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扫描在肾透明细胞癌假包膜完整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苏磊 刘毅 +2 位作者 冉祥英 来庆国 梁家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 分析CT扫描成像在肾透明细胞癌假包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病理检查确诊、肿瘤直径≤7 cm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136例,采用腹部CT扫描和组织病理检查评价假包膜完整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病理检查与CT扫描评估假包膜的一... 目的 分析CT扫描成像在肾透明细胞癌假包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病理检查确诊、肿瘤直径≤7 cm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136例,采用腹部CT扫描和组织病理检查评价假包膜完整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病理检查与CT扫描评估假包膜的一致性。结果 136例CT扫描结果显示,假包膜完整96例,假包膜不完整36例,无明显假包膜4例。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假包膜完整97例,假包膜不完整32例,无明显假包膜7例。经Kappa检验,CT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高(Kappa=0.745)。结论 大多数肾透明细胞癌有明显的假包膜;CT扫描能够评估肿瘤边缘和假包膜的完整性,CT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肿瘤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包膜综合处理及假体置换联合大分子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隆乳术后包膜挛缩
2
作者 朱小平 方柏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包膜综合处理及假体置换联合大分子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21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9例假体隆乳后包膜挛缩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1~53岁,初次假体隆乳后1~6年,平均2.3年,其中Baker... 目的:探讨包膜综合处理及假体置换联合大分子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21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9例假体隆乳后包膜挛缩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1~53岁,初次假体隆乳后1~6年,平均2.3年,其中Baker分级Ⅲ级21例,Ⅳ级8例,单侧3例,双侧26例。采用乳晕切口,完全去除乳房增厚包膜11例,包膜松解18例,均置换假体。在隆乳术后即刻或术后48 h内,每侧注入大分子透明质酸10~20 ml,用于预防包膜再次挛缩。结果:29例患者术后即刻均获得满意外形,随访1~5年,乳房外形保持良好,柔软度好,无乳房疼痛、硬块和乳头感觉缺失,Baker分级Ⅰ级22例,Ⅱ级7例,无假体破裂、乳房下垂及上移等并发症。结论:包膜综合处理及假体置换联合大分子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疗效好,且能有效降低乳房包膜再次挛缩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透明质酸 隆乳 挛缩 体置换 复发
下载PDF
假体隆乳术后发生包膜挛缩的多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晓朋 汪芸 荆冲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2期199-204,共6页
目的研究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9年4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227例硅凝胶假体隆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是否发生包膜挛缩分为包膜挛缩组和对照组。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研究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9年4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227例硅凝胶假体隆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是否发生包膜挛缩分为包膜挛缩组和对照组。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MI、吸烟史、哺乳史、手术入路、假体品牌及表面性状、假体是否选择过大、是否使用内窥镜、引流量及有无血肿,并对有显著相关性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的年龄、BMI、哺乳史、手术入路、假体品牌、假体表面性状、是否使用内窥镜及引流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假体选择过大及血肿等因素与包膜挛缩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纠正了手术入路、假体表面性状及是否使用内窥镜后,吸烟史(OR=2.968,95%CI:1.385~6.365)、假体选择过大(OR=6.028,95%CI:2.448~14.845)及血肿(OR=14.560,95%CI:1.783~118.922)等因素仍与包膜挛缩呈正相关。结论吸烟史、假体选择过大及血肿增加了包膜挛缩的发生率,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 吸烟史 挛缩 体过大 血肿
下载PDF
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预后和生育结局 被引量:38
4
