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偏苗族服饰的变化与发展研究
1
作者 冷佳航 王振豪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5期29-33,共5页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偏苗是隆林的六种苗族支系之一,文章也将从隆林偏苗族服饰的发展现状展开深入探讨。偏苗服饰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其生存与传承...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偏苗是隆林的六种苗族支系之一,文章也将从隆林偏苗族服饰的发展现状展开深入探讨。偏苗服饰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其生存与传承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生存空间受挤压,传统服饰审美观念淡化,传统女红工艺衰落及服饰本身的现代传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等问题,要突破苗族服饰传承的困境,实现偏苗服饰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 偏苗服饰 传承保护 变化与发展
下载PDF
桂西偏苗服饰在写意人物创作中的表现
2
作者 陈小健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0期9-11,共3页
长久以来,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桂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创作有利于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再创造,促进地区人民群众对本民族和本地区的文化认同... 长久以来,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桂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创作有利于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再创造,促进地区人民群众对本民族和本地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桂西隆林地区偏苗服饰从现实审美层面来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造型语言,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为国画水墨人物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苗服饰 写意人物画 创作
下载PDF
偏苗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透析——以广西隆林县德峨乡偏苗为个案 被引量:1
3
作者 密宋华 刘茜 《歌海》 2009年第6期83-85,共3页
广西隆林县德峨乡是偏苗的聚居地。偏苗的民间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民歌、舞蹈、器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本文以史学、文学和美学等不同角度切入,窥探出偏苗丧葬仪式所体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精神和... 广西隆林县德峨乡是偏苗的聚居地。偏苗的民间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民歌、舞蹈、器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本文以史学、文学和美学等不同角度切入,窥探出偏苗丧葬仪式所体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苗 民间音乐 人文情怀 美学观
下载PDF
隆林偏苗音乐文化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密宋华 《歌海》 2010年第3期40-42,共3页
广西隆林县德峨乡偏苗音乐素以形式多样、乐种丰富而著称。热烈欢快的月琴、三弦双奏、悲喜交加的唢呐乐、展积曲、缺口箫无不渗透出苗汉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碰撞,芦笙乐、木叶曲、民歌和口弦更是代表着本民族鲜明的音乐... 广西隆林县德峨乡偏苗音乐素以形式多样、乐种丰富而著称。热烈欢快的月琴、三弦双奏、悲喜交加的唢呐乐、展积曲、缺口箫无不渗透出苗汉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碰撞,芦笙乐、木叶曲、民歌和口弦更是代表着本民族鲜明的音乐文化特征。偏苗音乐文化具有多层属性,并可以用考古学的方法论证偏苗音乐文化的融汇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苗 社会学 考古学 文化特征
下载PDF
“非遗”视野下广西隆林偏苗民歌的歌唱习俗与传承传播 被引量:1
5
作者 农棹菲 《歌海》 2021年第4期68-73,共6页
苗族民间歌唱习俗是传统音乐文化的一种延续,也是族群“历史记忆”与“音乐认同”的一种文化符号象征。广西隆林民歌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偏苗民歌作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地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民间歌唱... 苗族民间歌唱习俗是传统音乐文化的一种延续,也是族群“历史记忆”与“音乐认同”的一种文化符号象征。广西隆林民歌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偏苗民歌作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地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民间歌唱习俗的形成,是传统原生文化与民间艺术底蕴的完好再现。本文从广西隆林偏苗民歌的民间歌唱习俗和“非遗”保护传承视野出发,对偏苗支系的历史源流、偏苗民歌的文化语境和歌唱习俗等方面予以纵向梳理和共时考证,从而为广西隆林偏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歌唱与传播提供一条可行的参考路径,旨在保护和传承广西苗族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展示民族艺术风采,积极弘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苗民歌 历史源流 文化语境 歌唱习俗 保护传承
下载PDF
整体观下的隆林偏苗服饰结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佳慧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1期24-26,共3页
本文从隆林偏苗服饰研究的整体观角度入手,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从“偏”的整体特质上对偏苗服饰的局部构成和整体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笔者从头饰、上衣、褶裙、背带的局部之“偏”一一进行解读,并按照从上到下的穿戴顺序分... 本文从隆林偏苗服饰研究的整体观角度入手,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从“偏”的整体特质上对偏苗服饰的局部构成和整体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笔者从头饰、上衣、褶裙、背带的局部之“偏”一一进行解读,并按照从上到下的穿戴顺序分别对偏苗女性的头巾帽子、上衣、褶裙和婴儿背带的纹样、配色、图案搭配、服饰材质各部分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力图从整体观下“偏”的属性发现偏苗服饰的局部造型特点和新的艺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观 偏苗 褶裙 服饰研究
下载PDF
论述创作《隆林人家》中偏苗服饰在现代工笔画中的表现
7
作者 万方 《河北画报》 2020年第6期19-20,共2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每个民族因其地域、文化背景的不同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独特的民族特色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同时,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也为人们带来了很多创作题材。论文通过对隆林地区偏苗服饰的了解和学习,研究偏苗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每个民族因其地域、文化背景的不同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独特的民族特色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同时,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也为人们带来了很多创作题材。论文通过对隆林地区偏苗服饰的了解和学习,研究偏苗的服饰样式、图案纹样、色彩,从而挖掘偏苗服饰的艺术审美价值。如何将偏苗文化用现代工笔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偏苗服饰如何与工笔画相适应这些方面是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工笔画需要发展,不仅是要在传统工笔画基础上继承,还要有所转变,创造出符合时代背景的作品。工笔画中讲究线条、构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对偏苗服饰具体的研究分析,发现偏苗题材的作品能够很好地在工笔画中表现,十分符合工笔画的审美标准。论文以《隆林人家》为例,作品中的少数民族就是偏苗,对隆林地区的偏苗文化赋予深厚的感情,通过对作品创作过程的探析,慢慢地感悟偏苗文化。《隆林人家》的创作基于隆林德峨的实地写生与体验生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论文提出创作《隆林人家》不仅体现出偏苗服饰文化的丰富和壮丽,更希望通过研究这一主题为工笔画注入新鲜的血液,让人们在今后的绘画中保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态度,真诚地去追求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苗 服饰 工笔画 表现形式 感受
