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停流法及快速反应动力学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骊 杨惠星 《大学化学》 CAS 1990年第1期37-40,共4页
自动停流技术可测得半寿期为几毫秒的化学反应速度,是测定快反应动力学基本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来,停流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在化学分析中已获得广泛应用.停流法首次用于化学分析是在1969年.我国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这方面应用... 自动停流技术可测得半寿期为几毫秒的化学反应速度,是测定快反应动力学基本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来,停流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在化学分析中已获得广泛应用.停流法首次用于化学分析是在1969年.我国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这方面应用的报道.本文就停流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于化学分析的特点作一初步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流法 基本原理 化学分析
下载PDF
停流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方馥 邹道忠 陈立民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8-39,43,共3页
介绍停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点,综述该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停流法 动力学分析 环境监测
下载PDF
快速反应动力学中的停流法
3
作者 王友祥 宋其信 蔡国春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1期32-36,共5页
本文主要讨论快速反应动力学中停流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同时重点讨论了用高压下的停流法来研究N-甲基-5,10,15,20-四苯基卟吩在N,N-二甲酰胺中的金属化作用。
关键词 停流法 金属化 速率常数 活化体积
下载PDF
一阶导数停流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游文玮 刘彦 王尊本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242-244,共3页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在新亚铜试剂存在下能被Cu2 + 氧化而产生Cu+ 络合物, 该络合物在454nm 处有特征吸收. 采用导数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GSH. 系统研究了导数动力学方法的实验条件, 并对流动注射装置进...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在新亚铜试剂存在下能被Cu2 + 氧化而产生Cu+ 络合物, 该络合物在454nm 处有特征吸收. 采用导数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GSH. 系统研究了导数动力学方法的实验条件, 并对流动注射装置进行改进, 保证导数光谱峰高的准确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 加入导数技术可基本消除因采样时间不准给流动注射方法带来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数光度 催化动力学 分光光度 停流法 还原型谷胱甘肽
原文传递
微量热法用于细菌分类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颜承农 刘义 +2 位作者 上官云凤 宋昭华 屈松生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52-255,共4页
用现代热化学方法──微量热法,采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热导式热量计)、停流法,分别测定了大肠杆菌、吉氏类杆菌等20种细菌的生长代谢热谱图。这些具有各自的特征且重现性良好的热谱图,可作为细菌分类鉴别的“指纹图”,并... 用现代热化学方法──微量热法,采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热导式热量计)、停流法,分别测定了大肠杆菌、吉氏类杆菌等20种细菌的生长代谢热谱图。这些具有各自的特征且重现性良好的热谱图,可作为细菌分类鉴别的“指纹图”,并对获得细菌的特征“指纹图”所必须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热 停流法 细菌鉴别 热谱图
下载PDF
锌、镉及汞卟啉生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阮文娟 朱志昂 +5 位作者 林华宽 陈正华 陈红卫 杨秀檀 邵迎 陈荣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5-343,共9页
对四-间甲基-苯基卟啉H2T(m-CH3)PP与Zn(Ⅱ)、Cd(Ⅱ)、Hg(Ⅱ)在丙酮中、四苯基卟啉H2TPP与Zn(Ⅱ)在丙固和DMF中的生成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和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反应机理,用非线性拟合的... 对四-间甲基-苯基卟啉H2T(m-CH3)PP与Zn(Ⅱ)、Cd(Ⅱ)、Hg(Ⅱ)在丙酮中、四苯基卟啉H2TPP与Zn(Ⅱ)在丙固和DMF中的生成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和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反应机理,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各基无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合理解释了锌、镉、汞卟啉生成反应体系的区别,探讨了温度和溶剂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生成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停流法