作者 游艳琴 孟元光 +3 位作者 李立安 彭红梅 范文生 李亚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来评价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预后和生育结局。方法 2007年3月~2012年3月,673例浆膜下和肌壁间肌瘤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指标为术后合并症,症状缓解,需要再次手术及生育结局。...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来评价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预后和生育结局。方法 2007年3月~2012年3月,673例浆膜下和肌壁间肌瘤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指标为术后合并症,症状缓解,需要再次手术及生育结局。结果浆膜下肌瘤占42.4%,肌壁间肌瘤占57.6%,平均手术时间是96±41 min,平均失血量是128±46.2 ml,82.3%的患者在术后48 h出院,无近期并发症。2.3%的患者因肌瘤复发而接受了二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有生育要求的297例患者中71%最终成功妊娠,剖宫产率为49.8%,阴道助产分娩8%,自然分娩率为42.2%,无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保留了纤维假包膜,通过保留子宫肌层的完整性而增强了愈合,没有近期手术并发症,有较好的妊娠率和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生育结局
下载PDF
株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廉兰 谢水祥 +4 位作者 曾祥凤 钟有添 刘志春 王小丽 张文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0,共4页
取临床标本(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及用沙保氏琼脂平板分离培养、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出芽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菌种;小白鼠与家兔试验、荚膜肿胀试验、透射电镜等观察荚膜,观察白假丝酵母菌临... 取临床标本(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及用沙保氏琼脂平板分离培养、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出芽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菌种;小白鼠与家兔试验、荚膜肿胀试验、透射电镜等观察荚膜,观察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菌株(C1-1、C1-2、C1-3、C1-4)的荚膜结构并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显示:(1)C1-1、C1-2、C1-3、C1-4四株临床分离菌株均为革兰阳性、念珠状菌;能形成芽管、假菌丝、厚膜孢子;能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又产气;发酵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2)在感染小白鼠及家兔体内均可形成荚膜,荚膜层的厚度可因不同环境而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边界明显;荚膜肿胀试验阳性。4株临床分离菌株均可被鉴定为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酵母菌 临床分离 形态学 血清学
下载PDF
白假丝酵母菌药物流出泵基因在生物膜中表达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亓庆国 周学东 +2 位作者 杨德琴 肖晓蓉 刘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耐药性产生相关的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表达和耐药性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该类基因的表达与生物膜耐药性产生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人工口腔恒化器形成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结构,收集生物膜形成不同阶段的... 目的动态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耐药性产生相关的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表达和耐药性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该类基因的表达与生物膜耐药性产生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人工口腔恒化器形成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结构,收集生物膜形成不同阶段的生物膜态菌细胞,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菌细胞mRNA在生物膜成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96孔板XTT减低法获得生物膜耐药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耐药性随着生物膜的成熟不断增强;与早期生物膜相比,成熟生物膜菌株的药物流出泵基因CDR1表达上调,而MDR1基因的表达在生物膜的整个成熟过程中基本维持不变。结论生物膜成熟程度与耐药性增强有明显正相关性;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表达上调与生物膜耐药性的产生有一定关系但改变不一致;在生物膜成熟过程中,CDR1表达水平改变活跃,而MDR1基因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酵母菌 生物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大剂量灌注冲洗对感染性假体表面生物膜中细胞外多粘质物质(ESS)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吴宇黎 王继芳 +1 位作者 卢世璧 吴海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91-792,共2页
