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偏心切削LASIK术后白内障一例
1
作者 王震宇 王晓贞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880-886,共7页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矫正屈光不正的重要角膜屈光手术方式之一。经过准分子激光切削的角膜,生物测量数据发生改变。对于此类患者,通过常规测量获得的参数数据以及使用常规计算公...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矫正屈光不正的重要角膜屈光手术方式之一。经过准分子激光切削的角膜,生物测量数据发生改变。对于此类患者,通过常规测量获得的参数数据以及使用常规计算公式确定的IOL屈光度将变得不再准确,由此将会导致术后较大的屈光误差,进而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本文报道一例46岁的男性白内障患者。该患者既往双眼屈光不正,曾接受过LASIK手术治疗。白内障术前角膜地形图检查发现该患者双眼存在角膜偏心切削,这为IOL屈光度的确定带来困难。手术医生通过角膜地形图判断角膜切削的居中性,在特定区域内选择角膜曲率K值,并采用Barrett True K公式计算出IOL屈光度。白内障术后患眼屈光误差相对较小,视力提高,视觉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偏心切削 白内障
下载PDF
LASIK手术偏心切削病例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樊容 邸玉兰 +3 位作者 邱岩 翟国光 屈哲 李耀宇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 分析因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波前引导LASIK)偏心切削引发视觉质量下降的病例中,其高阶像差分布特征和偏心切削程度的评价.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初次LASIK术后(包括传统LASIK和波前... 目的 分析因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波前引导LASIK)偏心切削引发视觉质量下降的病例中,其高阶像差分布特征和偏心切削程度的评价.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初次LASIK术后(包括传统LASIK和波前引导LASIK)出现重影和星芒等视觉症状的患者40例(48眼),术后复诊3个月以上[复诊期限:波前引导组平均为9个月(4至26个月),传统组平均为24个月(5个月至6年)],屈光度稳定在±1.00 D以内者,除外过矫、欠矫和眼表及眼内疾患导致的视力下降,行WaveScan(3.62版)波前像差仪检查.本研究选取了这部分患者中初次LASIK术后主导像差为彗差(垂直彗差或水平彗差)的26例(28眼),分析检测所得高阶像差结果,并测定术中偏心的切削中心相对瞳孔中心在水平方向(X轴)、垂直方向(Y轴)和矢量的偏移.将波前像差引导LASIK组的术前与术后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或者配对秩和检验进行比较;波前像差引导LASIK组术后与传统LASIK组术后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波前引导组的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由(0.425±0.192)μm增加至术后的(1.262±0.590)μm,增加了1.96倍.总彗差RMS值由(0.190±0.114)μm增加至术后的(0.686±0.315)μm,增加了 2.61倍.水平彗差RMS值由(0.118±0.061)μm增加至术后的(0.257±0.237)μm,增加了1.17倍;垂直彗差RMS值由(0.130±0.122)μm增加至术后的(0.587±0.329)μm,增加了3.51倍.初次LASIK术后的水平彗差明显小于垂直彗差(Z=-2.803,P=0.004).传统组的总高阶像差、总慧差与波前引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慧差占总高阶像差的比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8,P=0.007).偏心切削量水平方向(X轴)位移右眼为(0.65±0.38)mm,左眼为(0.90±0.35)mm;垂直方向(Y轴)位移右眼为(0.80±0.30)mm,左眼为(0.53±0.34)mm;矢量位移右眼为(1.11±0.25)mm,左眼为(1.13±0.22)mm.全部28眼矢量位移均>0.5 mm,71%的患眼切削中心偏移瞳孔中心的距离>1.0 mm,矢量位移程度是LASIK术后无视觉症状人群的2.02倍.右眼在垂直方向(Y轴)的位移大于左眼(t=2.157,P=0.040)结论由于偏心切削引发的LASIK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病例中,高阶像差和总彗差明显增加,垂直彗差增加大于水平彗差;其偏心切削的程度属于中度和重度偏移.因此,偏心切削是LASIK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切削 高阶像差 彗差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原文传递
Kappa角对近视屈光手术偏心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旺强 郑海华 蔡剑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研究近视国人Kappa角的分布特征,探讨国人Kappa角大小对近视屈光手术切削偏心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行近视激光手术术前检查的连续病例200名,根据近视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3组。用OrbscanⅡ测量其角膜地形图得到Kappa角及其在... 目的:研究近视国人Kappa角的分布特征,探讨国人Kappa角大小对近视屈光手术切削偏心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行近视激光手术术前检查的连续病例200名,根据近视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3组。用OrbscanⅡ测量其角膜地形图得到Kappa角及其在角膜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进行分组统计。取这些受试者中行近视屈光手术患者135例,测量其术后1个月随访时的角膜地形图,分析激光切削偏心量和Kappa角之间的关系。结果:低、中、高度近视患者的Kappa角水平偏移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为0.000),其中,低度近视组的水平偏移量最大,而高度近视组的水平偏移量最小。Kappa角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与术后激光切削偏心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高度相关(水平P=0.000;垂直P=0.000),Kappa角的角膜偏移量在术前术后并无明显变化(水平P=0.964,垂直P=0.861)。结论:总体而言,Kappa角在国人中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加而减小。近视屈光手术的效果受Kappa角影响,尤其是低度近视患者的大Kappa角会造成较大的切削偏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KAPPA角 屈光手术 切削偏心
