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级二次流射流的流体推力矢量偏转控制
1
作者 张鉴予 杜海 +4 位作者 范嘉康 王天宇 王可心 李婧 胡佳玉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43-50,67,共9页
为了在单级射流流体推力矢量控制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流体矢量偏转角,提出一种基于双级二次流射流的流体式推力矢量喷管,利用双级二次流造成的压强差使主流在第一次偏转的基础上再次发生偏转。采用CFD仿真确定模型二次流管道开口大小及入... 为了在单级射流流体推力矢量控制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流体矢量偏转角,提出一种基于双级二次流射流的流体式推力矢量喷管,利用双级二次流造成的压强差使主流在第一次偏转的基础上再次发生偏转。采用CFD仿真确定模型二次流管道开口大小及入射角度,通过仿真、烟流显示及测压实验分析单级二次流射流、双级二次流射流控制状态下主流矢量偏转对应的流动控制机制,并通过后期处理得到流动控制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双级二次流作用可以使主流产生两次偏转,从而显著增大主流矢量偏转角度;当两级二次流控制缝输出流量与主流体积流量比均为0.021时,可以获得12.5°的最大向上主流矢量偏转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推力矢量控制 喷管设计 风洞实验 偏转控制 烟流显示
下载PDF
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光束偏转控制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杨赫 佟首峰 +4 位作者 张磊 常帅 宋延嵩 赵馨 范新坤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8-85,共8页
为实现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非机械式光束智能控制,利用像素个数为1920×1080的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搭建了一个实验系统。该系统能在空间内实现大角度、高衍射效率、连续指向的单光束,同时还可将入射光分成2、3、4、5束并单独控... 为实现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非机械式光束智能控制,利用像素个数为1920×1080的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搭建了一个实验系统。该系统能在空间内实现大角度、高衍射效率、连续指向的单光束,同时还可将入射光分成2、3、4、5束并单独控制每个分光束的偏转角度。介绍了空间光调制器的相位调制原理、理论模型,验证了光束偏转控制及分光束功能,分析测试系统的光路及原理,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光束偏转控制技术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多光束控制
原文传递
提高距离准测率的激光轴同步偏转控制技术
3
作者 黄造 李显峰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7-901,共5页
针对手动跟踪设备激光测距机对空中运动目标距离准测率低而难以建立目标航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激光轴同步偏转控制技术。用摄像机摄取目标图像,并由图像处理器求出跟踪误差,控制测距机中的某些小型零部件偏转,同步改变激光发射和接收光... 针对手动跟踪设备激光测距机对空中运动目标距离准测率低而难以建立目标航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激光轴同步偏转控制技术。用摄像机摄取目标图像,并由图像处理器求出跟踪误差,控制测距机中的某些小型零部件偏转,同步改变激光发射和接收光轴,有效补偿跟踪误差,以达到提高距离准测率的目的。详述了激光发射和接收光轴变化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以及激光发射与接收轴同步偏转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分析了使用该技术对跟踪仪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室内台架试验和室外跟踪试验的试验情况,并由试验结果得出了在手动跟踪设备采用本技术后距离准测率可明显得到提高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偏转控制技术 距离准测率 图像处理 跟踪误差 激光发射和接收光轴 激光测距机 伺服系统
原文传递
控制面偏转方式对前掠翼静气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新兵 王宁 +1 位作者 马斌麟 冯浩洋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9,共7页
针对不同控制面偏转方式对弹性前掠翼静气弹特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CFD/CSD)松耦合静气动弹性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了不同迎角、动压及马赫数条件下前、后缘控制面联合偏转对前掠翼模型的气动特性和弹性变形特性... 针对不同控制面偏转方式对弹性前掠翼静气弹特性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CFD/CSD)松耦合静气动弹性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了不同迎角、动压及马赫数条件下前、后缘控制面联合偏转对前掠翼模型的气动特性和弹性变形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控制面偏转对前掠翼飞机静气动弹性特性影响较大;当迎角变化,同向偏转方式的气动特性和弹性变形特性较好,α=4°时,弹性机翼的升阻特性较好;当动压变化时,反向偏转方式的气动特性和弹性特性占优,最大升阻比较同向偏转提高约7%,反向偏转方式气动特性较好,最大升阻比较同向偏转提高约7%;当马赫数变化时,弹性机翼条件下3种模型分别在Ma=0.7时升力系数达到最大值。计算结果可以为前掠翼飞机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掠翼 静气动弹性 控制偏转方式 CFD/CSD松耦合