目的 :探讨关节内大剂量灌注冲洗对假体感染中最重要的致病因子—细胞外多粘质物质的影响。方法 :利用SD大鼠制造假体感染的动物模型 ,并行关节内大剂量灌注冲洗 ,切取不同时段的生物膜行奥辛兰—PAS染色。结果 :关节内大剂量灌注冲洗... 目的 :探讨关节内大剂量灌注冲洗对假体感染中最重要的致病因子—细胞外多粘质物质的影响。方法 :利用SD大鼠制造假体感染的动物模型 ,并行关节内大剂量灌注冲洗 ,切取不同时段的生物膜行奥辛兰—PAS染色。结果 :关节内大剂量灌注冲洗前后的生物膜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冲洗后的生物膜中无奥辛兰染色阳性的细胞外多粘质物质 (ExtracellularSlimeSubstance ,ESS) ,而冲洗后 1h的生物膜已经开始出现ESS ,ESS的量随冲洗后间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染 生物 细胞外多粘质物质 灌注冲洗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保留假包膜与否对子宫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晓武 夏恩兰 +3 位作者 黄睿 徐若男 韩笑 杨海燕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分析2型子宫肌瘤(分型依据FIGO 2011)宫腔镜切除术保留假包膜与否对子宫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9月诊断为2型子宫肌瘤(单发,肿瘤最大径线≥2.5 cm)、通过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一期全部切除的患者共70例,分为... 目的:分析2型子宫肌瘤(分型依据FIGO 2011)宫腔镜切除术保留假包膜与否对子宫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9月诊断为2型子宫肌瘤(单发,肿瘤最大径线≥2.5 cm)、通过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一期全部切除的患者共70例,分为2组。A组术毕保留肌瘤假包膜,B组术毕切除突入宫腔的假包膜组织。记录肌瘤的大小、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后1和3个月进行宫腔镜检查,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宫腔创面的愈合情况和宫腔粘连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肌瘤的平均最大径线、术前Gn RHa类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3.3±12.3)min(17~65 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2.7±12.1)min(18~70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5,P=0.846)。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4±16.3)m L(10~50 m L),B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6.7±15.8)m L(10~50 m 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4,P=0.941);术后1个月复查,A组(2/35)、B组(7/35)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vs.20.00%,χ~2=3.188,P=0.074);术后3个月复查,B组(4/35)宫腔粘连发生率高于A组(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43%vs.0,P=0.039)。结论: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切割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并保留假包膜,术后及时宫腔镜二次探查,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子宫肌瘤 肌瘤 宫腔镜 宫腔镜检查
下载PDF
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纤维包膜挛缩的预防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斌 黄和平 +3 位作者 严拥 黄琳玲 付时章 萧庆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和降低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51例(其中10例假体置换)采取预防包膜挛缩综合措施的隆乳就医者包膜挛缩发生的情况。对151例隆乳术者,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①适当扩大剥离的腔穴,一般较之假体直径大... 目的:探讨预防和降低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51例(其中10例假体置换)采取预防包膜挛缩综合措施的隆乳就医者包膜挛缩发生的情况。对151例隆乳术者,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①适当扩大剥离的腔穴,一般较之假体直径大约2~4cm;②术中确炎舒松A囊腔局部浸润处理;③术后应用负压引流;④术后口服维生素E滴丸;⑤术后按摩及进行自身有节奏的运动。结果:术后随访0.5~2年,第一次隆乳的141例就医者中,136例患者乳房外观自然,挺拔逼真,手感柔软;5例就医者出现包膜挛缩(Baker分级:3例Ⅲ级,2例Ⅱ级)。10例假体置换就医者7例乳房外观自然,挺拔逼真,手感柔软;3例就医者再次出现包膜挛缩(Baker分级:1例l l I级,2例Ⅱ级)。结论:采取选择高质量假体、术中确炎舒松A囊腔局部浸润处理、术后引流和口服维生素E滴丸、术后坚持按摩及适当的运动等综合措施可以预防和降低包膜挛缩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 挛缩 硅凝胶
下载PDF
假包膜外切除技术在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西宪 曹雷雨 +3 位作者 阿西木江 李鹏涛 张庭荣 周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假包膜外切除技术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9年4月神经内镜下采用假包膜外切除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55例,在正常垂体或垂体包膜和假包膜之间沿假包膜外界面钝性分离,将... 目的探讨假包膜外切除技术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9年4月神经内镜下采用假包膜外切除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55例,在正常垂体或垂体包膜和假包膜之间沿假包膜外界面钝性分离,将假包膜与腺瘤一并切除。结果手术时间60~200 min,(80.5±11.5)min;术中出血量5~400 ml,(100±20)ml。术中发现术区脑脊液漏14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2例,暂时性尿崩13例,永久性尿崩1例,颅内感染9例,鼻腔出血3例,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后均治愈。术后住院2~14 d,(5.5±1.5)d。术后病理诊断均为GH型垂体腺瘤。55例随访6~55个月,平均22.5月:肿瘤全切除率89.1%(49/55),生化治愈率87.3%(48/55);肿瘤复发12例,复发时间为术后(10.6±3.2)月,其中7例接受神经内镜下再次手术治疗,2例接受醋酸奥曲肽微球药物治疗,2例接受伽马刀治疗,1例接受放射治疗,复发肿瘤均得到控制并在密切随访中。结论神经内镜下采用假包膜外切除技术有助于提高GH型垂体腺瘤全切除率和术后生化治愈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肢端肥大症 神经内镜
