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热祛湿健脾治疗婴儿湿疹的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臧秀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第11期37-37,共1页
婴儿湿疹是发生于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好发于2~3个月婴儿的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可累及。初发皮疹为对称分布的红斑,逐渐出现皮疹、丘疹、丘疱疹、水疱,常因搔抓、摩擦导致水疱破损,形成渗出糜... 婴儿湿疹是发生于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好发于2~3个月婴儿的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可累及。初发皮疹为对称分布的红斑,逐渐出现皮疹、丘疹、丘疱疹、水疱,常因搔抓、摩擦导致水疱破损,形成渗出糜烂面,水疱干涸后形成黄色结痂,感染后形成脓痂。因其病因不完全清楚,临床多采用抗炎、抗组胺,外用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但易复发,日久不愈。中医文献中对婴儿湿疹早有论述,称之为“奶癣”。《诸病源候论》中说:“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湿疹 健脾治疗 清热祛湿 《诸病源候论》 亚急性湿疹 糖皮质激素 对称分布 对症治疗
下载PDF
健脾补肾法治疗骨肉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17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葆青 杨伟毅 石宇雄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41-843,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为主中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肉瘤术后第一疗程化疗的异环磷酰胺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病人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自拟的健脾补肾中药(黄芪、当归、...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为主中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肉瘤术后第一疗程化疗的异环磷酰胺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病人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自拟的健脾补肾中药(黄芪、当归、太子参、白术、补骨脂、鹿角胶等)。对照组口服鲨甘醇、利血生、肌酐,均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升高白细胞总有效率分别为88.23%和6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白细胞变化以及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自拟健脾补肾方有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的功效。对化疗有减毒增效的作用,并可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瘤/并发症 白细胞减少/中医药疗法 药/治疗应用 补肾药/治疗应用
下载PDF
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8
3
作者 项静 李志农 张镝 《陕西中医》 2016年第4期426-427,共2页
目的:观察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平肝减压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效果... 目的:观察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平肝减压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1.5%,效果显著率为77.5%,均高于对照组(82.0%,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明显较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干咳、头痛头晕、低血压发生率较低。结论: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不仅降压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疗法 剂/治疗应用 @平肝降压汤
下载PDF
中医健脾干预治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贝 杨金坤 赵立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73-75,共3页
目的:该研究在前期初步建立胃癌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诊疗规范基础上,通过对胃癌病例的随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获得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干预治疗胃癌患者进行胃癌特异性量表(EORTC QLQ-STO22量表)跟踪评定,评价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干预治疗对... 目的:该研究在前期初步建立胃癌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诊疗规范基础上,通过对胃癌病例的随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获得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干预治疗胃癌患者进行胃癌特异性量表(EORTC QLQ-STO22量表)跟踪评定,评价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干预治疗对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EORTC QLQ-STO22量表跟踪评定108例胃癌术后患者,其中54例在上海市龙华医院肿瘤一科予中药干预治疗,余54例为单纯术后化疗患者。主要观察指标:随访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EORTC QLQ-STO22量表计分方法进行评定,根据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进行化疗毒副反应评定,并计算复发转移率。结果:干预后患者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等症状分值均低于干预前(P<0.05),总体不适症状改善较明显。干预组的复发转移率为9.4%,低于对照组的28.3%,并且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健脾干预治疗胃癌术后患者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抗癌药物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医健脾治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健脾消积汤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豆玉凤 史艳平 《陕西中医》 2016年第7期812-813,共2页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厌食症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甘草锌颗粒治疗,同时治疗组加服健脾消积汤,对照组加服复方胰酶片,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患儿在食...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厌食症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甘草锌颗粒治疗,同时治疗组加服健脾消积汤,对照组加服复方胰酶片,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患儿在食欲、食量、精神状态及血清锌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锌水平升高,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积汤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血清锌水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剂/治疗应用 @消积汤 甘草锌颗粒
下载PDF
益气活血健脾法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放射性肝损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增虎 王明贤 +2 位作者 刘秀芳 宁宇 李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17-218,221,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健脾法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放射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入选49例Ⅰ-Ⅱ级放射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25例,采用益气活血健脾法组方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24例,单纯输注门冬氨酸...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健脾法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放射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入选49例Ⅰ-Ⅱ级放射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25例,采用益气活血健脾法组方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24例,单纯输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1疗程治疗后均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清铁蛋白(SF)。