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心型封堵器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勤 高雷 +8 位作者 徐新华 赵天力 杨进福 王欣 谢立 熊炼 尹倪 金万存 杨一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0-498,共9页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适用的室间隔缺损类型及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术中对偏心型封堵器选型的作用、成功封堵的关键及操作中避免损伤的经验。方法:对179例采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施行外科微创封堵术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回顾性研...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适用的室间隔缺损类型及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术中对偏心型封堵器选型的作用、成功封堵的关键及操作中避免损伤的经验。方法:对179例采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施行外科微创封堵术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适用偏心型封堵器的缺损类型、大小及形态,及通过随访评估偏心型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缺损的疗效。结果:成功使用偏心型封堵器的179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中膜周型占86.59%,双动脉下型占13.41%。封堵器型号选择一般比缺损测量最大径大2-3mm。随访示封堵器位置正确,固定满意,无轻量以上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无严重传导阻滞发生。结论:偏心型封堵器的应用较好的扩大了外科微创封堵术的适用范围,超声心动图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能较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型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外科微创封堵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梁云 罗飞 +2 位作者 李晓琴 陈祖德 王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51-55,共5页
目的对比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 目的对比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年2月1日。采用Rev Man 5.3软件数据处理,Meta分析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完全闭合率(即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率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率。结果 6篇文献纳入分析,均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称型封堵器安放成功率(97.08%比96.38%,P=0.71)和即刻完全闭合率(97.51%比93.45%,P=0.30)均优于偏心型封堵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率(0.90%比1.39%,P=0.41)、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1.71%比3.05%,P=0.32)、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3.42%比4.95%,P=0.62)和手术所耗时间[MD=4.85,95%CI:-0.44~10.13,P=0.07]均低于偏心型封堵器。但是这些结论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本文分析出偏心型封堵器较对称型封堵器有太多弊端,但是这些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不能否定该封堵器在临床上使用具有保护主动脉瓣膜的优势。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个体化治疗,选择恰当的封堵器,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型封堵器 对称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META分析
下载PDF
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临床应用及中期疗效
3
作者 李世杰 张毅刚 +4 位作者 刘茹 王诚 石怀龄 厉志红 付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13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采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对26例嵴内型VSD患者行介入治疗.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破口直径3~9mm,平均(4.7±4.5)mm.距肺动... 目的 探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采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对26例嵴内型VSD患者行介入治疗.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破口直径3~9mm,平均(4.7±4.5)mm.距肺动脉瓣〉2mm,距主动脉瓣〉1 mm,并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26例患者中21例封堵成功,5例失败,成功率为80.8%.术后即刻左室造影示少量残余分流2例,微量残余分流3例,均在术后1 d至3个月消失,术后即刻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1例,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封堵术后1周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即明显缩小(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无明显变化,术后1个月及以上各项指标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术前合并8例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3例LBBB,5例在术后2~14d恢复正常,6例在出院时未恢复正常,包括4例RBBB,2例LBBB.随访1个月时,1例RBBB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时,1例RBBB恢复正常,余在随访期间持续存在.结论 应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嵴内型VSD是安全有效的,近中期效果良好,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嵴内 放射学 介入性 偏心型封堵器
原文传递
偏心型封堵器在毗邻主动脉瓣的室间隔缺损微创镶嵌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林泽邦 莫绪明 +8 位作者 孙剑 彭卫 戚继荣 左维嵩 陈俊 武开宏 丁晋阳 束亚琴 钱龙宝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88-1089,共2页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镶嵌手术治疗毗邻主动脉瓣的室间隔缺损(VS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VSD边缘距主动脉瓣均<2mm的22例VSD患儿。经食道心脏超声(TEE)观察室间隔缺损大小、部位及与周边组织的解剖关系...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镶嵌手术治疗毗邻主动脉瓣的室间隔缺损(VS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VSD边缘距主动脉瓣均<2mm的22例VSD患儿。经食道心脏超声(TEE)观察室间隔缺损大小、部位及与周边组织的解剖关系,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结果 22例VSD微创镶嵌术全部成功。术后TEE显示封堵器与VSD边缘吻合紧密,其中3例封堵器边缘存在细小左向右分流(分流束<1.5mm),均于术后1个月内愈合。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22例患儿均无封堵器移位。结论微创镶嵌术使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毗邻主动脉瓣的VSD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偏心型封堵器 镶嵌手术
原文传递
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效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尚小珂 张刚成 +4 位作者 沈群山 王利军 姚艺 李丁扬 肖书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 分析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封堵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Pm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3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11例,女178例,年龄3~34 (9.94&#177;8... 目的 分析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封堵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Pm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3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11例,女178例,年龄3~34 (9.94&#177;8.53)岁,体重(28.47&#177;18.11) kg.按照缺损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是否>2mm分为两组:A组(150例)为术中造影VSD上缘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2mm的患者;B组(239例)为术中造影VSD上缘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2mm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手术成功率、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术后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机械性溶血、术后三尖瓣反流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的即刻手术成功率为93.72%,显著优于A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者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为22例(14.67%),显著高于B组术后的5例(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次要观察指标中,心律失常发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机械性溶血发生率、新出现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314、P=0.392、P=0.573、P=0.385、P=0.946.在VSD直径较小时,使用任意类型封堵器均可获得成功.A组中当VSD直径为5~10 mm时,手术成功率明显降低;VSD直径大于10 mm组的成功率进一步降低,仅1例获得成功(P<0.05).B组中或大型缺损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低于VSD直径≤5mm组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PmVSD介入封堵总体成功率较低,但缺损直径小于5mm的室间隔缺损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当缺损直径大于5rnm时成功率非常不理想,有待于更新和改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反流 介入封堵 偏心型封堵器
下载PDF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55例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曹黎明 肖岳 +1 位作者 王凤鸣 秦玉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4,137,共4页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p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风险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心脏中心进行介入治疗的嵴内型VSD患儿按所使用封堵器大小分为封堵器型号≥7 mm组及封堵...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p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风险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心脏中心进行介入治疗的嵴内型VSD患儿按所使用封堵器大小分为封堵器型号≥7 mm组及封堵器型号≤6 mm组,分析两组术前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等情况、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与封堵器型号≤6 mm组比较,封堵器型号≥7 mm组VSD直径明显偏大,术前合并主动脉瓣脱垂例数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延长,术后严重并发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随嵴内型VSD直径的增大,术前合并症、手术风险及难度、术后严重并发症明显增加。对需选择偏心型封堵器型号≥7 mm的病例介入封堵治疗时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型封堵器 嵴内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微创镶嵌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俊 莫绪明 +4 位作者 左维嵩 金珉 刘廷会 张婧 祁雪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SD)镶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利用偏心型封堵器行微创镶嵌术成功治疗的13例嵴内型VSD患儿,术前所有患儿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详...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SD)镶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利用偏心型封堵器行微创镶嵌术成功治疗的13例嵴内型VSD患儿,术前所有患儿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详细筛查,无明显主动脉瓣脱垂及中度以上反流,术中TEE指导、监测整个封堵过程,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结果13例微创镶嵌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TEE显示封堵器与VSD边缘吻合紧密,主动脉瓣反流无加重,2例封堵器边缘存在细小左向右分流(分流束〈1.5mm)。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原有2例残余分流分别于术后第1月和第3月复查消失。结论在TEE指导和监测下,偏心型封堵器微创镶嵌术治疗嵴内型VSD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室间隔缺损 偏心型封堵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