下载PDF
鼻背筋膜下鼻假体置入隆鼻176例总结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和平 王斌 +3 位作者 严拥 黄琳玲 付时章 萧庆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933-935,共3页
目的:寻求隆鼻手术的最佳层次并探讨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176例鼻梁低平者,行鼻背筋膜下放置鼻假体支架进行隆鼻手术,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0例术后隆鼻效果满意,满意率达96.6%以上。6例因假体形态不佳、偏移而再次手术,经再次手术后... 目的:寻求隆鼻手术的最佳层次并探讨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176例鼻梁低平者,行鼻背筋膜下放置鼻假体支架进行隆鼻手术,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0例术后隆鼻效果满意,满意率达96.6%以上。6例因假体形态不佳、偏移而再次手术,经再次手术后3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除2例肿胀消退时间较长外,就医者对术后效果均满意。结论:由专科医师实施手术是减少隆鼻术失败的关键。采取一些措施后鼻背筋膜下放置鼻假体支架行隆鼻手术可取得较好手术效果,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背筋 隆鼻术
下载PDF
白藜芦醇体外抗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永军 张瑞 +1 位作者 王鑫 李继红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9-41,44,共4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体外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XTT减低法评价白藜芦醇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影响;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显微镜观察该药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SMIC50,SM...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体外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XTT减低法评价白藜芦醇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影响;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显微镜观察该药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SMIC50,SMIC80分别为128,256μg/ml;当白藜芦醇浓度为256μg/ml时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早期黏附及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对体外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丝酵母菌 生物
下载PDF
3种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亓庆国 胡涛 周学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78-1480,共3页
目的3种白色假丝酵母菌实验生物膜体外模型,观察生物膜形成的动态过程,比较3种模型研究结果的相关性。方法白色假丝酵母菌模式株ATCC 90038,分别用96孔板法,载玻片与6孔板法,以及连续培养法形成实验生物膜,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结... 目的3种白色假丝酵母菌实验生物膜体外模型,观察生物膜形成的动态过程,比较3种模型研究结果的相关性。方法白色假丝酵母菌模式株ATCC 90038,分别用96孔板法,载玻片与6孔板法,以及连续培养法形成实验生物膜,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结构,XTT减低法定量检测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比较3种方法形成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结果3种方法都可以形成成熟的生物膜结构,定量分析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可以根据试验目的选择不同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实验生物膜的体外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丝酵母菌 生物 体外模型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假包膜切除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惠卫宁 邵国平 +4 位作者 黄炜 褚荣涛 魏炜 李向东 惠国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的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病理学表现和手术效果,以及切除垂体腺瘤假包膜的必要性。方法将38例垂体腺瘤患者分为神经内镜手术组和显微镜手术组。神经内镜手术组术中行假包膜切除;显微镜手术组因观察不到,不行假包膜切...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的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病理学表现和手术效果,以及切除垂体腺瘤假包膜的必要性。方法将38例垂体腺瘤患者分为神经内镜手术组和显微镜手术组。神经内镜手术组术中行假包膜切除;显微镜手术组因观察不到,不行假包膜切除。术后对假包膜进行病理检查,观察假包膜内是否存在垂体腺瘤组织。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残留复发率和血垂体功能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病理检查示垂体腺瘤假包膜中存在肿瘤组织。神经内镜手术组术后3个月的残留复发率(11.1%)明显低于显微镜手术组(45.0%),垂体功能激素水平正常率(66.7%)明显高于显微镜手术组(30.8%)。结论垂体腺瘤假包膜中存在垂体腺瘤组织,神经内镜下可以实现假包膜切除,切除假包膜可降低垂体腺瘤的残留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垂体腺瘤
