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湍流中偏振紫外光定位系统性能分析(特邀) 被引量:1
1
作者 乔琳 李春艳 +3 位作者 罗豆 李渭龙 李庚鹏 汤琦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3-194,共12页
针对特定环境下实现目标定位的应用需求,对基于偏振紫外光单次散射的非视距目标定位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矩阵光学的方法推导了系统接收光强与方位角及定位距离之间的关系。其次建立了基于偏振紫外光传输的大气湍流模型,利用MAT... 针对特定环境下实现目标定位的应用需求,对基于偏振紫外光单次散射的非视距目标定位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矩阵光学的方法推导了系统接收光强与方位角及定位距离之间的关系。其次建立了基于偏振紫外光传输的大气湍流模型,利用MATLAB对模型中的各量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定位距离、湍流强度以及收发仰角增大都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若要求系统中断概率低于10^(-2),则定位系统在弱湍流和强湍流环境中的定位范围应分别在1~200 m和600 m内。此外收发仰角越小系统性能越好,因此为达到非视距定位的目的可将系统收发仰角都设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紫外 光通信 单次散射 非视距 测距定位 大气湍流
下载PDF
直线偏振紫外光照射的聚酰亚胺膜表面各向异性和方位角锚定强度的关系
2
作者 雨竹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7-317,共1页
关键词 聚酰亚胺膜 表面各向异性 方位角 锚定强度 直线偏振紫外光照射
下载PDF
空间天文紫外偏振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单睿䶮 董联庆 +5 位作者 李康 张牧尧 郑国宪 张琢 杨立欣 邵俊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41,共18页
新型空间天文探测技术在科学进步和国家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高精度的观测提供了独特的机遇,深化了人们对宇宙的理解,同时推动了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前沿研究。这些探测不仅为理论模型的验证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还... 新型空间天文探测技术在科学进步和国家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高精度的观测提供了独特的机遇,深化了人们对宇宙的理解,同时推动了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前沿研究。这些探测不仅为理论模型的验证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还在基础物理学领域催生了新理论。在国家层面,拥有先进的空间天文探测技术不仅凸显了国家在科研领域的实力,同时为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有助于国家在全球科研舞台上赢得竞争优势。因此,对新型空间天文探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显得十分紧迫。天文紫外偏振作为一种创新的空间天文探测手段,相较于传统探测手段,紫外偏振测量技术能够提供多维度的观测数据,进而实现全方位的宇宙感知能力,具备巨大地应用潜力。鉴于目前尚未有关于空间天文紫外偏振探测的系统性综述报告和文章,因此,文中从紫外偏振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总结已有的紫外偏振载荷,挖掘这一领域技术发展的思路和途径,最后对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与总结,为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 空间探测 空间天文
下载PDF
紫外偏振成像系统定标实验方法研究
4
作者 曾献芳 贾镕 +2 位作者 王孙晨 王荣昌 任帅军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紫外偏振成像技术在痕迹检测、宇航探测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已开展的研究主要针对紫外偏振成像技术和系统本身,而针对紫外偏振成像系统定标方法的研究还相对缺乏。为了解决紫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定标问题,利用自研的紫外偏振分... 紫外偏振成像技术在痕迹检测、宇航探测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已开展的研究主要针对紫外偏振成像技术和系统本身,而针对紫外偏振成像系统定标方法的研究还相对缺乏。为了解决紫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定标问题,利用自研的紫外偏振分时成像系统研究设计了一种系统定标实验方法。通过分析紫外偏振成像系统的设计原理,开展定标实验,实现了紫外偏振成像系统的辐射定标和偏振定标。测试结果表明,定标后系统均匀性误差降至1%以下,偏振度测量误差小于2%,满足系统定标精度要求,验证了该定标实验方法的有效性,对紫外偏振成像系统定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 成像系统 辐射定标 定标
下载PDF
潜指纹紫外偏振图像模糊自适应融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贾镕 王峰 +3 位作者 袁宏武 拓浩男 姜兆祯 吴云智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7-272,278,共7页
潜指纹紫外偏振图像由紫外强度图像与偏振度参量图像融合而成,可实现潜指纹准确检测与识别,然而目前无法选择最优偏振参量表征目标特性。在现有偏振图像融合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紫外偏振图像模糊自适应融合算法。从紫外偏振图像解析出... 潜指纹紫外偏振图像由紫外强度图像与偏振度参量图像融合而成,可实现潜指纹准确检测与识别,然而目前无法选择最优偏振参量表征目标特性。在现有偏振图像融合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紫外偏振图像模糊自适应融合算法。从紫外偏振图像解析出多个偏振参量图像,使用模糊积分自适应选择最佳偏振参量图像,利用离散平稳小波变换将紫外强度图像和最佳偏振参量图像分解为高、低频系数,按照最大值规则融合高频系数,采用稀疏表示规则融合低频系数,并通过离散平稳小波逆变换获得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LP、PCA等融合算法相比,该算法所得融合图像能更好地保留强度图像特征与偏振参量高频信息,提高目标对比度并增强目标细节特征,对不同材质的潜指纹适应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 图像 参量 自适应融合 潜指纹
下载PDF
