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五十二年蜀假守竈戈”新考
1
作者 徐世权 《古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639-646,共8页
《文物》2018年第9期刊载了王丹、夏晓燕合写的《荆州博物馆藏"五十二年"秦戈考》一文(以下简称"荆考")^(①),公布了湖北荆州郢北村鸡公山M249秦墓出土的一件秦"五十二年"戈^(②)。据其所附照片和介绍,... 《文物》2018年第9期刊载了王丹、夏晓燕合写的《荆州博物馆藏"五十二年"秦戈考》一文(以下简称"荆考")^(①),公布了湖北荆州郢北村鸡公山M249秦墓出土的一件秦"五十二年"戈^(②)。据其所附照片和介绍,该戈长胡四穿,内部刻有铭文3行17字(残2字、缺2字),一处置用地名刻于胡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藏 秦墓 假守 鸡公山 荆州
下载PDF
假守异地文书行政与洞庭郡治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永 李探探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问题的提出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划一郡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对此,严耕望谓之“旷古无俦之一伟大局面”[1]。然秦郡虽有诸说,但“不管哪一说,均未见洞庭郡之名”[2]。且自洞庭郡见世以来,考其郡治所在者可谓多矣。但十余年来... 问题的提出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划一郡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对此,严耕望谓之“旷古无俦之一伟大局面”[1]。然秦郡虽有诸说,但“不管哪一说,均未见洞庭郡之名”[2]。且自洞庭郡见世以来,考其郡治所在者可谓多矣。但十余年来,仍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郡 郡治迁移 假守 异地文书
原文传递
秦汉“守官”的几个问题辨析
3
作者 李鹏 李忠林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8-25,共8页
“守”是战国至秦汉常见的一种代理任职方式,部分秦汉代理意义上的守官被长期当作试守,里耶秦简公布后才逐渐辨明。秦汉时期太守之官亦称守官,这与代理制度实无关系,守官概念不应泛化。早期守官任命有很大随意性,并没有立即形成制度,当... “守”是战国至秦汉常见的一种代理任职方式,部分秦汉代理意义上的守官被长期当作试守,里耶秦简公布后才逐渐辨明。秦汉时期太守之官亦称守官,这与代理制度实无关系,守官概念不应泛化。早期守官任命有很大随意性,并没有立即形成制度,当值说并不成熟。假官也是代理官吏,假官与守官起源不同,但在任用时有很多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简牍 官僚制度
下载PDF
新出秦兵器铭刻新探 被引量:24
4
作者 黄盛璋 《文博》 1988年第6期38-45,共8页
秦兵器铸造分中央与地方两大系统,过去传世已有不少,只是缺乏研究,不明制度、规律,尤以很多仅深记用地,只一两字,旧并不知其为秦兵器。解放后出土不断见于报导,但兵器铭刻多草率苟简,细线而小,又多锈蚀残泐,以致极难辨认,有时“差之毫厘... 秦兵器铸造分中央与地方两大系统,过去传世已有不少,只是缺乏研究,不明制度、规律,尤以很多仅深记用地,只一两字,旧并不知其为秦兵器。解放后出土不断见于报导,但兵器铭刻多草率苟简,细线而小,又多锈蚀残泐,以致极难辨认,有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解放后新出秦兵器不断见于报导,因无全面考察与总结性研究可从利用,不仅诸多已出同铭或相关的兵器未能利用,铭文本身误释、误考之处往往有之,至于分国、断代之规律,与制度、历史、地理之阐明,更非所详。作者留心古兵器研究,已三十年,精诚所注,往往“金石为开”,古语信不我欺。三晋、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造 相邦 国兵 地理志 误释 西河郡 假守 二字 介休县 董翁
下载PDF
杂谈《白话史记》
5
作者 陶孝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68-71,105,共5页
台湾十四院校的六十位教授,历时两年将司马迁的《史记》全文译成白话出版发行,这确实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为《史记》这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及文学著作的普及、为广大读者学习和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历史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最近见到一九八... 台湾十四院校的六十位教授,历时两年将司马迁的《史记》全文译成白话出版发行,这确实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为《史记》这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及文学著作的普及、为广大读者学习和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历史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最近见到一九八六年岳麓书社出版的《白话史记》修订本,文字比较通俗易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著作 鲍叔牙 历史著作 《项羽本纪》 社会历史文化 出版发行 假守 一九 岳麓书社 管晏列传
下载PDF
王子霖與海源閣遺書
6
作者 丁延峰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0年第1期426-434,共9页
民國間,有'晚清四大藏書樓'之譽的海源閣連遭匪劫,藏書毁佚散出,成爲'私家藏書深受兵燹之禍的代表'。自閣書散出,'凡讀書好古之士以及當代名公巨卿,咸奔走告語,謀所以保存之策。或搜求於琉璃廠肆,或遠訪於齊魯都會... 民國間,有'晚清四大藏書樓'之譽的海源閣連遭匪劫,藏書毁佚散出,成爲'私家藏書深受兵燹之禍的代表'。自閣書散出,'凡讀書好古之士以及當代名公巨卿,咸奔走告語,謀所以保存之策。或搜求於琉璃廠肆,或遠訪於齊魯都會,或諮詢於楊氏後裔……'~①當時,很多有識見的藏書家和學者都設法購致,如周叔弢、李盛鐸、陳清華、潘宗周、劉少山、張乃熊、莫伯驥、王獻唐、趙萬里等人都曾'嘗鼎一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霖 名公巨卿 周叔弢 潘宗周 王獻 好古 民國 徐乾學 傅增湘 假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