下载PDF
假包膜征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CT增强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玉婵 成建明 +7 位作者 黄俊 姜宏宁 张敏 刘坤 刘兆龙 丁晓青 吴浤湧 詹松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假包膜征在增强CT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PTMC的73例患者(共83枚结节)的CT和病理资料。分别观察CT增强早期、晚期PTMC是否存在假包膜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 目的:探讨假包膜征在增强CT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PTMC的73例患者(共83枚结节)的CT和病理资料。分别观察CT增强早期、晚期PTMC是否存在假包膜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增强早期、晚期图像对假包膜征的显示效果。根据CT上假包膜的范围,分类为包膜型和亚包膜型。结果:在CT增强早期有42枚显示假包膜征,在增强晚期有7枚显示假包膜征,与病理对照的Kappa值分别为0.71(P<0.05)和0.064(P>0.05)。根据CT增强早期、晚期的图像,判定83枚PTMC中有43枚(51.81%)存在假包膜征,其中包膜型19枚,亚包膜型24枚。结论:假包膜征在PTMC的CT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增强CT早期对假包膜征的显示效果优于增强晚期。对假包膜征进行分类,可更好地识别PTMC的假包膜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螺旋CT
下载PDF
不同清洗方式对义齿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清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莉娜 Young Kim +16 位作者 舒毅 Renate Lux 田敏 Prasad Adusumilli Zvi Loewy 郭宏 Yu Shao 施文元 沈嵩 黄正蔚 田宇 朱昞 张恺 陈谦明 王敏 吴红崑 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清洁方式对义齿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清除能力。方法制作并消毒树脂片,在其表面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分别以化学(浸泡)、机械(刷洗)和复合(浸泡与刷洗并用)等方式处理覆有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树脂片,再将其浸入... 目的比较不同清洁方式对义齿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清除能力。方法制作并消毒树脂片,在其表面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分别以化学(浸泡)、机械(刷洗)和复合(浸泡与刷洗并用)等方式处理覆有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树脂片,再将其浸入新鲜培养液进行残留生物膜的恢复培养,分别在0、6、24h后利用菌落计数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机械清除效果与牙膏种类密切相关,单纯的化学处理没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保丽净义齿清洁片复合处理清除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效果最佳,其处理后的树脂片培养24h仍未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不同的义齿清洗方法对附着在义齿表面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清除能力有差异。其中,以保丽净义齿清洁片复合效果最好且能够持续地发挥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卫生 义齿清洗产品 白色丝酵母菌 生物 义齿性口炎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结合腹腔镜肌瘤假包膜套扎法治疗壁间肌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升科 马海宁 赵福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结合腹腔镜下肌瘤假包膜套扎及镜下连续缝合技术在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66例采用肌瘤假包膜套扎法和同期50例传统缝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肌壁间...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结合腹腔镜下肌瘤假包膜套扎及镜下连续缝合技术在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66例采用肌瘤假包膜套扎法和同期50例传统缝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肌壁间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子宫瘢痕愈合情况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肌瘤假包膜套扎组的术中出血量为(57.35±9.87)mL,明显少于传统缝合组(210.50±14.56)mL(P<0.001);术后(30±5)d子宫瘢痕减小指数,肌瘤假包膜套扎组为73.50%±3.46%,传统缝合组为64.56%±4.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垂体后叶素结合肌瘤假包膜套扎及镜下连续缝合方法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肌壁间肌瘤,相对于传统缝合法,可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子宫瘢痕愈合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套扎 子宫肌瘤 垂体后叶素
