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功能在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老帼慧 李一兰 +3 位作者 温露月 关力杰 老洪尧 曾奕彬 《广州医药》 2012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间的认知功能情况。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组、正常对照组各30例。采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连线测验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数字符号、图形视觉再生测验,...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间的认知功能情况。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组、正常对照组各30例。采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连线测验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数字符号、图形视觉再生测验,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组比正常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亲属组有明显的损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健康亲属均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其中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亲属的认知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健康亲属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的健康一级亲属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老帼慧 杨蝉娟 +5 位作者 关力杰 吴逢春 老洪尧 李一兰 林鄞 曹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的异同点。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两类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各50名、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marking test,TMT)A和B、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的异同点。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两类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各50名、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marking test,TMT)A和B、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威斯康星卡片、汉诺塔(Hanoi tower,HOT)评估被试者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间数字符号总分、TMT-A时间、数字广度(总分及倒背)、视觉图形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总分、WSCT持续错误数、HOT总分及完成任务数等成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精神分裂症亲属组上述所有指标的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双相障碍亲属组仅数字符号、TMT-A时间、数字广度总分及倒背、言语流畅性总分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亲属组的图形视觉再生、HOT总分及完成任务数均比双相障碍亲属组差(均P<0.05)。结论两类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均存在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精神分裂症亲属的认知缺陷更显著,提示认知缺陷既是两类精神疾病共同的遗传易感因素,但又在两类疾病的家系中的遗传负荷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健康一级亲属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P50感觉门控对照研究
3
作者 王俊清 许崇涛 +1 位作者 江丽芸 温碧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不同诱发模式P50感觉门控的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自愿者(对照组)的脑听觉诱发电位P50,计算P50抑制率,比较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不同诱发模式P50感觉门控的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条件-测试刺激模式和刺激序列模式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自愿者(对照组)的脑听觉诱发电位P50,计算P50抑制率,比较3组间的差异性.结果 条件-测试刺激模式中,亲属组T-P50波幅显著低于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5),P50抑制显著强于患者组、弱于对照组(P<0.05);刺激序列模式中,亲属组、对照组P50波幅显著低于患者组(P<0.05),P50抑制显著强于患者组(P<0.05),亲属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两种诱发模式P50感觉门控功能表现不一致,可能具有不同的中枢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健康一级亲属 脑听觉诱发电位 P50感觉门控 条件-测试刺激模式 刺激序列模式
下载PDF
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及其亲属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关力杰 李烜 +6 位作者 李卓丽 蒋泽宇 邓文皓 林鄞 周婷 郝小玉 曹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障碍患者及其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有和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I型患者各52例、正常对照52名,3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同样匹配的两组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各28例和正常对... 目的探讨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障碍患者及其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有和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I型患者各52例、正常对照52名,3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同样匹配的两组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各28例和正常对照28名。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 Marking Test,TMT)、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测验、汉诺塔(Tower of Hanoi,TOH)、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card sorting test,WCST)评估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比较各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患者研究中,3组间数字符号测验、TMT-A、B时间,数字广度(顺、倒、总分)、图像再生总分,WCST(分类数、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TOH(完成任务数、计划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和无家族史患者组的比较中,仅前者的TOH计划时间(执行功能)长于后者(P<0.01),但在控制病期及测评前的稳定时间后两组间则无差异(P>0.05)。亲属研究中,3组间TMT-A时间、WCST分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个亲属组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和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及其健康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均未见差异,未支持高遗传负荷家系中认知功能缺陷更明显的研究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家族史 健康一级亲属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