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真“阿Q”与“假洋鬼子”:论《马伯乐》的战时症候 |
杨崇源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再论“假洋鬼子” |
郜元宝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3
|
民族自觉的文学塑形与异化镜像——论竹枝词中的“假洋鬼子” |
罗杰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4
|
论鲁迅小说中的“假洋鬼子”面目 |
刘学云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6 |
2
|
|
5
|
从“假洋鬼子”形象看中国士绅的蜕变 |
柳传堆
|
《三明学院学报》
|
2005 |
0 |
|
6
|
半段演讲,两处硬伤——论假洋鬼子形象的社会认识意义 |
许锡强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06 |
0 |
|
7
|
“假洋鬼子”与革命精神之“诚”——鲁迅《阿Q正传》对共和危机的反思(四) |
任慧群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0 |
0 |
|
8
|
从假洋鬼子到旗袍:中国近现代租界与被殖民文化的主体性 |
代乐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9
|
“假洋鬼子”·“里通外国的人”·“秃儿。驴”——也谈《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 |
张全之
金智贤
|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0
|
半殖民地中国“假洋鬼子”的文学构型 |
李永东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11
|
屈辱与启蒙——由“假洋鬼子”的辫子探鲁迅的创作动因 |
李永东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2
|
在阿Q绝对中心论之外——“假洋鬼子”接受小史(上) |
郜元宝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3
|
“假洋鬼子”真杀手 |
叶浓
|
《现代家电》
|
2002 |
0 |
|
14
|
假洋鬼子型:老舍小说中的鲁迅因子 |
王吉鹏
高明明
|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
|
2008 |
0 |
|
15
|
士绅阶层的近代蜕变——试论《呐喊》、《彷徨》的一个重要主题 |
袁红涛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6
|
晚清至“五四”的译者形象变迁及其缘由探源 |
贺爱军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17
|
从“平面的‘画像’”到“立体的‘塑像’”:两代“启蒙者”的接力(下)——许幸之与《阿Q正传》的话剧改编 |
胡荣
|
《上海鲁迅研究》
|
2022 |
0 |
|
18
|
悬空 |
丘脊梁
|
《高中生之友》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