下载PDF
非对称取代卟啉锌、镉的生成反应动力学及动力学盐效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刚 朱志昂 +4 位作者 阮文娟 邵迎 林华宽 王传忠 陈荣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41,共7页
本文报道应用停流方法对非对称取代卟啉[5-(4-乙酰氨基苯基)-10,15,20-三(4-甲基苯基)卟啉](H2T(p-CH3)3(p-NHCOCH3)PP)与Zn(Ⅱ)、Cd(Ⅱ)在丙酮中的生成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本文报道应用停流方法对非对称取代卟啉[5-(4-乙酰氨基苯基)-10,15,20-三(4-甲基苯基)卟啉](H2T(p-CH3)3(p-NHCOCH3)PP)与Zn(Ⅱ)、Cd(Ⅱ)在丙酮中的生成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反应机理,并用非线性拟合和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了生成反应各基元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同时还探讨了温度,溶剂效应、动力学盐效应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并对锌、镉两种卟啉在生成机理及生成反应速率上的差异给予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卟啉 生成反应动力学 锌卟啉 镉卟啉 停流法
下载PDF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东华 徐晓明 +1 位作者 周文婷 韩国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27-1931,共5页
采用停流法并结合Aniannson-Wall理论,研究了联接基为(CH2)2,(CH2)3,(CH2)4和(CH2)6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破坏过程.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弛豫时间(τ2)与联接基的长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反离子... 采用停流法并结合Aniannson-Wall理论,研究了联接基为(CH2)2,(CH2)3,(CH2)4和(CH2)6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破坏过程.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弛豫时间(τ2)与联接基的长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反离子的浓度以及温度有关.随联接基长度的增加,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弛豫时间缩短.当温度高于293K时,随着反离子浓度的增加,1/τ2将出现一个最低值.根据核化焓结果提出了不同的联接基长度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胶束形成-破坏过程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停流法 弛豫时间
下载PDF
囊泡形成和破坏的动力学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文婷 徐晓明 +1 位作者 蓝琴 韩国彬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279-2284,共6页
利用停流装置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复配形成囊泡的过程和囊泡破坏过程的动力学性质,并结合动态光散射技术和电子透射显微镜探索囊泡形成和囊泡破坏过程的机理.动态光散射和电子透射显微镜的研究结果... 利用停流装置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复配形成囊泡的过程和囊泡破坏过程的动力学性质,并结合动态光散射技术和电子透射显微镜探索囊泡形成和囊泡破坏过程的机理.动态光散射和电子透射显微镜的研究结果表明囊泡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混合胶团→柔性的长棒状聚集体→"非平衡囊泡"→平衡囊泡,而与其对应的粒度分散度则呈现"单分散性→多分散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此外,动力学结果表明囊泡形成过程很长,但其活化能不大,这意味着囊泡形成过程的控制步骤可能不是活化能控制.而相对于囊泡的形成,囊泡的破坏过程是十分迅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泡 表面活性剂 停流法 临界堆积常数
下载PDF
钒酸根影响人红细胞膜的动力学模型
10
作者 张天蓝 王夔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7-474,共8页
采用停流和平衡荧光淬灭技术研究了钒酸根对人红细胞膜的影响 ,并结合跨膜转运实验结果 ,提出了一个动力学模型 .跨膜转运显示两个阶段 ,其半衰期τf1/2和τs1/2 分别为 4.8和 45min .平衡荧光淬灭的半高浓度K1/2 为 0 .2 7mmol·L... 采用停流和平衡荧光淬灭技术研究了钒酸根对人红细胞膜的影响 ,并结合跨膜转运实验结果 ,提出了一个动力学模型 .跨膜转运显示两个阶段 ,其半衰期τf1/2和τs1/2 分别为 4.8和 45min .平衡荧光淬灭的半高浓度K1/2 为 0 .2 7mmol·L-1.停流荧光实验呈现一个较快的荧光增强过程和一个较慢的荧光衰减过程 ,其半衰期tf1/2和ts1/2 分别为~ 1s和 1~ 2min .研究表明 ,膜蛋白在其荧光被淬灭之前和同时 ,经历了一系列构象变化过程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是钒酸根与细胞膜之间 3种不同的相互作用 :( 1 )钒酸根与细胞膜 (包括磷脂与膜蛋白 )之间远程的、非专一性相互作用 ,( 2 )钒酸根与膜蛋白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 ,( 3)钒酸根在膜蛋白上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根 人红细胞膜 膜蛋白 停流法 动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