汗潜指纹紫外偏振反射特性研究(特约)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峰 贾镕 +3 位作者 刘晓 翟昊 王孙晨 吴云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汗潜指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指印类型,具有特征消失快且不易被检测等特点。根据其特点,使用紫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进行目标检测,相比传统强度图像,偏振参量图像可以提高目标对比度,有助于辨别不同背景中的目标。但紫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 汗潜指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指印类型,具有特征消失快且不易被检测等特点。根据其特点,使用紫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进行目标检测,相比传统强度图像,偏振参量图像可以提高目标对比度,有助于辨别不同背景中的目标。但紫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对角度、波段及客体材料等较为敏感,所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分析了汗潜指纹紫外偏振反射特性随角度、波段及客体材料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汗潜指纹在不同角度下表现出规律的偏振特性;在系统提供的四个光谱偏振通道中,近紫外波段相比之下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和区分性;不同客体材料偏振特性差异变化较大,对比分析样本的紫外偏振反射特性能有效提高潜指纹的探测和识别性能,为汗潜指纹紫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潜指纹 紫外 参量 反射特性 成像探测
下载PDF
长波紫外偏振照相初探
7
作者 高树辉 王新淮 石瑞民 《影像材料》 2002年第2期10-11,共2页
在刑事案件现场上,经常发现无法清晰提取下来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如光滑表面材料上的物证及反光性较强的同颜色痕迹.最典型的为瓷砖上与瓷砖颜色相同的油漆痕迹.
关键词 长波紫外照相 拍摄器材 刑事影像技术 拍摄技术
下载PDF
分时型紫外偏振成像探测系统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6
8
作者 贾镕 王峰 刘晓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220,共9页
潜指纹是刑事侦查中重要的证据。为了研究基于紫外偏振成像技术的潜指纹无损检测,利用背照式sCMOS探测器,提出了紫外偏振成像方案。分析了紫外偏振成像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了由双胶合透镜光学系统、异步旋转机械结构和自动调谐电子学系... 潜指纹是刑事侦查中重要的证据。为了研究基于紫外偏振成像技术的潜指纹无损检测,利用背照式sCMOS探测器,提出了紫外偏振成像方案。分析了紫外偏振成像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了由双胶合透镜光学系统、异步旋转机械结构和自动调谐电子学系统构成的分时型紫外偏振成像探测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潜指纹等弱特征目标的无损检测。相较于传统强度信息检测,该方法获取的偏振信息提高了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凸显了目标的细节特征,为偏振成像探测应用于潜指纹无损检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紫外 潜指纹 双胶合透镜 异步旋转 自动调谐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的氢键自组装液晶光控取向膜 被引量:9
9
作者 吕凤珍 彭增辉 +3 位作者 张伶莉 姚丽双 刘艳 宣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277,共5页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以氢键为驱动力的液晶自组装光控取向膜,研究了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光敏特性.通过聚(4-乙烯基吡啶)中的吡啶基团与光敏聚丙烯酰氧基肉桂酸间的氢键作用制备了LBL(layer-by-layer)型的自组装多层膜,制备过程的紫外-可见光...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以氢键为驱动力的液晶自组装光控取向膜,研究了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光敏特性.通过聚(4-乙烯基吡啶)中的吡啶基团与光敏聚丙烯酰氧基肉桂酸间的氢键作用制备了LBL(layer-by-layer)型的自组装多层膜,制备过程的紫外-可见光谱表明,该组装过程为逐层、均匀沉积过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多层膜的成膜驱动力为氢键.用线性偏振紫外光辐照该薄膜,多层膜中与光矢量方向匹配的光敏基团发生[2+2]环加成反应,形成表面张力各向异性的薄膜.用该薄膜作为向列相液晶的取向膜制成平行液晶器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获得了均一、稳定的取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光控取向 自组装多层膜 线性偏振紫外 氢键
下载PDF
光敏自组装多层膜用于向列型液晶光控取向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增辉 于涛 +1 位作者 阮圣平 宣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4-188,共5页
合成了含有光敏基团、双端为季铵阳离子的有机铵盐 .将这种季铵盐与聚乙烯基苯磺酸钠用 LBL(Layer-by-layer)方法组装成多层分子沉积膜 ,紫外光谱证明 ,这个过程为逐层、均匀沉积过程 .在偏振紫外光照射下 ,多层膜中和光矢量方向匹配的... 合成了含有光敏基团、双端为季铵阳离子的有机铵盐 .将这种季铵盐与聚乙烯基苯磺酸钠用 LBL(Layer-by-layer)方法组装成多层分子沉积膜 ,紫外光谱证明 ,这个过程为逐层、均匀沉积过程 .在偏振紫外光照射下 ,多层膜中和光矢量方向匹配的光敏基团发生 [2 +2 ]环加成反应 ,形成表面张力各向异性膜 .用该薄膜作向列相液晶的取向膜制成反平行液晶器件 ,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取得均一、稳定的取向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Layer-by-layer(LBL) 液晶 光控取向 偏振紫外
下载PDF
基于光敏自组装多层膜的液晶光控取向膜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增辉 乌日娜 宣丽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34-337,共4页