下载PDF
气缸活塞杆运动中偏转的控制
5
作者 李相和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10,共2页
气缸活塞杆运动中偏转的控制李相和在气缸活塞杆往复运动中,活塞杆会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转动),特别是长行程气缸活塞杆发生偏转更为明显,这对活塞杆连接件不允许有偏转的机构就不能适用。例如,在分切机械的纸管装卸机器中... 气缸活塞杆运动中偏转的控制李相和在气缸活塞杆往复运动中,活塞杆会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转动),特别是长行程气缸活塞杆发生偏转更为明显,这对活塞杆连接件不允许有偏转的机构就不能适用。例如,在分切机械的纸管装卸机器中气缸活塞杆的行程在1m以上,活塞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缸 活塞杆运动 气压传动 偏转控制
下载PDF
基于Adams-Simulink的电机丝杠式偏转驱动机构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毅辰 谷良贤 胡寒栋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4年第4期215-218,222,共5页
偏转弹头控制是一种新型的导弹控制方法。电机丝杠式偏转驱动机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弹头偏转驱动机构。本文针对电机丝杠式偏转机构的特点,设计变参数PID控制器对弹头偏转位置进行控制,采用RungeKutta算法,并通过Adam... 偏转弹头控制是一种新型的导弹控制方法。电机丝杠式偏转驱动机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弹头偏转驱动机构。本文针对电机丝杠式偏转机构的特点,设计变参数PID控制器对弹头偏转位置进行控制,采用RungeKutta算法,并通过Adams以及Matlab-Simulink对弹头偏转机构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构方案响应迅速、精度高,是一种可行的弹头偏转机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弹头控制 驱动机构 电机丝杠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斜盘式偏转机构方案仿真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明 谷良贤 高原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8年第10期23-26,共4页
偏转弹头控制是一种新型的快速响应控制技术。为了提高偏转机构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对一种斜盘式偏转机构初始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坐标转换推导出弹头偏转规律;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在ADAMS中建立了该机构的虚拟样机,采用修正的N... 偏转弹头控制是一种新型的快速响应控制技术。为了提高偏转机构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对一种斜盘式偏转机构初始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坐标转换推导出弹头偏转规律;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在ADAMS中建立了该机构的虚拟样机,采用修正的Newton-Paphson迭代算法,仿真研究了机构的静态特性;通过ADAMS与SIMULINK联合,采用Runge-Kutta算法,仿真研究了机构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确定了关键设计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弹头偏转角只与电机角位移有关;机构方案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盘式 偏转弹头控制 机构 仿真
下载PDF
偏转头导弹动力学及数学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旭刚 周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6-560,共5页
针对采用偏转头控制方式的导弹,研究了其动力学特性和数学模型。综合考虑弹头和弹体的相互作用,定义了偏转头导弹的运动特征参数;采用无根系统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偏转头导弹多体耦合动力学模型;在保留弹体和弹头运动耦合项的情况下,... 针对采用偏转头控制方式的导弹,研究了其动力学特性和数学模型。综合考虑弹头和弹体的相互作用,定义了偏转头导弹的运动特征参数;采用无根系统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偏转头导弹多体耦合动力学模型;在保留弹体和弹头运动耦合项的情况下,得出适合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偏转头导弹数学模型。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弹头和弹体的相互作用将会导致弹体产生与弹头偏转方向相反的运动,同时仿真结果也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控制 导弹 多体动力学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三维偏转头弹箭流场结构与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玉洁 陈志华 姜孝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基于分离涡模拟(DES)方法及平流上游分割方法(AUSM)格式,利用Fluent软件对偏转头弹箭在零攻角和不同偏转角时的超声速流场和气动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偏转头弹箭和普通弹箭的流场结构发现,二者头部激波结构差异较大,但下游流场几乎... 基于分离涡模拟(DES)方法及平流上游分割方法(AUSM)格式,利用Fluent软件对偏转头弹箭在零攻角和不同偏转角时的超声速流场和气动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偏转头弹箭和普通弹箭的流场结构发现,二者头部激波结构差异较大,但下游流场几乎相同;该流场结构提高了弹箭的气动特性。偏转头对气动力系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弹箭头部的升、阻力系数,且升力系数增量大于阻力系数。在零攻角情况下,偏转头弹箭具有一定升力,该升力可有效降低维持其飞行高度所需的驱动力,提高偏转弹的机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控制 流场 气动特性 弹箭 超声速流
