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电场操控单分子的偶极取向极化特性研究
1
作者 吴瑞祥 张国峰 +1 位作者 乔志星 陈瑞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9-285,共7页
单分子偶极取向的有效操控对于提高单分子荧光收集效率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测量单分子荧光偏振特性的变化,研究了外部电场作用下极性单分子的偶极取向极化特性,实现了外电场对单分子偶极取向的有效操控... 单分子偶极取向的有效操控对于提高单分子荧光收集效率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测量单分子荧光偏振特性的变化,研究了外部电场作用下极性单分子的偶极取向极化特性,实现了外电场对单分子偶极取向的有效操控.研究发现电场方向与单分子样品表面平行时,掺杂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薄膜中的取向随机分布的极性单分子荧光偏振方向呈现出双峰统计分布规律,表明在溶剂挥发过程中外电场诱导极性单分子偶极取向进行了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 偶极取向 电场操控 化特性
下载PDF
室温单分子偶极取向与量子化再取向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国峰 张芳 +3 位作者 程峰钰 孙建虎 肖连团 贾锁堂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64-2368,共5页
对室温下染料单分子进行了偶极取向和偶极再取向动力学的实验研究.利用共焦扫描显微镜光学系统与荧光偏振探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量了聚合体薄膜中的单分子和无聚合体薄膜的单分子偶极方向变化特性,经采样统计测量镶嵌于聚合体薄膜... 对室温下染料单分子进行了偶极取向和偶极再取向动力学的实验研究.利用共焦扫描显微镜光学系统与荧光偏振探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量了聚合体薄膜中的单分子和无聚合体薄膜的单分子偶极方向变化特性,经采样统计测量镶嵌于聚合体薄膜中的单分子发生偶极再取向的概率约为5%—9%,无聚合体薄膜的单分子发生偶极再取向的概率约为26%.通过测量单分子荧光的偏振度轨迹曲线发现,偶极再取向存在着在多个偏振态之间的量子化跳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 偶极取向 取向 量子化跳跃
原文传递
聚合物压电智能材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胡南 刘雪宁 杨治中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5-82,共8页
聚合物压电材料已经有近 4 0的历史 ,近年来由于被用于智能材料而引起更多研究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聚合物产生压电性能的机制、分类 ,判断、评价聚合物压电性能的基本参数和指标 ,分析了不同形态聚合物压电材料的结构要求及微观机... 聚合物压电材料已经有近 4 0的历史 ,近年来由于被用于智能材料而引起更多研究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聚合物产生压电性能的机制、分类 ,判断、评价聚合物压电性能的基本参数和指标 ,分析了不同形态聚合物压电材料的结构要求及微观机理 ,介绍了材料取向、极化机制与方法。讨论了其主要表征和基本模拟方法 ,并对压电聚合物材料的优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压电材料 智能材料 结构 偶极取向 非晶高聚物 半结晶高聚物 聚偏二氟乙烯 压电效应 热电效应 聚四氟乙烯 压电陶瓷
下载PDF
一种共轭聚合物单分子发色团吸收和发射特性动态演变过程的实时测量 被引量:1
4
作者 石莹 李耀 +6 位作者 周海涛 陈瑞云 张国峰 秦成兵 高岩 肖连团 贾锁堂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利用频域信息重构的散焦宽场成像测量了Poly[2,7-(9,9-dioctylfluorene)-alt-4,7-bis(thiophen-2-yl)benzo-2,1,3-thiadiazole](PFO-DBT)共轭聚合物单分子发色团的吸收与发射特性及其动态演变过程.通过调制用于激发共轭聚合物单分子的... 利用频域信息重构的散焦宽场成像测量了Poly[2,7-(9,9-dioctylfluorene)-alt-4,7-bis(thiophen-2-yl)benzo-2,1,3-thiadiazole](PFO-DBT)共轭聚合物单分子发色团的吸收与发射特性及其动态演变过程.通过调制用于激发共轭聚合物单分子的超短脉冲对的相对相位,对单分子荧光进行傅里叶变换的频域测量,跟踪发色团吸收偶极取向变化;通过测量散焦荧光成像光斑探测发色团发射偶极取向变化.研究发现, PFO-DBT共轭聚合物单分子发色团存在吸收和发射偶极取向均保持不变、其中之一变化以及两者同时变化三种情况.这种对共轭聚合物单分子发色团吸收和发射偶极取向演化过程的实时测量可用于分析共轭聚合物构象变化及其对能量转移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单分子光谱 散焦成像 跃迁偶极取向
下载PDF
荧光偏振关联光谱用于单分子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5
作者 王铁云 张国峰 +1 位作者 肖连团 贾锁堂 《现代物理》 2012年第3期25-29,共5页
本文以SR单分子作为荧光探针,利用两个正交偏振探测通道的荧光偏振关联函数分别测量聚合体薄膜表面与薄膜内部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发现薄膜表面的单分子正交偏振的荧光具有反关联特性,荧光偏振互关联函数反映了聚合体薄膜表面的转动动力... 本文以SR单分子作为荧光探针,利用两个正交偏振探测通道的荧光偏振关联函数分别测量聚合体薄膜表面与薄膜内部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发现薄膜表面的单分子正交偏振的荧光具有反关联特性,荧光偏振互关联函数反映了聚合体薄膜表面的转动动力学特性,测量了单分子转动再取向的特征时间。相应镶嵌在薄膜内部的荧光分子受到环境的束缚,转动自由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关联光谱 单分子 动力学 取向
下载PDF
2,6-薁和双噻吩酰亚胺共聚物的设计合成及载流子传输性能
6
作者 汪洋 向焌钧 高希珂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7,共13页
本文通过聚合单体的理性设计和直接芳基化聚合策略,实现了薁基聚合物主链中薁单元偶极取向排列方式的精准调控,合成了3个基于2,6-薁和双噻吩酰亚胺的共轭聚合物P(AzBTPD-1)、P(AzBTPD-2)和P(AzBTPD-3),其主链中薁单元偶极排列方式分别... 本文通过聚合单体的理性设计和直接芳基化聚合策略,实现了薁基聚合物主链中薁单元偶极取向排列方式的精准调控,合成了3个基于2,6-薁和双噻吩酰亚胺的共轭聚合物P(AzBTPD-1)、P(AzBTPD-2)和P(AzBTPD-3),其主链中薁单元偶极排列方式分别为无规、偶极相反和偶极高度一致.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聚合物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基于3个聚合物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器件均表现出n-型半导体特性,其中薁单元偶极取向排列高度一致的聚合物P(AzBTPD-3)表现出最优的器件性能,电子迁移率可达0.027 cm~2V^(-1)s^(-1).本工作精准调控了2,6-薁共轭聚合物主链中薁单元偶极取向的排列方式,为薁基聚合物的合成化学和结构-性能关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薁 双噻吩酰亚胺 共轭聚合物 偶极取向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原文传递
2,6-薁和3,4-丙撑二氧噻吩共聚物的主链结构调控及性质研究
7
作者 汪洋 向焌钧 +1 位作者 葛从伍 高希珂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41-1349,共9页
