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死亡风险的中国不同气温带气温预警阈值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君乐 俞敏 +15 位作者 周脉耕 周纯良 肖义泽 黄彪 许燕君 孟瑞琳 赵亮 胡建雄 何冠豪 许晓君 刘涛 肖建鹏 曾韦霖 郭凌川 李杏 马文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39-1146,共8页
目的估算中国不同气温带气温健康预警的阈值,为发展基于死亡风险的气温健康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7年全国364个县、区作为研究点的死亡与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ion lag non-linear model,DLNM)... 目的估算中国不同气温带气温健康预警的阈值,为发展基于死亡风险的气温健康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7年全国364个县、区作为研究点的死亡与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ion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和多变量Meta方法分析气温与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划分气温预警阈值。结果研究期间日平均气温16.0℃,日平均相对湿度73.0%,日均死亡人数为8.3例。不同气温带的气温-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总体上呈倒"J"型。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以及南亚热带冷效应低风险气温范围分别9.1~13.8℃、0.1~19.3℃、8.8~24.3℃以及9.9~25.3℃,中风险分别为1.8~9.1℃、-6.1~0.1℃、1.5~8.8℃以及4.8~9.9℃,高风险分别为<1.8℃、<-6.1℃、<1.5℃以及<4.8℃;热效应低风险气温范围分别为23.4~24.8℃、28.6~29.3℃、27.2~29.5℃以及28.2~28.6℃,中风险分别为24.8~26.1℃、29.3~30.1℃、29.5~31.0℃以及28.6~29.0℃,高风险分别为>26.1℃、>30.1℃、>31.0℃以及>29.0℃。所有气温带在高温端的日均死亡人数均随着风险等级增加而升高,而除了暖温带+北亚热带外,其他气温带在低温端的日均死亡人数随着风险等级增加而升高。结论基于死亡风险可以确定气温预警的阈值并进行预警等级划分,预警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气温 健康预警阈值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