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淑玲 熊媛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6期912-913,共2页
目的: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偏瘫脑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 目的: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偏瘫脑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情况和股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评价法(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偏瘫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护理 偏瘫脑梗死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18
2
作者 桑春妮 师新娟 《血栓与止血学》 2021年第1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以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P<0.05),运动功...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以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P<0.05),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未见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及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护理 偏瘫脑梗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吴晓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分析偏瘫脑梗(CI)早期接受运动护理对深静脉血栓(DVT)出现的影响。方法:选择偏瘫CI合计60例患者纳入本文,均是本院2020年4月到2021年6月这一阶段收治,随机划分到2个组别,每组包含30例,对照组经常规流程开展有关护理,实验组尽早开展运动... 分析偏瘫脑梗(CI)早期接受运动护理对深静脉血栓(DVT)出现的影响。方法:选择偏瘫CI合计60例患者纳入本文,均是本院2020年4月到2021年6月这一阶段收治,随机划分到2个组别,每组包含30例,对照组经常规流程开展有关护理,实验组尽早开展运动护理,统计两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护理结束之后,实验组在FMA、ADL得分上远远超出对照组(P<0.05);结束护理之后,实验组在NIHSS得分上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束护理之后,实验组在PT、APTT上显著超出对照组,在D-D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尽早对偏瘫CI患者开展运动护理能收获较为理想的效果,可提升其运动、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下肢血液状态及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护理 偏瘫脑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4
作者 李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4期185-188,共4页
研究将早期运动护理应用于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借助该种护理模式实现对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方法:选择54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那公司,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任意挑选其中的27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剩余27名... 研究将早期运动护理应用于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借助该种护理模式实现对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方法:选择54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那公司,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任意挑选其中的27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剩余27名作为观察度,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为3.71%,对照组为22.22%,可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同样呈现出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的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整体评分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运动护理应用于偏瘫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的有效预防降低发生率,因此建议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早期运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效果 血流速度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cy、CRP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齐涛 张闻东 +1 位作者 李佩芳 刘辉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1∶1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医治疗+通督调神针法)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38例。持续治疗...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1∶1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医治疗+通督调神针法)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38例。持续治疗1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Hcy、CRP)水平、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和移动功能[功能性步态评价表(FGA)]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FGA和BBS评分升高水平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CRP水平下降程度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具有较好的增益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运动、平衡和移动能力,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通督调神针法 阴虚动风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钱跃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与针刺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与针刺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接受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大脑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指标水平为(58.71±6.23)cm/s,高于对照组的(53.80±5.6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0,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可促使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大幅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全面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 针刺 偏瘫 血流动力学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的循证护理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7
作者 沃志敏 孟杭 +1 位作者 李梦芳 拾丹丹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5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的循证护理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82例,按照病床奇偶号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循证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的循证护理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82例,按照病床奇偶号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循证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运动功能[采用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GSES、FMA和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的循证护理可以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增强其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理论 循证护理 偏瘫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陈满萍 朱虹雨 彭冉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78-81,89,共5页
目的:探究镜像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各... 目的:探究镜像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各指标均检测治疗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1个月,观察2组FM-uL评分、ARAT、BBS评分、P300潜伏期及P300波幅、BI、SF-36。结果:干预1周、1个月后,联合组的FM-uL、ARAT、BBS评分、BI、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的P300潜伏期低于常规组,P300波幅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 偏瘫 影响
下载PDF
针灸结合综合性康复策略对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孔盼盼 王珣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究针灸结合综合性康复策略对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康复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以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徐州市中医院接受系统治疗及康复训练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信封随机法将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 目的 探究针灸结合综合性康复策略对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康复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以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徐州市中医院接受系统治疗及康复训练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信封随机法将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综合性康复策略,观察组基于综合性康复策略接受针灸。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关节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 2组间在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经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2组改良Ashworth量表中的腕关节、踝关节、肘关节及膝关节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各关节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P均<0.05)。干预2周和8周后,2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比干预前更优(P均<0.05),且观察组在上述对应时间点的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P均<0.05)。结论 针灸结合综合性康复策略对于改善脑梗死伴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关节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提升临床疗效均起到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针灸 综合性康复策略 神经功能 关节痉挛
下载PDF
强化康复护理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0
作者 陈晓瑜 黄丽萍 孔敏霞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4期123-125,129,共4页