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Bil、ALT、AST、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LT、AST、SF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健脾法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放射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法/治疗应用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应用 放射性肝损伤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健脾益气方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合并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军 刘存勇 《陕西中医》 2017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研究健脾益气方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合并肺炎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88例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调节电解质、改善脑循环及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研究健脾益气方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合并肺炎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88例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调节电解质、改善脑循环及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3%,显著低于治疗组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益气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效果肯定,能够显著缩短退热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疗法 剂/治疗应用 足三里 关元 气海
下载PDF
健脾益肠散合固本保元腹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杰民 黄盛文 +5 位作者 董菲洛 张光奇 刘军 王敏 胡浩 刘哲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合固本保元腹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UC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口服健脾益肠散和脐敷固本保元腹袋;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泼尼松。2组均给药2个疗程,...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合固本保元腹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UC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口服健脾益肠散和脐敷固本保元腹袋;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泼尼松。2组均给药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TNF-αI、L-8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4.4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2组患者血清TNF-αI、L-8均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8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肠散和固本保元腹袋治疗UC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益肠散/治疗应用 固本保元腹袋 血清TNF-Α 血清IL-8
下载PDF
健脾补肾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海军 李东 孙殿兴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健脾补肾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一般保肝、降酶药,疗程8周。观察健脾补肾中药临床综合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健脾补肾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一般保肝、降酶药,疗程8周。观察健脾补肾中药临床综合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及71.1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改善肝脏影像学方面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补肾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补肾中药/治疗应用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疏肝健脾汤治疗原发性肝癌58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敏 李少华 郝冰 《中医研究》 2012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方法:58例患者给予西医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疏肝健脾汤治疗,观察症候积分疗效。结果:显著改善20例,部分改善30例,无改善8例,改善率占86.2%。结论:疏肝健脾汤配合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
关键词 疏肝汤/治疗应用 原发性肝癌/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健脾养骨汤合用温针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文利 齐亮 +1 位作者 陈平国 罗文轩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533-534,共2页
目的:观察健脾养骨汤合用温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6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健脾养骨汤(药由黄芪、山药、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等组成),并配合使用温针,对照组给予口服钙尔奇D 600片,1片/次,2次/d。疗... 目的:观察健脾养骨汤合用温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6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健脾养骨汤(药由黄芪、山药、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等组成),并配合使用温针,对照组给予口服钙尔奇D 600片,1片/次,2次/d。疗程均为3个月。观测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养骨汤合用温针能增强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中医药疗法 养骨汤/治疗应用 温针
下载PDF
健脾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肖达民 吴艳华 +1 位作者 石艳红 孙升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观察运脾法及其组方"健脾增食颗粒"对小儿厌食症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该方对增食欲素(orexin)、瘦素(leptin)以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随机平等对照方法,按1∶1比例将厌食症儿童分为... 【目的】观察运脾法及其组方"健脾增食颗粒"对小儿厌食症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该方对增食欲素(orexin)、瘦素(leptin)以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随机平等对照方法,按1∶1比例将厌食症儿童分为观察组(给予健脾增食颗粒治疗)30例,对照组(予健胃消食片治疗)30例。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leptin、NPY、orexi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健脾增食颗粒在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食欲、食量、体质量和其他症状体征的变化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健胃消食片(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NPY、orexin增高,leptin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脾法及其组方健脾增食颗粒能够降低瘦素,升高增食欲素和神经肽Y的水平,使其处于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从而对下丘脑食欲调节中枢产生影响而促进摄食,是该方治疗小儿厌食症发挥作用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食颗粒/治疗应用 小儿厌食症/中药疗法 增食欲素/血液 瘦素/血液 神经肽Y/血液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治疗肝肾阴虚兼脾气虚肝癌30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罗春蕾 周荣耀 《中医研究》 2010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治疗肝肾阴虚兼脾气虚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肿瘤科肝肾阴虚兼脾气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补肾...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治疗肝肾阴虚兼脾气虚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肿瘤科肝肾阴虚兼脾气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补肾健脾方及复方斑蝥胶囊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评估记录患者中医证候、Karnofsky评分,同时检测并记录患者血清VEGF水平、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免疫功能等理化指标,统计并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GT、CD4、NK、VEGF、AFP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分析提示中医证候变化与VEGF及AF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P<0.05),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r<0.5)。