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Ⅱ复合型裂纹脆性断裂的最小J_2准则 被引量:30
1
作者 赵艳华 徐世烺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4-98,共5页
实际工程的结构中,裂纹多处于复合型状态,因此复合型裂纹断裂的理论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Ⅰ-Ⅱ复合型裂纹为研究对象,将偏应力张量的第二不变量2J作为判定依据,预测了裂纹起裂的角度以及开裂荷载,并与一些实验... 实际工程的结构中,裂纹多处于复合型状态,因此复合型裂纹断裂的理论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Ⅰ-Ⅱ复合型裂纹为研究对象,将偏应力张量的第二不变量2J作为判定依据,预测了裂纹起裂的角度以及开裂荷载,并与一些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符合得也较好。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了在裂纹起裂引起的应变能转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形状改变比能这一事实,由此得出了另一个结论是在裂纹尖端,平行于裂纹方向的应力级数展开式中非奇异项对裂纹的开裂角度以及开裂荷载是有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断裂 最小j2准则 Ⅰ-Ⅱ复合型裂纹 应力张量 开裂荷载 断裂力学 混凝土材料
下载PDF
基于应力偏量的横波纯应力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2
作者 张树奎 杜启振 +3 位作者 孙文涵 李钊 李向阳 符力耘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68-4175,共8页
基于弹性波解耦延拓方程的波场分离方法不仅可以得到解耦的纵、横波质点振动速度场,还可以获得纵、横波应力场.针对横波纯应力场在利用单一分量成像时不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问题,本文将应力偏张量引入到横波应力场中,基于应力偏量第二不... 基于弹性波解耦延拓方程的波场分离方法不仅可以得到解耦的纵、横波质点振动速度场,还可以获得纵、横波应力场.针对横波纯应力场在利用单一分量成像时不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问题,本文将应力偏张量引入到横波应力场中,基于应力偏量第二不变量构建得到横波应力不变量并将其用于应力场的逆时偏移成像中,获得了可完整表征横波应力场的成像结果.模型试算表明,本文构建的横波应力不变量可以有效利用横波应力张量中的波场信息,并得到准确的弹性逆时偏移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逆时 横波纯应力 应力张量 应力第二不变量
下载PDF
用损伤变量D2作为裂纹扩展阶段强度与寿命的计算参量
3
作者 虞岩贵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64-267,共4页
就多晶体弹塑性材料在疲劳载荷作用下从宏观裂纹的形成、扩展直至断裂的裂纹扩展阶段,提出了用损伤变量D2作为本阶段强度与寿命的计算参量,提出了这个过程描述材料疲劳断裂行为的新方程,并使这些方程与现有广泛应用的其他方程相互沟通,... 就多晶体弹塑性材料在疲劳载荷作用下从宏观裂纹的形成、扩展直至断裂的裂纹扩展阶段,提出了用损伤变量D2作为本阶段强度与寿命的计算参量,提出了这个过程描述材料疲劳断裂行为的新方程,并使这些方程与现有广泛应用的其他方程相互沟通,从而对某些材料行为的变化规律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以便于工程界能广泛地理解、接受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阶段损伤变量 裂尖应力强度 损伤j积分 损伤张开位移
下载PDF
对Lade-Duncan,Matsuoka-Nakai和Ottosen等破坏准则的认识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雪强 朱志政 +1 位作者 何世秀 GUO Pei-jun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7-342,共6页
基于数学推导,Lade-Duncan、修正的Lade-Duncan和Matsuoka-Nakai等屈服破坏准则能被转化为J2=g(θσ)?f(I1)的函数型式,并且相应这三个破坏准则的角隅函数g(θσ)被导出。尽管Lade-Duncan、修正的Lade-Duncan、Matsuoka-Nakai和Ottosen... 基于数学推导,Lade-Duncan、修正的Lade-Duncan和Matsuoka-Nakai等屈服破坏准则能被转化为J2=g(θσ)?f(I1)的函数型式,并且相应这三个破坏准则的角隅函数g(θσ)被导出。尽管Lade-Duncan、修正的Lade-Duncan、Matsuoka-Nakai和Ottosen这些破坏准则具有完全不同的数学表达式,但它们都拥有共同的角隅函数和相似的内在本质联系。最后,基于混凝土和粘土的真三轴强度破坏试验结果,分别对上述破坏准则进行了系统地检测,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应力不变量 第二应力不变量 破坏准则 角隅函数
下载PDF
基于偏应力分布特征的综放区段煤柱宽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殷帅峰 何富连 +1 位作者 谢福星 赵启峰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
针对王家岭煤矿20 m宽煤柱条件下回采巷道大变形控制难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顶板煤岩体偏应力第二不变量分布及迁移演化规律,得出203盘区相邻综放区段间煤柱合理宽度为4~8 m,且回采巷道煤柱侧顶板需要进行强化支护的结论。现场试... 针对王家岭煤矿20 m宽煤柱条件下回采巷道大变形控制难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顶板煤岩体偏应力第二不变量分布及迁移演化规律,得出203盘区相邻综放区段间煤柱合理宽度为4~8 m,且回采巷道煤柱侧顶板需要进行强化支护的结论。现场试验8 m宽煤柱,采用槽钢桁架锚索与单体锚索平行布置非对称支护技术支护20321综放工作面回风巷,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02 mm,煤柱宽度留设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第二不变量 畸变能 应力监测 非对称支护 煤柱宽度
原文传递
剧烈采动影响煤巷围岩偏应力分布规律与控制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恩 谢生荣 +3 位作者 陈冬冬 陈平 祁鹏宇 任宇新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6-285,294,共11页