目的分析强化康复护理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强化康... 目的分析强化康复护理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强化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干预,两组均干预30 d。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肢体功能评分、肌张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屈腕肌、踝跖屈肌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强化康复护理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DVT发生率及肌张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康复护理 中频治疗仪 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气压治疗仪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何春磊 张帅杰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7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气压治疗仪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10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气压治疗仪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气压治疗仪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10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气压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77%(3/52),低于对照组的21.57%(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D-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可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纯气压治疗仪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塞通注射液 气压治疗仪 股静脉血流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化痰通络方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对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梁倩莹 李志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方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对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S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后S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加用化...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方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对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S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后S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加用化痰通络方联合穴位推拿按摩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肢体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中医症状积分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较对照组低,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手足拘急、肢体麻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应用于脑梗死后SH患者中疗效确切,能减轻肢体痉挛,改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痉挛性偏瘫 化痰通络方 穴位推拿按摩 肢体痉挛程度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活动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罗娜娜 危超奇 +2 位作者 唐松林 岳颖 欧阳绍全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比较两组个体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改良Rivermead移动指数(MRM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RMI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两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总体健康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能够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个体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恢复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早期综合康复 生活质量 活动能力
下载PDF
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强化临床康复护理效果影响
14
作者 许义香 彭爱琴 《智慧健康》 2024年第6期194-197,共4页
目的 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后改善其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把患者划分成对照组(n=30,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 目的 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后改善其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把患者划分成对照组(n=30,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30,行强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干预之后两组的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2个月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理能力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有效改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强化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改善效果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干预后脑血流量和血清NT-3、BDNF水平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15
作者 邓星明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干预后脑血流量和血清神经营养因子-3(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ACI患者60例,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清除氧自由基和活血化瘀)和综合康复治疗,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干预后脑血流量和血清神经营养因子-3(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ACI患者60例,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清除氧自由基和活血化瘀)和综合康复治疗,持续干预4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血清NT-3、BDNF水平和功能恢复[神经功能评价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水平。结果治疗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ACA水平和MC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血清NT-3水平低于治疗前,BDNF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ACA、MCA、BDNF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与FMA评分呈正相关(P<0.05)。NT-3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FM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干预后脑血流量和血清NT-3、BDNF水平有明显改善,可以较好反映患者肢体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恢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偏瘫 血流量 血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清神经营养因子-3 肢体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中医康复功能锻炼、穴位按摩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魏乃双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偏瘫康复中,中医康复功能锻炼、穴位按摩对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中医康复)、对照组(常规康复),每组30例。对肢体运动功能... 目的:探究脑梗死偏瘫康复中,中医康复功能锻炼、穴位按摩对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中医康复)、对照组(常规康复),每组30例。对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均高于康复前,且康复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各指标数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功能锻炼、穴位按摩可以帮助脑梗死偏瘫患者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康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中医康复功能锻炼 穴位按摩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影响
17
作者 胡晓亭 《临床研究》 2024年第8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仅予补阳还五汤治疗)及针药组(予补...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仅予补阳还五汤治疗)及针药组(予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中医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神经功能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这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与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这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偏瘫,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机体不适症状,降低血液黏度,促进患者康复期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康复期 针灸 肢体功能 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益气化痰通络汤联合穴位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伴失语症患者肢体功能及汉语失语成套测验结果的影响
18
作者 韩多林 刘生发 汪铭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究益气化痰通络汤联合穴位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伴失语症患者肢体功能及汉语失语成套测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到2021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伴失语症患者84例,按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 目的:探究益气化痰通络汤联合穴位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伴失语症患者肢体功能及汉语失语成套测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到2021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伴失语症患者84例,按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言语兼肢体训练,对照组采用穴位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化痰通络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神经功能指标及语言、肢体功能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障碍、口角㖞斜、言语困难等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功能(CRRCA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步行能力(Holden)、上下肢运动(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痰通络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伴失语症后,有利于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痰通络汤 穴位针刺 急性偏瘫伴失语症 肢体功能障碍 语言功能障碍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智能机器手对首次脑梗死偏瘫手恢复和脑血流的临床护理
19
作者 庞淑华 陈斌 黄天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77-0180,共4页
在首次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依达拉奉右莰醇+智能机器手,探讨分析其对于患者手部恢复以及脑血流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100例首次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保持人数一致以开展对比研究,研究时间为2023年3月—2024... 在首次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依达拉奉右莰醇+智能机器手,探讨分析其对于患者手部恢复以及脑血流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100例首次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保持人数一致以开展对比研究,研究时间为2023年3月—2024年3月。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依达拉奉右莰醇+智能机器手联合上肢功能体位护理),在不同的护理方案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夹指压力、最大握力对比有差异,手功能恢复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在ADL评分、神经缺损评分和mRS评分对比中均具有差异,观察组较优(P<0.05)。观察组脑血流指标对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右坎醇+智能机器手联合上肢功能体位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手功能恢复和脑血流改善具有推广的作用,可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智能机器手 偏瘫 手恢复 血流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健康管理与护理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何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56-0159,共4页
探讨早期康复健康管理与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2月我院7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健... 探讨早期康复健康管理与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2月我院7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健康管理与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干预、早期康复锻炼、生活能力锻炼指导等。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血糖水平、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血糖控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健康管理与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控制血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偏瘫 早期康复健康管理与护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