本工作通过理性分子设计和直接芳基化聚合策略,合成了三个基于2,6-薁和3,4-丙撑二氧噻吩的共轭聚合物P(AzProDOT-1)、P(AzProDOT-2)和P(AzProDOT-3),其主链中薁单元偶极取向排列方式分别为无规、部分规整和高度有序.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e... 本工作通过理性分子设计和直接芳基化聚合策略,合成了三个基于2,6-薁和3,4-丙撑二氧噻吩的共轭聚合物P(AzProDOT-1)、P(AzProDOT-2)和P(AzProDOT-3),其主链中薁单元偶极取向排列方式分别为无规、部分规整和高度有序.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计算、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等对三个聚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三个聚合物在溶液和薄膜状态均表现出质子响应性质.通过溶液旋涂法构筑了三个聚合物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pace-charge-limited current,SCLC)器件,薁单元偶极取向排列高度有序的聚合物P(AzProDOT-3)表现出最优的器件性能,空穴和电子迁移率分别为1.41×10^(−4) cm^(2)·V^(−1)·s^(−1)和1.66×10^(−5) cm^(2)·V^(−1)·s^(−1).本工作精准调控了2,6-薁共轭聚合物的主链结构,为薁基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化学和明晰其结构-性质/性能关系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薁 3 4-丙撑二氧噻吩 共聚物 偶极取向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
原文传递
Asymmetric self-diffusion with orientation-dependence of water molecule in finite timescale
8
作者 Xu Wei Nan Sheng +2 位作者 RongZheng Wan GuoHui Hu HaiPing Fa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20-24,共5页
Self-diffusion of wat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ference of the direction in self-diffusion of water is orientation dependent in a finite time. For a time of-lO... Self-diffusion of wat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ference of the direction in self-diffusion of water is orientation dependent in a finite time. For a time of-lO0 ps, there are more possibilities for water molecules moving along the initial dipole orientation than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is reveals that self-diffusion of water molecules is asymmetric in a finite time. We tested four water models and found that they all show similar asymmetric diffusion, indicating that asymmetric diffusion of water is intrinsic behavior rather than induced by the water model. These results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asymmetric diffusion in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biological water and confined water in small dimen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DIFFUSION dipole orientation asymmetry
原文传递
Rational design of perfectly oriented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emitter for efficient red electroluminescence 被引量:2
9
作者 Xuan Zeng Yu-Hsin Huang +11 位作者 Shaolong Gong Xuguang Yin Wei-Kai Lee Xiao Xiao Yu Zhang Weixuan Zeng Chen-Han Lu Chang-Cheng Lee Xiu-Qin Dong Cheng Zhong Chung-Chih Wu Chuluo Ya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920-930,共11页
How to control the dipole orientation of organic emitters is a challenge in the field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Herein,a linear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molecule,PhNAI-PMSBA,bearing ... How to control the dipole orientation of organic emitters is a challenge in the field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Herein,a linear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molecule,PhNAI-PMSBA,bearing a 1,8-naphthalimide-acridine framework was designed by a doublesite long-axis extension strategy to actively control the dipole orientation.The horizontal ratio of emitting dipole orientation of PhNAI-PMSBA reaches 95%,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isotropic emitters(67%).This unique featur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rinsically horizontal molecular orientation of PhNAI-PMSBA and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its transition dipole moment direction and molecular long axis.The PhNAI-PMSBA-based OLED achieves an ultrahigh optical outcoupling efficiency of 43.2%and thus affords one of the highest red electroluminescence with an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f 22.3%and the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de l’Eclairage 1931 coordinates at around(0.60,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dipole orientation outcoupling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