属间差异。这与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结果呈相关性,认为这两个属合并成一个广义的地胆草属是不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胆草
属
假地胆草
属
分子系统学
PCR
DNA指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假地胆草中1种抗真菌的杜松烷内酯
2
作者
龚苏晓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2年第3期183-183,共1页
假地胆草(Pseudoelephantopus spicatus)在菲律宾常用作局部药物,治疗创伤、湿疹、蛇咬伤和用于消炎。据报道,曾从假地胆草叶中分离出5种吉马烷内酯和1种杜松烷内酯。本次从假地胆草中分离出另一种杜松烷内酯,以1D和2D NMR光谱和质谱学...
假地胆草(Pseudoelephantopus spicatus)在菲律宾常用作局部药物,治疗创伤、湿疹、蛇咬伤和用于消炎。据报道,曾从假地胆草叶中分离出5种吉马烷内酯和1种杜松烷内酯。本次从假地胆草中分离出另一种杜松烷内酯,以1D和2D NMR光谱和质谱学为基础,鉴定出该成分的结构,并对其抗微生物活性进行了检测。 干燥假地胆草叶(500g)用氯仿提取,得到粗提物,用Pb(OAc)_2水溶液使色素沉淀,然后上硅胶柱,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作用
假地胆草
杜松烷内酯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地胆草属和假地胆草属(菊科)分合的分子依据(英文)
被引量:
4
1
作者
曹晖
毕培曦
机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
出处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文摘
为探讨中国菊科地胆革属和假地胆草属在DNA分子水平上的亲缘关系以及这两个属的分合问题,以香港野生的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白花地胆草(E.mollisHK.B)和香港、台湾归化的假地胆草属植物假地胆草(Pseudelephantopusspicatus(BJussexAublet)CF.Baker)为材料,选取6种18-24mer和5种10mer的随机单引物进行任意引物PCR(AN-PCR)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分析,以相似没指数值作亲缘关系分析。初步结果显示:2种地胆草与1种假地胆草之间的DNA指纹图谱差异较大,提示地肥草属与假地胆草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属于属间差异。这与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结果呈相关性,认为这两个属合并成一个广义的地胆草属是不合适的。
关键词
地胆草
属
假地胆草
属
分子系统学
PCR
DNA指纹
Keywords
Elephantopus
Pseudelephantopus
Molecular systematic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NA fingerprinting
分类号
Q949.783.5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假地胆草中1种抗真菌的杜松烷内酯
2
作者
龚苏晓
出处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2年第3期183-183,共1页
文摘
假地胆草(Pseudoelephantopus spicatus)在菲律宾常用作局部药物,治疗创伤、湿疹、蛇咬伤和用于消炎。据报道,曾从假地胆草叶中分离出5种吉马烷内酯和1种杜松烷内酯。本次从假地胆草中分离出另一种杜松烷内酯,以1D和2D NMR光谱和质谱学为基础,鉴定出该成分的结构,并对其抗微生物活性进行了检测。 干燥假地胆草叶(500g)用氯仿提取,得到粗提物,用Pb(OAc)_2水溶液使色素沉淀,然后上硅胶柱,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
关键词
抗真菌作用
假地胆草
杜松烷内酯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地胆草属和假地胆草属(菊科)分合的分子依据(英文)
曹晖
毕培曦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假地胆草中1种抗真菌的杜松烷内酯
龚苏晓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