下载PDF
少数民族题材中偏苗造型浅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明明 《明日风尚》 2018年第10期135-135,共1页
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是新中国美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后文化多元的重要因素。地处我国西南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聚居着壮族、苗族等诸多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独具特色,保留着各自的文化风情、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传统的生... 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是新中国美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后文化多元的重要因素。地处我国西南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聚居着壮族、苗族等诸多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独具特色,保留着各自的文化风情、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传统的生活方式吸引诸多胸怀少数民族情结的艺术创作者前来采风写生。随着改革开放后取得的社会成就,广西各少数民族同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在不同时期的画家笔下得了到最真实、最生动的表现,使的美术创作中涌现了高质量的优秀作品,少数民族题材在中国画蓬勃发展发展的今天,其被表现程度极大超越了中国人物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对少数民族造型的深入研究能够有利于推动当下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的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的创新。在此,有必要从宏观的角度系统深度的梳理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的发展过程。在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同时广纳外来文化进而求新,做到传承和创新共进。在当代少数民族题材的主题性创作中以'苗族题材'为创作主题的中国人物画作品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以当代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中的偏苗人物造型特征为线索,进一步拓展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中人物形象意向造型特征的探索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偏苗 造型特征
原文传递
广西德峨偏苗女性形象在中国人物画中的艺术表现
9
作者 陈丽羽 《明日风尚》 2018年第11期118-118,共1页
广西隆林县德峨乡是偏苗的聚居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文以广西德峨偏苗女性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偏苗女性的人物形象和衣服的造型进行笔墨研究。挖掘偏苗女性在中国人物画中所体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侧重对... 广西隆林县德峨乡是偏苗的聚居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文以广西德峨偏苗女性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偏苗女性的人物形象和衣服的造型进行笔墨研究。挖掘偏苗女性在中国人物画中所体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侧重对德峨偏苗女性的形象进行深入探索,深入了解其生活方式,用自己独特的笔墨个性对偏苗女性进行创作。以其繁琐隆重的衣服和配饰为对象,在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充分采用一种独特的笔墨表现技法把人物特征和衣服配饰更好的融入中国画人物创作中,以新的笔墨语言塑造少数民族的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物画 偏苗女性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壮乡村落》(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岩茶乡岩茶村)
10
作者 梁汉昌(摄)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隆林各族自治县 偏苗支系村庄》
下载PDF
Tree and shrub species preferences and planting materials used by sub-religious communities in the village groves of floodplain area of Bangladesh
11
作者 Md.Danesh Miah Mohammad Moshiur Rahm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5-60,J003,共7页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traditional homestead forest of two different religious groups (Hindu and Muslim) in one selected floodplain area of Bangladesh was conducted over a period of six months from January to Jun...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traditional homestead forest of two different religious groups (Hindu and Muslim) in one selected floodplain area of Bangladesh was conducted over a period of six months from January to June 2002. The species' (both tree and shrub) preferences, similarities, use and sources of planting materials, spacing and location of species in the homesteads of both Hindu and Muslim communities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Mangifera indica as tree species andOcimum sanctum as shrub species were the best preferred species of the Hindu community.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as tree species andLawsonia inermis as shrub species were found best preferred by the Muslim community. Floristic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found 86.57% in tree species and 78.48% in shrub species. Both seed and seedlings of tree and shrub species as planting materials were used by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both the religious communities. For tree species, homegarden was reported to be the highest source (39%) and for shrub species, nature was the highest source (40%), which was found in the Hindu community. Key words Species preferences - Species similarity - Planting materials - Hindu - Muslim - Homestead forests - Floodplain area - Bangladesh CLC number S72 Document code A Biography: Md. Danesh Miah (1971): male,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Institute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ttagong, Chittagong 4331, Bangladesh.Responsible editor: Chai Ruih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es preferences Species similarity Planting materials HINDU Muslim Homestead forests Floodplain area BANGLADESH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