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蝶骨电极检查与长程视频脑电图偶极子分析在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诊断中的联合应用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俊鹏 石勇 杨燕雯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蝶骨电极检查与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偶极子分析在颞叶癫痫灶定位诊断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痫灶切除术的颞叶癫痫患者38例,术前依次行常规脑电图(REEG)、蝶骨电极检查+REEG及蝶骨电极检查+VEEG偶极子分析,以术中深... 目的观察术前蝶骨电极检查与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偶极子分析在颞叶癫痫灶定位诊断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痫灶切除术的颞叶癫痫患者38例,术前依次行常规脑电图(REEG)、蝶骨电极检查+REEG及蝶骨电极检查+VEEG偶极子分析,以术中深部脑电图(DEE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痫性放电检出率、痫灶定侧率,另分析蝶骨电极检查+VEEG偶极子分析与DEEG的定位吻合率(偶极子分析定位的位置和DEEG记录的痫样放电灶中心位置相距15 mm以内视为定位吻合)。结果 REEG、蝶骨电极检查+REEG、蝶骨电极检查+VEEG偶极子分析痫样放电检出率分别为13.2%(5/38)、78.9%(30/38)、100%(38/38),痫灶定侧率分别为10.5%(4/38)、71.1%(27/38)、100%(38/38),两两比较,P均<0.05。术中DEEG显示痫样放电位于杏仁核、海马区4例,颞叶内侧面31例,颞叶外侧面3例;蝶骨电极检查+VEEG偶极子分析与DEEG定位吻合率为97.4%(37/38)。结论蝶骨电极检查+VEEG偶极子分析对颞叶癫痫致痫灶的检出和定侧率高,且对痫灶切除定位准确,有助于颞叶癫痫灶术前无创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骨电极检查 长程视频脑电图 偶极子分析 癫痫
下载PDF
脑电偶极子分析在痫灶切除术中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朝晖 田增民 +3 位作者 赵全军 林鸿 赵虎林 尹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和偶极子分析在痫灶切除术中的定位价值。方法对35例开颅痫灶切除术患者术前行常规脑电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脑电痫性放电进行偶极子分析,并与手术中硬膜下电极记录的脑电相对照。结果35例患者视频脑电图监测异...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和偶极子分析在痫灶切除术中的定位价值。方法对35例开颅痫灶切除术患者术前行常规脑电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脑电痫性放电进行偶极子分析,并与手术中硬膜下电极记录的脑电相对照。结果35例患者视频脑电图监测异常35例,有痫性放电者35例;常规脑电图异常28例,有痫性放电者18例;行常规脑电图监测无典型癫痫发作出现。两者之间脑电异常率、痫性放电阳性率、典型临床发作率都有统计学意义。以术中硬膜下电极记录为标准,头皮脑电偶极子定位异常放电灶的准确率为97%,切除病灶病理检查异常率86%。偶极子定位误差一般<15mm。结论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和头皮脑电偶极子定位癫痫起源灶可为开颅痫灶切除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痫性放电 偶极子分析 硬膜下电极
原文传递
视听联合刺激的跨感觉通道诱发电位源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闫慧芳 王悟夷 +2 位作者 谢小波 崔红岩 胡勇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年第4期229-232,共4页
运用偶极子源分析方法分析视听单独刺激和联合刺激下脑区的区别和联系。采用64道脑电采集系统,记录了7名被试者在视觉、听觉和视听联合刺激下的脑诱发电位,并分别在初期、早期和晚期时间段对这3种任务做偶极子源分析。通过比较视听联合... 运用偶极子源分析方法分析视听单独刺激和联合刺激下脑区的区别和联系。采用64道脑电采集系统,记录了7名被试者在视觉、听觉和视听联合刺激下的脑诱发电位,并分别在初期、早期和晚期时间段对这3种任务做偶极子源分析。通过比较视听联合刺激和视听单独刺激下偶极子源的变化,可以得到视听联合刺激下的源不等于单独视听刺激下的源的简单叠加,从而提示存在视听相互作用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极子分析 联合刺激 视觉 听觉 诱发电位
下载PDF
热凝毁损杏仁核对痫性放电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朝晖 田增民 +3 位作者 赵全军 林鸿 尹丰 赵虎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277-281,共5页
目的 探讨热凝毁损杏仁核对头皮痫性放电的抑制作用。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2006年5月收治的58例癫痫患者常规进行24小时视频脑电监测、偶极子分析,对有痫性放电的患者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引导深部电极植入杏仁核,记录其电活动,其后... 目的 探讨热凝毁损杏仁核对头皮痫性放电的抑制作用。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2006年5月收治的58例癫痫患者常规进行24小时视频脑电监测、偶极子分析,对有痫性放电的患者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引导深部电极植入杏仁核,记录其电活动,其后热凝毁损杏仁核,复查深部电极和头皮脑电。结果 58例癫痫患者全部记录到头皮棘尖波,56例(96.55%)存在杏仁核痫性放电。热凝毁损杏仁核后,其痫性放电消失42例,明显减少14例,无无效者,复查头皮脑电棘尖波消失20例,明显减少32例,无明显差别者6例。结论 热凝毁损杏仁核可明显抑制包括颞叶内侧放电的半球痫性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痫性放电 偶极子分析 深部电极