下载PDF
偏转弹头导弹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辚 范文涛 高原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偏转弹头控制导弹和鸭舵控制导弹在不同马赫数、攻角和控制面偏角等状态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两者的阻力特性、升力特性和俯仰力矩特性等气动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偏转弹头控制具有气动性能好、控...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偏转弹头控制导弹和鸭舵控制导弹在不同马赫数、攻角和控制面偏角等状态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两者的阻力特性、升力特性和俯仰力矩特性等气动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偏转弹头控制具有气动性能好、控制效率高、机动性强等特点,其控制效率随着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加,是导弹高速飞行过程中快速响应控制的理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弹头控制 鸭舵控制 气动特性
下载PDF
锥齿轮推杆式弹头偏转机构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寒栋 谷良贤 +1 位作者 梁毅辰 孙晓峰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27-1130,共4页
分析现有偏转驱动机构缺点,总结了弹头偏转机构的设计要求,并针对该要求设计出一种锥齿轮推杆式偏转机构;接着推导了锥齿轮推杆式偏转机构弹头偏角和电动机转动参数的关系。建立虚拟样机并结合ADAMS与MATLAB/Simulink开展联合仿真,证明... 分析现有偏转驱动机构缺点,总结了弹头偏转机构的设计要求,并针对该要求设计出一种锥齿轮推杆式偏转机构;接着推导了锥齿轮推杆式偏转机构弹头偏角和电动机转动参数的关系。建立虚拟样机并结合ADAMS与MATLAB/Simulink开展联合仿真,证明锥齿轮推杆式驱动机构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可实现较大角度偏转等优点,能够满足偏转弹头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转弹头控制技术 机构 设计 仿真 动力学特性 锥齿轮推杆式
下载PDF
多控制面对鸭翼-前掠翼布局飞行器静气动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姜文 苏新兵 +2 位作者 张钧奕 赵希玮 王振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2,共6页
针对机翼前、后缘控制面对鸭翼-前掠翼布局飞行器静气动弹性的影响,通过CFD/CSD松耦合计算方法求解三维不定常N-S方程和线弹性静力学方程,得到了前、后缘控制面单独偏转和协同偏转状态下弹性前掠翼的气动特性和弹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机翼前、后缘控制面对鸭翼-前掠翼布局飞行器静气动弹性的影响,通过CFD/CSD松耦合计算方法求解三维不定常N-S方程和线弹性静力学方程,得到了前、后缘控制面单独偏转和协同偏转状态下弹性前掠翼的气动特性和弹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弹性机翼相比于刚性机翼有更好的升力特性和大迎角失速特性;控制面偏转方式的变化也会对气动特性和弹性特性产生影响,当控制面单独偏转时,前缘控制面下偏和后缘控制面下偏均能增大弹性机翼的升力系数,最大升力系数增量分别为2.60%和8.69%;当控制面协同偏转时,同向偏转时的升力增幅比单独偏转时更大,最大升力增量为11.96%,反向偏转的升阻比特性较好,并可在小迎角范围内降低弹性变形和扭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翼-前掠翼布局 控制偏转 弹性变形 CFD/CSD松耦合
下载PDF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国锋 蔡远文 +3 位作者 任元 樊亚洪 孙津济 赵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9-566,共8页
新型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MSCSG)高速转子具有万向偏转特性,可输出高精度和高带宽的偏转控制力矩,用于抑制天基平台的周期性振动。MSCSG采用5自由度(DOF)全主动控制,其径向2个扭动DOF的偏转控制由洛伦兹力磁轴承(LFMB)实现。基于LFMB的... 新型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MSCSG)高速转子具有万向偏转特性,可输出高精度和高带宽的偏转控制力矩,用于抑制天基平台的周期性振动。MSCSG采用5自由度(DOF)全主动控制,其径向2个扭动DOF的偏转控制由洛伦兹力磁轴承(LFMB)实现。基于LFMB的基本构型,建立电磁力和电磁力矩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出气隙磁密均匀度是影响输出力矩精度和角速率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介绍了LFMB的优化设计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LFMB通过在内外永磁体表面增加1J50导磁薄片,能够有效提高气隙磁密分布的均匀度,输出控制力矩更加精确,有利于提高控制精度;通过使用梯形永磁体提供更大的供磁面积提高气隙磁密强度以降低功耗,同时梯形永磁体在转子高速旋转时便于限位,保证稳定性。本文研究可为具有偏转特性的磁悬浮类转子陀螺的设计与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伦兹力磁轴承(LFMB) 均匀度 精度 偏转控制 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MSCSG)
