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偶极倾角对弓激波日下点距离和尾部张角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换只 吕建永 王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2-278,共7页
通过对IMP 8,Geotail,Magion 4和Cluster 1四颗卫星弓激波穿越数据的统计及拟合分析,定量研究了偶极倾角对弓激波日下点距离和尾部张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弓激波日下点距离随偶极倾角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且偶极倾角为负值时比其为正值时... 通过对IMP 8,Geotail,Magion 4和Cluster 1四颗卫星弓激波穿越数据的统计及拟合分析,定量研究了偶极倾角对弓激波日下点距离和尾部张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弓激波日下点距离随偶极倾角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大,且偶极倾角为负值时比其为正值时日下点距离增大的幅度更大;弓激波尾部张角随偶极倾角绝对值增大而减小;当偶极倾角由负变为正的时候,弓激波向地球一侧移动,同时尾部张角增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包含偶极倾角效应的弓激波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激波 偶极倾角 太阳风-磁层耦合
下载PDF
高密度极尖区的形成原因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超 刘文龙 +1 位作者 张典钧 张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31-3239,共9页
极尖区是太阳风进入磁层的一个重要窗口,极尖区密度是反映这一物理过程的重要参量,通常情况下极尖区密度约为1~10 cm-3,但有时卫星会观测到密度大于40 cm-3的极尖区,本文称之为高密度极尖区.我们分析了Cluster卫星2001—2009年的观测数... 极尖区是太阳风进入磁层的一个重要窗口,极尖区密度是反映这一物理过程的重要参量,通常情况下极尖区密度约为1~10 cm-3,但有时卫星会观测到密度大于40 cm-3的极尖区,本文称之为高密度极尖区.我们分析了Cluster卫星2001—2009年的观测数据,在470个极尖区穿越中找到28个高密度极尖区穿越事件并进行了统计研究,分析了高密度极尖区事件的形成原因,进而讨论了太阳风高效地进入极尖区的外部条件.结果表明:距正午的距离(|MLT-12|)较小,太阳风的密度高,低纬有磁层顶磁重联发生以及正偶极倾角都是观测到高密度极尖区事件的有利条件,并且当同时满足上述4个条件时,高密度极尖区事件发生率为100%;而低纬磁层顶磁重联以及大的正偶极倾角被认为是太阳风高效地进入极尖区的重要条件.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太阳风进入极尖区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区 高数密度 偶极倾角 太阳风
下载PDF
高纬磁层顶位形统计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林瑞淋 张效信 +2 位作者 刘四清 王永利 龚建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收集了1226个来自Cluster、Geotail、GOES、IMP8、Interball、LANL、Polar、TCl、THEMIS和Wind卫星磁层顶穿越事例,并主要利用时间推移使上游行星际磁场clock angle或等离子体变化特征与磁鞘中的相吻合方法为这些数据配对上来自ACE... 本文收集了1226个来自Cluster、Geotail、GOES、IMP8、Interball、LANL、Polar、TCl、THEMIS和Wind卫星磁层顶穿越事例,并主要利用时间推移使上游行星际磁场clock angle或等离子体变化特征与磁鞘中的相吻合方法为这些数据配对上来自ACE或Wind卫星5 min平均值太阳风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以及网上公布的1482个Hawkeye卫星磁层顶穿越点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高纬磁层顶在极隙区存在内凹结构,其内凹范围比较大;(2)磁层顶内凹位置明显受地磁偶极倾角控制,最内凹点所对应的天顶角和地磁偶极倾角大致呈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在南北半球大致呈反对称;(3)磁层顶内凹深度、内凹范围以及内凹中心不变纬度基本不受地磁偶极倾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顶位形 太阳风传输 地磁偶极倾角 内凹
下载PDF
弓激波模型的对比
4
作者 周悦 吕建永 +1 位作者 王明 袁换只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0-999,共10页
使用Cluster卫星的弓激波穿越数据,比较了Peredo弓激波模型、Merka弓激波模型、Chao弓激波模型和Lu弓激波模型在极端太阳风条件、偶极倾角较大和平静太阳风条件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Peredo模型在极端太阳风条件和平静太阳风条件下的... 使用Cluster卫星的弓激波穿越数据,比较了Peredo弓激波模型、Merka弓激波模型、Chao弓激波模型和Lu弓激波模型在极端太阳风条件、偶极倾角较大和平静太阳风条件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Peredo模型在极端太阳风条件和平静太阳风条件下的预测误差均较大;Merka模型在极端太阳风条件下的预测误差较大;Chao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平静太阳风条件下的弓激波位型,但不能准确描述偶极倾角较大时的弓激波位型;Lu模型可以同时准确描述极端太阳风条件和平静太阳风条件下的弓激波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激波模型 偶极倾角 端太阳风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