采用layer by layer(LBL)的方法,将基板依次在具有光敏双键的季铵盐水溶液和聚乙烯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浸泡,石英基板表面形成了自组装多层沉积膜。经线性偏振紫外光辐照后,LBL多层膜表现出明显的紫外吸收各向异性。将两片带有各向异性... 采用layer by layer(LBL)的方法,将基板依次在具有光敏双键的季铵盐水溶液和聚乙烯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浸泡,石英基板表面形成了自组装多层沉积膜。经线性偏振紫外光辐照后,LBL多层膜表现出明显的紫外吸收各向异性。将两片带有各向异性薄膜的基板做成平行液晶器件,在正交的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取得均一、稳定的取向效果。该种光控取向膜有望用作LCoS微显示的取向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控取向 自组装膜 液晶 线性偏振紫外
下载PDF
新型光取向液晶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利平 朱军 +5 位作者 石可瑜 张鹏 郭先芝 何尚锦 杜宗杰 张保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68-1770,共3页
A kind of novel liquid crystalline oxetane monomers containing biphenyl, flexible spacer and cinnamoyl group was synthesized. The monomer was initiated to polymerize by boron trifluoride etherate and resulted in photo... A kind of novel liquid crystalline oxetane monomers containing biphenyl, flexible spacer and cinnamoyl group was synthesized. The monomer was initiated to polymerize by boron trifluoride etherate and resulted in photoreactive polymer, which was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LPL photochemically. The thermal properties and the mesophase structure of the polymer were investigated by DSC and thermal optical polarized microscope. Three exothermal peaks corresponding to an isotropic-nematic transition, nematic-smectic transition and smectic-crystal transition, respectively, were found on the DSC cooling curve of the polymer. Well-developed fan texture was observed by optical polarizing microscope. The polymer was spin-coated on a SiO-2 glass substrate from DMF solution, resulting in a thin film. Irradiation of a LP-UV light resulted in anisotropic cycloadditions of the cinnamon acyl groups, which caused the alignment of biphenyl groups in side chains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s of absorbance at different irradiation time were obtained which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at the polymer can be applied in photoalignment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取向 偏振紫外 薄膜
下载PDF
液晶光取向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梅 路庆华 王宗光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26,共7页
光取向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液晶取向方法 ,它具有无污染、不产生静电、易实现分区取向等优点 ,因而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液晶光取向的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液晶光取向研究所选用的材料。
关键词 液晶 光取向 偏振紫外 各向异性 液晶显示器
下载PDF
酞菁铜衍生物LB膜中取代基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引 陈文启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64,共5页
合成了3种不同取代基四-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A)、四-4-(四氢糠氧基)酞菁铜(B)和四-4-(正壬氧基)酞菁铜(C).热重分析表明3种衍生物的稳定性的顺序:A>B>C.偏振紫外光谱数据得到的结果与∏-A曲线推得结果一致.3种配合物的... 合成了3种不同取代基四-4-(2,4-二特戊基苯氧基)酞菁铜(A)、四-4-(四氢糠氧基)酞菁铜(B)和四-4-(正壬氧基)酞菁铜(C).热重分析表明3种衍生物的稳定性的顺序:A>B>C.偏振紫外光谱数据得到的结果与∏-A曲线推得结果一致.3种配合物的溶液和LB膜的循环-伏安曲线均显示了准可逆的电化学性质,LB膜的循环-伏安曲线对称性比相应溶液中的大,A的氧化-还原峰的劈裂最小,C的劈裂最大,B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铜衍生物 LB膜 偏振紫外光谱 电化学性质
下载PDF
液晶分子的光控取向 被引量:4
15
作者 闫石 梁兆颜 黄锡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介绍了偏振紫外光诱导光聚物液晶取向的基本原理;对用于光控取向的取向层聚合物材料做了分类;把光控取向的取向机理从不同角度归纳为:体诱导和表面诱导、光聚合、光分解和光异构作用。
关键词 光控取向 液晶取向机理 偏振紫外 液晶分子 体诱导 光诱导 液晶显示器
全文增补中
PMMA型非线性光学膜的制备及其极化取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韬 王世伟 +2 位作者 赵莉莎 赵冰 崔占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83-2085,共3页
采用封管反应,以较高产率(80%以上)合成了一种PMMA型的极化非线性光学聚合物材料.该材料具有很好的成膜性,用电晕极化的方法使其旋涂膜中的生色团极化取向,并利用偏振红外光谱和偏振紫外光谱等方法,对膜中生色团极化前后的取向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膜 极化取向 红外 偏振紫外
下载PDF