下载PDF
大断面矩形盾构机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伟峰 《建筑施工》 2016年第6期796-799,共4页
矩形隧道断面相较于圆形隧道断面具有空间使用率高、可进行浅覆土施工的特点。但由于现代隧道的矩形断面结构正朝着大截面、长距离、曲线的方向发展,以往的矩形顶管施工已越来越难满足日益增加的大矩形断面结构施工需求,故矩形盾构隧道... 矩形隧道断面相较于圆形隧道断面具有空间使用率高、可进行浅覆土施工的特点。但由于现代隧道的矩形断面结构正朝着大截面、长距离、曲线的方向发展,以往的矩形顶管施工已越来越难满足日益增加的大矩形断面结构施工需求,故矩形盾构隧道法施工应运而生。以上海虹桥临空11-3地块地下连通道工程为背景,对大断面矩形盾构设备进行了介绍,并对矩形盾构法隧道推进施工中的土压力管理、侧向偏转控制技术进行了阐述,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盾构隧道 矩形盾构设备 侧向偏转控制 土压力管理
下载PDF
巨型风力发电设备
15
作者 李福秀 《风力发电》 2004年第3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巨型风力发电设备 偏转控制系统 叶轮 可编程序调节器 三菱重工公司
下载PDF
纯平新贵
16
作者 许振新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1年第46期58-58,共1页
透析对象:三星753DFX卖点推荐:该款新品成功解决了显示器边角部分的图像几何变形 和扭曲的问题,更好地避免了边角散焦和失真。
关键词 显示器 图像清晰度 分辨率 三星公司 偏转控制系统 清晰聚焦枪
下载PDF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航远 吴志刚 +2 位作者 杨超 戴玉婷 马成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08-2016,共9页
机动载荷减缓能有效降低飞机结构重量并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因此在飞机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滚转机动载荷减缓技术的实际应用,对多控制面联合偏转的机动载荷减缓控制方法进行了风洞试验验证。设计小展弦比正常式布局战斗机... 机动载荷减缓能有效降低飞机结构重量并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因此在飞机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滚转机动载荷减缓技术的实际应用,对多控制面联合偏转的机动载荷减缓控制方法进行了风洞试验验证。设计小展弦比正常式布局战斗机风洞试验模型、滚转及限位装置、试验模型测控系统、零度保持回路以及机动载荷减缓控制系统,采用两种不同控制面组合的多控制面联合偏转控制律开展试验并测试载荷减缓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基准控制,多控制面联合偏转的控制律能有效减缓飞机机动过程中的附加机动载荷。采用尾翼以及机翼后缘外侧(TEO)控制面联合偏转的控制律1的机翼弯矩和扭矩减缓率分别为30.1%和38.0%,尾翼弯矩和扭矩减缓率分别为57.9%和12.5%;采用尾翼、TEO以及机翼后缘内侧(TEI)控制面联合偏转的控制律2的机翼弯矩和扭矩减缓率分别为33.0%和35.5%,尾翼弯矩和扭矩减缓率分别为45.7%和5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转机动 载荷减缓 控制偏转 模型设计 主动控制 风洞试验
下载PDF
Control Schemes for Driving Electro-optic Array Beam Deflectors
18
作者 GONG Xiang-dong LI Jing-zhen YANG Jing XU Ping HUANG Hong-bin 《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 CAS 2006年第1期67-72,共6页
The beam deflectors based on electro-optic phased array(EOPA) is mainly described, and then an analysis on existing control schemes for driving the EOPA beam deflectors, based on custom hard-wired electronics or bas... The beam deflectors based on electro-optic phased array(EOPA) is mainly described, and then an analysis on existing control schemes for driving the EOPA beam deflectors, based on custom hard-wired electronics or based on software in a microcontroUer, is made. Compared with these, a driving and control system for a multi-channel EOPA beam deflector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control assignment is implemented with 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chip. For different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wo control schemes, one with the serial scheme and another with the parallel scheme, have been explored and rapidly prototyped in Xilinx FPGA chips. With the control structures for the EOPA beam deflector, scanning rates of 588 kHz and 5 MHz can be respectivelv reac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 deflection Electro-optic phased array Driving control Rapidly prototyping
