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肩胛下肌联合胸大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改善偏瘫后肩痛
1
作者 潘录录 朱含章 +5 位作者 高立轩 林苏进 程志清 蒋玉燕 潘蓉蓉 支英豪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63-370,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下肌联合胸大肌A型肉毒毒素(BoNT-A)注射对偏瘫后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住院确诊为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6例患者随机...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下肌联合胸大肌A型肉毒毒素(BoNT-A)注射对偏瘫后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住院确诊为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6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干预组在超声引导下向肩胛下肌和胸大肌分别注射100 U(2 mL)的BoNT-A,共200 U(4 mL),对照组则使用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偏瘫侧肩部的VAS、无痛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肌张力(MAS)、上肢功能评分(FMA-U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患者的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VAS和MAS在治疗后2周开始低于对照组(P<0.05),pROM在治疗后1个月开始大于对照组(P<0.05),FMA-UE和MBI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胛下肌联合胸大肌BoNT-A注射可缓解偏瘫患者的肩痛,减少痉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后肩痛 超声引导 A型肉毒毒素 肩胛下肌 胸大肌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探究针刺促进脑卒中偏瘫后的神经重塑机制
2
作者 王雅惠 邹忆怀 +2 位作者 潘钰 任韶凯 徐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990-1995,共6页
针刺疗法是脑卒中偏瘫康复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纳入多项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能有效改善偏瘫病人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独立生活能力,其效应机制与对脑卒中后大脑神经重塑调控有关。磁共振成像技术现已成为揭示针灸“密码”... 针刺疗法是脑卒中偏瘫康复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纳入多项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能有效改善偏瘫病人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独立生活能力,其效应机制与对脑卒中后大脑神经重塑调控有关。磁共振成像技术现已成为揭示针灸“密码”的“现代望诊”重要方法,从脑区激活位点到局部大脑自发活动、由单一脑网络至复杂脑网络、从功能连接到结构变化,通过多位点、多层次、多角度的影像学变化特征阐释了针刺促进脑卒中偏瘫后的脑重塑机制,有助于为未来脑卒中康复针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针刺 神经重塑 磁共振成像 综述
下载PDF
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的效果
3
作者 蔡莲珠 颜小润 +1 位作者 张骄莹 温炜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探析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82例,根据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康复指导... 目的 探析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82例,根据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实施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患肢周径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56%较对照组的80.49%高(P <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下肢周径均较对照组更小(P <0.05);观察组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红细胞聚集性(EA)均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观察组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较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 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应用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肢周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肢体肿胀 穴位敷贴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效果
下载PDF
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疗效
4
作者 赵鸿龙 赵剑锋 屈玉明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进行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分析其价值。方法: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随机选取64例中风偏瘫后遗症,并采用配偶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在针刺治疗基础上进行督脉灸,对比两组总... 目的: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进行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分析其价值。方法: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随机选取64例中风偏瘫后遗症,并采用配偶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在针刺治疗基础上进行督脉灸,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结果:综合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肌张力评分、活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指标都有较好的转变。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P<0.05)。结论:患者出现中风偏瘫后遗症时,采取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深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喜爱,建议在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督脉灸 中风偏瘫后遗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四肢联动对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康复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吕运良 王付涛 +1 位作者 万彩玲 郑遵成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52-55,共4页
目的 :观察运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四肢联动治疗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60例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日常康复治疗和普通四肢联动训练;治疗组在日常康复治疗的同时辅以多... 目的 :观察运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四肢联动治疗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60例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日常康复治疗和普通四肢联动训练;治疗组在日常康复治疗的同时辅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四肢联动。治疗4周后,采用肩峰与肱骨头间距(AHI)评定肩关节半脱位改善程度;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显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HI值低于对照组;FMA-UE、MBI评分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日常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四肢联动可改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症状,提高患者上肢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四肢联动 肩关节半脱位 偏瘫
下载PDF
基于脏腑经络辨证针灸对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小凤 王伟钦 钟金瑞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1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后肩痛实施基于脏腑经络辨证针灸治疗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后肩痛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治...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后肩痛实施基于脏腑经络辨证针灸治疗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后肩痛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基于脏腑经络辨证针灸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疗效、肩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外展角度较治疗前提高,但实验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各个维度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脏腑经络辨证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使得肩关节活动度改善及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经络辨证针灸 中风偏瘫 肩痛 肩关节活动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蜡疗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偏瘫后痉挛状态疗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雪峰 何小花 王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18-1119,共2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为2006年9月-2007年9月住院患者,经临床筛选后,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肢体功能存在痉挛表现(改良Ashworth分级在1—3级),除运动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为2006年9月-2007年9月住院患者,经临床筛选后,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肢体功能存在痉挛表现(改良Ashworth分级在1—3级),除运动功能障碍外,无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状态 疗效分析 手法治疗 偏瘫后 抗痉挛 蜡疗 运动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中药熏洗加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忠霞 张学玲 高汉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98-99,共2页
2010年6~12月,我们采用中药熏洗加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4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年龄42~78(56±1.65)岁,病程10~108 d。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 2010年6~12月,我们采用中药熏洗加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4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年龄42~78(56±1.65)岁,病程10~108 d。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及(或)MRI检查确诊。脑出血44例,脑梗死36例;偏瘫位于左侧35例,右侧45例。排除因肩周炎、颈椎病、心肌梗死或丘脑病变等引起的肩痛,或有严重意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后肩痛 疗效观察 运动疗法 中药熏洗 脑卒中 治疗 MRI检查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温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宋建蓉 童渝眉 +1 位作者 钟伟 刁本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87-188,共2页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温针配合中药熏洗疗法;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普通针刺法。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温针配合中药熏洗疗法;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普通针刺法。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9%;对照组总有效率84.72%,结论:治疗组对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确切,早期介入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后肩痛 温针 中药熏洗
