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熊荣生 邓盛 +1 位作者 许可 冯晓延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观察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直... 目的观察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输血率、术后并发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2例封堵不成功,中转常规开胸治疗。观察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组患儿术后复查心脏彩超示封堵器左室侧伞盘长边朝向均正常,室间隔处封堵器均无室水平残余分流及封堵器移位,各心室腔及瓣膜均未见异常新生物回声,主动脉瓣均无明显返流。结论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相比,经胸壁小切口偏心伞封堵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更短,输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短期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经胸壁小切口封堵术 偏心伞封堵器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非偏心伞介入治疗无残端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20例研究
2
作者 吴屹 刘纪宁 戴闽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976-977,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非偏心伞介入治疗无残端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例无残端膜部瘤型室内隔缺损患者经导管置入非偏心室缺封堵器,于封堵后行左室造影检查,并于术后立即、3d、1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反流... 目的探讨使用非偏心伞介入治疗无残端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例无残端膜部瘤型室内隔缺损患者经导管置入非偏心室缺封堵器,于封堵后行左室造影检查,并于术后立即、3d、1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反流。心电图检查有无房室传导阻滞。结果20例患者封堵治疗成功,术后3d、1个月心电图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结论非偏心伞介入治疗无残端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偏心伞
下载PDF
形与力的平衡--基于偏心伞结构应用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3
作者 张墅阳 王扬 《建筑师》 2020年第3期91-99,共9页
本文从偏心伞形态偏心但结构平衡这一角度出发,简要阐述偏心伞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着重分析其在设计应用方面的平衡策略。根据偏心伞的平衡机制,从整体协同和局部稳定加强两个方面,归纳出组合平衡、自稳式平衡、基础协同平衡以及附... 本文从偏心伞形态偏心但结构平衡这一角度出发,简要阐述偏心伞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着重分析其在设计应用方面的平衡策略。根据偏心伞的平衡机制,从整体协同和局部稳定加强两个方面,归纳出组合平衡、自稳式平衡、基础协同平衡以及附加固定件平衡、配重平衡、材料预应力平衡和伞面折叠或弯曲共七种抵抗失稳及变形的策略。并结合相关偏心伞结构的建筑案例,给出相应的形与力关系图解,具体阐述这七种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伞 平衡策略 形与力 整体协同 局部加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