下载PDF
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玉华 武伟 张妍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582-3583,3587,共3页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BF)内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FITC-conA标记白假丝酵母菌BF的多糖成分,利用荧光显微镜从形态学上观察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BF形成过程的影响。将标本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大蒜素浓度为0)、大蒜素...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BF)内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FITC-conA标记白假丝酵母菌BF的多糖成分,利用荧光显微镜从形态学上观察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BF形成过程的影响。将标本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大蒜素浓度为0)、大蒜素0.25mg/mL组、大蒜素0.5mg/mL组,大蒜素1.0mg/mL组、大蒜素2.0mg/mL组。应用XTT减低法定量检测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BF中真菌的杀灭作用。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蒜素2.0mg/mL组大蒜素干预白假丝酵母菌BF后的荧光强度较大蒜素0.5mg/mL组及对照组的荧光强度减弱。大蒜素0.5、1.0、2.0mg/mL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BF 5h后,XTT减低法光密度(OD)450的值分别为1.87±0.31、1.64±0.25和1.30±0.29,分别与对照组的2.11±0.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25mg/mL的大蒜素作用白假丝酵母菌BF后,OD450值为1.93±0.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素能杀灭白假丝酵母菌BF内的真菌,对BF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大蒜素浓度的增加,其对BF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丝酵母菌 生物被 大蒜素
下载PDF
积雪草甙对大鼠乳房假体包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戴霞 李世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78-880,共3页
目的 研究积雪草甙对乳房假体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 0只。于每只大鼠两侧肩胛区皮下各植入1个等大硅胶片,实验组按照2 4mg·kg-1·d-1予积雪草甙溶液灌胃,对照组予同等剂量生理... 目的 研究积雪草甙对乳房假体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 0只。于每只大鼠两侧肩胛区皮下各植入1个等大硅胶片,实验组按照2 4mg·kg-1·d-1予积雪草甙溶液灌胃,对照组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于术后第7、14、2 8、5 6、84天分别处死两组大鼠各4只,连同埋植材料完整取出包膜组织,标本制成石蜡切片行组织学检查,然后同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包膜组织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自术后2 8d开始两组之间包膜厚度出现明显差异,术后5 6d ,实验组包膜增厚随时间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仍有明显变化。术后84d实验组包膜厚度为(194 3 3±2 3 2 7) μm ,显著低于对照组(3 0 6 0 8±3 1 3 1) μm (P <0 .0 5 )。组织学观察提示实验组包膜内成纤维细胞密度较对照组低。结论 积雪草甙能显著抑制假体周围的纤维化,降低包膜的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挛缩 积雪草甙 乳房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西藏灵菇中产胞外多糖假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性能及流变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希娟 张杰 党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110,115,共6页
以分离自西藏灵菇发酵液的3株产胞外多糖的假肠膜明串珠菌为研究对象,对其产胞外多糖能力、发酵性能及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的3株假肠膜明串珠菌均具有较高的产孢外多糖的能力,菌株R5的胞外多糖产量最高,达到4... 以分离自西藏灵菇发酵液的3株产胞外多糖的假肠膜明串珠菌为研究对象,对其产胞外多糖能力、发酵性能及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的3株假肠膜明串珠菌均具有较高的产孢外多糖的能力,菌株R5的胞外多糖产量最高,达到454.67 mg/L;三株菌生长过程符合细菌生长典型规律,产酸时期主要在菌株的对数生长期,适于发酵乳制品生产,其中菌株R5发酵酸乳的组织状态、风味的感官评分为86分,明显优于其他两株菌。流变学特性表明,三株菌制备的发酵乳的表观黏度都随剪切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呈现剪切稀释的流动特征,黏度大小依次为R5>R2>R1;均能够形成触变环,为正触变性流体,R1发酵乳与R5发酵乳触变环面积相近,分别为2301.72、2924.09 1/s Pa,较R2发酵乳(4697.82 1/s Pa)小;三株菌制备的发酵乳的G'值(弹性模量)都高于G″值(粘性模量),均是弹性模量占优势,表现出类固体特性,菌株R5发酵出的酸乳具有较高的弹性和黏性。通过比较三株菌的发酵性能与流变学特性,表明菌株R5相较于其他两株菌具有较强的产胞外多糖的能力,较高的表观黏度,较好的粘弹性,结构恢复能力较强,发酵的酸乳具有更好的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灵菇 胞外多糖 明串珠菌 发酵性能 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