下载PDF
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崇晓霞 陆蓓 +3 位作者 李晓玲 陈彦玲 樊晨玥 秦丽茹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13-314,共2页
目的:分析63例124只眼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特征。方法:选择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资料完整的患者63例124只眼,分析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角膜地形图变化。结果:术后角膜地形图以平滑型居多,6个月时为72.6%;在近视高度组,角膜地形图... 目的:分析63例124只眼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特征。方法:选择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资料完整的患者63例124只眼,分析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角膜地形图变化。结果:术后角膜地形图以平滑型居多,6个月时为72.6%;在近视高度组,角膜地形图形态不同,而其最佳矫正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偏心切削在1.0mm以内对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影响。结论:LASIK手术后角膜切削形态较规则,疗效可靠、稳定性好。激光切削偏离中心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地形图 近视 偏心切削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地形图及视力分析
5
作者 周予兰 王保君 彭坤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年第8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变化及其对矫正视力的影响。方法对40例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的近视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做角膜地形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地形图以...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变化及其对矫正视力的影响。方法对40例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的近视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做角膜地形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地形图以平滑居多,角膜形态异常和偏中心切削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矫正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切削较规则,疗效可靠,稳定性好,但应注意激光切削偏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地形图 近视 偏心切削
下载PDF
切削偏心对常规屈光手术后波前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方利华 何兴道 +1 位作者 王雁 龚勇清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55-1760,共6页
基于屈光手术的角膜切削模型和临床测量的波前像差数据,分析了矫正近视散光的常规屈光手术中切削偏心对波前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削偏心主要会引起彗差的增大,引入彗差与偏心程度成线性关系,与被矫正的近视散光的屈光度也近似成线性... 基于屈光手术的角膜切削模型和临床测量的波前像差数据,分析了矫正近视散光的常规屈光手术中切削偏心对波前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削偏心主要会引起彗差的增大,引入彗差与偏心程度成线性关系,与被矫正的近视散光的屈光度也近似成线性关系。3~5阶像差中,除彗差以外的其它高阶像差并不会随着切削偏心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大主要是切削偏心、激光斜入射和角膜愈合反应等多重因素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视光学 切削偏心 波前像差
原文传递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肌性视疲劳与切削偏心的关系(英文)
7
作者 武国恩 谢立信 姚瞻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55-57,107-108,共5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后肌性视疲劳与切削偏心的关系。方法 对 8例 16眼近视性屈光不正行PRK后随防 6 - 14个月 ,视力均在 0 8以上且主观接受棱镜矫正的肌性视疲劳者 ,根据术后与术前的...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后肌性视疲劳与切削偏心的关系。方法 对 8例 16眼近视性屈光不正行PRK后随防 6 - 14个月 ,视力均在 0 8以上且主观接受棱镜矫正的肌性视疲劳者 ,根据术后与术前的角膜地形图及其相减图的数据 ,按Holladay法计算角膜实矫屈光度D ,检测偏离瞳孔中心的切削偏心量h(以mm为单位 )及方向。用公式δ(棱镜度 )≈Dh计算切削偏心所致棱镜效应值并与主观接受矫正的棱镜相比较。结果 主观接受与按公式计算的棱镜度相近 ,两者差值平均为 0 10± 0 2 5,主观接受的棱镜基底朝向均与偏心方向一致。结论 切削偏心为PRK后肌性视疲劳的主要原因 ,偏心所致棱镜效应可用≈Dh估算 ;应重视PRK后肌性视疲劳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K 视疲劳 切削偏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