下载PDF
肩关节运动训练对卒中所致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10
作者 刘胜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究肩关节运动训练对卒中所致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70例卒中所致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肩关节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比... 目的 探究肩关节运动训练对卒中所致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70例卒中所致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肩关节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肩部及肱骨头间隙距离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治疗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上肢FM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肩部及肱骨头间隙距离短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上肢FMA评分(60.12±2.39)分高于对照组的(48.48±5.46)分,肩部及肱骨头间隙距离(2.73±1.78)mm短于对照组的(6.05±1.8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理、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4.29%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所致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肩关节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上肢肩关节功能,缩小肩部及肱骨头间隙距离,更加利于患者疾病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运动训练 卒中 偏瘫 肩关节 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偏瘫后上肢的反复刺激与双侧训练 被引量:11
11
作者 许纲 郑沽皎(审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57-960,共4页
关键词 上肢功能 双侧训练 偏瘫后 运动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 脑卒中患者 反复 精细动作
下载PDF
止血带辅助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宁 单守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3-795,共3页
近年来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患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中枢神经受损引发的各种原始反射、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导致步态异常,步行功能下降。虽然脑卒中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 近年来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患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中枢神经受损引发的各种原始反射、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导致步态异常,步行功能下降。虽然脑卒中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却长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患者 步行功能 脑卒中 运动疗法 偏瘫后 止血带 中枢神经受损 异常运动模式
下载PDF
住痛移疼针刺法论治中风偏瘫后肩痛41例
13
作者 马如龙 宋琴琴 苏同生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80-84,共5页
目的观察住痛移疼法对中风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常规针刺患侧肩三针、曲池、后溪、内关、合谷;治疗组采用“住痛移疼”的方法针刺双侧相同腧穴并强刺... 目的观察住痛移疼法对中风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常规针刺患侧肩三针、曲池、后溪、内关、合谷;治疗组采用“住痛移疼”的方法针刺双侧相同腧穴并强刺激阳陵泉穴,每日1次,留针30min,一周治疗5次,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比较统计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V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均下降(P<0.01),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痛移疼针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功能活动,且疗效优于常规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痛移疼 中风 偏瘫 肩痛 巨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偏瘫后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秦琴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偏瘫引起的肩袖损伤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运城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7例偏瘫后肩袖损伤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记录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及... 目的探讨偏瘫引起的肩袖损伤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运城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7例偏瘫后肩袖损伤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记录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患侧肩的VAS评分以及外展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前屈关节活动度。结果注射后即刻、注射后1周、注射后2周患者肩部的VAS评分均出现下降趋势,肩的外展关节活动度和前屈活动度扩大,相较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偏瘫后肩袖损伤能有效缓解疼痛,同时可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和改善肩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肩袖损伤 肌骨超声引导 复方倍他米松 疗效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偏瘫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樊琼 刘华 +2 位作者 徐冬梅 傅继凡 钟波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2期2765-2767,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偏瘫肩痛(H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H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偏瘫肩痛(H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H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ESW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及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5,P<0.05);观察组患者PRO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3,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9,P<0.05)。结论:ESWT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能显著降低HSP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肩胛上神经阻滞 偏瘫肩痛 脑卒中
下载PDF
肌骨超声引导下肩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及曲安奈德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启富 龙耀斌 +3 位作者 周开斌 农超 陈在娟 周金英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3期2821-2824,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肩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及曲安奈德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电针治疗;观...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肩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及曲安奈德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肌骨超声引导下肩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及曲安奈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偏瘫侧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评分,偏瘫侧肩关节被动前屈、外展和外旋活动度,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AD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偏瘫侧上肢FMA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偏瘫侧肩关节被动前屈、外展和外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肌骨超声引导下肩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及曲安奈德治疗可更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症状,改善偏瘫侧上肢功能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后肩痛 肌骨超声 A型肉毒毒素 曲安奈德 肩部注射
下载PDF
温热磁场振动法对偏瘫后肩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奚旸 宗莉莉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29-629,共1页
关键词 偏瘫后肩痛 温热磁场振动法 治疗
下载PDF
肌肉骨骼超声评估偏瘫后肩痛的病理生理机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永祥 施爱群 王大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2-1155,共4页
偏瘫后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是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早年报道发病率不一,范围为5%—84%^([1—2])。近年报道HSP患者占到脑卒中幸存者总数的22%—23%,其住院康复期间的发病率为54%—55%^([3])。
关键词 偏瘫后肩痛 病理生理机制 超声评估 肌肉骨骼 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幸存者 住院康复期 发病率
下载PDF
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符芳 胡小红 +1 位作者 周玉妹 方小群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4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96例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家庭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人管理模式。对比... 目的探讨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96例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家庭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人管理模式。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后遗症 专人管理模式 家庭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锦锋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7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5月76例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则采用中医定向透药...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5月76例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则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总有效率;康复出院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上肢FMA评分、上肢VAS评分及ADL评分、QOL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康复出院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上肢FMA评分、上肢VAS评分及ADL评分、QOL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治疗组上肢FMA评分、上肢VAS评分及ADL评分、QO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针刺 偏瘫后肩手综合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