针对多重剧烈采动影响煤巷围岩控制难题,以某矿轨道平巷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模拟上煤层遗留煤柱集中应力、本煤层邻近工作面及本工作面采动对煤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煤层遗留区段煤柱底板存在沿煤柱边缘向底板深部呈“八... 针对多重剧烈采动影响煤巷围岩控制难题,以某矿轨道平巷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模拟上煤层遗留煤柱集中应力、本煤层邻近工作面及本工作面采动对煤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煤层遗留区段煤柱底板存在沿煤柱边缘向底板深部呈“八”字形非对称分布的高剪应力区;随着煤柱底板深度增加,偏应力第二不变量J2值分布由陡峭双峰形向马鞍形转变,并将底板分为显著影响区(0~16 m)、一般影响区(16~30 m)和弱影响区(30 m以上);相邻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超前监测面20 m时顶板和两帮J_(2)值开始增大,当滞后监测面10~20 m巷道围岩进入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期;在本工作面超前采动影响过程中,巷道深部高J_(2)值非均布环形分布带应力值进一步增加,范围变大,环形向逆时针旋转转移,并呈向深部转移的趋势。基于此提出高预应力锚杆(索)与桁架锚索组合非对称控制技术且煤巷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烈采动 多煤层开采 煤巷 应力第二不变量 桁架锚索
原文传递
不同侧压系数下深部软岩巷道稳定性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肖 阮怀宁 +1 位作者 王小伟 许方领 《中国煤炭》 2018年第7期59-63,87,共6页
针对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岩体破碎及支护体损坏等控制难题,研究了不同侧压系数下深部岩巷围岩响应特征及支护技术。以邢东矿1126工作面运料车场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侧压系数下深部直墙拱形岩巷围岩应力... 针对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岩体破碎及支护体损坏等控制难题,研究了不同侧压系数下深部岩巷围岩响应特征及支护技术。以邢东矿1126工作面运料车场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侧压系数下深部直墙拱形岩巷围岩应力、偏应力第二不变量和塑性区的分布特征,得出深部软岩巷道失稳机制为:开挖引起浅部围岩应力集中、较深部围岩高畸变能积聚→岩层剪切错动→高畸变能释放→扩容大变形。基于提高浅部围岩承载强度,并适度释放围岩高畸变能原则,提出密集长锚杆索+强金属网+二次喷浆的支护技术。井下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深部软岩巷道的变形破坏,保证巷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巷 侧压系数 围岩应力 应力第二不变量 支护
下载PDF
三维应力场中不同空间角下钻孔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刘洪涛 韩子俊 +5 位作者 韩洲 郭林峰 韩向阳 刘勤裕 陈子晗 张荣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24年第5期925-942,共18页
为了探究不同空间角对钻孔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单轴和三轴试验探究了不同钻孔角度的岩体力学特性,建立了三维应力场中不同空间角度钻孔力学计算模型,基于欧拉变换建立了地应力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和钻孔柱坐标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Moh... 为了探究不同空间角对钻孔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单轴和三轴试验探究了不同钻孔角度的岩体力学特性,建立了三维应力场中不同空间角度钻孔力学计算模型,基于欧拉变换建立了地应力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和钻孔柱坐标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Mohr-Coulomb强度准则的三维表达式推导出三维应力环境中不同空间角下钻孔围岩的塑性区边界隐式方程,寻求了描述钻孔周围应力分布特征的综合应力指标偏应力张量第二不变量J_(2),通过变化井斜角和方位角研究了不同方案下的钻孔孔周偏应力J_(2)大小及形态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空间角下的塑性区分布范围及形态.建立了偏应力J_(2)与塑性区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揭示了钻孔围岩的变形破坏本质,并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工程应用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空间角下钻孔周边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导致岩体的强度特性与声发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井斜角和方位角条件下,钻孔孔周各处的偏应力集中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井斜角和方位角的改变对孔周J_(2)最大集中位置所在的角度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方案下的J_(2)应力扩展角与钻孔周边的J_(2)最大值所对应的极角完全一致,且J_(2)应力偏转角基本稳定在38°~42°;不同井斜角和方位角条件下钻孔塑性区破坏程度、破坏扩展最大尺寸以及破坏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偏应力J_(2)等值线形态演化规律与塑性区形态演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在不同空间角下J_(2)及塑性区形态均呈现“蝶形单翼扩展”的非对称扩展特征,且不同方案下塑性区最大破坏位置与偏应力J_(2)最大集中位置所在的角度差值为3°~5°.研究结果对煤层瓦斯抽采和钻孔卸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力分布 围岩稳定性 塑性区 偏应力第二不变量j2 坐标转换 钻孔倾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