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中国建设——消除健康不均衡专家共识 被引量:3
1
作者 马亚楠 彭雯 +32 位作者 吴谦 陈佳鹏 曾令霞 王耀刚 闻德亮 王友发 马富兵 王永进 王华 王旭峰 冯子健 成果 任明辉 刘世勇 刘洋 刘蓉 许庆丽 孙晓敏 牟建军 杨琪 陈云国 郑晓瑛 苟波 赵莉 贺丹 聂鹏 贾鹏 柴广翰 党静萍 常文辉 梁万年 鲁向锋 戴江红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健康不均衡一直是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动,尤其是近年来成功实施的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目前我国地区间和部分人群间的... 健康不均衡一直是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动,尤其是近年来成功实施的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目前我国地区间和部分人群间的健康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亟需有效的行动和共识来应对该项挑战。基于国内外相关行动策略和研究成果,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等机构的35位权威专家经过多轮研究讨论,形成了《健康中国建设—消除健康不均衡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共识》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健康不均衡的问题与挑战、责任与策略、行动与路径,并提出了一系列未来行动的建议,旨在消除当前我国健康不均衡,推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消除健康不均 慢性病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世界医学协会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报告 被引量:2
2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13,共1页
社会是人类相互有机联系、互利合作形成的群体,反过来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产生重要影响。吸烟、饮酒、久坐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现代社会诸多疾病的诱因,而这些诱因归根究底又是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如社会经济资源越匮乏的人,其... 社会是人类相互有机联系、互利合作形成的群体,反过来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产生重要影响。吸烟、饮酒、久坐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现代社会诸多疾病的诱因,而这些诱因归根究底又是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如社会经济资源越匮乏的人,其吸烟越多,饮食越差,身体锻炼越少。因此世界医学协会倡导各国政府、民间组织和医学专家从社会根源入手控制疾病,促进健康,减少健康不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社会决定因素 健康不均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因果效应及分层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波 谭徐媛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4,共15页
快速城镇化引发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居住环境的变化,对居民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设绿色空间促进居民接触自然环境并缓解心理压力已成为重要的健康干预措施。现有关于绿色空间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大多采用横断面设计,难以识... 快速城镇化引发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居住环境的变化,对居民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设绿色空间促进居民接触自然环境并缓解心理压力已成为重要的健康干预措施。现有关于绿色空间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大多采用横断面设计,难以识别两者的因果关系,且缺乏探讨绿色空间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效应的差异性。论文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基于2016年和2019年跟踪调查的1020份东湖绿道周边居民的问卷数据,在控制邻里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自然实验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空间干预与居民心理健康变化的因果关系,并结合分层分析方法揭示绿色空间对于不同社会群体心理健康的因果效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①绿色空间干预显著促进了实验组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②绿色空间干预对心理健康的因果效应在不同性别和教育程度的群体中无显著差异,而在不同职业和收入水平的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绿色空间干预仅显著提升了未就业群体、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而言,大型绿色空间的建设显著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对于未就业、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等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更显著。绿色空间干预对于改善居民心理健康、缓解由社会经济地位差异造成的心理健康受益不均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心理健康 因果效应 健康受益不均 自然实验
原文传递
中国慢性病防控区域不均衡及潜在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李铁梅 王婷婷 +5 位作者 彭雯 袁琳 孙孟姊 王定康 王耀刚 王友发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859-866,共8页
目的描述中国东、中、西部慢性病防控的区域不均衡现状,并探讨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东部的北京市和上海市,中部的湖北省和河南省、西部的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采用基尼指数计算我国东、中、西... 目的描述中国东、中、西部慢性病防控的区域不均衡现状,并探讨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东部的北京市和上海市,中部的湖北省和河南省、西部的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采用基尼指数计算我国东、中、西部慢性病负担与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对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及其危险因素现状进行描述。结果东、中、西部3个地区的慢性病标化死亡率(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MR)及6 km以内初级卫生保健中心比例的基尼指数分别为0.621和0.610,我国东部地区慢性病标化死亡率最低,中部其次,西部最高;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西部地区,且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较高。结论中国慢性病防控区域不均衡且差异大,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加重,西部农牧区居民的慢性病防控情况远低于东部和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健康不均 潜在影响因素 预防与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