下载PDF
Enhanced Deflection of Light Ray by Atomic Ensemble on Coherent Population Oscillation
19
作者 LU Jing ZHOU Lan KUANG Le-Man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39-144,共6页
In recent experiments [e.g., Nature Physics 2 (2006) 332], the enhanced light deflection in an atomic ensemble due to inhomogeneous fields is demonstrat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aJly induced transparency (EIT) base... In recent experiments [e.g., Nature Physics 2 (2006) 332], the enhanced light deflection in an atomic ensemble due to inhomogeneous fields is demonstrat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aJly induced transparency (EIT) based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a different mechanism for the similar phenomenon of the enhanced light deflection. This mechanism is based on the coherent population oscill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hole burning in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The medium causing the deflection of probe light is an ensemble of two-level atoms manipulated by a strong controlled field on the two photon resonances. In the large detuning condition, the response of the medium to the pump field and signal field is obtained with steady state approximation. And it is found that after the probe field travels across the medium, the signal ray bends due to the spatial-dependent profile of the control b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erent population oscillation atomic response large detuning
下载PDF
Research on controlling long-term performance by tensioning post tendon of long-span continuous rigid-frame bridges 被引量:1
20
作者 HE Mingxuan ZHENG Yifeng ZHAO Qun 《Global Geology》 2013年第4期213-216,共4页
The problems like cracking of the girder in the mid-span and the ever-increasing vertical deflection appear during the long term usage of the long-span continuous rigid-flame bridge. Post-tension tendon with re- serve... The problems like cracking of the girder in the mid-span and the ever-increasing vertical deflection appear during the long term usage of the long-span continuous rigid-flame bridge. Post-tension tendon with re- served duct can increase the pre-stress of the main beam effectively, and decrease the long term span defle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irder.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per tension position is very crucial to optimis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bridge and control the deflection increase.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en- gineering,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f post-tension tendon ( including top-, web- and bottom plate tendons) on the stress and deflection of the main beam, and find out the optimal position of post tend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rigid-frame bridge long term performance post tendon optimal tension posi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