下载PDF
类别归纳的时间过程和源定位——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提供的电生理证据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安涛 王乃弋 +2 位作者 李红 刘强 冯廷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5-823,共9页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以图形比较为实验作业探索类别归纳的神经机制。任务要求被试归纳两个图形刺激之间的共享特征,根据共享特征数量的不同构成三个任务:共享一个特征(S1F)、共享两个特征(S2F)和共享三个特征(S3F)。S1F任务和S2...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以图形比较为实验作业探索类别归纳的神经机制。任务要求被试归纳两个图形刺激之间的共享特征,根据共享特征数量的不同构成三个任务:共享一个特征(S1F)、共享两个特征(S2F)和共享三个特征(S3F)。S1F任务和S2F任务被看作“归纳”任务,S3F任务被看作“非归纳”任务。对三个任务诱发的脑电分别进行叠加和平均,通过相减技术得到差异波(S1F-S3F,S2F-S3F)。在400到650m s时间窗口三个条件均诱发了LPC成分,地形图显示三个条件下LPC的头皮分布均出现在中-顶部;两个“归纳”任务与“非归纳”任务在LPC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两个“归纳”任务在LPC上没有显著差异。对两个差异波在400到650m s时段的数据进行偶极子源分析,结果显示每个差异波均只有一个偶极子源,且二者定位相似(均在海马附近)。由于已知海马与新异联系的形成有关,因此LPC可能反映了类别归纳的关键加工———新异联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别归纳 事件相关电位 LPC 海马 偶极子分析
下载PDF
痛觉诱发电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亓颖伟 罗非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4,共6页
痛觉诱发电位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取得了重要进展 ,出现了许多用于被试的诱发明确疼痛感的刺激技术 ,并与诱发电位方法学联合应用 ,已经成为脑映像学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刺激技术、痛觉诱发电位成分分析和偶极子源分析等方... 痛觉诱发电位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取得了重要进展 ,出现了许多用于被试的诱发明确疼痛感的刺激技术 ,并与诱发电位方法学联合应用 ,已经成为脑映像学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刺激技术、痛觉诱发电位成分分析和偶极子源分析等方面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痛觉诱发电位 刺激技术 激光诱发电位 偶极子分析 疼痛体验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失匹配负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玲 郑健 肖道宏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29-333,共5页
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听觉信息自动加工过程变化特征。方法:应用意大利EB-NEURO事件相关电位工作站,对17例SIVD患者和15例同龄对照者进行失匹配负波(MMN)成分的潜伏期、波幅检测,并进行偶极子源分析及皮层电流密... 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听觉信息自动加工过程变化特征。方法:应用意大利EB-NEURO事件相关电位工作站,对17例SIVD患者和15例同龄对照者进行失匹配负波(MMN)成分的潜伏期、波幅检测,并进行偶极子源分析及皮层电流密度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VD组MMN波形欠规则,潜伏期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SIVD患者MMN偶极子定位于右侧颞叶上回及右侧眶额叶部附近;SIVD组双侧颞区、右侧额叶外侧皮层电流密度明显减弱。结论:SIVD患者在大脑信息处理的早期阶段对所输入信息的感觉记忆及自动选择加工存在障碍,可能与听觉信息自动加工皮层下-颞叶-额叶环路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失匹配负波 偶极子分析
下载PDF
视听联合刺激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的时变源分析
8
作者 冯莉 谢小波 +2 位作者 崔红岩 徐圣普 胡勇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 运用偶极子源分析方法分析视(V)、听(A)单独刺激和视听(VA)联合刺激早期阶段脑功能区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64道脑电采集系统,记录14例志愿者在视觉、听觉和视听联合刺激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并将这3种任务的早期阶... 目的 运用偶极子源分析方法分析视(V)、听(A)单独刺激和视听(VA)联合刺激早期阶段脑功能区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64道脑电采集系统,记录14例志愿者在视觉、听觉和视听联合刺激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并将这3种任务的早期阶段分成不同子时间段进行偶极子源分析.结果 视觉、听觉刺激诱发的早期偶极子源定位在特定脑皮层功能区,并且偶极子的位置和强度随时间发生变化.结论 脑功能区在视听刺激的早期阶段(<150 ms)对感觉信息存在动态的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极子分析 跨通道联合刺激 事件相关电位 视觉刺激 听觉刺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