结论:补肾健脾方治疗肝肾阴虚兼脾气虚肝癌患者疗效明确,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VEGF、AFP及GGT水平,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示该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能途径之一是下调VEGF水平,抑制肿瘤血管内皮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方/治疗应用 原发性肝癌/中医药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小儿健脾颗粒治疗脾虚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洪玲 任友权 +1 位作者 龙子江 陈明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8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目的:研究小儿健脾颗粒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和昆明种小鼠,分别用利血平注射、大黄灌胃造成脾虚模型。将模型动物分组,并设立正常组。测定各组动物血清淀粉酶含量、木糖吸收、耐寒耐力和免疫器官的重量;用炭末推... 目的:研究小儿健脾颗粒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和昆明种小鼠,分别用利血平注射、大黄灌胃造成脾虚模型。将模型动物分组,并设立正常组。测定各组动物血清淀粉酶含量、木糖吸收、耐寒耐力和免疫器官的重量;用炭末推进法测定肠管运动变化;用溶血素抗体生成法检测免疫功能。结果:小儿健脾颗粒可增加脾虚大鼠的血清淀粉酶含量和木糖吸收;显著增加脾虚小鼠的耐力和耐寒能力;明显抑制脾虚小鼠的肠管运动;显著增加脾虚小鼠的免疫力。结论:小儿健脾颗粒治疗脾虚证的作用与促进消化和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中医药疗法 @小儿颗粒/治疗应用 大鼠 小鼠
下载PDF
穴位埋线合健脾止呕方联合常规补液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35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久现 胡小芳 +1 位作者 陈萍 张晓丹 《中医研究》 2019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合健脾止呕方联合常规补液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妊娠剧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联合健脾止呕方(太子参、白术、...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合健脾止呕方联合常规补液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妊娠剧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联合健脾止呕方(太子参、白术、茯苓、姜半夏、姜竹茹、苏梗、木香、砂仁、生姜、大枣、炙甘草)口服,1 d 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饭后温服。两组均药物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穴位埋线1次,1个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2.86%。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健脾止呕方治疗妊娠剧吐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所需时间,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剧吐/治疗 穴位埋线 止呕方/治疗应用 胃虚弱 症状积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健脾利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116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瑜 倪青 《陕西中医》 2017年第9期1218-1219,共2页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2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进行糖尿病常规降糖治疗,口服二甲双胍、磺脲类降糖药、阿卡波糖等药物,降脂药选用阿托伐他汀...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2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进行糖尿病常规降糖治疗,口服二甲双胍、磺脲类降糖药、阿卡波糖等药物,降脂药选用阿托伐他汀钙10mg。治疗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运用健脾祛痰利湿法,给予中药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高于对照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健脾利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临床疗效较好,在降低血脂、血糖和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优于单纯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利湿/治疗应用 脂代谢紊乱
下载PDF
固本健脾方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瓮恒 马作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4期308-309,共2页
对99例老年痴呆患者用固本健脾方治疗并与西医治疗96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固本健脾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
关键词 痴呆 老年性/中医药疗法 固本方/治疗应用
下载PDF
健脾消脂方联合运动饮食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凌鹰 郑超 +4 位作者 张鑫 周振华 朱晓骏 高月求 孙学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261-263,316,共4页
目的:评价健脾消脂方联合运动饮食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NASH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健脾消脂方(0.5剂/次,2次/d,口服)联合运动饮食治疗。对照组患者... 目的:评价健脾消脂方联合运动饮食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NASH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健脾消脂方(0.5剂/次,2次/d,口服)联合运动饮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易善复(456 mg/次,3次/d,口服)联合运动饮食治疗。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值、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TG)、肝/脾CT比值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BMI、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0.05);治疗组患者肝/脾CT比值较治疗前升高了0.22±0.20,对照组患者升高了0.07±0.18;治疗组肝/脾CT比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0.05)。结论:健脾消脂方联合运动饮食疗法能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水平和肝/脾CT比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脂方/治疗应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功能 肝/CT比值
下载PDF
疏肝健脾理气活血法治疗特发性水肿30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晓华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29-930,共2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理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特发性水肿的疗效。方法采用疏肝健脾理气活血基本方(柴胡、香附、川芎、当归、枳壳、陈皮、苡仁、白术、益母草等)治疗特发性水肿30例;结果总有效率96.7%。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理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特发性水肿的疗效。方法采用疏肝健脾理气活血基本方(柴胡、香附、川芎、当归、枳壳、陈皮、苡仁、白术、益母草等)治疗特发性水肿30例;结果总有效率96.7%。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疏肝健脾,理气活血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中医药疗法 特发性 疏肝剂/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下载PDF
健脾调中消痞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建平 蔡翠珠 刘德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817-820,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55例。中药组给予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口服治疗,西药组给予... 【目的】观察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55例。中药组给予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口服治疗,西药组给予莫沙必利、兰索拉唑口服治疗。治疗持续1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随访半年,观察2组复发情况。【结果】(1)经过1个月治疗后,2组脘腹胀满、胃脘隐痛、纳差食少、嗳气呃逆等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对各项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2)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4.5%,优于西药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半年,中药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5.8%;西药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17.8%。中药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调中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虚气滞型 调中消痞方/治疗应用 胃转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