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化滞方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庄瑞斐 徐逸 +2 位作者 金玺 许琰杰 陈亮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滞方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6只健康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秦组及健脾化滞方低、中、高剂量组。通过饮用3%... 目的:探讨健脾化滞方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6只健康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秦组及健脾化滞方低、中、高剂量组。通过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建立急性UC小鼠模型,健脾化滞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145.8、291.5、583.0 g/L健脾化滞方溶液,美沙拉秦组小鼠灌胃给予10 g/L美沙拉秦溶液。观察各组小鼠症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速率法和终点法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肌酐(Cre)、尿酸(UA)、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与结肠组织中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的水平。结果:健脾化滞方可有效改善急性UC小鼠便血、腹泻等临床症状,改善其体质量的下降及小鼠结肠长度的缩减,并能降低小鼠DAI评分(P<0.05),减轻结肠组织病理炎症损伤程度,降低血清和结肠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P<0.05,P<0.01),提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健脾化滞方对急性UC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修复UC小鼠结肠黏膜局部损伤,调节血清及结肠组织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滞方 溃疡性结肠炎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原文传递
健脾化滞方对脾虚湿热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亮 顾庆华 +3 位作者 景姗 杨芳 许琰杰 徐逸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0-687,共8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滞方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差异菌属变化,结合血清学指标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门诊2016年8月—2017年6月诊治的36例脾虚湿热型(轻中度慢性复发型)UC患者并另选15名健康者。患者组给予健脾化滞... 目的观察健脾化滞方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差异菌属变化,结合血清学指标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门诊2016年8月—2017年6月诊治的36例脾虚湿热型(轻中度慢性复发型)UC患者并另选15名健康者。患者组给予健脾化滞丸10 g,每天3次,连续4周,检测健康者及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水平,比较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IL-23、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水平,运用16S rDNA测序与技术分析健康者群及脾虚湿热型UC患者治疗前后肠道粪便菌群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ESR、TNF-α、IL-12、IL-23降低(P<0.01,P<0.05),IL-10表达升高(P<0.05),其他指标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OTU数量明显增多,在科水平上巴斯德氏菌科、肠杆菌科相对表达含量下降,普雷沃氏菌科、氨基酸球菌科比例上升。在属水平上巨球形菌属、副沙门氏菌属、厌氧菌属、毛螺菌属丰度下降,巨细胞菌属、氨基酸球菌属比例上升。在种水平上脆弱拟杆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属下g_Escherichia-Shigel a_Unclassified、厌氧菌属下的g_Anaerostipes_Unclassified比例下降,巨单胞菌属下g_Megamonas_Unclassified、氨基酸球菌属下的g_Acidaminococcus_Unclassified比例上升,且治疗后菌群组成结构、丰度趋近于健康组。结论健脾化滞方对脾虚湿热型UC患者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加拟杆菌丰度,减少致病菌繁殖作用,并调节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局部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滞方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Toll样受体4 中药
原文传递
“健脾调肝化滞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抑郁3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峰 景姗 曹红艳 《江苏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调肝化滞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抑郁患者临床疗效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粪便钙卫蛋白、血清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夹滞证且抑郁评分大于正常的UC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健脾调肝化滞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抑郁患者临床疗效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粪便钙卫蛋白、血清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夹滞证且抑郁评分大于正常的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最终每组各完成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健脾调肝化滞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疾病活动度(DAI)积分、中医证候积分、SDS评分、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粪便钙卫蛋白、DA、5-H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1)。2组患者治疗后DAI积分、中医证候积分、SDS评分和CRP、粪便钙卫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ESR明显减慢(P<0.01),血清DA、5-HT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调肝化滞方能更好地改善UC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抑制炎症反应,同时在改善抑郁症状和升高血清DA、5-HT水平上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抑郁 调肝 多巴胺 5-羟色胺 肝郁 美沙拉嗪缓释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