含液晶基元的光控取向薄膜新型材料的制备及初步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军 金曦 +5 位作者 石可瑜 吴利平 郭先芝 何尚锦 杜宗杰 张保龙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4,共4页
合成了一种侧链上同时含有液晶基元、柔性间隔基和肉桂酰感光基团的新型液晶聚合物,用核磁共振(1H NM 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 IR)确定了上述中间体的结构,并用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聚合物性能.经线性偏振紫外光聚合技术处理聚合物膜,通过... 合成了一种侧链上同时含有液晶基元、柔性间隔基和肉桂酰感光基团的新型液晶聚合物,用核磁共振(1H NM 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 IR)确定了上述中间体的结构,并用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聚合物性能.经线性偏振紫外光聚合技术处理聚合物膜,通过检测照射前后聚合物薄膜透光率的变化可知,所制备的取向薄膜具有良好的定向能力,该聚合物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光控取向薄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取向 偏振紫外 薄膜
下载PDF
两种侧链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中生色团取向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学 白鹤 +1 位作者 庹新林 王晓工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8,共5页
用偏振紫外光谱研究了两种侧链偶氮聚电解质静电逐层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的初始取向 .讨论了不同的组装条件对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取向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了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的结构特点 .研究表明 ,侧链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中的... 用偏振紫外光谱研究了两种侧链偶氮聚电解质静电逐层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的初始取向 .讨论了不同的组装条件对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取向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了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的结构特点 .研究表明 ,侧链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中的偶氮生色团存在一定程度的面内取向 ,自组装的各种影响条件和聚合物结构等 (pH值、侧链柔性间隔基团长度、以及偶氮生色团官能度等 )与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的面内取向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通过研究偶氮生色团的取向和影响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链偶氮聚电解质 自组装膜 偶氮生色团 面内取向 静电逐层自组装 偏振紫外光谱
下载PDF
端基对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内生色团取向的影响
19
作者 董学 白鹤 王晓工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用偏振紫外光谱研究了 4种带有不同端基的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静电逐层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的初始取向 .讨论了不同的端基对偶氮生色团在自组装膜中初始取向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了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的结构特点 .研究表明 ,侧链型偶氮... 用偏振紫外光谱研究了 4种带有不同端基的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静电逐层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的初始取向 .讨论了不同的端基对偶氮生色团在自组装膜中初始取向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了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的结构特点 .研究表明 ,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自组装膜中偶氮生色团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沿面取向 .偶氮生色团所带端基的类型对其在自组装膜中的取向程度有较大的影响 ,这主要取决于偶氮生色团与聚阳离子基底的电荷相互作用和极性相互作用等 .对偶氮生色团在水溶液中能形成H 聚集体的自组装膜来说 ,H 聚集体对生色团取向也有一定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制备需控制生色团取向性的自组装膜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基 侧链型偶氮聚电解质 静电逐层自组装膜 偶氮生色团 偏振紫外光谱 取向 H-聚集行为
下载PDF
圆偏振发光材料的应用
20
《教学考试》 2021年第5期50-50,共1页
近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段鹏飞课题组构筑了一个基于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发光的手性向列相液体系,实现了发光圆偏振度的逐级放大,获得了圆偏振度约为0.2的体系,并且实现了由可见光到紫外光的上转换圆偏振紫外发光(Upconverted ... 近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段鹏飞课题组构筑了一个基于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发光的手性向列相液体系,实现了发光圆偏振度的逐级放大,获得了圆偏振度约为0.2的体系,并且实现了由可见光到紫外光的上转换圆偏振紫外发光(Upconverted circularly polarized ultraviolet luminescence,UC-CPUVL)。研究人员进一步将其产生的上转换圆偏振紫外光应用于联乙炔的聚合反应中,得到了光学活性高度可控且稳定的手性聚联乙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紫外 上转换发光 光学活性 向列相 紫外发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