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在临床上开发应用的研究——在皮肤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孟如松 赵广 +2 位作者 蔡瑞康 姜志国 孟晓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9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偏振光皮肤镜(DP)图像分析技术在皮肤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临床肉眼诊断的基础上,采用DP法对皮肤肿瘤进行辅助诊断,后经组织病理确诊,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与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结了948例皮肤肿瘤和与其相鉴别的色素性皮损... 目的:探讨偏振光皮肤镜(DP)图像分析技术在皮肤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临床肉眼诊断的基础上,采用DP法对皮肤肿瘤进行辅助诊断,后经组织病理确诊,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与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结了948例皮肤肿瘤和与其相鉴别的色素性皮损的DP法诊断指征并显示出平均灵敏度88.77%,特异度94.92%,诊断符合率达92.72%,比临床肉眼诊断符合率提高了23.94%。结论:DP法是一种无创性观察体表和表皮下部肉眼无法识别的形态学特征与数字图像技术。它对多种皮肤肿瘤尤其对色素性皮肤肿瘤的判断和良恶性皮损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对减少盲目活检、有效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及术后复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皮肤镜 皮肤肿瘤 色素性皮损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偏振光皮肤镜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在色素性皮损诊断中的探讨 被引量:27
2
作者 孟如松 蔡瑞康 +5 位作者 赵广 成晓湘 姜志国 周付根 杨泽生 陈进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6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偏振光皮肤镜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在确诊色素性皮损中的意义。方法设计有偏振光装置的皮肤镜,进行色素性皮损图像采集分析的软硬件数字图像系统,观察了38例色素性皮损,并与组织病理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对已观察到的皮损表面色素... 目的探讨偏振光皮肤镜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在确诊色素性皮损中的意义。方法设计有偏振光装置的皮肤镜,进行色素性皮损图像采集分析的软硬件数字图像系统,观察了38例色素性皮损,并与组织病理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对已观察到的皮损表面色素形态,在不同的色素性皮损诊断中都有其不同的分布排列模式和特有的结构,与组织病理学观察到的结果有相关性。结论利用偏振光皮肤镜的配套技术进行无创性图像采集,提高了皮损图像的色素形态分布模式和特征观察的可视性;为临床某些色素性皮肤病和黑素细胞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皮肤镜 数字化图像 色素性皮损 黑素细胞肿瘤
下载PDF
偏振光皮肤镜在白癜风早期诊断及与其他色素减退斑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孟如松 赵广 +2 位作者 蔡瑞康 孟晓 姜志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在白癜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与其他色素减退斑的鉴别。方法收集局限性色素减退斑患者,采用偏振光皮肤镜观察皮损微观形态、特征和颜色;所选病例除花斑糠疹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确诊外,其余病例均经病... 目的探讨偏振光皮肤镜图像分析技术在白癜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与其他色素减退斑的鉴别。方法收集局限性色素减退斑患者,采用偏振光皮肤镜观察皮损微观形态、特征和颜色;所选病例除花斑糠疹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确诊外,其余病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结果176例患者中,白癜风97例,进展期毛周色素残留发生率达91.94%,显著高于稳定期(62.8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血管扩张、早期色素岛形成和皮周色素加深等与病程和近期有无治疗有关。79例色素减退斑,包括花斑糠疹、炎症后色素减退、白色糠疹、老年性白斑、无色素痣、贫血痣和特发性滴状色素减退症,未见毛周色素残留。结论偏振光皮肤镜有效地排除了白癜风皮损中的反射光干扰,是一种可直接观察到肉眼不可见微细结构与特征的影像技术;对白癜风的早期诊断及与其他色素减退斑相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偏振光皮肤镜 色素减退斑 毛囊周围色素残留
原文传递
偏振光皮肤镜图像技术对头面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孟如松 孟晓 +2 位作者 赵广 蔡瑞康 姜志国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8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偏振光皮肤镜(polari—light dermoscopy,PD)图像分析技术在头面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来院就诊患者,分别经临床肉眼和PD法诊断,后经组织病理确诊,将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1例头面部肿瘤的PD法诊断指征显示出... 目的探讨偏振光皮肤镜(polari—light dermoscopy,PD)图像分析技术在头面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来院就诊患者,分别经临床肉眼和PD法诊断,后经组织病理确诊,将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1例头面部肿瘤的PD法诊断指征显示出较好的特异性表现,正确诊断率达92.89%,明显高于肉眼诊断率69.67%。由于临床误诊与治疗不当而引起皮损复发占19.91%,发生在头面部肿瘤的前3位依次是:脂溢性角化病,黑素细胞肿瘤,基底细胞癌。结论PD法是一种无创性图像分析技术,尤其适合头面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对减少盲目活检、有效指导手术切除范围、选择合理的物理治疗方法以及皮损的康复与美容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皮肤镜 肿瘤 头面部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国人皮肤镜黑素细胞肿瘤图像的智能化分类与识别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孟如松 孟晓 +5 位作者 姜志国 谢凤英 刘玮 罗卫 郭广进 蔡瑞康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2年第3期191-199,共9页
目的建立国人皮肤黑素细胞肿瘤(MT)图像智能化分类与识别方法。方法采用皮肤镜法获取MT图像信息,提出自生成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聚类分割与特征提取算法,定量分析MT的形状不对称(AY)、形状偏心率(EY)、边界凹陷率(BDR)、过渡区辐射不均匀度... 目的建立国人皮肤黑素细胞肿瘤(MT)图像智能化分类与识别方法。方法采用皮肤镜法获取MT图像信息,提出自生成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聚类分割与特征提取算法,定量分析MT的形状不对称(AY)、形状偏心率(EY)、边界凹陷率(BDR)、过渡区辐射不均匀度(URTA)、颜色多样性(CD)、纹理相关性(TC)六个特征,结合组合神经网络分类器对MT的良、恶性进行分类与识别,经病理验证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642幅MT图像,其中良性82.4%;恶性17.6%;URTA、TC、BDR、CD灵敏度86.73%~95.58%,特异度97.3%~100%;AY和EY灵敏度41.59%~47.78%,特异度69.91%~76.99%;对MT的良、恶性分类与识别,准确率达93.65%;分类符合率经χ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χ2=4.51,P<0.05)。结论皮肤镜MT图像分析法,可有效实现MT良、恶性分类与自动识别,为解决国人皮肤恶性黑素瘤的智能化识别瓶颈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皮肤镜成像 图像分割 特征识别 组合神经网络分类 黑素细胞肿瘤 黑素细胞痣 恶性黑素瘤 中国人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